最遥远的距离
2015-03-23 10:38:59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彭里 安纯
  前几日,一90后女子前来法院起诉离婚,调解过程中该女子一直强调丈夫比自己大十五岁,双方没有共同语言,不想再继续生活下去。男方起初不愿意离婚,由于女子态度坚决,最终同意。在签调解协议时男对女说“我比你大15岁,但这不是我们之间最大的距离,为了你的幸福,我同意离婚”。

  进入法院之后,对于婚姻关系中的吵吵闹闹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但在独处的时候任由思绪波澜也颇有感慨。

  处理完这起纠纷,独坐办公室,努力平静的脑海却出现了民国两位风华绝代的名媛,一位是才华出众的林徽因,另一位是天资聪颖的陆小曼。林徽因自幼深受家庭影响,尤其是受到父亲的教育和熏染,十六岁便跟随父亲游历欧洲,接受中西两种教育,父女之间像是知己,是父亲教她放眼看世界。陆小曼15岁被父亲送到法国人开办的圣心学堂。还有英国女教师,专门教授英文。在这样一所贵族学校里,生性聪慧的陆小曼十六七岁已通英、法两国语言,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又精于油画。加上她又有中国姑娘传统的秀丽端庄,是学校里公认的“皇后”。

  接受的都是新式教育,但不同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两人今后的感情走势,他们都与著名诗人徐志摩有过感情故事,故而常被后人拿来比较。

  陆小曼为徐志摩的才气和浪漫情怀所吸引,灵感的碰撞让他们相见恨晚。在一片质疑和反对声中他们各自离婚后走到一起。可是婚后的甜蜜是短暂的,不久陆小曼便显露出了她名媛的气质,每天过午才起床,下午作画、写信、会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听戏。徐志摩常常婉转地劝告,但效果不大。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经济上的拮据和生活分歧的不断,两人的感情也出现危机,甚至一度要决裂,如果徐志摩没有因乘坐飞机而出事,也许两人的感情终会走到尽头。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感情虽然出现不少波折,但两人一直坦诚相待、相互扶持、相互影响,他们在学术上的共鸣更是让他们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林徽因多年来不辞辛苦一直陪同梁思成奔赴各地考察古建筑,伉俪情深、溢于言表。他们经历了家事、国事的变迁,依然保持着那份纯真的情怀。新婚夜,梁思成问她:“这个问题我只问一遍,以后再也不提,为什么你选择的人是我?”林徽因说:“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准备好听我回答了吗?”

  勿怪乎,为了这样一个女子,学界泰斗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而这一生的爱慕又是何等牵肠挂肚与理性的压抑,还为她写下“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著名挽联。

  “现实是一片汪洋,我们都溺死其中。”每个人都希望有一场奋不顾身的恋爱,像小说、像电影、像童话,可曾想象我们也是故事的主人翁,每个人都是一匹野马,奔跑在自己的草原,等待一条缰绳的出现,于是乎爱情的最终就是回归自我。林徽因的情感跟随梁思成回归了他们的原本生活,他们用心交流彼此呵护。陆小曼却一生沉迷于交际,郁郁而终。直到徐志摩死后,陆小曼才痛悔不已,她在书桌前写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从此不再出去交际。随后全心全意整理徐志摩遗留的书信、手稿,这也算是她最后的救赎。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彼此不曾进入对方的内心,亦或只是短暂的停留。直到徐志摩离去,陆小曼才知道要去珍惜,可这时已悔之晚矣;林徽因却用一生在回答梁思成新婚夜的问题,而梁也用尽一生默默的感知。

  如果说相爱是听说爱情,那么相守则是感知爱情。听说浮于言,感知沉于心。于是便有世人所追求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将距离化于心,让情感溢于言。则遥远不再远。

  作者单位:湖南省汉寿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