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一直是这样耐得烦!”
——由一件“芝麻案”说开去
2015-03-19 13:58:25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高岚 张鸿
  初次接待当事人时,就觉得这个案子不好办,双方都是族里人,同族的人又多,积怨颇深,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变成暴力冲突。

  案情是这样的,原告雷某是一位农民,以种植芝麻等农作物为生,去年10月一天,他将收割的芝麻卖给了同镇的聂某。聂某收货后,表示要过两天再结账,也没有向雷某出具借条。当晚,当雷某再次找聂某电话核实时,聂某当即予以否认。于是,雷某一怒之下告上了法庭。

   “收货后,不可能不支付货款的,我们都是钱货两清的。”“怎么会,如果有我还会赖你吗,你狡辩!”第一次调解时,双方就已经开始捶桌子,争吵的不可开交。鉴于双方情绪比较激动,我不得不暂时停止调解。

   5天后,第二次调解开始了,“你看看,原告已经有很多证言说没收货款,你是不是忘记给钱了。”我问道。“我真的不知道呀,如果交了货,就一定会给钱的”被告一脸委屈,“还和他啰嗦什么,我和你拼了”,原告一方显然已经不耐烦了,我赶紧起身,安抚他的情绪,为他续上一杯热茶,看来这次也难如愿。

  又过了6天,第三次调解开始了,“儿子媳妇都回广东了吗,小孙子走了没有,我和他还蛮投缘的。”,“谢谢高法官,儿子媳妇都回了,小孙子没去,我可舍不得。”原告露出了笑容,“聂老板,今年的效益不错呀,看你都用上了手机的最新款了。”,“谢谢,还过得去。”被告的情绪缓和多了。“调解虽然没成功,但气氛缓和多了,看来之前5次到双方家中了解情况,拉家常没有白做。”我心中暗自欢喜。

  又过了5天,这案子还是开庭了。但我还是组织了一次庭中调解,听着原告从收成不好到子女工作不顺的唠叨,我点了点头,听着被告因为这事闹的夫妻不和的抱怨,我也深表理解。

  下判那天,我想了想,还是决定亲自送达。“聂老板,生意人是不是应该讲究一个诚信呀,我知道为这件事闹的你和你妻子不愉快,但毕竟你和原告的儿子是多年好友呀。”经过两个下午的交谈,被告一句话也没说,接受了判决书。

  原本已经结案,但没想到被告却不履行判决,我一听又跑到他家,“聂老板,是不是又有啥疑惑。”,“还是想不通,要交钱,感觉有点冤枉。”,“你可别这样想呀,这很可能是你爱人的一次疏忽呀,你大量点,乡里乡亲的。”经过一个上午的磨嘴皮子,款项终于还上了。“高法官,你能给我再讲讲这个举证责任分配的问题吧,怎么就我承担不利责任。”7天前,聂老板又来了。“好的,这个是这样的…….”我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再一次解释起来。

  就这样,这件案件最终顺利结案。承办案件是需要一颗耐心的,用耐心去调查,用耐心去倾听,用耐心去释明,这些年我也承办了不少案件,但每次都感觉是否自己真有足够的耐心呢?经过这件案件后,我更加确信了,自己真有一颗这样的心,自己原来一直真的这样耐得烦。

  作者单位:湖南省津市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胥立鑫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