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法院大港滨海人民法庭-包津燕
2014-07-08 16:27:04 | 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滨海新区法院大港审判管理委员会滨海法庭地处天津市最南端,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集体,从1998年起就获得过全国法院系统“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最高人民法院“金天平奖”、团中央“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诸多荣誉,2010年以来两次获市法院系统先进集体并记一等功两次,2011年获天津市及全国政法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13年获得天津市第四届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这次又荣获全国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

  如果你近距离地走近,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阳光的集体,这里的每一个法官都是一个小宇宙,从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正的能量,追求法治理想的认真执着、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时时刻刻都会感动你。

  可能在基层法庭的法官都有同感,像我们这样的基层法庭,几乎没有什么大案要案,多是家长里短的家事、邻里纠纷,我们经常面对吵吵嚷嚷、互不相让的场面,当我们被围在吵得不可开交的当事人中间,“神圣、威严”这些形容词似乎离我们很远,但是当我们定纷止争,看到当事人如释重负的微笑,职业的崇高感、荣誉感就会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不断地坚定我们为民司法的信念。我们一位法官在办案感悟中写到,“虽然我只是一片薄云,但是我甘愿化作春雨滋润老百姓的心田。”这就是我们一个普通法官的情怀。

  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老法官

  我们庭在编干警一共九名。老中青干警比例是4:2:3,其中4名60后法官是这支队伍中的龙头。60年代出生的人,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有理想、有信仰、责任心强,百折不挠、坚韧不拔。

  庭里的老大哥窦华利,已经年逾50,仍然坚持奋战在审判一线,这几年案件越来越多,审判压力越来越大,可他的结案数总是名列前茅。作为一个老法官他仍然保持谦虚的作风,总是虚心地向身边的同事学习,每份判决都要认真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所以这些年他总是白天开庭,晚上写判决,每天晚上10点多才离开法庭。我们劝他年龄大了晚上就别加班了,可是他笑呵呵地说,“晚上安静,最适宜写判决,我从精力和脑力上无法与年轻人比了,但我的韧劲不比他们差,我用这股韧劲一点点地琢磨案件,也一样能够把案件办好。”印象最深的是他审理的一起扶养案件,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妻,因为晚年生活合不来产生矛盾,大爷已经多年不给大娘生活费了,大娘一气之下起诉到法庭要法律为她主持公道,经过窦法官妙手调解,终于促成双方达成协议。协议达成了,但是履行成了问题,大爷提出,不愿意把钱直接交到大娘手中,坚持要每月交给窦法官,窦法官应下了这件事。于是每个月到给付扶养费的日子,窦法官都要组织双方交接,看到他如此辛苦,有的人善意地提醒,让当事人申请执行去吧,老窦憨厚地一笑,“大娘年纪大了,跑去执行庭申请执行不容易,我稍微辛苦点大爷大娘就能相安无事。”就这样,他一直管着他们的交接,而这一管,至今就是三年多。。。。

  锐意进取的70后。

  庭里的70后虽然只有两位,但是他们是法庭最坚实的脊梁。生于70年代的赵宝华法官是庭里最具智慧的一位法官,无论多么复杂疑难案件,都能如庖丁解牛般迎刃而解。现在的民事案件越来越不好处理,他总是能够找准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公平公正地裁决,极大地彰显了司法的权威,一位律师告诉我,开你们赵法官的庭没有敢闹事儿的,可见在当事人心中的威信。

  我们庭里的年轻人。

  这两年我们法庭陆续新来了几位年轻人,他们对审判工作充满热情,又有完美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素养,每天勤勉工作并乐此不疲,他们不仅会办案,还能把审判中的思考转化为优秀的调研成果。看到他们,我就想我们司法事业的明天一定会因这些年轻人而更加美好。

  下面一段话摘自我们庭最年轻的法官张全伟的办案日志。“914案让我体会了那句话,司法能力有时候是一种司法态度,今天的交流明显感觉到当事人态度的变化,这让我有一种收获的成就感,这和我运用逻辑思维解决一个案件得到的喜悦是一样的。”

  作为2012年天津市唯一一名考上香港城市大学研究生的他,曾经有机会离开法院,单位待遇也比法院好,但他说,“我哪也不去,法院是实现我理想的地方,我希望通过每一个案件的公正审判,让老百姓信任法律,虽然我个人的能力有限,但是长期下来,一定会让我经手当事人都信赖法律,信仰法律。多么平凡而又伟大的理想!听到他说这些话,我心里特别地欣慰,如果每一个青年法官都能像张全伟这样,不把工作当成单纯的饭碗,而是当做事业去做,那么每个法官的一小步就会使我们的司法事业进步一大步!前几天,他拿着几个甜瓜来找我,说刚才有个当事人过来,感谢他调和了家庭矛盾,破镜重圆,两口子商量后非要把自家种的甜瓜拿给法官,说天气热法官口渴的时候润润喉咙,全伟告诉他心意领了,东西不能收,结果当事人放下就走了。我对全伟说,这是你用真心换来了群众的真情,这份真情比黄金都来得宝贵。那天中午,我们每个人都分到了一小块甜瓜,也分享了真情的甜蜜。

  “把心做鱼水中放,才知浪花为我开。”这些年来,我们法庭的法官把群众装在心中,真心实意地为民司法,所以和辖区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样的真情故事举不胜举。

  算上辅助人员,我们庭里80后已经占到60%。有人说80后的队伍不好带,我没有这种感觉。相反,我们这个集体因为有了他们而更加闪亮。于康康、刘立刚两位书记员,认真、敬业、踏实、热情,乐于奉献,庭里不论谁提起来都会大嘉赞扬,他们平时住在法庭,白天找不到的当事人,就利用晚上时间去送达,好多当事人连连赞叹没想到我们的法官这么敬业,连晚上都不休息。提起我们庭里这些年轻人我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感动,想起法庭搬家那年我们一起奋战的两天三夜,那是一辈子难忘的两天三夜。法庭搬新楼为了不耽误办公,我们利用周末时间搬家,当时赶上院里也搬家,所以各项办公设施搬运、安装、调适全部由我们自己负责,整整两天三夜我和庭里的干警没有回家,自己动手组装家具、安装办公设备、布置,终于在周一凌晨全部完工,周一工作日正式在新楼办公,每当想起我们庭的这些年轻人一个个又累又困歪在楼道的沙发里睡着了的情形,我总是抑制不住眼眶一次又一次湿润。

  在我们庭自办的《法音》杂志上印着这样一段话:我愿意,用公正的力量去帮助那些对我们寄予厚望的百姓;我希望,能以自己公平正义的审判,赢得百姓对法律的公信;我承诺,我将坚持法官的操守,全心全意为民司法,永远忠于法律!

  这就是我们滨海法庭全体法官的誓言!
责任编辑:孙剑岚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