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
2013-07-09 16:33:5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孙春艳
翟树全穿着简朴的衣服在干农活。(记者邹乃硕 摄)
在办案中,翟树全充分倾听当事人观点,有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使当事人欣然接受对纠纷的处理意见。在他的说和下,当事人不是撤诉就是和解。对于必须立案的,翟树全经常帮助贫困群众垫付诉讼费,展现了当代政法干部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精神风貌。
从1989年来到农安县哈拉海法庭工作到现在,23年间,翟树全从没喝过当事人一杯酒、没拿过当事人一分钱、没收过当事人一份礼。在老翟的眼中,百姓的信任,才是最大的财富。
“如果我收了人家500元,他就给你提出5000元的要求,这样就会以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利益为代价。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不做金钱的奴隶。”翟树全的话掷地有声。在经济大潮冲击下,有多少人成了金钱的囚徒,而手握法槌的翟树全依然固守着对头顶国徽的敬畏。
妻子的知足
二十几年来,翟树全的家,一直安在哈拉海镇程家坨子乡,这里是正儿八经的农村。走进他的家,一条前后连通的走廊把屋子分成两部分,左边是厨房和一间杂物室,右边是一间客厅,再往里是打着土炕的卧室。普通的三间瓦房,依然用着15年前的木头窗框。非常显眼的是,客厅的一个铁卷柜里摆放着翟树全所有的奖状和奖杯。
翟树全的妻子刘丽华身体不好,没有工作,小女儿在外地读大学,大女儿也刚大学毕业,上班才一个多月。他一个月的工资要维系4口之家。这个家庭对金钱的需求可想而知。但越是困难,越能检验出一个人的道德底线,面对各种诱惑,翟树全始终保持着人民公仆的本色。
在很多人心目中,作为法官,送礼的肯定络绎不绝,妻子刘丽华告诉记者:“前些年,总有人来送礼,有的直接拍500元钱在炕上,有的提着鸡蛋、鹅蛋的,我都给拒绝了,以后都没有人送了。”因为丈夫翟树全很早就说过:“不管是谁来上门,不管送什么都不能要。”刘丽华说,“面对原则性问题,平时和气的他脾气也是相当吓人的。送来的东西或钱财我要是留下了,我没法跟他交代。”
看到翟树全家境一般,亲友们都不理解,刘丽华却不这样看,她说:“虽然日子过得紧些,但过得踏实。两个孩子很努力也懂事,他把他所有的、能赚来的钱都用在这个家上了,作为一个男人,他都尽力了,我能理解他。”
邻居的认可
翟树全的生活轨迹十分简单,就是上班下班,法庭家庭。每天下班时间,只要没有加班,老翟都会推出那辆没有瓦盖的自行车,骑十几分钟回家。进了家门,翟树全除了看书、研究案情外,总会多花一些时间帮妻子干些家务。
在农村,家家都会养些鸡、鸭、鹅。翟树全包揽了家里放鹅、放鸭的活儿,“她的腰不好,干不了重活儿”,老翟心疼妻子。村里人早起时常看见翟树全赶着二十几只鹅、鸭去放,边放边在沟边挖野菜。亲戚们都不理解,一个堂堂法官还去干这个,“多丢人!”翟树全却不以为然,“我业余时间靠自己劳动吃饭,没贪没占,有啥丢人的?”
而今院子的鸡舍里还有十几只鸡,“等过年孩子们回来就杀两只”,妻子说。
对于翟树全的家庭状况,哈拉海镇的乡亲们都清楚得很。“这是个虽不富裕但幸福的家庭,人家夫妻和睦、很少吵架,孩子也争气,都考上重点大学,我们都挺羡慕他”,哈拉海镇司法所的于喜顺认识翟树全多年,对他了解得很。
两个女儿在外地住校读高中时,是老翟家经济压力最大的时候。面对压力,其实老翟也有过一丝动摇:“孩子念书,朝老亲少友借钱的时候,心里的滋味也是不好受的。有时想,要是家里养个车或搞点什么实体,生活会更宽裕些。后来一想,你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就别无选择。”
百姓的口碑
随着时间的变化,周围的人慢慢地都富裕起来,只有翟树全家还是靠“死工资”过日子。
看到老翟生活上的不富裕,朋友们想帮他增加财产性收入。有个朋友为他谋了一个好差事,要把翟树全介绍到一个企业。凭着翟树全扎实的法律知识,如果当上了法律顾问,要改变家庭的状况自然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这也被老翟婉言谢绝了。“我拿的是共产党工资,就是让我为人民工作的。”
翟树全公正廉洁在十里八村出了名,哈拉海镇程家坨子村丛家屯的李老汉与人打赌:谁要是打官司能请翟树全吃顿饭、收一份礼,我就认栽!
哈拉海镇政府计生科员于国仁是翟树全多年的朋友,一次家里有个亲戚想离婚被翟树全给劝和了,作为朋友想请他吃顿饭,“翟树全死活不去,说他有原则从不吃别人请的饭,最后只是买了点菜在食堂炖了吃的。”于国仁提起这事还是觉得难以理解,“刚开始接触他,觉得他太‘格路’,这么多年过去了,已理解了,这是个好人。”
多年来,翟树全坚持做到送礼不要,请吃不到,始终坚守着法官的使命。他还经常帮助一些当事人。他曾处理一起债务纠纷案,开完庭后被告刘某坐在法庭不走,一问方知刘某经营的砖厂全赔光了,没钱回家。翟树全兜里仅有30元钱,拿出20元钱给刘某买回家的车票。刘某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翟树全常说,干工作不能斤斤计较,做事情不能总是想着自己。我们不能为自己立碑著传,但要为后人树立榜样,这样的人生才能没有缺憾。
1997年,翟树全的同学,得知他一直在基层法庭工作,7位同学结伙开着“豪车”,千里迢迢从黑龙江来看他。见到翟树全的情况后,大家有些不理解,便问翟树全,你怎么就这么老实?就不想着往上走走、串串或改个行?在基层干这么多年,你不觉得委屈自己了吗?对这个问题,翟树全有自己的想法,基层虽然苦点、累点、繁琐点,但这里有需要我的百姓,我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翟树全不但赢得了群众信赖,更赢得了法院同行的敬重,同行们觉得他“可亲、可敬、可学”。一些法官说:“翟树全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一心为公,勤政廉洁,无论诱惑多大,共产党员的本色和法官的清廉形象始终不变。”
从1989年来到农安县哈拉海法庭工作到现在,23年间,翟树全从没喝过当事人一杯酒、没拿过当事人一分钱、没收过当事人一份礼。在老翟的眼中,百姓的信任,才是最大的财富。
“如果我收了人家500元,他就给你提出5000元的要求,这样就会以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利益为代价。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不做金钱的奴隶。”翟树全的话掷地有声。在经济大潮冲击下,有多少人成了金钱的囚徒,而手握法槌的翟树全依然固守着对头顶国徽的敬畏。
妻子的知足
二十几年来,翟树全的家,一直安在哈拉海镇程家坨子乡,这里是正儿八经的农村。走进他的家,一条前后连通的走廊把屋子分成两部分,左边是厨房和一间杂物室,右边是一间客厅,再往里是打着土炕的卧室。普通的三间瓦房,依然用着15年前的木头窗框。非常显眼的是,客厅的一个铁卷柜里摆放着翟树全所有的奖状和奖杯。
翟树全的妻子刘丽华身体不好,没有工作,小女儿在外地读大学,大女儿也刚大学毕业,上班才一个多月。他一个月的工资要维系4口之家。这个家庭对金钱的需求可想而知。但越是困难,越能检验出一个人的道德底线,面对各种诱惑,翟树全始终保持着人民公仆的本色。
在很多人心目中,作为法官,送礼的肯定络绎不绝,妻子刘丽华告诉记者:“前些年,总有人来送礼,有的直接拍500元钱在炕上,有的提着鸡蛋、鹅蛋的,我都给拒绝了,以后都没有人送了。”因为丈夫翟树全很早就说过:“不管是谁来上门,不管送什么都不能要。”刘丽华说,“面对原则性问题,平时和气的他脾气也是相当吓人的。送来的东西或钱财我要是留下了,我没法跟他交代。”
看到翟树全家境一般,亲友们都不理解,刘丽华却不这样看,她说:“虽然日子过得紧些,但过得踏实。两个孩子很努力也懂事,他把他所有的、能赚来的钱都用在这个家上了,作为一个男人,他都尽力了,我能理解他。”
邻居的认可
翟树全的生活轨迹十分简单,就是上班下班,法庭家庭。每天下班时间,只要没有加班,老翟都会推出那辆没有瓦盖的自行车,骑十几分钟回家。进了家门,翟树全除了看书、研究案情外,总会多花一些时间帮妻子干些家务。
在农村,家家都会养些鸡、鸭、鹅。翟树全包揽了家里放鹅、放鸭的活儿,“她的腰不好,干不了重活儿”,老翟心疼妻子。村里人早起时常看见翟树全赶着二十几只鹅、鸭去放,边放边在沟边挖野菜。亲戚们都不理解,一个堂堂法官还去干这个,“多丢人!”翟树全却不以为然,“我业余时间靠自己劳动吃饭,没贪没占,有啥丢人的?”
而今院子的鸡舍里还有十几只鸡,“等过年孩子们回来就杀两只”,妻子说。
对于翟树全的家庭状况,哈拉海镇的乡亲们都清楚得很。“这是个虽不富裕但幸福的家庭,人家夫妻和睦、很少吵架,孩子也争气,都考上重点大学,我们都挺羡慕他”,哈拉海镇司法所的于喜顺认识翟树全多年,对他了解得很。
两个女儿在外地住校读高中时,是老翟家经济压力最大的时候。面对压力,其实老翟也有过一丝动摇:“孩子念书,朝老亲少友借钱的时候,心里的滋味也是不好受的。有时想,要是家里养个车或搞点什么实体,生活会更宽裕些。后来一想,你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就别无选择。”
百姓的口碑
随着时间的变化,周围的人慢慢地都富裕起来,只有翟树全家还是靠“死工资”过日子。
看到老翟生活上的不富裕,朋友们想帮他增加财产性收入。有个朋友为他谋了一个好差事,要把翟树全介绍到一个企业。凭着翟树全扎实的法律知识,如果当上了法律顾问,要改变家庭的状况自然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这也被老翟婉言谢绝了。“我拿的是共产党工资,就是让我为人民工作的。”
翟树全公正廉洁在十里八村出了名,哈拉海镇程家坨子村丛家屯的李老汉与人打赌:谁要是打官司能请翟树全吃顿饭、收一份礼,我就认栽!
哈拉海镇政府计生科员于国仁是翟树全多年的朋友,一次家里有个亲戚想离婚被翟树全给劝和了,作为朋友想请他吃顿饭,“翟树全死活不去,说他有原则从不吃别人请的饭,最后只是买了点菜在食堂炖了吃的。”于国仁提起这事还是觉得难以理解,“刚开始接触他,觉得他太‘格路’,这么多年过去了,已理解了,这是个好人。”
多年来,翟树全坚持做到送礼不要,请吃不到,始终坚守着法官的使命。他还经常帮助一些当事人。他曾处理一起债务纠纷案,开完庭后被告刘某坐在法庭不走,一问方知刘某经营的砖厂全赔光了,没钱回家。翟树全兜里仅有30元钱,拿出20元钱给刘某买回家的车票。刘某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翟树全常说,干工作不能斤斤计较,做事情不能总是想着自己。我们不能为自己立碑著传,但要为后人树立榜样,这样的人生才能没有缺憾。
1997年,翟树全的同学,得知他一直在基层法庭工作,7位同学结伙开着“豪车”,千里迢迢从黑龙江来看他。见到翟树全的情况后,大家有些不理解,便问翟树全,你怎么就这么老实?就不想着往上走走、串串或改个行?在基层干这么多年,你不觉得委屈自己了吗?对这个问题,翟树全有自己的想法,基层虽然苦点、累点、繁琐点,但这里有需要我的百姓,我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翟树全不但赢得了群众信赖,更赢得了法院同行的敬重,同行们觉得他“可亲、可敬、可学”。一些法官说:“翟树全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一心为公,勤政廉洁,无论诱惑多大,共产党员的本色和法官的清廉形象始终不变。”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