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在乡间的小路上
——安徽法官培训学院淮北分院副院长李忠的扶贫故事
2019-07-22 14:06:06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周瑞平
田野上金色的麦子一望无际,果蔬园桃红瓜香,养殖场鸡鸣猪欢,扶贫驿站机声如歌;村里平坦的道路四通八达,贫困户新居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树绿花开……初夏时节,记者走进安徽省濉溪县四铺镇周陈村,寻访绘就这幅美丽乡村画卷的领头人之一——淮北市中级人民法院扶贫干部李忠。
全省通报批评之后
谁不喜欢机关里朝九晚五的安逸生活?李忠坦然承认自己恋家、爱安稳。借调到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工作近一年,李忠从郑州回到淮北,还没把办公室的板凳坐热,院党组就决定派他到周陈村担任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时间3年。
2018年4月4日,院领导送他去赴任。周陈村离淮北市区只有35公里,有快速通道相连,开车不到一个小时。周陈村有8个自然庄,4230人,是濉溪县22个贫困村之一,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99户301人,2016年底已摘掉贫困村的帽子,仅剩贫困户11户18人,2018年底就能全部脱贫。在颇具规模的党群服务中心,镇、村干部告诉李忠,村党总支书刘晓峰是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完成脱贫任务小菜一碟。“你们的工作已是站在高高的山峰上,而我刚刚来到山脚,希望自己早日跟上你们的步伐,携手共进。”李忠心里一片忐忑。
村干部认为李忠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对农村农民不了解,就安排他上镇里、县里、市里开各种各样的会议,回来传达一下会议精神。
表面上云淡风轻,往往有暗流涌动。
4月24日,濉溪县召开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暨打好翻身仗誓师大会,周陈村存在扶贫档案混乱、贫困户信息不一致等问题,受到安徽省、淮北市扶贫办的通报批评,县委书记赵德志在会上也点名批评了周陈村。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脱贫攻坚,不允许做表面文章,更不准弄虚作假。誓师大会后,周陈村村民委员会主任被免职,扶贫工作队队长从3月份起请病假再没来村里,副队长工作到期已返回单位。李忠向村“两委”提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周陈村必须先整改贫困户档案混乱问题。
大学读档案专业的李忠自告奋勇领了这项工作,心想自己曾参与把淮北中院的档案工作升为省特级,整理几十个贫困户档案还不稀松简单,夸口两天内保证完成。他想展示下自己的工作能力,给村干部做个示范,今后工作要讲效率。他找来4位大学生帮忙将贫困户信息录入电脑,建立贫困户电子档案。没想到第一天上午,每名大学生仅录好2户,按此速度,两天时间,怎么可能完成。李忠自己也动手录入,才发现每一户人口、土地、住房、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成效等都不同。他与大学生两天两夜吃住在村部,仅录完75户。李忠首次在村干部面前失言,觉得自己幼稚可笑。
“村干部连续加班两个多星期,每天都工作至凌晨,扶贫专干周凯旋累哭了,擦干眼泪接着干。”李忠说,电子版扶贫手册信息经过层层核对,才能誊抄到纸质版扶贫手册,确保每项内容准确无误。后经省、市、县检查组多次检查,周陈村的贫困户档案工作均得满分。
在整改贫困户档案的过程中,李忠有空就去走访,全面了解贫困户情况,熟悉了村情村貌。他发现村里有个怪现象,有的贫困户各方面都达到脱贫摘帽的标准,就是不愿意退出;有的村民看到贫困户享有较多福利,纷纷申请争当贫困户。他了解到,村里有家庭瞒报收入上百万元,却将老人作为独立户申报成贫困户,完全不符合政策。在村“两委”会议上,李忠提出,脱贫政策不是平均分糖果,坚决反对新增贫困户。隐瞒高收入的家庭绝对不能列入贫困户。有村干部劝李忠,说你刚来,没必要较真,否则会遭那几户报复。但李忠态度坚决,村“两委”采纳了他的意见。贫困户名单公布后,受到村民拥护,都说村里终于来了敢于较真、担当的扶贫干部。
李忠从住房、收入、家庭人口、帮扶措施、帮扶人等方面细致了解,贫困户王广影符合脱贫条件,但他不愿意脱贫,见到村干部、帮扶联系人就躲。李忠上门走访时,王广影正在收玉米,任他热情招呼,王广影根本就不搭理他。李忠二话不说扛起百来斤一袋的玉米,帮王广影送进家,码放齐整。阳光火辣,玉米沉重,从没干过农活的李忠第一次体味到筋疲力尽的滋味。看李忠实诚,王广影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怕脱贫后不能继续享受好政策。李忠耐心地讲解脱贫不脱政策这一扶贫的基本原则。王广影心里敞亮了,隔天主动到村委会递交了脱贫申请书。
5月初,淮北市纪委干部彭起翔到周陈村担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加上来自淮北市直机关工委的扶贫专干张雷,工作队人员到齐了。“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扶贫工作队,天天为村里的事、村民的事操心。”村民周大记说,特别是2018年8月18日,周陈村受台风“温比亚”袭击,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李忠立即与干部们赶赴村民家中,帮助转移粮食、家禽,把老人、儿童背到临时安全安置点。集合全村的抽水机排涝,把灾害损失控制到最小。“扶贫工作队带头抗洪抢险,受到村民们交口称赞,也为村干部树立了榜样。”刘晓峰说。
比以前活得更好
“要不是工作队一次次帮扶我家,我真没有活下去的勇气,好几次都想一死百了。”在周陈村扶贫驿站里,张志勤忙好手中的缝纫活,起身对记者说。
张志勤31岁那年,丈夫病故,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2017年,前几年已生了一个儿子的儿媳小伟又生下一个女儿,正好儿女双全,张志勤觉得这是老天给命运多舛的她一份补偿。谁也想不到,年仅28岁的小伟产后胸椎骨病变,突然几近瘫痪,把这个才过了几年欢乐日子的家庭彻底打垮。
扶贫工作队路过张庄时,看到小伟坐在轮椅上,看着家门口连接村道的那段坑坑洼洼的道路发愣。有时看到小伟咬紧牙关用双手转动轮椅前行。彭起翔、李忠、张雷心里很不是滋味,下决心用最快速度修好这段路。但这段路不属于村道,无法使用专项资金。扶贫工作队和正在村里修路的工程队多次协调,工程队经理同意从工程有限的利润中,拿出2万余元,把这段路修平整。看着小伟抱着小女儿坐在轮椅上,儿子在后面推着,轻松出行,李忠心里格外高兴。
“我们就是要把涉及老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做好,点点滴滴的小事能汇成涓涓细流,让老百姓感受到党的温暖。”彭起翔说。
李忠他们前往小伟住院治疗过的医院,向医生讨教康复方案。李忠还不断鼓励小伟坚持不懈治疗,帮助这位年轻妈妈燃起重新站起来的希望,重树生活的信心。
2017年,村里就把张志勤一家列入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为她家办理了低保;为小伟申请了大病医疗保险,去年以来报销医疗费2万多元,自己只需支付200多元;为张志勤安排每月有800元固定工资的公益岗。儿子去了杭州打工,张志勤除了照顾儿媳和孙子女外,坚持种好8亩地,还到扶贫驿站做计件工。
“扶贫工作队这样关心我,我要活下去,要活得更好。”张志勤说。
“确实太好,没得说了。”惠培军拉着记者,“你看我这房子是新改造的,院子的地面平平坦坦,都是李院长帮着一起做的。”
李忠去年4月到周陈村后,上贫困户惠培军家走访,看到他家住的土房墙体开裂,摇摇欲倒;院子泥地坑坑洼洼,家里没自来水也没厕所。69岁的惠培军一身慢性病,和老母亲、一个不会说话的残障女儿相依为命,根本没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李忠向村“两委”提议,先帮惠培军改建危房。
改建工程启动后,李忠三天两头去监工。房子改好了,偌大的院子更加七高八低,影响老人生活。危房改造的经费已经花完,惠培军没钱修地坪,李忠想方设法托关系,到附近的“治超检查站”协调了几车砂石,自己押车送到惠培军家,把几十年的坑洼填平,院子平整如镜。
惠培军家不仅接上了自来水,盖了厕所,还把土地流转给果蔬园,每年有固定分红;村里给惠培军安排了打扫卫生的公益岗。
“我家还有5亩多地,都是刘书记用自家的机械帮我免费犁地、收割。”惠培军说,“扶贫干部、村干部都好得很。”
村里更和谐了
“我当了18年村支书,周陈村从没现在这样和谐。”73岁的老支书李维江对记者说,“以前村民之间稍微言语不合就互相对骂,甚至打架斗殴,扶贫工作队来了后,村里风气变好了,尤其是李忠带头化解了许多纠纷,大家心服口服。”
年近九旬的陈龙章老人多年前在变电所大门两边开荒近一亩地。变电所出于安全考虑,不允许老人在门前种庄稼,强行收回这片公用地。老人很不理解,经常去变电所要补偿,要不到就闹一通,固执地到村里、镇政府上访,纠纷两年多没法化解。听说村里来了法院的扶贫干部,变电所找到李忠,希望他能帮助平息这场没完没了的纠纷。
李忠上门找到陈老,老人一个劲地诉说变电所的不是,村干部的偏袒,几乎不给李忠说话的机会。李忠和老人讲集体土地的政策,老人开始根本听不进去。经多次上门讲解,老人听懂了土地政策,但不肯接受土地被变电所无偿收回。李忠又上门和老人拉家常,谈人生苦短,何必斤斤计较,终于打开老人的心结。变电所在门前种上了花草树木。
赡养纠纷是农村常见的纠纷。李忠到周陈村不久,就遇见一位老母亲到村委会来哭诉,要求严肃处理她的不孝儿子。10多年前,曹某母亲把自家的承包地交给其他人耕种,这使曹某很没面子,在村里抬不起头来。曹某从此不肯赡养母亲,而且要断绝母子关系。如今母亲身体不好,希望儿子能尽赡养义务。李忠出马调解,一次次和曹某讲道理,也毫不客气地批评了曹某母亲做得不周全的地方。最终这对母子言和。
针对村里部分有赡养能力的子女让老人居住在破旧危房等问题,扶贫工作队、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群众代表商讨解决办法,以周陈村名义拟出《赡养协议》,从子女所尽的赡养费用、老人选择居住方式、老人生病住院费用及子女护理、去世后遗产分配、遭受虐待或遗弃、协议备档等方面作了细致的要求。监督70岁以上空巢老人的子女与老人签订赡养协议,保障每月每位老人不少于300元赡养费,村干部常年进行监督,赡养费由村包组干部负责抓好落实,在每月3号之前打入老人粮补卡中,并定期通过村广播进行通报。
签订《赡养协议》做法实施后,周陈村出现了老人纷纷说好,子女不再互推,亲邻效仿孝敬的良好风尚,解决了老人生活及后顾之忧,化解了赡养老人难题。
李忠多次邀请淮北中院法官来周陈村开展普法讲座,详细讲解如何避免婚姻家庭、邻里、土地承包等纠纷,引导村民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我是一名法院工作人员,扶贫过程中自然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让村民之间更加和睦,周陈村变得更加和谐。”李忠说。
贫困村成为信用村
“我不同意把这笔扶贫资金投在中药材基地建设上,缺少可行性研究,全听老板天花乱坠地讲,太不可靠。”在村“两委”会议上,李忠公开和村干部们唱起反调。
周陈村地处淮北平原,村民以种植小麦、大豆、玉米为主要收入来源。被列为贫困村后,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干部都想发展产业。发展产业是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摆脱贫困最有效的途径。然而,产业扶贫基础不扎实,片面追求短期速效,往往劳而无功,劳民伤财。
周陈村“两委”开会研究拟把一笔扶贫资金投给一位在村里种植中药材的老板,并征求扶贫工作队意见。工作队有两人同意村“两委”意见,唯独李忠不同意,不同意的理由是村里拿不出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但依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村“两委”的投资方案获得通过。过了几天,李忠拿出一份周边中药材种植的情况,这些情况表明在周陈村种植中药材的老板正在撤资。果然,几天后那位老板正式向村里提出撤资的要求。“李忠强烈的责任心,避免了扶贫资金的流失。”彭起翔说。
周陈村产业扶贫一直做得不错。前几年,刘晓峰创办的路达公司与周陈村结成“民企帮村”扶贫对子,流转周陈村885亩土地发展现代农业,优先雇佣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为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刘晓峰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协助建筑能人建起6支建筑专业队,解决了320余人的就业问题。他还充分利用坐落在村里两座铁矿的自然优势,鼓励和帮助中青年村民发展运输业,并无偿为村民提供购车入户、证件办理、联系货源等全方位的服务。
周陈村建有一个占地130亩的果蔬示范园,包括桃园、葡萄园和西瓜园,园内水、电、路、通讯、排污等配套设施齐全。让部分没有创业能力的贫困户,以“贫困户+公司+银行”的模式带资入股果蔬示范园,年底进行收益分红。果蔬园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的主要产业。得知果蔬园前几年一波三折,李忠特地邀请淮北师范大学教授来指导果蔬的种植和管理。
“果蔬园以前种草莓、西瓜,都失败了;新来的扶贫工作队,放手让我们经营,不对我们种植什么农作物指手画脚,还帮助我们销售,我们欢迎李忠这样的扶贫干部。”承包经营果蔬园的丰林农业公司管理人员王伟说。
经过几年发展,周陈村已有养猪、牛、鸡等10余家养殖大户。规模化的养殖,急需技术、知识的输入。在淮北中院领导的支持下,李忠积极协调安徽正大源饲料集团公司与周陈村对接。该公司派出技术骨干到周陈村开讲座,向养殖农户传授技术。李忠还协调农业专家,来村里讲述小麦种植的新技术、病虫害防治的方法,深受村民的欢迎。
今年,扶贫驿站顺利建成,引进了一家服装加工企业,贫困户可以去做缝纫工,按件计酬。从产业扶贫转向产业带贫,不仅惠及到贫困户,也惠及到众多农户,达到了带领村民生活富裕的目标。
信用缺失、农民贷款难一直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带领全村村民创建信用村、信用户,培树村民“信用就是财富”的意识。2018年9月27日,人民银行淮北市中心支行授予周陈村“信用村”称号,共向128户信用户授信,授信金额3000万元。周陈村成为濉溪县首个信用村,金融机构将尽量满足村民资金需求,破解农户贷款难问题,为建设美丽周陈村提供新引擎。
“从贫困村出列到成为信用村,扶贫工作队立下了汗马功劳。”刘晓峰说。
美丽乡村前景可期
2018年底,周陈村所有贫困户脱贫,提前两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摘掉贫困帽的周陈村成了淮北市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扶贫工作队在稳定脱贫质量、防止返贫的基础上,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建设百姓富、产业优、生态好的周陈村。
由于长期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村里废弃塑料、枯枝烂叶、建筑垃圾等随处可见,村民随意乱丢乱倒生活垃圾,占用公共道路喂养牲畜、污水横流等现象司空见惯。治理好村庄环境卫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成为周陈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的心头大事。
周陈村从实施“道路平坦工程”,村内所有道路全部统一硬化,全面清理违章建筑着手,进行环境整治。原来村民门前的乱草堆,如今变成了整齐的花坛,原来乱涂乱画的墙壁全部粉刷一新。
“过去咱家门前坑坑洼洼,一到雨天就积水,村里不仅给垫平了,修上了水泥路,门前花坛统一栽上花树,安上竹栅栏,村子变得更漂亮了。”村民任启梅说。
“村容村貌大变样,村民卫生习惯大变样,这是李忠几位扶贫干部以村为家,带来的新变化。”李维江说。
村民周大记告诉记者,变化最大的还有周陈村小学里的贫困家庭的孩子和留守儿童,是李忠帮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
李忠深知隔断代际贫困传递,是挖掉“穷根”的治本举措;培养好下一代,美丽乡村建设才能继往开来。他到周陈村后,就主动要求担任周陈村小学法制副校长,不定期为孩子们讲述奋斗者的故事;带领孩子们参观气象局,开阔视野;引导孩子们走进法庭,感受法院的庄严;邀请歌舞老师培训孩子排练文艺节目,在淮北市大舞台上演后,获得好评不断,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他还协调法院等单位向学校捐助书包、校服、鞋子等学生用品,让孩子们时常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我儿子去世,儿媳改嫁以后,把孩子留给我们抚养。我们老了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孩子在家也不说话,整天闷闷不乐,很担心孩子会憋出病。”村民马朝奉说,“有一天,孩子回家突然话多了起来,是李忠改变了他。”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中国当前实行的两大全国性重大战略行动,前者立足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者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李忠和许许多多扶贫干部一起,为实现这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日夜兼程,追梦不息。
【手记】
点点滴滴汇聚成河
5月底,记者在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扶贫点涡阳县陈大镇史韩村采访结束后,在平原上行车一个多小时,来到濉溪县四铺镇周陈村。两个村无论从地理位置、贫困发生率,到村集体经济状况、脱贫攻坚的难易程度,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但有一点不约而同,记者走访的贫困户、村干部,都发自内心地表达了对扶贫干部的敬重和感激。
周陈村扶贫工作队比较特殊,3位成员分别来自淮北市纪委、市直机关工委和法院。颇让记者吃惊的是,在物质条件算不错的周陈村,3名扶贫干部居住在早已弃用的破落村部里。房屋年久失修,四处漏风漏雨,加上屋内长期存放汽油,味道浓烈,严重影响健康。“院子里杂草丛生,虫鸣此起彼伏,滴答的雨声不是诗歌,是我们潮湿的被褥。”李忠写道。淮北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宰学明得知情况,专门在队长彭起翔的床上睡了一宿后,慨叹3位年轻干部坚守的不易。这之后,他们的住宿条件得到了改善。
据报道,当前,全国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共选派驻村工作队24.2万个、驻村干部90.6万人,乡镇扶贫干部197.4万人。扶贫干部们用自己的辛苦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生命。
李忠的故事和绝大多数扶贫干部一样,平凡、质朴,但正是他们点点滴滴的付出,汇聚成强大的力量,正在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历史将会铭记这场伟大的战役。
全省通报批评之后
谁不喜欢机关里朝九晚五的安逸生活?李忠坦然承认自己恋家、爱安稳。借调到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工作近一年,李忠从郑州回到淮北,还没把办公室的板凳坐热,院党组就决定派他到周陈村担任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时间3年。
2018年4月4日,院领导送他去赴任。周陈村离淮北市区只有35公里,有快速通道相连,开车不到一个小时。周陈村有8个自然庄,4230人,是濉溪县22个贫困村之一,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99户301人,2016年底已摘掉贫困村的帽子,仅剩贫困户11户18人,2018年底就能全部脱贫。在颇具规模的党群服务中心,镇、村干部告诉李忠,村党总支书刘晓峰是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完成脱贫任务小菜一碟。“你们的工作已是站在高高的山峰上,而我刚刚来到山脚,希望自己早日跟上你们的步伐,携手共进。”李忠心里一片忐忑。
村干部认为李忠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对农村农民不了解,就安排他上镇里、县里、市里开各种各样的会议,回来传达一下会议精神。
表面上云淡风轻,往往有暗流涌动。
4月24日,濉溪县召开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暨打好翻身仗誓师大会,周陈村存在扶贫档案混乱、贫困户信息不一致等问题,受到安徽省、淮北市扶贫办的通报批评,县委书记赵德志在会上也点名批评了周陈村。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脱贫攻坚,不允许做表面文章,更不准弄虚作假。誓师大会后,周陈村村民委员会主任被免职,扶贫工作队队长从3月份起请病假再没来村里,副队长工作到期已返回单位。李忠向村“两委”提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周陈村必须先整改贫困户档案混乱问题。
大学读档案专业的李忠自告奋勇领了这项工作,心想自己曾参与把淮北中院的档案工作升为省特级,整理几十个贫困户档案还不稀松简单,夸口两天内保证完成。他想展示下自己的工作能力,给村干部做个示范,今后工作要讲效率。他找来4位大学生帮忙将贫困户信息录入电脑,建立贫困户电子档案。没想到第一天上午,每名大学生仅录好2户,按此速度,两天时间,怎么可能完成。李忠自己也动手录入,才发现每一户人口、土地、住房、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成效等都不同。他与大学生两天两夜吃住在村部,仅录完75户。李忠首次在村干部面前失言,觉得自己幼稚可笑。
“村干部连续加班两个多星期,每天都工作至凌晨,扶贫专干周凯旋累哭了,擦干眼泪接着干。”李忠说,电子版扶贫手册信息经过层层核对,才能誊抄到纸质版扶贫手册,确保每项内容准确无误。后经省、市、县检查组多次检查,周陈村的贫困户档案工作均得满分。
在整改贫困户档案的过程中,李忠有空就去走访,全面了解贫困户情况,熟悉了村情村貌。他发现村里有个怪现象,有的贫困户各方面都达到脱贫摘帽的标准,就是不愿意退出;有的村民看到贫困户享有较多福利,纷纷申请争当贫困户。他了解到,村里有家庭瞒报收入上百万元,却将老人作为独立户申报成贫困户,完全不符合政策。在村“两委”会议上,李忠提出,脱贫政策不是平均分糖果,坚决反对新增贫困户。隐瞒高收入的家庭绝对不能列入贫困户。有村干部劝李忠,说你刚来,没必要较真,否则会遭那几户报复。但李忠态度坚决,村“两委”采纳了他的意见。贫困户名单公布后,受到村民拥护,都说村里终于来了敢于较真、担当的扶贫干部。
李忠从住房、收入、家庭人口、帮扶措施、帮扶人等方面细致了解,贫困户王广影符合脱贫条件,但他不愿意脱贫,见到村干部、帮扶联系人就躲。李忠上门走访时,王广影正在收玉米,任他热情招呼,王广影根本就不搭理他。李忠二话不说扛起百来斤一袋的玉米,帮王广影送进家,码放齐整。阳光火辣,玉米沉重,从没干过农活的李忠第一次体味到筋疲力尽的滋味。看李忠实诚,王广影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怕脱贫后不能继续享受好政策。李忠耐心地讲解脱贫不脱政策这一扶贫的基本原则。王广影心里敞亮了,隔天主动到村委会递交了脱贫申请书。
5月初,淮北市纪委干部彭起翔到周陈村担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加上来自淮北市直机关工委的扶贫专干张雷,工作队人员到齐了。“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扶贫工作队,天天为村里的事、村民的事操心。”村民周大记说,特别是2018年8月18日,周陈村受台风“温比亚”袭击,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李忠立即与干部们赶赴村民家中,帮助转移粮食、家禽,把老人、儿童背到临时安全安置点。集合全村的抽水机排涝,把灾害损失控制到最小。“扶贫工作队带头抗洪抢险,受到村民们交口称赞,也为村干部树立了榜样。”刘晓峰说。
比以前活得更好
“要不是工作队一次次帮扶我家,我真没有活下去的勇气,好几次都想一死百了。”在周陈村扶贫驿站里,张志勤忙好手中的缝纫活,起身对记者说。
张志勤31岁那年,丈夫病故,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2017年,前几年已生了一个儿子的儿媳小伟又生下一个女儿,正好儿女双全,张志勤觉得这是老天给命运多舛的她一份补偿。谁也想不到,年仅28岁的小伟产后胸椎骨病变,突然几近瘫痪,把这个才过了几年欢乐日子的家庭彻底打垮。
扶贫工作队路过张庄时,看到小伟坐在轮椅上,看着家门口连接村道的那段坑坑洼洼的道路发愣。有时看到小伟咬紧牙关用双手转动轮椅前行。彭起翔、李忠、张雷心里很不是滋味,下决心用最快速度修好这段路。但这段路不属于村道,无法使用专项资金。扶贫工作队和正在村里修路的工程队多次协调,工程队经理同意从工程有限的利润中,拿出2万余元,把这段路修平整。看着小伟抱着小女儿坐在轮椅上,儿子在后面推着,轻松出行,李忠心里格外高兴。
“我们就是要把涉及老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做好,点点滴滴的小事能汇成涓涓细流,让老百姓感受到党的温暖。”彭起翔说。
李忠他们前往小伟住院治疗过的医院,向医生讨教康复方案。李忠还不断鼓励小伟坚持不懈治疗,帮助这位年轻妈妈燃起重新站起来的希望,重树生活的信心。
2017年,村里就把张志勤一家列入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为她家办理了低保;为小伟申请了大病医疗保险,去年以来报销医疗费2万多元,自己只需支付200多元;为张志勤安排每月有800元固定工资的公益岗。儿子去了杭州打工,张志勤除了照顾儿媳和孙子女外,坚持种好8亩地,还到扶贫驿站做计件工。
“扶贫工作队这样关心我,我要活下去,要活得更好。”张志勤说。
“确实太好,没得说了。”惠培军拉着记者,“你看我这房子是新改造的,院子的地面平平坦坦,都是李院长帮着一起做的。”
李忠去年4月到周陈村后,上贫困户惠培军家走访,看到他家住的土房墙体开裂,摇摇欲倒;院子泥地坑坑洼洼,家里没自来水也没厕所。69岁的惠培军一身慢性病,和老母亲、一个不会说话的残障女儿相依为命,根本没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李忠向村“两委”提议,先帮惠培军改建危房。
改建工程启动后,李忠三天两头去监工。房子改好了,偌大的院子更加七高八低,影响老人生活。危房改造的经费已经花完,惠培军没钱修地坪,李忠想方设法托关系,到附近的“治超检查站”协调了几车砂石,自己押车送到惠培军家,把几十年的坑洼填平,院子平整如镜。
惠培军家不仅接上了自来水,盖了厕所,还把土地流转给果蔬园,每年有固定分红;村里给惠培军安排了打扫卫生的公益岗。
“我家还有5亩多地,都是刘书记用自家的机械帮我免费犁地、收割。”惠培军说,“扶贫干部、村干部都好得很。”
村里更和谐了
“我当了18年村支书,周陈村从没现在这样和谐。”73岁的老支书李维江对记者说,“以前村民之间稍微言语不合就互相对骂,甚至打架斗殴,扶贫工作队来了后,村里风气变好了,尤其是李忠带头化解了许多纠纷,大家心服口服。”
年近九旬的陈龙章老人多年前在变电所大门两边开荒近一亩地。变电所出于安全考虑,不允许老人在门前种庄稼,强行收回这片公用地。老人很不理解,经常去变电所要补偿,要不到就闹一通,固执地到村里、镇政府上访,纠纷两年多没法化解。听说村里来了法院的扶贫干部,变电所找到李忠,希望他能帮助平息这场没完没了的纠纷。
李忠上门找到陈老,老人一个劲地诉说变电所的不是,村干部的偏袒,几乎不给李忠说话的机会。李忠和老人讲集体土地的政策,老人开始根本听不进去。经多次上门讲解,老人听懂了土地政策,但不肯接受土地被变电所无偿收回。李忠又上门和老人拉家常,谈人生苦短,何必斤斤计较,终于打开老人的心结。变电所在门前种上了花草树木。
赡养纠纷是农村常见的纠纷。李忠到周陈村不久,就遇见一位老母亲到村委会来哭诉,要求严肃处理她的不孝儿子。10多年前,曹某母亲把自家的承包地交给其他人耕种,这使曹某很没面子,在村里抬不起头来。曹某从此不肯赡养母亲,而且要断绝母子关系。如今母亲身体不好,希望儿子能尽赡养义务。李忠出马调解,一次次和曹某讲道理,也毫不客气地批评了曹某母亲做得不周全的地方。最终这对母子言和。
针对村里部分有赡养能力的子女让老人居住在破旧危房等问题,扶贫工作队、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群众代表商讨解决办法,以周陈村名义拟出《赡养协议》,从子女所尽的赡养费用、老人选择居住方式、老人生病住院费用及子女护理、去世后遗产分配、遭受虐待或遗弃、协议备档等方面作了细致的要求。监督70岁以上空巢老人的子女与老人签订赡养协议,保障每月每位老人不少于300元赡养费,村干部常年进行监督,赡养费由村包组干部负责抓好落实,在每月3号之前打入老人粮补卡中,并定期通过村广播进行通报。
签订《赡养协议》做法实施后,周陈村出现了老人纷纷说好,子女不再互推,亲邻效仿孝敬的良好风尚,解决了老人生活及后顾之忧,化解了赡养老人难题。
李忠多次邀请淮北中院法官来周陈村开展普法讲座,详细讲解如何避免婚姻家庭、邻里、土地承包等纠纷,引导村民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我是一名法院工作人员,扶贫过程中自然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让村民之间更加和睦,周陈村变得更加和谐。”李忠说。
贫困村成为信用村
“我不同意把这笔扶贫资金投在中药材基地建设上,缺少可行性研究,全听老板天花乱坠地讲,太不可靠。”在村“两委”会议上,李忠公开和村干部们唱起反调。
周陈村地处淮北平原,村民以种植小麦、大豆、玉米为主要收入来源。被列为贫困村后,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干部都想发展产业。发展产业是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摆脱贫困最有效的途径。然而,产业扶贫基础不扎实,片面追求短期速效,往往劳而无功,劳民伤财。
周陈村“两委”开会研究拟把一笔扶贫资金投给一位在村里种植中药材的老板,并征求扶贫工作队意见。工作队有两人同意村“两委”意见,唯独李忠不同意,不同意的理由是村里拿不出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但依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村“两委”的投资方案获得通过。过了几天,李忠拿出一份周边中药材种植的情况,这些情况表明在周陈村种植中药材的老板正在撤资。果然,几天后那位老板正式向村里提出撤资的要求。“李忠强烈的责任心,避免了扶贫资金的流失。”彭起翔说。
周陈村产业扶贫一直做得不错。前几年,刘晓峰创办的路达公司与周陈村结成“民企帮村”扶贫对子,流转周陈村885亩土地发展现代农业,优先雇佣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为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刘晓峰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协助建筑能人建起6支建筑专业队,解决了320余人的就业问题。他还充分利用坐落在村里两座铁矿的自然优势,鼓励和帮助中青年村民发展运输业,并无偿为村民提供购车入户、证件办理、联系货源等全方位的服务。
周陈村建有一个占地130亩的果蔬示范园,包括桃园、葡萄园和西瓜园,园内水、电、路、通讯、排污等配套设施齐全。让部分没有创业能力的贫困户,以“贫困户+公司+银行”的模式带资入股果蔬示范园,年底进行收益分红。果蔬园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的主要产业。得知果蔬园前几年一波三折,李忠特地邀请淮北师范大学教授来指导果蔬的种植和管理。
“果蔬园以前种草莓、西瓜,都失败了;新来的扶贫工作队,放手让我们经营,不对我们种植什么农作物指手画脚,还帮助我们销售,我们欢迎李忠这样的扶贫干部。”承包经营果蔬园的丰林农业公司管理人员王伟说。
经过几年发展,周陈村已有养猪、牛、鸡等10余家养殖大户。规模化的养殖,急需技术、知识的输入。在淮北中院领导的支持下,李忠积极协调安徽正大源饲料集团公司与周陈村对接。该公司派出技术骨干到周陈村开讲座,向养殖农户传授技术。李忠还协调农业专家,来村里讲述小麦种植的新技术、病虫害防治的方法,深受村民的欢迎。
今年,扶贫驿站顺利建成,引进了一家服装加工企业,贫困户可以去做缝纫工,按件计酬。从产业扶贫转向产业带贫,不仅惠及到贫困户,也惠及到众多农户,达到了带领村民生活富裕的目标。
信用缺失、农民贷款难一直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带领全村村民创建信用村、信用户,培树村民“信用就是财富”的意识。2018年9月27日,人民银行淮北市中心支行授予周陈村“信用村”称号,共向128户信用户授信,授信金额3000万元。周陈村成为濉溪县首个信用村,金融机构将尽量满足村民资金需求,破解农户贷款难问题,为建设美丽周陈村提供新引擎。
“从贫困村出列到成为信用村,扶贫工作队立下了汗马功劳。”刘晓峰说。
美丽乡村前景可期
2018年底,周陈村所有贫困户脱贫,提前两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摘掉贫困帽的周陈村成了淮北市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扶贫工作队在稳定脱贫质量、防止返贫的基础上,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建设百姓富、产业优、生态好的周陈村。
由于长期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村里废弃塑料、枯枝烂叶、建筑垃圾等随处可见,村民随意乱丢乱倒生活垃圾,占用公共道路喂养牲畜、污水横流等现象司空见惯。治理好村庄环境卫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成为周陈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的心头大事。
周陈村从实施“道路平坦工程”,村内所有道路全部统一硬化,全面清理违章建筑着手,进行环境整治。原来村民门前的乱草堆,如今变成了整齐的花坛,原来乱涂乱画的墙壁全部粉刷一新。
“过去咱家门前坑坑洼洼,一到雨天就积水,村里不仅给垫平了,修上了水泥路,门前花坛统一栽上花树,安上竹栅栏,村子变得更漂亮了。”村民任启梅说。
“村容村貌大变样,村民卫生习惯大变样,这是李忠几位扶贫干部以村为家,带来的新变化。”李维江说。
村民周大记告诉记者,变化最大的还有周陈村小学里的贫困家庭的孩子和留守儿童,是李忠帮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
李忠深知隔断代际贫困传递,是挖掉“穷根”的治本举措;培养好下一代,美丽乡村建设才能继往开来。他到周陈村后,就主动要求担任周陈村小学法制副校长,不定期为孩子们讲述奋斗者的故事;带领孩子们参观气象局,开阔视野;引导孩子们走进法庭,感受法院的庄严;邀请歌舞老师培训孩子排练文艺节目,在淮北市大舞台上演后,获得好评不断,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他还协调法院等单位向学校捐助书包、校服、鞋子等学生用品,让孩子们时常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我儿子去世,儿媳改嫁以后,把孩子留给我们抚养。我们老了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孩子在家也不说话,整天闷闷不乐,很担心孩子会憋出病。”村民马朝奉说,“有一天,孩子回家突然话多了起来,是李忠改变了他。”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中国当前实行的两大全国性重大战略行动,前者立足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者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李忠和许许多多扶贫干部一起,为实现这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日夜兼程,追梦不息。
【手记】
点点滴滴汇聚成河
5月底,记者在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扶贫点涡阳县陈大镇史韩村采访结束后,在平原上行车一个多小时,来到濉溪县四铺镇周陈村。两个村无论从地理位置、贫困发生率,到村集体经济状况、脱贫攻坚的难易程度,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但有一点不约而同,记者走访的贫困户、村干部,都发自内心地表达了对扶贫干部的敬重和感激。
周陈村扶贫工作队比较特殊,3位成员分别来自淮北市纪委、市直机关工委和法院。颇让记者吃惊的是,在物质条件算不错的周陈村,3名扶贫干部居住在早已弃用的破落村部里。房屋年久失修,四处漏风漏雨,加上屋内长期存放汽油,味道浓烈,严重影响健康。“院子里杂草丛生,虫鸣此起彼伏,滴答的雨声不是诗歌,是我们潮湿的被褥。”李忠写道。淮北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宰学明得知情况,专门在队长彭起翔的床上睡了一宿后,慨叹3位年轻干部坚守的不易。这之后,他们的住宿条件得到了改善。
据报道,当前,全国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共选派驻村工作队24.2万个、驻村干部90.6万人,乡镇扶贫干部197.4万人。扶贫干部们用自己的辛苦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生命。
李忠的故事和绝大多数扶贫干部一样,平凡、质朴,但正是他们点点滴滴的付出,汇聚成强大的力量,正在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历史将会铭记这场伟大的战役。
责任编辑:王娜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