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
——人民法院提升司法公信力综述
2013-07-05 09:17:09 | 来源:新华社 | 作者:杨维汉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机关提出的努力目标和明确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
4日在长春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提出,各级法院要大力加强公正司法、推进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近期,一系列大要案接连开庭审理、依法宣判,多部心系民生的司法解释相继出台……与会的高院院长们认为,审判机关正努力在司法实践中,让人们感受到法院维护公平正义、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决心。
依法纠正冤错案司法公正为要
公正司法是人民法院的生命线和灵魂,是司法公信力的基石。据介绍,最高人民法院不久前邀请专家学者座谈“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参加座谈的专家表示,法院必须采取得力措施纠正冤错案,并且防止今后再发生冤错案。
这一期望在近期一系列案件审理中得到回应。3月26日,服刑近10载的张辉、张高平叔侄被浙江高院依法再审宣告无罪;4月25日,河南李怀亮涉嫌故意杀人案在平顶山中院宣判,被羁押近12年,多次审理后,李怀亮终于重获自由;7月2日,浙江高院公开宣判18年前萧山抢劫致死案陈建阳等5被告人罪名不成立……
“要坚持依法纠正冤错案,发现一起、查实一起、纠正一起。”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4日召开的座谈会上提出,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通过依法纠错,使正义最终得以实现、受害者得到赔偿、责任者受到追究,使纠正错案成为推进公正司法、保障人权的正能量。
审理疑难重大案件对国法负责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表示,对于敏感的热点个案,长期拖延未解决的疑案,人民法院必须给予回应。
浙江5青年案再审开庭的同一天,河北高院开庭审理王书金故意杀人、强奸上诉案。而这起案件与1995年已被执行死刑的聂树斌强奸杀人案密切相关。
“虽然案情重大复杂,但国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法官坚持依法断案就是对党和人民负责。”河南高院院长张立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审理社会关注度高的疑难重大案件,人民法院必须知难而进。
4月16日,特大制售“地沟油”系列案一审宣判,柳立国等分别被判无期徒刑至七年有期徒刑;5月31日,该案二审公开开庭,法庭当庭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审理疑难重大案件离不开明确的法律依据。针对办理危害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刑事案件,最高法院会同有关机关及时制定出台司法解释并公布相应典型案例,明确法律依据和案例指引,使公众关心的案件及时进入司法程序。
同时,一批重大案件也依法审理。6月8日,海南万宁校长侵害未成年人案宣布提级审理;6月20日,该案不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公开宣判,被告人依法被处以重刑。6月19日,重庆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涉嫌受贿案一审开庭;6月20日,肖烨、赵红霞等6人利用不雅视频敲诈勒索案开庭;6月28日,雷政富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肖烨、赵红霞等人案件也于同日一审宣判。
把司法晒在阳光下提高公信力
让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司法公开至关重要。针对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开的需求,最高法院提出,要摒弃“司法神秘主义”,继续落实公众开放日、庭审直播、裁判文书上网等制度,让公众近距离接触司法。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中心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5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首次采用全媒体直播方式发布新闻信息,公布两高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并通报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五个典型案例。之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新闻发布会、“6·26”国际禁毒日新闻发布会,未成年人走进最高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等,也全媒体直播。6月30日,最高法院最新一批裁判文书已在其政务网站上集中公布。
地方法院也在尝试以各种方式推进司法公开。天津高院院长李少平介绍,“去年天津一中院审理许云鹤案时,社会关注度高,旁听群众都是在网上预约的,这就让对案件感兴趣并且要监督法院工作的群众有了平等旁听的机会。”
王书金案,河北高院开通官方微博对外界传递法庭情况;雷政富案,被告人在法庭内的行为举止外界很快知晓;刘志军案庭审结束后,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庭审情况……
“法官要以案讲法,以案普法,把每一次庭审、每一次接待群众都变为普及法律的契机。”张立勇认为,法院及时公开群众关心关注的案件,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全面了解案情、明晰是非曲直,认识司法、感受司法,法律也才能真正起到指引规范社会生活的作用。
4日在长春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提出,各级法院要大力加强公正司法、推进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近期,一系列大要案接连开庭审理、依法宣判,多部心系民生的司法解释相继出台……与会的高院院长们认为,审判机关正努力在司法实践中,让人们感受到法院维护公平正义、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决心。
依法纠正冤错案司法公正为要
公正司法是人民法院的生命线和灵魂,是司法公信力的基石。据介绍,最高人民法院不久前邀请专家学者座谈“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参加座谈的专家表示,法院必须采取得力措施纠正冤错案,并且防止今后再发生冤错案。
这一期望在近期一系列案件审理中得到回应。3月26日,服刑近10载的张辉、张高平叔侄被浙江高院依法再审宣告无罪;4月25日,河南李怀亮涉嫌故意杀人案在平顶山中院宣判,被羁押近12年,多次审理后,李怀亮终于重获自由;7月2日,浙江高院公开宣判18年前萧山抢劫致死案陈建阳等5被告人罪名不成立……
“要坚持依法纠正冤错案,发现一起、查实一起、纠正一起。”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4日召开的座谈会上提出,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通过依法纠错,使正义最终得以实现、受害者得到赔偿、责任者受到追究,使纠正错案成为推进公正司法、保障人权的正能量。
审理疑难重大案件对国法负责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表示,对于敏感的热点个案,长期拖延未解决的疑案,人民法院必须给予回应。
浙江5青年案再审开庭的同一天,河北高院开庭审理王书金故意杀人、强奸上诉案。而这起案件与1995年已被执行死刑的聂树斌强奸杀人案密切相关。
“虽然案情重大复杂,但国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法官坚持依法断案就是对党和人民负责。”河南高院院长张立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审理社会关注度高的疑难重大案件,人民法院必须知难而进。
4月16日,特大制售“地沟油”系列案一审宣判,柳立国等分别被判无期徒刑至七年有期徒刑;5月31日,该案二审公开开庭,法庭当庭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审理疑难重大案件离不开明确的法律依据。针对办理危害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刑事案件,最高法院会同有关机关及时制定出台司法解释并公布相应典型案例,明确法律依据和案例指引,使公众关心的案件及时进入司法程序。
同时,一批重大案件也依法审理。6月8日,海南万宁校长侵害未成年人案宣布提级审理;6月20日,该案不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公开宣判,被告人依法被处以重刑。6月19日,重庆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涉嫌受贿案一审开庭;6月20日,肖烨、赵红霞等6人利用不雅视频敲诈勒索案开庭;6月28日,雷政富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肖烨、赵红霞等人案件也于同日一审宣判。
把司法晒在阳光下提高公信力
让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司法公开至关重要。针对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开的需求,最高法院提出,要摒弃“司法神秘主义”,继续落实公众开放日、庭审直播、裁判文书上网等制度,让公众近距离接触司法。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中心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5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首次采用全媒体直播方式发布新闻信息,公布两高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并通报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五个典型案例。之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新闻发布会、“6·26”国际禁毒日新闻发布会,未成年人走进最高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等,也全媒体直播。6月30日,最高法院最新一批裁判文书已在其政务网站上集中公布。
地方法院也在尝试以各种方式推进司法公开。天津高院院长李少平介绍,“去年天津一中院审理许云鹤案时,社会关注度高,旁听群众都是在网上预约的,这就让对案件感兴趣并且要监督法院工作的群众有了平等旁听的机会。”
王书金案,河北高院开通官方微博对外界传递法庭情况;雷政富案,被告人在法庭内的行为举止外界很快知晓;刘志军案庭审结束后,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庭审情况……
“法官要以案讲法,以案普法,把每一次庭审、每一次接待群众都变为普及法律的契机。”张立勇认为,法院及时公开群众关心关注的案件,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全面了解案情、明晰是非曲直,认识司法、感受司法,法律也才能真正起到指引规范社会生活的作用。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