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生比喻成航行的话,那么青少年阶段无疑处于启航阶段,法院的少年审判工作注定要为“青春航程”扬帆掌舵。2011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民法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在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的基础上,又重点打造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司法引航工程”。2011年,淮安区法院被淮安市委市政府表彰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工作先进集体”。
在谈及少年审判工作时,全国优秀女法官、淮安区法院院长颜赤颇为感慨:“给青少年犯罪群体多一份关爱,多一缕希望,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司法引航工程’将少年审判工作向前向后拓展和延伸,意义深远,我们要放大项目的品牌效应,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汇聚社会各方的爱心和力量,更好地‘为青春护航’。”
“与法同行”知识竞赛、“校园模拟法庭”、“维权之窗”微博、少年审判绿皮书、司法建议,“三合一”全面维权……一系列举措编织成综合维权网络,为启航青少年指明航向、安全远航。
“近期,在城区某校周围发生了多起寻衅滋事和持械斗殴案件,涉案人员多为未成年人建议……”一份关于校园周边安全整治的司法建议引起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学校得知后,积极采取措施,强化防范意识,先后成立了校园巡逻队,设立了校园警务室,保障学生日常安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淮安区法院少年庭主动发挥司法能动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后向公安、检察、教育等部门发出司法建议5件,均落到了实处。建立少年审判年报制度,编写年度《少年审判绿皮书》,向辖区乡镇党委、政府、人大、企业以及中小学校等单位报告该庭每年审判工作情况、多发案件成因和对策,对有关乡镇和部门有效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2010年起,淮安区法院与辖区内教育局、司法局等部门共同开展“与法同行”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在全区中学生中掀起了一股学法守法用法的热潮,已逐渐形成一个有影响的品牌活动。据悉,活动2010年仅设初中组,2011年增设高中组,今年将再增小学组,届时将涵盖辖区小、中、高所有在校生,同时这次活动也引起了更多单位和媒体的关注,企业争相冠名,区关工委等部门也提出联合主办。
在调研中淮安区法院发现,18岁至25岁的低龄青年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也未完全成熟、人生观易变、可塑性较强,决定自今年1月份起将少年庭的受案范围由原来的18周岁以下扩大至25周岁以下青少年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实行“三合一”审判模式,综合、全面、立体地进行维权;同时对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民事案件做到立案、审理、执行“三优先”,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据统计,今年该院少年庭新收案件303件,同比前两年收案总数增长45.7%,审结279件,其中审结刑事案件96件,共对151名青少年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其中18周岁以上不满25周岁99人,占青少年犯罪总人数的65.6%。
针对青少年普遍爱上网的特点,淮安区法院创新维权载体,在新浪网开通了“青少年维权之窗”微博、申请了“手拉手”QQ群,发布维权信息,接受法律咨询,与广大青少年网友互动,成为青少年普法维权绿色通道,深受欢迎。如今,法院少年庭的法官们工作重心发生了悄悄的变化,过去以办案为主,现在少年庭法官们在青少年中拥有了众多粉丝和好友,孩子们有问题总会打电话向“钟阿姨”咨询,甚至有了心思会通过QQ与“小琴姐姐”倾诉……
圆桌审判、庭前“三见面三走访”、引入心理干预机制、“联席教育”、扩大受案范围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帮助迷航青少年点亮心灯、重建自信。
今年,4月22日,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小许(14周岁),晚自习期间因老师没收其手机未还,担心父母责问而心生怨恨,第二天从家中偷取少量的“呋喃丹”(剧毒农药)投至学生食堂的汤桶内,致60余名学生和1名食堂工作人员中毒,此案在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
案件以投放危险物质罪被起诉到少年庭后,马晓明审判长认真查阅起诉材料,充分做好庭前调查,分别到小许学校、家里和看守所了解情况,得知小孩性格内向、脾气倔强、“重感情”后,邀请了区关工委领导、学校老师和小许的父母一起参加“圆桌审判”,甚至还将小许十分喜爱的小狗也带到了法庭。
庭审中,面对和蔼可亲的法官、朝夕相处的亲人和温馨的法庭氛围,小许承认了犯罪事实,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而庭审并没有结束,接下来该庭安排小许与父母“独处”、向心理咨询师敞心扉,拥抱、叮嘱、泪水瞬间交织,法律的温情再次点燃。
对那些被判处刑罚的未成年人,法院并没有一判了之,而是结合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庭后教育。法院与区心理顾问协会合作,开展“春晖”会心成长行动,聘请了6名二级心理咨询师作为专职心理疏导员,全程参与“涉少”案件审判,为被告人和被害人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评估、疏导和矫正,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两期4组,为近20名迷途少年提供了专业的心理辅导和人生规划,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效果。
建立爱心基地、定期回访、跟踪帮教、大学生村官志愿者、“手拉手”QQ帮教群……利用新兴媒体,整合社会力量,帮助失足青少年鼓起风帆、重新起航。
2011年10月,淮安城区交通十字路口站着8名“特殊协警”,他们身穿红色志愿服,认真地引导车辆和行人。那天,他们——社区矫正对象是道亮丽风景线。这是淮安区法院少年庭与区交警大队联动开展帮教工作,提升社区矫正效果的联袂之举。
“作为一名少年庭的法官,要深知‘判’不是目的,‘救’才是关键。一件案子办完后,还有很多事要做要想,让轻微犯罪的孩子重新回归社会,责任重大。”少年庭庭长马晓明深有感触。
少年庭利用建立的“手拉手”QQ群,聘请了10名大学生村官志愿者与10名未成年犯结对帮扶,开展长期的、动态的帮教工作。社区矫正对象小郑口中常念叨“王村长”是一名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村官,通过“手拉手”,他和小郑结成了好朋友,开始“一对一”重点帮教。小郑深受感动,积极参加矫正,对缓刑期满后的人生更是充满了期待。
对那些被判处缓刑或者服刑归来的未成年犯,淮安区法院联合两所职业学校、两家企业建立了“爱心教育基地”和“爱心就业基地”,让这些孩子能学得一门技术,能谋得一份职业。
在淮安区法院有个惯例,每年中秋前后,他们都会组织法官远赴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进行回访帮教,这项活动多年来已形成传统,几任院长先后参加帮教。不久前,法官到少管所回访时,还特地带了几本初三年级的课本给小许,让他不落下课程,待一年后继续回到课堂中。
《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健康成长“司法引航工程”的实施意见》、《未成年犯跟踪帮教工作规程》、《加强社区矫正对象衔接工作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使“引航工程”工作更规范、目标更明确、社会影响更广泛。
“引航工程”实施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淮安市妇联还将“‘涉少’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作为一个品牌项目,积极向省妇联申报推荐。今年,淮安区委书记吉子俊又寄予了法院少年审判工作肯定和期待:“区法院最近特别是今年以来各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工作既注重法律效果,又注重社会效果,为全区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望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