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融碧海 文化耀天平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三维”法院文化强素质树形象
2012-06-08 08:28:19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卫建萍 王磊 司炜
【实践进行时】
激励法官 便利诉讼 启迪群众
山东省东营市位于黄河入海口,黄河泥沙淤积沉淀,年复一年,形成了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广袤富饶的黄河三角洲。该市是胜利油田所在地,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东营市东营区人民法院同样朝气蓬勃、迅猛发展,两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法院”、“全国模范法院”荣誉称号。什么是他们的成功之道?文化建设在其中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东营区法院实地采访。
“我工作,我快乐!”
5月15日下午4时,记者在东营区法院立案庭遇到了前来接收材料的法官杨玉玲。只见她匆匆一翻,便一下子拿走了10个案子的立案材料。
“这些都是欠缴物业管理费的案子,原告是一家,几名被告离得近,明天我们就可以去送达。”杨玉玲快人快语,三下五除二,就把这批案件如何进行速裁程序讲解了一番。
记者了解到,以“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杨玉玲命名的东营区法院“速裁工作室”成立一年来,已审结案件700余件,其中七成以上调解撤诉。
“做调解,杨玉玲说的话够一车皮了!”同事李凤华在一旁说,半是赞许半是心疼。而杨玉玲的体会是——我工作,我快乐!正是这些年文化建设的积淀和熏陶不断开拓了她办案的视野和境界,使得她办的案件得到了当事人的普遍认可。而更重要的是,在东营区法院这个集体里,有一股子积极向上的精气神,给审判及各项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
杨玉玲骄傲于自己对工作的酷爱,也表达了东营区法院全体干警的共同感受。据介绍,该院一线法官有60人,年均结案7000件左右,他们的工作无疑是最繁忙、最辛苦的。但即使这样,该院学习的氛围始终十分浓郁。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东营区法院大会议室内座无虚席,刚从北京学习归来的该院刑庭庭长杨彬正在向全院法官讲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诉法修正案培训班的相关内容。“老师”讲得深入浅出,“学生”听得仔细认真,现场还穿插着热烈的讨论和互动。
记者了解到,这个“法官夜校”已有4年的历史。此外,该院还有讨论热点、焦点法律问题的“法官论坛”、“读书会”以及《油城法苑》等学习交流的有效载体。
“加入这个团队特别有归属感和成就感,我们为自己是东营区法院的一名法官而快乐和自豪!”2009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学院民商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闫晓辉由衷地说。
“打一场官司,学到了很多”
“法院的凝聚力得益于文化建设,司法公信力的不断提升也是我们致力于法院文化建设的追求和目标。”谈到对法院文化的理解和实践,东营区法院院长李爱群这样说。
申请执行人王先生因为自己的一起借贷案件几次来到东营法院。半年前案件开庭时第一次来法院,作为原告的他心里十分忐忑和抵触。“别人借钱不还,还要我到法庭上被法官问来问去,这让我觉得十分恼火。”开庭前,他在当事人休息区等候时,却意外地发现墙上挂着许多打官司的宣传版面,还有普及法律常识的视频资料在循环播放。原告怎样起诉、被告怎样答辩、证据是怎么回事、不服一审怎样上诉等等,官司在身,这些知识好比一场及时雨,帮助他打消了重重顾虑。
“一审我赢了,对方上诉我又赢了,现在来申请执行,又了解了许多执行的流程。打了这场官司,我真的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也切身感受到了法律的公正与法官工作的艰辛。”王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记者注意到,王先生提到的那些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的诉讼知识属于东营法院文化建设总体框架中重要组成部分——诉讼文化的内容。“这些内容对法官、律师而言也许觉得有些浅显,但对缺乏法律知识的普通当事人而言,却是雪中送炭。”从事律师职业的东营市人大代表蒋泽军说:“因工作原因我去过多家法院,寓文化传播于诉讼服务,东营区法院的这种做法是个创举。”
“诉讼文化的内容不仅局限于这些版面资料,我们敞开的审判大楼、设施以及正在进行中的审判活动本身也是传播诉讼文化的媒介。”李爱群解释说:“一方面是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够潜移默化,引导当事人不断树立理性维权、崇尚法治的正确观念。”
“长大了我也要当法官”
东营区法院文化建设的内容除了具有职业特征的法官文化、服务当事人的诉讼文化,还有面向更广大群体的法制文化板块。这里有中外法制史的内容,有世界各大法系的知识,有对我国审判机构、司法制度的介绍等等。
参观者中既有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人员,也有对此感兴趣的普通百姓,而学校的孩子们是其中最为活跃的群体。
“法官叔叔,我们学校有的高年级同学很霸道,他们没有零用钱了,就趁放学的时候跟我们要甚至抢,他们这样犯法吗?”
“我们踢球把邻居奶奶家的玻璃打破了,这样算犯法吗?”
……
前不久的一天,胜利油田第四小学的30多名学生来到东营区法院,在听完该院少年庭庭长王锋的法制讲座后,便向王锋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王锋一边解答,一边引导他们来到专门为青少年布展的名为“托起明天的太阳”的展示区域。这里有电子化的涉少年民事、刑事相关法条,有100道法律知识小测验题可供学生们模拟练习,有漫画、动漫短片、视频资料等生动形象的普法资料,此外还有沉迷网络误入歧途等真实的案例。
“最受欢迎的是模拟开庭,学生们穿上法袍,落槌断案,成为正义的化身。”该院专司讲解的吕莹莹告诉记者。也因此,“长大了,我也要当法官”,成为来到这里参观学习的许多学生的共同心声。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法律的信仰能够植入幼小的心灵,这正是东营区法院传播法治文化的魅力所在。
【亮点透视镜】
提升能力促进审判 树立形象提升公信
“法院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促进提升法官司法水平,提高审判质量又是其重中之重。”李爱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此,该院紧密结合实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首先是致力于提升队伍司法能力。该院通过搭建多种学习平台,最大限度地激发法官的学习热情。如该院与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法官实习基地;每年为每位法官量身定制培训计划;每年向法官推荐一本经典著作,等等。据介绍,近三年来,该院共有233人次参加各类学习培训,5人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共邀请专家授课26次,从而帮助法官们开展理论实务研究,提升工作水平。
其次是致力于提高审判工作质量。东营区是胜利油田的主要作业区,盗窃等涉油刑事案件高发。为此该院党组通过深入调研,制定了一套专门针对涉油案件的量刑细则。记者了解到,3年来该院共审结盗窃、破坏易燃易爆设备案146件372人,有力地维护了油区的治安稳定。在做好为大局服务的同时,该院还坚持不懈地深化“以当事人为本”的司法理念,建立完善了26项便民措施,力争实现立案零障碍、接待零等候、设施零收费、沟通零距离、服务零投诉、速裁零信访。在问卷调查中,群众对该院工作的满意度超过98%。
与此同时,该院还将制度和规范也列入到法院文化建设范畴。如把每年3月确定为“党风廉政教育月”,通过举办多种活动,积极推进干警管理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我们还通过合理配置指标权重,科学量化考核标准,形成了涵盖审判、人事、行政三大管理模块,法官、书记员、法警等九类人群纵横交错、科学严密的管理运行制度300余项,并以制度为基础将管理过程清晰流畅地转变为目标、执行、考核及监督四大运行载体。”李爱群介绍说。这些举措进一步规范了法官行为,展示了公正形象。
记者注意到,东营区法院文化建设的成果也得益于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东营区委对此项工作的细化指导和正确引导。东营中院提出以审判工作促进文化建设,以文化滋养法院工作,文化建设与法院日常工作融为一体;东营区委对法院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多的物质保障和智力支持。如加强必要的硬件改造和载体建设;建立专家咨询队伍,借助“外脑”,丰富文化建设的思路、举措;吸收借鉴企业文化的经验等等,从而不断推动东营法院文化建设的整体深入发展。
【记者手记】
此次采访中,东营区法院的审判办公大楼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既是法院干警的办公场所,在将其走道等公共区域规划、布展之后,同时又成为了包括法官文化、诉讼文化、法制文化三个板块的法治教育基地。基地以“培育法院文化、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为主题。显然,这样的创意既求真务实又十分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
我们说,法院文化建设既是促进司法工作的动力,也是展示司法形象的平台、传承司法文明的载体,因而,法院文化建设的任务既在于借此提高司法能力和审判质量,还在于通过审判活动、法治宣传等向社会公众传播法律知识,传递法治精神,更在于由此促进提升司法公信,树立司法权威。借助文化的力量,让我们内外兼修,与法同行。
激励法官 便利诉讼 启迪群众
山东省东营市位于黄河入海口,黄河泥沙淤积沉淀,年复一年,形成了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广袤富饶的黄河三角洲。该市是胜利油田所在地,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东营市东营区人民法院同样朝气蓬勃、迅猛发展,两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法院”、“全国模范法院”荣誉称号。什么是他们的成功之道?文化建设在其中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东营区法院实地采访。
“我工作,我快乐!”
5月15日下午4时,记者在东营区法院立案庭遇到了前来接收材料的法官杨玉玲。只见她匆匆一翻,便一下子拿走了10个案子的立案材料。
“这些都是欠缴物业管理费的案子,原告是一家,几名被告离得近,明天我们就可以去送达。”杨玉玲快人快语,三下五除二,就把这批案件如何进行速裁程序讲解了一番。
记者了解到,以“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杨玉玲命名的东营区法院“速裁工作室”成立一年来,已审结案件700余件,其中七成以上调解撤诉。
“做调解,杨玉玲说的话够一车皮了!”同事李凤华在一旁说,半是赞许半是心疼。而杨玉玲的体会是——我工作,我快乐!正是这些年文化建设的积淀和熏陶不断开拓了她办案的视野和境界,使得她办的案件得到了当事人的普遍认可。而更重要的是,在东营区法院这个集体里,有一股子积极向上的精气神,给审判及各项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
杨玉玲骄傲于自己对工作的酷爱,也表达了东营区法院全体干警的共同感受。据介绍,该院一线法官有60人,年均结案7000件左右,他们的工作无疑是最繁忙、最辛苦的。但即使这样,该院学习的氛围始终十分浓郁。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东营区法院大会议室内座无虚席,刚从北京学习归来的该院刑庭庭长杨彬正在向全院法官讲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诉法修正案培训班的相关内容。“老师”讲得深入浅出,“学生”听得仔细认真,现场还穿插着热烈的讨论和互动。
记者了解到,这个“法官夜校”已有4年的历史。此外,该院还有讨论热点、焦点法律问题的“法官论坛”、“读书会”以及《油城法苑》等学习交流的有效载体。
“加入这个团队特别有归属感和成就感,我们为自己是东营区法院的一名法官而快乐和自豪!”2009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学院民商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闫晓辉由衷地说。
“打一场官司,学到了很多”
“法院的凝聚力得益于文化建设,司法公信力的不断提升也是我们致力于法院文化建设的追求和目标。”谈到对法院文化的理解和实践,东营区法院院长李爱群这样说。
申请执行人王先生因为自己的一起借贷案件几次来到东营法院。半年前案件开庭时第一次来法院,作为原告的他心里十分忐忑和抵触。“别人借钱不还,还要我到法庭上被法官问来问去,这让我觉得十分恼火。”开庭前,他在当事人休息区等候时,却意外地发现墙上挂着许多打官司的宣传版面,还有普及法律常识的视频资料在循环播放。原告怎样起诉、被告怎样答辩、证据是怎么回事、不服一审怎样上诉等等,官司在身,这些知识好比一场及时雨,帮助他打消了重重顾虑。
“一审我赢了,对方上诉我又赢了,现在来申请执行,又了解了许多执行的流程。打了这场官司,我真的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也切身感受到了法律的公正与法官工作的艰辛。”王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记者注意到,王先生提到的那些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的诉讼知识属于东营法院文化建设总体框架中重要组成部分——诉讼文化的内容。“这些内容对法官、律师而言也许觉得有些浅显,但对缺乏法律知识的普通当事人而言,却是雪中送炭。”从事律师职业的东营市人大代表蒋泽军说:“因工作原因我去过多家法院,寓文化传播于诉讼服务,东营区法院的这种做法是个创举。”
“诉讼文化的内容不仅局限于这些版面资料,我们敞开的审判大楼、设施以及正在进行中的审判活动本身也是传播诉讼文化的媒介。”李爱群解释说:“一方面是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够潜移默化,引导当事人不断树立理性维权、崇尚法治的正确观念。”
“长大了我也要当法官”
东营区法院文化建设的内容除了具有职业特征的法官文化、服务当事人的诉讼文化,还有面向更广大群体的法制文化板块。这里有中外法制史的内容,有世界各大法系的知识,有对我国审判机构、司法制度的介绍等等。
参观者中既有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人员,也有对此感兴趣的普通百姓,而学校的孩子们是其中最为活跃的群体。
“法官叔叔,我们学校有的高年级同学很霸道,他们没有零用钱了,就趁放学的时候跟我们要甚至抢,他们这样犯法吗?”
“我们踢球把邻居奶奶家的玻璃打破了,这样算犯法吗?”
……
前不久的一天,胜利油田第四小学的30多名学生来到东营区法院,在听完该院少年庭庭长王锋的法制讲座后,便向王锋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王锋一边解答,一边引导他们来到专门为青少年布展的名为“托起明天的太阳”的展示区域。这里有电子化的涉少年民事、刑事相关法条,有100道法律知识小测验题可供学生们模拟练习,有漫画、动漫短片、视频资料等生动形象的普法资料,此外还有沉迷网络误入歧途等真实的案例。
“最受欢迎的是模拟开庭,学生们穿上法袍,落槌断案,成为正义的化身。”该院专司讲解的吕莹莹告诉记者。也因此,“长大了,我也要当法官”,成为来到这里参观学习的许多学生的共同心声。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法律的信仰能够植入幼小的心灵,这正是东营区法院传播法治文化的魅力所在。
【亮点透视镜】
提升能力促进审判 树立形象提升公信
“法院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促进提升法官司法水平,提高审判质量又是其重中之重。”李爱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此,该院紧密结合实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首先是致力于提升队伍司法能力。该院通过搭建多种学习平台,最大限度地激发法官的学习热情。如该院与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法官实习基地;每年为每位法官量身定制培训计划;每年向法官推荐一本经典著作,等等。据介绍,近三年来,该院共有233人次参加各类学习培训,5人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共邀请专家授课26次,从而帮助法官们开展理论实务研究,提升工作水平。
其次是致力于提高审判工作质量。东营区是胜利油田的主要作业区,盗窃等涉油刑事案件高发。为此该院党组通过深入调研,制定了一套专门针对涉油案件的量刑细则。记者了解到,3年来该院共审结盗窃、破坏易燃易爆设备案146件372人,有力地维护了油区的治安稳定。在做好为大局服务的同时,该院还坚持不懈地深化“以当事人为本”的司法理念,建立完善了26项便民措施,力争实现立案零障碍、接待零等候、设施零收费、沟通零距离、服务零投诉、速裁零信访。在问卷调查中,群众对该院工作的满意度超过98%。
与此同时,该院还将制度和规范也列入到法院文化建设范畴。如把每年3月确定为“党风廉政教育月”,通过举办多种活动,积极推进干警管理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我们还通过合理配置指标权重,科学量化考核标准,形成了涵盖审判、人事、行政三大管理模块,法官、书记员、法警等九类人群纵横交错、科学严密的管理运行制度300余项,并以制度为基础将管理过程清晰流畅地转变为目标、执行、考核及监督四大运行载体。”李爱群介绍说。这些举措进一步规范了法官行为,展示了公正形象。
记者注意到,东营区法院文化建设的成果也得益于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东营区委对此项工作的细化指导和正确引导。东营中院提出以审判工作促进文化建设,以文化滋养法院工作,文化建设与法院日常工作融为一体;东营区委对法院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多的物质保障和智力支持。如加强必要的硬件改造和载体建设;建立专家咨询队伍,借助“外脑”,丰富文化建设的思路、举措;吸收借鉴企业文化的经验等等,从而不断推动东营法院文化建设的整体深入发展。
【记者手记】
此次采访中,东营区法院的审判办公大楼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既是法院干警的办公场所,在将其走道等公共区域规划、布展之后,同时又成为了包括法官文化、诉讼文化、法制文化三个板块的法治教育基地。基地以“培育法院文化、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为主题。显然,这样的创意既求真务实又十分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
我们说,法院文化建设既是促进司法工作的动力,也是展示司法形象的平台、传承司法文明的载体,因而,法院文化建设的任务既在于借此提高司法能力和审判质量,还在于通过审判活动、法治宣传等向社会公众传播法律知识,传递法治精神,更在于由此促进提升司法公信,树立司法权威。借助文化的力量,让我们内外兼修,与法同行。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