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桨推得千帆进 四两亦可拨千斤
东营中院: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2003-08-21 09:06:24 | 来源: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倪文
中国法院网近日在开通一周年之际发布信息,作为其会员单位的东营法院网自今年2月14日开通以来,总访问量已达1100万次,7月份月访问量达到220余万次,成为目前中国法院网旗下访问量最大的网站。这是山东省东营市中级法院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东营地处黄河入海口,这里是全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的主产区。1995年3月,原油田中院撤并后重新组建东营中院。建院之初,物质装备落后,到1999年底,全院仅有微机17台,主要用于打字,会操作的寥寥无几,严重制约了法院的发展。
2000年以来,他们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数字化法院的魅力充分显现出来。他们投资购置了2台SUNE450小型机和SUND1000磁盘阵列作为数据库主机系统,并采用双机热备份技术,能够提供24小时不间断工作。配备了IBM微机140台、笔记本电脑24台,每名工作人员都有专用微机而且会熟练操作,建成了局域网,基本工作网上运作,实现审判、管理网络化和办公无纸化。一名法官说,“离开微机我们的工作就无法开展了。”
他们还开通了连接全省、全市法院系统的广域网,实现各级法院间数据信息、语音电话、视频会议的互联互通,可以将图像、表格、文字等静态资料及实时图像等动态资料相互传播,实现资源共享。按照“建就建最好”的原则,他们在中国法院网的支持下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页面设计大方,内容丰富,更新及时,备受网民青睐,成为该院的一大亮点。同时建立了移动办公系统,外出人员利用GPRS终端通过单独的APN访问内部网络,实现了移动办公。
如果到东营中院审判委员会,就会领略到这一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办公室里的风光。审委会委员们研究案件、总结审判经验时,使用笔记本电脑,电脑里各种资料一应俱全,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随时可查。委员的发言速记后同步显示在投影屏幕上。还开通了与审判法庭的电视监控,可以在审委会会议室观摩庭审,也可以使用NetMting与开庭人员相互沟通,对庭审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另外,他们还在审判法庭安装了电视直播系统,可以对重大案件的审理过程或重大活动进行现场直播;在大审判庭安装了证据展示系统,使诉讼程序更加公正透明;配备了同声传译系统,通过现场对不同的语言翻译;安置了安全检查设施……。中国国际法律事务中心总裁、香港一国两制交流协会执行会长许铁良参观后认为,东营中院的现代化程度不亚于香港法院。加拿大大律师张传馨到东营中院参观后评价:“你们的信息化可以与欧美国家法院相媲美。”
GPS车辆定位系统是东营中院打造“数字化法院”的又一举措,它集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无线移动通讯技术、地理信息管理技术于一体,车辆调度人员只要通过一张电子地图,就可以监控其行使状态,并实时记录信息。在车辆行进中,通过中心导航和自导航,驾驶员能够及时了解自己地位置和周围道路环境。如果出车行进路线错误或者发生被盗情况,车载终端会自动报警,控制中心便可以实施远程电路熄火、开启监听设备、关闭车窗门锁等,车辆即刻“抛锚”;当遇到了故障、车祸、灾害等意外事件,报警信号就会发往控制中心,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车辆调度员说:“安装了GPS后,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对车辆的管理也更加自如了。”
高科技手段的普及运用使东营中院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管理改革和机制创新在东营中院产生了裂变式的效应。通过凝聚整合人员、装备、管理等各方面的外部资源优势,激活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由此也带动了法院文化建设。现在,法院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办案节奏加快了,各项职能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挥,法官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特别是精神面貌也由此发生了大变化,一个“公开、公正、公平、公信”的法院整体形象正在人们心目中悄然矗立起来。“这得益于我们对发展的实事求是的理解和坚持不懈的追求”院长王少南如是说。
东营地处黄河入海口,这里是全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的主产区。1995年3月,原油田中院撤并后重新组建东营中院。建院之初,物质装备落后,到1999年底,全院仅有微机17台,主要用于打字,会操作的寥寥无几,严重制约了法院的发展。
2000年以来,他们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数字化法院的魅力充分显现出来。他们投资购置了2台SUNE450小型机和SUND1000磁盘阵列作为数据库主机系统,并采用双机热备份技术,能够提供24小时不间断工作。配备了IBM微机140台、笔记本电脑24台,每名工作人员都有专用微机而且会熟练操作,建成了局域网,基本工作网上运作,实现审判、管理网络化和办公无纸化。一名法官说,“离开微机我们的工作就无法开展了。”
他们还开通了连接全省、全市法院系统的广域网,实现各级法院间数据信息、语音电话、视频会议的互联互通,可以将图像、表格、文字等静态资料及实时图像等动态资料相互传播,实现资源共享。按照“建就建最好”的原则,他们在中国法院网的支持下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页面设计大方,内容丰富,更新及时,备受网民青睐,成为该院的一大亮点。同时建立了移动办公系统,外出人员利用GPRS终端通过单独的APN访问内部网络,实现了移动办公。
如果到东营中院审判委员会,就会领略到这一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办公室里的风光。审委会委员们研究案件、总结审判经验时,使用笔记本电脑,电脑里各种资料一应俱全,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随时可查。委员的发言速记后同步显示在投影屏幕上。还开通了与审判法庭的电视监控,可以在审委会会议室观摩庭审,也可以使用NetMting与开庭人员相互沟通,对庭审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另外,他们还在审判法庭安装了电视直播系统,可以对重大案件的审理过程或重大活动进行现场直播;在大审判庭安装了证据展示系统,使诉讼程序更加公正透明;配备了同声传译系统,通过现场对不同的语言翻译;安置了安全检查设施……。中国国际法律事务中心总裁、香港一国两制交流协会执行会长许铁良参观后认为,东营中院的现代化程度不亚于香港法院。加拿大大律师张传馨到东营中院参观后评价:“你们的信息化可以与欧美国家法院相媲美。”
GPS车辆定位系统是东营中院打造“数字化法院”的又一举措,它集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无线移动通讯技术、地理信息管理技术于一体,车辆调度人员只要通过一张电子地图,就可以监控其行使状态,并实时记录信息。在车辆行进中,通过中心导航和自导航,驾驶员能够及时了解自己地位置和周围道路环境。如果出车行进路线错误或者发生被盗情况,车载终端会自动报警,控制中心便可以实施远程电路熄火、开启监听设备、关闭车窗门锁等,车辆即刻“抛锚”;当遇到了故障、车祸、灾害等意外事件,报警信号就会发往控制中心,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车辆调度员说:“安装了GPS后,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对车辆的管理也更加自如了。”
高科技手段的普及运用使东营中院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管理改革和机制创新在东营中院产生了裂变式的效应。通过凝聚整合人员、装备、管理等各方面的外部资源优势,激活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由此也带动了法院文化建设。现在,法院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办案节奏加快了,各项职能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挥,法官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特别是精神面貌也由此发生了大变化,一个“公开、公正、公平、公信”的法院整体形象正在人们心目中悄然矗立起来。“这得益于我们对发展的实事求是的理解和坚持不懈的追求”院长王少南如是说。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