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动中收获
2012-04-18 15:27:04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高胜敏
  不经意间进入法院已有五个年头,从一名刚步入社会的懵懂学生到庄严敲响法槌的审判者,期间有过茫然,有过挫折,更多的,则是收获的快乐。前辈法官们的正直、勤奋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给予我深深的感动和鞭策,促使我不断在神圣的审判事业上思索、总结、前行……

  (一)法官抽屉的那包糖

  那是一位温柔娴淑、秀外慧中的老大姐,七十年代的正牌本科生,却在基层一呆就是十七年,也由此获得了无数的荣誉。但在她的身上,你绝对找不到一丝凌人的气息。她曾坦言,扎根基层法院,让她能够最紧密的和老百姓打交道,用所学去帮助他们,这是她最快乐的事。对于她,我一直都用很崇敬的态度去尊重。而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她抽屉里面永远放着一包奶糖。我曾经很诧异的询问:既然不爱吃甜食,为何抽屉总是放着一包糖果?她的话还是那么朴实:“很多老百姓到法院来办事都会带着小孩来。小孩子生性好动,抽屉里放点糖,遇到家长带小孩的就拿几颗给他们吃,一下就改变了法院的冰冷形象,拉近和当事人的距离,也防止小孩哭闹影响工作。”几句简单的话,让我当时心头一震,至今仍记忆犹新:人民法官为人民,如何才是真正为民?我想,这绝不是空喊几句口号,做做表面文章就能达到的。只有真正从心底去认可群众,把老百姓当做自己的亲人看待,用真诚、善意、热情去感动他们,公平公正的审理好每一个案件,这也许才是为民的最佳诠释。

  (二)庭长的老花眼镜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可是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就拿笔者自己来说,自从考到法院成为公务员以后,生活琐事多了,人际应酬繁了,学习的劲头则比以前淡了。偶尔买了本著作准备仔细品读,竟突然发现很难静下心来。但在山区法庭和老庭长相处的日子里,却让我沉下心来了。老庭长是军转干部出身,在部队待了十七年,三十五岁的时候从部队转业到法院。虽然转业前对法律所学不多,一切都要重头再来,但老庭长硬是从零开始,通过自学考取了法律大专,并从不间断的钻研法律知识,终于积累了丰厚的法学底蕴。尤其是对法律关系的分析和定性,一点也不比所谓科班出身的人差。而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多少个夜晚,不论是周末还是节假日,远远望去老庭长的办公室总是灯火通明。快过半百的人带着一副厚厚的老花眼镜全神贯注读书的神情,总是让我感动莫名,肃然起敬。确实很多时候,坚持读一天书容易,坚持读一周也不难,难的是,十年如一日不间断的钻研。

  (三)办公室鲜艳的锦旗

  “两袖清风为群众,一心一意解民忧。”每次看到挂在办公室的这面锦旗,总会浮现出一个孩子拉着我和庭长的手,用稚嫩的童声说谢谢的情景。这是一起非常特殊的案件:七岁的小袁杰与同伴在邻居家旁玩耍,一块瓷砖突然从天而降,当场将小袁杰头部砸出一个窟窿并昏死过去。经医院全力救治,小袁杰的命保住了,却因为砸伤了脑部神经落下残疾,右半身不能自我控制。当小袁杰的母亲拉着他的小手第一次摇摇晃晃出现在我眼前时,庭长和我就被小孩的不幸遭遇所打动,下定决心去帮助他们。但是,案子的审理过程极为波折。农村当事人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小袁杰的邻居刘某表示其出于人道主义已经出了一万多块钱,没有能力也不同意再出一分钱。然而小袁杰光手术费就花了三万多,现在又急等钱款去继续治疗,否则病情将进一步恶化。小袁杰的父母多次在我面前表露出想要走极端的想法,让我们心急如焚。不把案件处理好,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我们决定用真情去打动当事人。我们邀请到当地司法所的干部,一道找来了被告刘某,详细向其解释相关的法律法规,扭转其错误的法制观念。随后,我们又当即叫来了小袁杰,通过小袁杰的悲惨现状去唤醒被告的同情心。几番动作下来,被告的态度也有所松动。最后我们又适时的做小袁杰父母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同意让被告分期付款。就这样,一个棘手的案件终于圆满解决。小袁杰的母亲事后专门带着小袁杰给我们送来了锦旗。临走时小袁杰用稚嫩的童音跟我说:“叔叔,谢谢您。您是好人。”“好人”两个字,让我一扫两个礼拜来的所有压力和烦恼,感觉付出再多也值得了。

  有人说,现在我们的社会不缺少爱,而是缺少感恩。在基层的日子,是苦的,也是甜的。苦的是物质条件的艰辛,甜的是能用自己一己所长实实在的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做点好事。而尤为庆幸的是,有那么多的前辈能够手把手的引导我、感动我,让我在法官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责任编辑:马尚田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