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公正捧给人民的“草根法官”
──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安徽省当涂县法院石桥法庭副庭长朱宏才侧记
2011-03-22 11:05:45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徐业平
  题记:

  审判,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代人对公正的追求。

  快乐,在于对其奉献。

  价值,在于对其百姓的认可。

  滔滔长江自江西一流经安徽,便北上八百里,安徽人把这一段称呼为皖江。皖江南岸,史上把这块地不叫江南,而称为江东。江东,西枕长江,东抱古五大淡水湖之一的丹阳湖。三国时有个名叫严密的都尉,率领官兵,开始围垦丹阳湖,绍兴十三年,因大水,官修民筑的大大小小的圩口全都决堤。这一年朝廷下诏大修,官修长堤一百八十里,形成现在的“大公圩”。

  穿过岁月的雾霭,今天的大公圩有六个乡镇,23万人口,庄严肃穆的石桥人民法庭就座落于此中心镇。辖区近十万户人家,各家念着各家的经,经常有人做出“翻脸不认人”的事。为了他们平平安安,在这儿工作十几年的石桥人民法庭副庭长朱宏才审理和执行了1209起案件,走街串巷,上百姓门、认百姓人、知百姓情、办百姓事,架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他以自己对党和人民的赤诚,对法律的忠诚,无怨无悔地奉献着真情,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草根法官”公正之歌。

  “爱民”法官

  37岁的朱宏才出生在大公圩的腹地一个小村庄。在农村长大的他,小时候常常在家门口听大人聊家里家外发生不公平的事,谁家在生产队少分了一条鱼、谁家分少了多少粮,从生产队分配中体会原始的公平。

  此后的一次偶然经历,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那是70年代初,他居住的村庄发生了一起赡养案件,小学生的他体会着主持正义的法官给弱势老人送来“温暖”,“要是能给百姓排解不平就好了”,从此,在他幼小的心底,便把当“青天”当着人生目标。

  1997年12月,他走进当涂县法院大门,实现了他人生的夙愿。进入法院后,他认真细心地办理每一件案件。其执著超出了很多人的心灵底线,人们在感动中理解他。

  去年腊月的一天,他办案途经石桥镇一条街道,一个中年男子急匆匆地从身后追上来,一把拉住他。气喘吁吁地说:“朱法官,我这点心意,求求你一定得收下,要不是你,我那个家早散了”。说着硬往他手里塞一件东西。他仔细一看是一瓶当地人酿制的白酒。

  “你是?”朱宏才本能地抵触并打量着他。

  “朱法官,你都忘了,七年前我老婆跟我打离婚官司,要不是你挽救,我那还有家哟。”

  他认真回忆这才想起来。面前这位原来是他几年前办理的一件离婚案件当事人。当时,结婚不久的女方随南下打工潮外出打工,由于夫妻长期分居和“外面世界很精彩”,思想观念起了变化,便到法院打起了离婚官司。案件发生后,男方接受不了被“抛弃”的事实,用传统的方式挽留女方,准备邀集村里几十人抢亲。朱宏才得知情况后,一方面做好男方思想工作,批评了他们试图抢亲成全婚姻的错误做法。另一方向院领导报告,请求法警支援,保证女方的人身安全,从而保证诉讼顺利进行。

  朱宏才并没有按当时一步到庭方式审理该案。经过了解,双方婚前婚后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只是距离疏远的感情,但调解来调解去,女方仍然是坚持离婚。在行将准备宣判之时,他不经意间发现女方看了男方一眼。那眼神看起来非常奇特,是失落、痛惜、还是不舍之情?朱宏才觉得有转机,便停顿一会,只见女的暗暗落泪,男的一声接一声地叹气。

  朱宏才像亲人般和他们拉起了家常,语重心长地与女方谈人生、家庭,告诫她一个农民组成一个家不容易,最后劝她回去再想想,一席话引来旁听席上群众一片附和声。第二天大清早他带着书记员就来到女方家。接着又是第二次,第三次……居然把女方的心给说动了。半个月后,小两口来到法院撤回诉讼。看到小两口结手离去的背影,朱宏才这才松了口气。像这种案件朱宏才在十几年的办案经历中难以数计。他说:“当拿到那瓶酒的时候,我感动了。我知道,法官帮他们解决一点困难,淳朴老百姓就打心里感激你,有的人会一辈子记着你的好。”

  朱宏才与他当事人之间的那一份真实和朴素的情感亦是如此。他只是知道默默地去为对方付出,从来没有想过要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回报,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用心唱响了一曲基层法官公正司法交响乐。他给每位当事人送去“草根”法官的农民般朴素的温情,让老百姓抚摸到司法的温暖。

  “维稳”法官

  在当涂县人民法院法官队伍中,朱宏才似乎是一个“平常人”。他从书记员、审判员,成长一个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十几年里,他承办了1209件案件,身为副庭长,他承办着法庭最为急难险重的案件,塘南镇综治办主任戏称他为“排雷”法官。

  当涂县塘南镇的四个小男孩玩弹弓时不知是谁不慎将正在池塘边洗衣服的小女孩王某的眼睛射伤。事件发生后,四个小男孩吓得不敢认账,四个小男孩家长之间相互埋怨,并发生口角。女孩家长也穿梭在四个男孩家庭之间索要医药费,一来二去相互之间发生互相口角和扭打,基层组织和公安民警经多次调解无济于事。

  小女孩方具状将四个小孩及其监护人一起告上了法庭。朱宏才接手这个无头案。案件十分棘手,立案当天他驱车前往案发地,车行进在农村泥泞的道路像个不停颠簸的簸箕,忽而将人抛起来,忽而又把人重重地摔在座位上。他顾不上这些,在车上他认真阅读案卷,案件涉及五个家庭及众多亲属,他的心也象警车一样在颠簸。他感到肩上的天平的砝码从来都没有这么沉重过。他原打算挨个找当事人谈谈。但是,刚到了其中一家,就被泼了一盆冷水,硬是没让进门。他找到村支书,在其协助下将四户当事人请到村部,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法律宣传教育,四个小孩家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然没听进去。接下来几天,他脑袋里全是这件事。认真地调查了解,苦口婆心地辩法析理,讲得口干舌臊,由于着急上火,嗓子疼痛难忍,茶饭难以下咽,连走路都打幌,但他没请一天假。直到他撑不住了去附近医院打吊瓶,这时有人过来告诉他,那女孩子家又来法院闹了。他二话没说,拨掉针头赶到法庭,和同志们一起做工作。调解无结果只好如期开庭。

  庭审调查前,朱宏才有意识地请参加庭审的人民陪审员讲述《樱桃树》的故事,教育孩子们应当诚实地面对发生的事情,同时他注意观察每个小孩子的变化。他发现其中一个小男孩子渐渐地脸色发生变化,低下了头……

  庄严的法庭成了传播法律知识和启迪人性的生动课堂。在他的启发教育下,四个小朋友纷纷表达忏悔之意。案件很快查清了事实,得到圆满解决。朱宏才办案坚持用事实说话,办案特别较真儿,保证结案后让赢者赢得光明正大,输者输得心服口服。

  “公正”法官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在大公圩的法官,在办案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亲戚朋友前来说情的。有一度,他曾为此十分苦脑。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他常常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冲破羁绊。后来,他为自己约法三章:第一,凡是“说客”热情接待;第二,宴请礼物一律退回,否则上缴;第三,借力。请说情者协助法院做一方当事人的工作。

  黄池镇的张某与同村谢某因一块菜地发生纠纷。双方由口角而引发多次“操家伙”械斗,谢某将张某打伤,张某又将谢的妻子打伤,谢的儿子又对张某进行了伤害。一连串引发了三起人身损害赔偿事件,公安民警将此两户列为治安隐患重点对象。

  2009年7月,“吃了亏”的张某改变了“战术”,一纸诉状将谢某告上法庭,还找到朱宏才的同学当“说客”。这时谢某也搬来了在县城工作的亲戚,双方欲在法院打一场“人情战”。谢某放出话来,若输了官司,就在法庭拼个鱼死网破。

  朱宏才收到案件后没有懈怠。他将情况立即向院领导作了汇报,受案当天便带领书记员找到被告,并通过电话与他的“说情人”取得联系,通过十几个小时对被告晓之以理的法律教育,加上说情人的劝导,谢某的“火力”有所缓和。

  第二天,他又邀请村支书及那位同学找到原告。向其宣传法律,感觉吃了亏的张某虽然不肯接受庭前调解,但是,火气味也降了不少。

  开庭当天,双方仍然请了许多亲戚来助阵,法庭被挤得水泄不通。朱宏才干脆将法庭变成普法阵地,精心设置庭审方案,灵活地驾驭庭审,让双方充分发表意见。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释法辩理。争议焦点明确后,及时宣布休庭进行调解。让说情人分别做对方工作,他与村支书一起分别找双方谈话,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法庭辩论变成了相互向对方道歉的“程序”,三起纠纷就此划上句号。这时,旁听席上响起了掌声。

  一槌千钧,法在民心。朱宏才总是用百分之百的热情对待每一位当事人,用百分之百的精力办好每一件案。当涂县石桥镇司法所的陶某说,朱宏才办案,我服。廖廖几个字,却在人们心头生出沉甸甸的敬意。

  有人说过,对于一个法官而言,能做到业务精通、公平断案已经不辱使命。而朱宏才却向前推了一步,让老百姓信服法律,让身边文化不高的农民相信法院公正。

  “榜样”法官

  有人感叹:现在办案件起来越难了。近年来,当涂经济的快速发展,法院的收案数量也一路飚升。2007年当涂县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648件,2009年就上升到4276件。这几年收案数一直高位运行,还是那40多名办案法官,人民群众对法院的期望却越来越高。

  面对案件数量激增和案多人少的情况,当涂县法院党组并不是“拍脑袋”决策,而是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多的问题,找症结,想办法、解难题。并把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放到案件相对较多的基层法庭。2008年4月,在机关工作仅半年的朱宏才,又一次被放到条件最艰苦的石桥法庭。

  此次下法庭工作,对于他一个中年人来说,身上背负着更多的责任和压力,其中,爱人工作忙,孩子离学校远每天需要接送就是一个难题。然而,他没有给组织提出半点要求,面对案件压力和案件质量要求,他“一个猛子”扎到了基层,到案地办案解决纠纷。但是,由于石桥法庭地处农村,加之当地圩多路弯,许多村庄交通不便,故田头办案、堂屋开庭成为家常便饭。为能让每一件案件的每一名当事人在诉讼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亲身感受到法律尊严,针对婚姻家庭、土地、相邻关系等案件,做到就地调解,实地解决纠纷,近年来,经朱宏才审结的案件有80%以调解或撤诉的方式结案。

  在确保案件处理公正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办案效率,尽早让纠纷当事人从诉讼中解脱出来,2010年他所办案件没有超审限情况发生。对因鉴定、公告送达等造成案件审理时间拖长的,耐心细致地向当事人做好解释工作,说明相关法律规定。表面上看,这些细节在审判工作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实际上,就是他这些细节,体现出他的精神面貌,充满人性关怀的细节打动了百姓,用细节彰显出他严谨细致的作风。

  2010年度经他办理的300多件诉讼案件、160件执行案件,在案件评查中均为优秀,无一件发回重审、无一起引起涉诉信访。裁判文书评比获优等水平。当涂县人民法院案件质量管理中心的同志称他为“免检”法官。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当优秀已经成为那个人的一种习惯,就会将优秀的品质自然外化为“榜样”的行动,朱宏才法官将“优秀”牢牢地扎根于灵魂深处,并将其演绎得如此丰富多彩。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能拒绝外界的诱惑,坚守内心的操守,执着崇高的追求,牢记自己的责任。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切变得那么自然!
责任编辑:张涵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