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守望者
——记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公郎法庭回族法官龙进品
2011-03-03 08:31:0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张先明
  • 龙进品在办公室接待慕名找他咨询法律问题的当地村民。新华社记者 陈海宁 摄
  • 图为龙进品在下乡办案的途中,遇到了他10多年前办理一起案件的当事人、木家湾村彝族妇女李阿柄,赶紧上前帮忙。新华社记者 陈海宁 摄
  • 图为龙进品开庭审理一起民事纠纷案。 资料图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巍巍无量山,滔滔浪沧江,蓝天白云红土地,滋润和孕育出了一位乡土守望者。

  这位乡土守望者、“时代先锋”、“爱民为民模范法官”,名叫龙进品,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公郎镇一对回族农民夫妇的好儿子,西南边疆优秀的民族干部。

  1993年,龙进品从西南民族大学法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南涧县人民法院马鹿田人民法庭工作,次年调至公郎镇人民法庭。18年来,在这片彝、回、白、苗、布朗等14个少数民族杂居,山高坡陡、沟阔箐深、远离县城的高寒贫困地区,他跋山涉水,走乡串寨,办案千件零改判,解纷万起零投诉,以真情维护民族团结,用法律构建和谐乡村,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为了寻找这位“全国优秀法官”的足迹,亲历他的感人事迹,触摸他的内心世界,记者日前走进公郎镇。

  40年来,龙进品生于斯,长于斯,痴情守望,不离不弃。

  “策反”说情人 巧断“关系案”

  “说情的都是熟人,迎头就训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一般都能说服他们配合我做好当事人的工作。这样,许多案子都是事半功倍……”

  ——龙进品的“公正观”

  判案是否公正,这是判断法官好坏的起码标准,无疑也是最重要的标准。

  龙进品年近七旬的老父亲告诉记者,早在龙进品刚参加工作时,他就跟龙进品说:“干工作要有耐心,特别是法律工作,不能自私,要忠诚老实。搞法律工作就像木匠弹墨线一样,一定要直。国家需要法律,没有法律就会被别的国家取笑”。

  龙进品老父亲的这席话,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但是,公郎是龙进品的家乡,亲朋好友环绕,乡里乡亲密集,土生土长的龙进品能经受得住关系案、人情案的考验吗?

  2005年初只身到公郎镇做饲料生意的重庆人李显孟,对龙进品的公正精神深有体会。

  6年前,为打开销路,初到公郎人生地不熟的李显孟采取了赊账经营的方式。年底,一些买主迟迟不交货款。无奈之下,他只能寄希望于法律。

  那一次,李显孟共有17笔账没有收回。想到欠账的都是本地人,忐忑不安的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拎着两条烟作为见面礼找到了龙进品。

  出乎李显孟意料,龙进品婉言谢绝了这份“好意”。立案后,龙进品挨家挨户做欠账人的工作,其中不乏龙进品的亲朋好友。

  当时,看到龙进品一根筋地帮衬外乡人,一些亲朋好友很不理解,有人甚至投来怀疑的目光。面对这些压力,龙进品没有退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半真半假地以法律后果实施“威胁”。

  不久,李显孟打赢了官司,及时如数收回货款。

  不仅如此,龙进品事后还帮李显孟草拟了欠条格式,帮助他树立“证据意识”,防患于未然。

  经历此事后,李显孟把父母妻儿全部接到了公郎,一直“安营扎寨”到现在。

  面对记者,生意越做越大、销售额翻了好几倍的李显孟憨厚地说:“有龙庭长在,我心里有底!”

  说起龙进品的公正判案精神来,南涧县县委书记苏发吉很有发言权。

  2007年底,公郎几个回民出资修建了一个加油站,后来发包给当地一名汉人经营。事后,因经营权问题,双方发生纠纷。龙进品及时赶到现场,配合派出所干警和乡镇干部安抚群众,摆事实、讲法理,及时有效地化解了矛盾,防止了事态的扩大。

  苏发吉感慨地说:“改革发展需要稳定,西部大开发需要稳定。南涧能够连续三年夺得云南‘平安县’荣誉称号,以龙进品为代表的政法干警功不可没。”

  采访中,在龙进品的办公桌上,记者发现了龙进品十年前写的一篇日记,纸张虽已泛黄,墨迹依然清晰:

  2001年9月21日

  午饭后到老姨奶家安慰他们,给他们指出,马罗被抓是福不是祸,因为他在社会上漂游浪荡,既坑害自己,同时也让父母为其操碎了心,让社会背上沉重包袱。在他没有达到罪在不赦之时,让他去改造几年,对自己、对家、对社会,无疑是大有好处的。他们当时很听得进去,只是不知事后是否恨我。

  这篇日记,无声地叙述着龙进品面对关系案、人情案时的态度和做法。

  “水平不高,办不好案子,老百姓可能会原谅;贪赃枉法,胡乱裁判,老百姓决不会原谅……”

  “说情的都是熟人,迎头就训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一般都能说服他们配合我做好当事人的工作。这样,许多案子都是事半功倍……”

  中等身材,不胖不瘦,服装整洁,脸色黝黑,坐在记者面前接受采访的龙进品,说话时轻声细语、慢条斯理,方框眼镜后面的目光,安详,淡定,从容。

  干干净净做事 清清白白做人

  对于妻子的童装店,龙进品一再叮嘱“薄利即可”,如有人高价购买,绝对不卖。龙进品的理由很简单:“那是不正常行为。”

  ——龙进品的“廉洁观”

  18年来,辖区乡镇农村日新月异,一座座独栋小楼拔地而起,不少人开上了私家车,节假日四处旅游。但是,龙进品的经济状况依然原地踏步,直到去年7月,一家三口还一直蜗居在法庭顶楼不足20平方米的宿舍里。

  龙进品父母身体不太好,但依然还在干农活。老两口十几年来一直居住在木结构平房老屋,远远看去,已经淹没在了一幢比一幢气派的楼房中。

  龙丽美,龙进品的妻子,在镇上开了个童装店,早出晚归独自打点生意。当每月一次到昆明进货时,鉴于不得不把8岁的儿子撇给丈夫来带,为了不耽误丈夫工作,也是为了节约住宿费,温柔腼腆的她每次都是晚间坐夜班车到昆明,白天进货,晚上又坐车返回。

  对于妻子的童装店,龙进品一再叮嘱“薄利即可”,如有人高价购买,绝对不卖。龙进品的理由很简单:“那是不正常行为。”为此,龙丽美虽然极为辛苦,每月收入也不过千把块钱。曾专程看望龙进品的云南高院院长许前飞打趣地说:“你家这生意可不咋地!”

  龙飞扬,小学二年级,上学期年级考试拔得头筹,龙进品夫妇一提起这个儿子来,嘴角就会泛出温暖的笑意。可是,目前为止,龙飞扬去过的最大城市只不过是大理。龙飞扬告诉记者:“记不得是去过一次还是两次了。”

  “他的‘富有’令人羡慕,可他的‘清贫’又让人心酸。”云南高院新闻办茶莹告诉记者,去年7月搬到新法庭之前,龙进品一家三口一直蜗居在不足20平方米的法庭顶楼里。

  记者特意去看了不久即将拆除的这间“陋室”,只见屋顶早已浸出雨渍,墙角长着青苔,曾经的浅蓝色墙面已泛为暗绿。龙飞扬一架小床睡了七年的阳台,只有薄薄的一层玻璃阻挡窗外风雨。

  其实,龙进品并不乏改善经济状况的机会。

  作为老牌的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龙进品完全可以辞职干律师。他的很多大学同窗都走了这条路。新平县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和龙进品是大学同系、同班、同宿舍的“死党”,毕业后在司法局干了一年即辞职干起了律师,不久就“脱贫致富”。这位郭姓“死党”告诉记者,他多次劝龙进品辞职到他那里任职,但龙进品就是不干。龙进品说:“我喜欢法官职业。”

  作为老资格法官,龙进品升迁调动机会不少。南涧法院领导多次想调他到院机关工作,但都被婉拒了。龙进品的理由很简单:“我熟悉这里的情况,百姓也信任我。”为此,他错过了单位福利分房。

  18年来,尽管处在大山深处,但公郎镇自古就是茶马古道重要的必经之地和贸易场所,居民经商传统浓厚,许多人办事或打官司都免不了想用“市场规则”来解决。龙进品作为法庭庭长,“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不时发生:洗衣机旁,炉灶边,成百上千的现金好几次出现;有的当事人更是直接送来“意思”。

  但是,龙进品都想方设法一一退还。

  龙进品坦率地告诉记者,工作初期内心也曾矛盾和动摇过,也考虑过升迁、跳槽、辞职等事。但是,每次看到乡亲们一桩桩邻里纠纷、家长里短、夫妻矛盾等鸡毛蒜皮的小案子、小事情在他这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的内心就充满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信念也就越来越强,越来越坚定。

  公郎镇党委书记、龙进品的同龄人李晓华告诉记者,十多年来,公郎镇出了四五百名大学生,可回来的不足20人。

  李晓华感慨地说,“龙庭长扎根基层18年,廉洁奉公,默默奉献,着实令人钦佩!”

  翻山越岭办案 尽心尽责履职

  “我是一名法官,我的职责和使命就是让我的父老乡亲打官司时,不花冤枉钱、不跑冤枉路、不受冤枉气、不输冤枉理。我个人能力有限,无力为乡亲们撑起一片天,但至少可以为他们撑把伞。”

  ——龙进品的“为民观”

  公郎法庭辖区包括公郎、小湾东、碧溪三个乡镇,常住人口5万余人,面积54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高寒民族贫困地区。区域内,大多是山高坡陡箐深的山村,交通极为不便。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龙进品一年中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泡在了进村入户、走乡串寨的路上,经常翻山越岭、徒步数十公里巡回审判,寻找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见缝插针普法宣传。

  2004年,湖南籍的卜春秋夫妇下岗后到南涧县小湾东镇瓦富咱商贸区经营机械配件和钻具生意。一个名叫李彪的包工头陆续拖欠了近3万元货款。2008年,在多次讨要无果、李彪不知去向的情况下,卜春秋夫妇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告到公郎法庭。

  这是卜春秋夫妇第一次打官司,想到自己是外地人,无亲无故,心里一直打鼓。

  龙进品温和地说:“我会尽力的,放心!”

  随后,龙进品和同事找遍了小湾电站每个角落,但李彪踪影全无。

  按照法律规定,由于李彪住址不详,龙进品完全可以裁定驳回卜春秋夫妇的起诉。但是,龙进品没有那么做,他按照李彪身份证上的地址,直奔李彪老家——云县。

  李彪老家地处云县山区,车辆无法通行,龙进品和同事徒步几十公里才找到李彪家中。不料,李彪依然不见踪影,李彪父母反而怒骂龙进品逼得儿子无家可归。

  虽然次日还有个案子要开庭,当天必须返回,但龙进品依然没有放弃。经多方打听,龙进品获悉李彪的姐夫是一个小学教师,料想他比较明白事理,为此登门拜访。一番沟通交流后,李彪的姐夫被龙进品的执著精神所感动,当场联系劝说李彪的叔叔寻找并做李彪工作。

  返回法庭后,龙进品又多次与李彪姐夫电话沟通,艰难地联系上了李彪。

  开庭当天,李彪准时出现在了法庭上,主动与卜春秋夫妇握手言和。

  拿到货款时,卜春秋这个中年汉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抓住龙进品的双手说:“龙庭长,你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法官,也是最好的法官!你是我的大恩人哪!”

  不久,在龙进品的帮助下,卜春秋夫妇其他几笔共计10多万元的欠款陆续追回。现在,原本萌生去意的夫妇俩安下了心,生意越做越红火。

  卜春秋夫妇的情况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瓦富咱商贸区,时不时有商户路过公郎时特意到法庭夸龙进品几句。每次,龙进品都是微笑着说:“这是我的职责!”

  在龙进品16年前的日记中,有这么一段内容:

  1995年11月14日 星期三 阴转晴

  今天罗政荣、袁玉清到法庭来缴纳案件受理费40元(字收),接着询问上诉方面的有关情况。我今天心情很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我把各方面的利害关系陈述给他们以后,罗的气消了,表示不急于上诉,考虑两天再来法庭。通过此事可以看出,老百姓对法庭还是信任的。只要我们少些冷面孔,多宣讲法律,多做说服教育工作,对于简单的民事纠纷来说,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这样做对我们执法人员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是一种很好的锻炼。针对民事纠纷的特点,我不赞成那种随时板起面孔,对当事人动则大呼小叫的方法,更多的是要给他们以春天般的温暖,改变枯燥的办案方式,以言辞感化当事人,化解矛盾。

  字里行间,乡土法官的乡土感情、乡土方式、乡土态度和乡土意识跃然纸上。

  一个个公正的判决,一次次耐心的调解,一句句暖人的话语,龙进品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

  大理州中院的朗法官告诉记者,十多年来,每逢公郎赶集,总有不少村民走进法庭咨询法律问题。“龙进品的一杯热茶,两三句暖话,总是能让这些乡亲们愁眉苦脸进门来,眉开眼笑出门去。”

  “我是一名法官,我的职责和使命就是让我的父老乡亲打官司时,不花冤枉钱、不跑冤枉路、不受冤枉气、不输冤枉理。我个人能力有限,无力为乡亲们撑起一片天,但至少可以为他们撑把伞。”采访结束时,龙进品如是对记者说。

  龙进品的声音,依然是那么轻声细语。龙进品的眼神,依然是那么淡定从容,眉宇间流露出的守望乡土的坚定与执著,令人肃然起敬。

 

  荣誉档案

  龙进品1993年从西南民族大学法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南涧县人民法院马鹿田人民法庭工作,次年调至公郎镇人民法庭。2003年,龙进品担任公郎法庭庭长。

  参加工作以来,龙进品在每年公务员考评中都为“优秀”,先后获得“全省指导人民调解先进个人”、“优秀庭长”等荣誉,公郎法庭连续六年被评为南涧县“先进集体”。

  2009年9月,大理州中级人民法院为龙进品记个人三等功,大理州政法委向全州政法干警发出“向龙进品同志学习”的号召。

  2010年7月,龙进品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表彰为少数民族优秀法官。

  2010年12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为龙进品记二等功。

  2011年1月7日,中共云南省委授予龙进品“爱民为民模范法官”荣誉称号。

  2011年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授予龙进品“全国优秀法官”荣誉称号。

  2011年2月24日,中共云南省委隆重召开“授予龙进品‘爱民为民模范法官’荣誉称号”命名表彰大会。
责任编辑:张涵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