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二代”问题少年的晋江帮教试验
2010-08-16 16:24:02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梅贤明 陈维山
近日,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的法官们再次来到帮教基地——位于该市英林镇的七彩狐服装织造有限公司,看望在这里接受帮教的少年缓刑犯。
晋江法院对这些孩子的关注一刻都没有中断。“不要总是埋怨自己生活在阴影中。感受自己内心的力量。要知道,之所以你总是看见阴影,那是因为你背后总是有耀眼、温暖的阳光。来个漂亮的转身,迎接属于自己的阳光!”这是晋江法院每个月发给这些少年缓刑犯的警示短信中的一条。
位于东南沿海的晋江市因经济迅猛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因此成为福建省外来人口最密集的县级市。“民工二代”问题随之凸显,据晋江市人民法院统计资料显示,该院审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有近90%的被告人是“民工二代”。
帮教基地落户服装企业
晋江市法院院长潘丰源对当地“民工二代”的犯罪原因作过深刻的思考。晋江是一个很包容的城市,在全国最早提出“三不承诺”——即不让任何一名在晋江的外来务工人员,因企业恶意欠薪而蒙受损失;不让任何一名在晋江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不让任何一名在晋江的外来务工人员维不了权。因此,很多“民工二代”都是在晋江出生,又和本地孩子一起上学。可到了踏上社会的时候,本地孩子就能去从事一些看起来不错的职业,有的则当起了小老板,开好车,而自己却什么都不是,这让他们有很强的心理落差;他们也试图融入当地,但当地人对他们还是另眼相看。
同时,“民工二代”普遍失去了“民工一代”勤劳、吃苦的本色,无法安心于较低收入的职业,在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关系的现实面前,他们往往采取逃避的方式,沉迷于网络,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求心理的暂时平衡。
另外,“民工一代”们抱着很朴素的观念拼命地赚钱养家,却对孩子心理的健康缺乏关注,对于孩子出现的偏差也不知该如何去正确地教育和引导。
种种因素让“民工二代”成为晋江未成年人犯罪里的高发群体。如何帮教这些“民工二代”问题少年成为晋江法院不得不关注的议题。
“让他们回户籍所在地吧,基本没有人了解他们,也管不住他们;去住所地吧,居无定所,四处漂移,也形不成稳定的帮教环境。而且如果将那些符合缓刑条件的人一判了之,送进少管所,交叉感染的问题又不可避免。”潘丰源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想到了和民企携手来办这个事情。”
帮教基地里的“亲人”
企业主要有公益心,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企业要远离中心城区,以免面对太多的诱惑;企业发展相对稳定、工作强度相对较小,符合未成年人的承受能力,这些因素都在晋江法院的考量范围。2007年,位于英林镇的一家服装生产企业成为晋江法院一个稳定的帮教基地。
洪建库就是这家服装企业的董事长。他告诉记者,自己也是草根出身,年轻时到澳门打过工,回来后又靠打工起家,他企业生产线上的每一个工种以前他都做过。从十几年前的一个二三十人的小厂,发展到如今1000多人的规模,他经历了无数的艰辛。这样的经历,让他愿意对这些一时走错了路的“民工二代”伸出援手。
潘丰源则告诉记者,其实洪建库本人的成长经历,足以给缓刑少年们一个激励:只要肯踏实努力,你也会成功。
如今,晋江法院在收到检察院起诉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后,会做一个初步审查,认为可能适用非监禁刑的,会在庭前提审未成年被告人或安排法定代理人与其见面,了解其一贯表现、思想状态、悔罪表现,征求其在适用非监禁刑后是否同意到基地企业接受帮教。在他们同意的情况下,法院会把起诉书副本送达晋江市关工委备份,由他们组织人员对涉案被告人的家庭、成长经历、犯罪成因进行调查,并在开庭前把调查材料提交法庭,以做参考。判决生效后,晋江法院会把未成年罪犯的相关材料提供给晋江市关工委和帮教基地,与他们共同制订帮教计划。
这些被判缓刑的少年犯进入帮教基地后,和所有的普通职工一样被分到各个生产线,住工厂宿舍,和其他职工同工同酬,没有人知道他们曾经的污点,除了洪建库和总经理兰浩。
为了让这些孩子好好改造,兰浩想了很多办法。一开始来的时候,大部分孩子的情绪都还有些低落,有的甚至不去上班,或者跑到附近的网吧上网。为了找他们回来上班,他把工厂附近的网吧都走了个遍。为了培训孩子们的正确生活方式,兰浩给每个孩子配了闹钟,提醒他们准时起床上班,引导他们去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发工资的时候,他会把他们的工资拿出500元放在食堂,拿出200元放在超市,提醒他们安排好正常的生活用度。他会及时关注每个孩子的表现,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也会及时和他们交流,公平地处理矛盾。因此,孩子们都很服他。
法官们也会定期来此探望接受帮教的孩子。刑一庭副庭长洪朝参就是其中的一员,基本上每周他都会来看看,向兰浩了解一下孩子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在笔者结束采访时,一个被帮教孩子的母亲又拉着洪朝参说了很长时间,想通过他来协调儿子暂时休假治病但要借住工厂宿舍的事,洪朝参答应了她的请求。这些无依无靠的外乡人,显然已经把他当成了可依靠的亲人。
让问题少年自信起来
在这家服装厂的后整车间,一个安静、沉稳的年轻人正在专心地忙碌着,搬运、装箱、登记,有条不紊。他叫小潘,曾经沉迷网络,为了筹集上网费用,和一帮网友强抢他人钱财,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四个月、缓刑三年,去年8月送到这里接受帮教。
小潘刚来时觉得很自卑,而且对安排给他的工作岗位不满意。“我们年轻人干这个太烦了,开始一个月就没怎么上班!”小潘实话实说。这个情况引起兰浩的注意。兰浩主动找他谈心,“我就问他,想做什么;他说后整;我问他能做好吗?他说我一定能做好!”经过一番交流,小潘如愿以偿来到了后整车间。
后整工序是按照服装不同的尺码、款式、颜色、数量要求装箱,是一项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严谨工作态度的工种,工厂在做好传帮带的同时,给予了小潘很大的信任。也许正是这种信任,给了小潘很大的动力。他虚心学习,业务上手很快,而且表现出很强的责任心。如今,小潘因表现突出,已经荣升为这儿的发货主管。今年过年的时候,他把辛苦积攒下来的3500元交给了妈妈,这对从来只知道向家人伸手的小潘来说,是有生以来头一回。
现在这里的每个孩子都学会存钱。“孩子懂事多了,我们做母亲的真的很高兴!”一边打工一边陪着小田接受帮教的小田妈妈满脸都是灿烂的笑意。
“这些孩子虽然走了弯路,但是本性善良,相处久了你会觉得他们其实蛮可爱!”洪建库这样评价来这儿接受帮教的缓刑少年们。
今年元旦,洪建库在英林镇最好的酒店摆了两桌酒席,给每一个孩子都送了一份新年大礼包,还根据他们的工作表现分别给予加薪奖励。晋江法院的法官代表和市关工委的负责人也来到这儿,给孩子们送来新年的祝福。
同时,晋江法院也专门设立帮教基金,根据这些孩子的改造表现,给予奖励。截至目前,共有21批33名缓刑少年到此接受帮教,26人已度过考验期顺利回归社会。
晋江法院对这些孩子的关注一刻都没有中断。“不要总是埋怨自己生活在阴影中。感受自己内心的力量。要知道,之所以你总是看见阴影,那是因为你背后总是有耀眼、温暖的阳光。来个漂亮的转身,迎接属于自己的阳光!”这是晋江法院每个月发给这些少年缓刑犯的警示短信中的一条。
位于东南沿海的晋江市因经济迅猛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因此成为福建省外来人口最密集的县级市。“民工二代”问题随之凸显,据晋江市人民法院统计资料显示,该院审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有近90%的被告人是“民工二代”。
帮教基地落户服装企业
晋江市法院院长潘丰源对当地“民工二代”的犯罪原因作过深刻的思考。晋江是一个很包容的城市,在全国最早提出“三不承诺”——即不让任何一名在晋江的外来务工人员,因企业恶意欠薪而蒙受损失;不让任何一名在晋江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不让任何一名在晋江的外来务工人员维不了权。因此,很多“民工二代”都是在晋江出生,又和本地孩子一起上学。可到了踏上社会的时候,本地孩子就能去从事一些看起来不错的职业,有的则当起了小老板,开好车,而自己却什么都不是,这让他们有很强的心理落差;他们也试图融入当地,但当地人对他们还是另眼相看。
同时,“民工二代”普遍失去了“民工一代”勤劳、吃苦的本色,无法安心于较低收入的职业,在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关系的现实面前,他们往往采取逃避的方式,沉迷于网络,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求心理的暂时平衡。
另外,“民工一代”们抱着很朴素的观念拼命地赚钱养家,却对孩子心理的健康缺乏关注,对于孩子出现的偏差也不知该如何去正确地教育和引导。
种种因素让“民工二代”成为晋江未成年人犯罪里的高发群体。如何帮教这些“民工二代”问题少年成为晋江法院不得不关注的议题。
“让他们回户籍所在地吧,基本没有人了解他们,也管不住他们;去住所地吧,居无定所,四处漂移,也形不成稳定的帮教环境。而且如果将那些符合缓刑条件的人一判了之,送进少管所,交叉感染的问题又不可避免。”潘丰源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想到了和民企携手来办这个事情。”
帮教基地里的“亲人”
企业主要有公益心,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企业要远离中心城区,以免面对太多的诱惑;企业发展相对稳定、工作强度相对较小,符合未成年人的承受能力,这些因素都在晋江法院的考量范围。2007年,位于英林镇的一家服装生产企业成为晋江法院一个稳定的帮教基地。
洪建库就是这家服装企业的董事长。他告诉记者,自己也是草根出身,年轻时到澳门打过工,回来后又靠打工起家,他企业生产线上的每一个工种以前他都做过。从十几年前的一个二三十人的小厂,发展到如今1000多人的规模,他经历了无数的艰辛。这样的经历,让他愿意对这些一时走错了路的“民工二代”伸出援手。
潘丰源则告诉记者,其实洪建库本人的成长经历,足以给缓刑少年们一个激励:只要肯踏实努力,你也会成功。
如今,晋江法院在收到检察院起诉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后,会做一个初步审查,认为可能适用非监禁刑的,会在庭前提审未成年被告人或安排法定代理人与其见面,了解其一贯表现、思想状态、悔罪表现,征求其在适用非监禁刑后是否同意到基地企业接受帮教。在他们同意的情况下,法院会把起诉书副本送达晋江市关工委备份,由他们组织人员对涉案被告人的家庭、成长经历、犯罪成因进行调查,并在开庭前把调查材料提交法庭,以做参考。判决生效后,晋江法院会把未成年罪犯的相关材料提供给晋江市关工委和帮教基地,与他们共同制订帮教计划。
这些被判缓刑的少年犯进入帮教基地后,和所有的普通职工一样被分到各个生产线,住工厂宿舍,和其他职工同工同酬,没有人知道他们曾经的污点,除了洪建库和总经理兰浩。
为了让这些孩子好好改造,兰浩想了很多办法。一开始来的时候,大部分孩子的情绪都还有些低落,有的甚至不去上班,或者跑到附近的网吧上网。为了找他们回来上班,他把工厂附近的网吧都走了个遍。为了培训孩子们的正确生活方式,兰浩给每个孩子配了闹钟,提醒他们准时起床上班,引导他们去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发工资的时候,他会把他们的工资拿出500元放在食堂,拿出200元放在超市,提醒他们安排好正常的生活用度。他会及时关注每个孩子的表现,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也会及时和他们交流,公平地处理矛盾。因此,孩子们都很服他。
法官们也会定期来此探望接受帮教的孩子。刑一庭副庭长洪朝参就是其中的一员,基本上每周他都会来看看,向兰浩了解一下孩子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在笔者结束采访时,一个被帮教孩子的母亲又拉着洪朝参说了很长时间,想通过他来协调儿子暂时休假治病但要借住工厂宿舍的事,洪朝参答应了她的请求。这些无依无靠的外乡人,显然已经把他当成了可依靠的亲人。
让问题少年自信起来
在这家服装厂的后整车间,一个安静、沉稳的年轻人正在专心地忙碌着,搬运、装箱、登记,有条不紊。他叫小潘,曾经沉迷网络,为了筹集上网费用,和一帮网友强抢他人钱财,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四个月、缓刑三年,去年8月送到这里接受帮教。
小潘刚来时觉得很自卑,而且对安排给他的工作岗位不满意。“我们年轻人干这个太烦了,开始一个月就没怎么上班!”小潘实话实说。这个情况引起兰浩的注意。兰浩主动找他谈心,“我就问他,想做什么;他说后整;我问他能做好吗?他说我一定能做好!”经过一番交流,小潘如愿以偿来到了后整车间。
后整工序是按照服装不同的尺码、款式、颜色、数量要求装箱,是一项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严谨工作态度的工种,工厂在做好传帮带的同时,给予了小潘很大的信任。也许正是这种信任,给了小潘很大的动力。他虚心学习,业务上手很快,而且表现出很强的责任心。如今,小潘因表现突出,已经荣升为这儿的发货主管。今年过年的时候,他把辛苦积攒下来的3500元交给了妈妈,这对从来只知道向家人伸手的小潘来说,是有生以来头一回。
现在这里的每个孩子都学会存钱。“孩子懂事多了,我们做母亲的真的很高兴!”一边打工一边陪着小田接受帮教的小田妈妈满脸都是灿烂的笑意。
“这些孩子虽然走了弯路,但是本性善良,相处久了你会觉得他们其实蛮可爱!”洪建库这样评价来这儿接受帮教的缓刑少年们。
今年元旦,洪建库在英林镇最好的酒店摆了两桌酒席,给每一个孩子都送了一份新年大礼包,还根据他们的工作表现分别给予加薪奖励。晋江法院的法官代表和市关工委的负责人也来到这儿,给孩子们送来新年的祝福。
同时,晋江法院也专门设立帮教基金,根据这些孩子的改造表现,给予奖励。截至目前,共有21批33名缓刑少年到此接受帮教,26人已度过考验期顺利回归社会。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