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民生构建和谐 全力推进社会发展
2010-08-16 09:03:36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四川省彭州市人民法院院长 张志伟
“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关于政法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体现了对新形势下政法工作规律性的认识,紧紧抓住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对政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三项重点工作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国情、民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政法工作的提出的富有针对性的战略部署。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对于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权威、增进政法机关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地处“5.12”地震的极重灾区,彭州法院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三项重点工作”对灾区基层法院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院力求务实,切实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找准审判工作与三项重点工作的结合点,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
一、强化定纷止争,以构建“大调解”体系为重点,突出社会矛盾化
我院始终秉持为人民司法原则,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充分发挥司法调解的主导作用,对社会矛盾纠纷展开体系化治理。
(一)建立健全调解工作体系,形成社会矛盾化解的长效机制。科学谋划,能动推进“大调解”体系构建。
一是构建科学慎密的思想体系,准确把握司法调解的定位,确立了五项司法调解原则;
二是构建分工明确的组织体系,成立了由院长担任组长的“司法调解领导小组”,并设立“司法调解指导中心”和“立案调解中心”,选派3名审判员专职诉前引导和立案调解;
三是构建衔接配合的配套体系,出台《关于发挥司法调解主导作用全面推进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
(二)深化司法调解主导作用,形成社会矛盾化解的良性循环。
一是前移司法调解关口,充分发挥立案调解的作用,今年年初以来,立案前台成功引导100余件一般性纠纷选择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立案调解中心成功调解纠纷30余件,通过宣讲法律知识疏导纠纷近45件,化解群体性纠纷2批160余件;
二是推进全程、全域、全员调解,将调解工作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申诉、信访等各个环节,对调解不成的简单案件,辅之以速裁方式审理结案;
三是延伸服务拓宽领域,将司法调解扩展到刑事自诉、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
(三)加强三大调解衔接配合,形成社会矛盾化解的三道防线。倾力推动三大调解的无缝衔接:
一是着力无缝衔接,推进“三大调解”有机联动,与当地司法局、政府法制办联合制定《加强“三大调解”衔接配合的实施意见》;
二是着力沟通协调,保障“三大调解”运转有力,加强与各级“大调解协调中心”的联系,完善诉讼程序与仲裁、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等非诉纠纷解决方式的协调配合;
三是着力多元理念,突出纠纷化解的三道防线,设立导诉员,引导群众选择其他纠纷解决方式;四是着力指导基层,开展了6次培训活动,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
二、强化管理秩序,以充分发挥五项职能为重点,突出社会管理创新
我院找准司法职能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结合点,坚持多管齐下,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推村官,积极推进新农村发展。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进一步深化法官任“村官”活动,全力服务灾后重建。积极发挥法官优势,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讲解和宣传法律知识;全力排除纠纷隐患,妥善解决村民们的矛盾纠纷,维护村、社区的稳定;深入基层,接触实际,加强法官与群众的联系,推进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和新农村建设。
(二)重少审,积极参与特殊人群帮教管理。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等司法原则,进一步深化少审工作,坚持做好对被判处缓、管、免人员以及刑释解教人员的跟踪帮教工作,联合我市公安、检察、司法行政机关出台《关于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实施办法》,形成司法系统的联动机制。
(三)促稳定,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排查化解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加大打黑除恶力度,强化对刑事被害人的救助工作,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积极参与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依法打击利用网络进行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并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活动。
(四)便利民,更加注重司法为民。积极开展法官、法庭进社区活动,打造爱民法院,爱民法庭,爱民法官;进一步健全首问负责、服务承诺、办案公开、文明接待等制度,完善远程立案、预约办案、繁简分流等工作举措;深入推行巡回审判机制,强化诉讼指导,认真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社会救助力度。
(五)强调研,能动服务党委决策。始终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开展前瞻性司法调研工作,结合审判、执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积极运用司法建议等方式,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意见建议。上半年,共撰写调研文章、简报、信息150余篇。
三、提升司法公信,以“透明司法”为切入点,突出公正廉洁司法
我院从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环节入手,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社会各界对法院公正廉洁司法的认同。
(一)依托信息化手段,继续深化“两权”改革工作。依托信息化建设,把审判管理工作作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改革工作,以高质量、高效率的司法服务,促进公正廉洁司法。
一是“精修改”,对前期运行中软件和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深度完善现有的两权管理制度体系和运作规范;
二是“抓磨合”,加强两权管理平台与流程管理平台、质效管理平台的磨合,并充分利用两权管理与其他平台有机对接,实现对案件质效的监控;
三是“创一流”,强化两权软件的本地化改造,突出自身的特色和亮点,实现高服判、高调解,低改发、低信访,达到了“点上管理保质量,线上分析增效率,面上总结强指导”的目标。
(二)依托网络平台,积极推进审判公开改革。
今年2月,在前期案件流程管理的基础上,我院成立了“深化审判信息网络公开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并出台了包括《审判信息网络公开工作规程(试行)》在内的14个实施细则。并结合实际,将立案、庭审、执行等信息上传至“成都法院审判公开网”,供群众查阅,监督法院工作,形成以审判及执行流程信息的公开为切入点,以审判公开外界评价和反馈系统为辅助的审判公开改革机制。
目前,审判公开网络平台已初步构建,立案信息及开庭排期信息已在审判公开网上实现了全部公开,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庭审直录播视频、案件证据材料和鉴定信息也已陆续上网公开。近日,彭州法院更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审判公开示范法院。
(三)依托三项载体,深入开展“走进法庭听审判”。我院以“万人听百案、每周一案、服务三农流动法庭”为载体,开展“走进法庭听审判”活动。
“万人听百案”选取100件案件,分批邀请和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人员以及基层群众等参与案件旁听;“每周一案”重点筛选50件案件,把案件庭审、合议、裁判的全过程录象,以“听案引导”、“业界点评”等形式在电台播放;“服务三农流动法庭”选择对普及法制教育、提升法治意识具有正面意义的案件到乡镇、社区、学校等地开庭。以旁听促庭审、以庭审示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立公信、以公信树形象。
地处“5.12”地震的极重灾区,彭州法院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三项重点工作”对灾区基层法院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院力求务实,切实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找准审判工作与三项重点工作的结合点,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
一、强化定纷止争,以构建“大调解”体系为重点,突出社会矛盾化
我院始终秉持为人民司法原则,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充分发挥司法调解的主导作用,对社会矛盾纠纷展开体系化治理。
(一)建立健全调解工作体系,形成社会矛盾化解的长效机制。科学谋划,能动推进“大调解”体系构建。
一是构建科学慎密的思想体系,准确把握司法调解的定位,确立了五项司法调解原则;
二是构建分工明确的组织体系,成立了由院长担任组长的“司法调解领导小组”,并设立“司法调解指导中心”和“立案调解中心”,选派3名审判员专职诉前引导和立案调解;
三是构建衔接配合的配套体系,出台《关于发挥司法调解主导作用全面推进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
(二)深化司法调解主导作用,形成社会矛盾化解的良性循环。
一是前移司法调解关口,充分发挥立案调解的作用,今年年初以来,立案前台成功引导100余件一般性纠纷选择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立案调解中心成功调解纠纷30余件,通过宣讲法律知识疏导纠纷近45件,化解群体性纠纷2批160余件;
二是推进全程、全域、全员调解,将调解工作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申诉、信访等各个环节,对调解不成的简单案件,辅之以速裁方式审理结案;
三是延伸服务拓宽领域,将司法调解扩展到刑事自诉、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
(三)加强三大调解衔接配合,形成社会矛盾化解的三道防线。倾力推动三大调解的无缝衔接:
一是着力无缝衔接,推进“三大调解”有机联动,与当地司法局、政府法制办联合制定《加强“三大调解”衔接配合的实施意见》;
二是着力沟通协调,保障“三大调解”运转有力,加强与各级“大调解协调中心”的联系,完善诉讼程序与仲裁、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等非诉纠纷解决方式的协调配合;
三是着力多元理念,突出纠纷化解的三道防线,设立导诉员,引导群众选择其他纠纷解决方式;四是着力指导基层,开展了6次培训活动,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
二、强化管理秩序,以充分发挥五项职能为重点,突出社会管理创新
我院找准司法职能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结合点,坚持多管齐下,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推村官,积极推进新农村发展。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进一步深化法官任“村官”活动,全力服务灾后重建。积极发挥法官优势,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讲解和宣传法律知识;全力排除纠纷隐患,妥善解决村民们的矛盾纠纷,维护村、社区的稳定;深入基层,接触实际,加强法官与群众的联系,推进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和新农村建设。
(二)重少审,积极参与特殊人群帮教管理。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等司法原则,进一步深化少审工作,坚持做好对被判处缓、管、免人员以及刑释解教人员的跟踪帮教工作,联合我市公安、检察、司法行政机关出台《关于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实施办法》,形成司法系统的联动机制。
(三)促稳定,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排查化解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加大打黑除恶力度,强化对刑事被害人的救助工作,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积极参与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依法打击利用网络进行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并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活动。
(四)便利民,更加注重司法为民。积极开展法官、法庭进社区活动,打造爱民法院,爱民法庭,爱民法官;进一步健全首问负责、服务承诺、办案公开、文明接待等制度,完善远程立案、预约办案、繁简分流等工作举措;深入推行巡回审判机制,强化诉讼指导,认真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社会救助力度。
(五)强调研,能动服务党委决策。始终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开展前瞻性司法调研工作,结合审判、执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积极运用司法建议等方式,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意见建议。上半年,共撰写调研文章、简报、信息150余篇。
三、提升司法公信,以“透明司法”为切入点,突出公正廉洁司法
我院从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环节入手,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社会各界对法院公正廉洁司法的认同。
(一)依托信息化手段,继续深化“两权”改革工作。依托信息化建设,把审判管理工作作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改革工作,以高质量、高效率的司法服务,促进公正廉洁司法。
一是“精修改”,对前期运行中软件和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深度完善现有的两权管理制度体系和运作规范;
二是“抓磨合”,加强两权管理平台与流程管理平台、质效管理平台的磨合,并充分利用两权管理与其他平台有机对接,实现对案件质效的监控;
三是“创一流”,强化两权软件的本地化改造,突出自身的特色和亮点,实现高服判、高调解,低改发、低信访,达到了“点上管理保质量,线上分析增效率,面上总结强指导”的目标。
(二)依托网络平台,积极推进审判公开改革。
今年2月,在前期案件流程管理的基础上,我院成立了“深化审判信息网络公开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并出台了包括《审判信息网络公开工作规程(试行)》在内的14个实施细则。并结合实际,将立案、庭审、执行等信息上传至“成都法院审判公开网”,供群众查阅,监督法院工作,形成以审判及执行流程信息的公开为切入点,以审判公开外界评价和反馈系统为辅助的审判公开改革机制。
目前,审判公开网络平台已初步构建,立案信息及开庭排期信息已在审判公开网上实现了全部公开,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庭审直录播视频、案件证据材料和鉴定信息也已陆续上网公开。近日,彭州法院更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审判公开示范法院。
(三)依托三项载体,深入开展“走进法庭听审判”。我院以“万人听百案、每周一案、服务三农流动法庭”为载体,开展“走进法庭听审判”活动。
“万人听百案”选取100件案件,分批邀请和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人员以及基层群众等参与案件旁听;“每周一案”重点筛选50件案件,把案件庭审、合议、裁判的全过程录象,以“听案引导”、“业界点评”等形式在电台播放;“服务三农流动法庭”选择对普及法制教育、提升法治意识具有正面意义的案件到乡镇、社区、学校等地开庭。以旁听促庭审、以庭审示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立公信、以公信树形象。
责任编辑:王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