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村女法官的“花样年华”
2010-01-20 19:35:07 | 来源:央视网 | 作者:赵瑞娟
专访陈燕萍,很困难。
23家中央媒体,30多名记者,陈燕萍即使"分身有术"也无法与想挖"独家料"的记者们一一面对。
约见陈燕萍,很简单。
在参加完她的一场庭审后,看着身着法官服的她在寒冬中微微发抖,我不禁走上前握住了她冰凉的双手。不知道是不是传递出来的温暖善意打动了她,当我说想单独采访她时,她很爽快的答应了安排时间。
12月27日,离开靖江前的最后一晚,与全国重大宣传典型--陈燕萍,面对面。
她,是江苏靖江一名普通的基层法官,没审过什么"大案、要案",却是全国33万法官学习的榜样;她,曾是一名淮剧演员,在160公分高的舞台上,可以连翻50多个跟头,踢16杆花枪;法庭上,她是明辨是非、言辞犀利、一身正气的威严法官;生活中,她是个爱看韩剧、喜欢读书、瑜伽、追求精致生活的"小女人"。是怎样的人生契机,使她由一个"刀马旦"成为一名"女法官"?是怎样的历练,是她从一个法律的"门外汉"成长为百姓信服的"办案能手"?从24岁到45岁,在一个女人最美的花样年华里,她又是怎样在靖江这片土地上诠释着自己的人生价值?绽放着独有的美丽?
成长:从"刀马旦"到"女法官"
记者:您现在有多重身份:全国人大代表、"优秀女法官"等等,但在24年前,您曾经是一个淮剧演员,是怎样的人生契机,使您从演员成为一名法官?这段演员经历对你成为一名好法官,可有什么影响?
陈燕萍:我是1979年考入江苏建湖艺校的,当时学的地方剧种,在四年艺校学习过程中,练功吃了不少苦,让我磨炼的比较有韧劲、更冷静。当时学的是刀马旦,应该说比较勤苦的一个角色。它非同于花旦、青衣、老旦,要唱念做打样样精通,要求基本功很扎实。我每天早晨四点钟就起来练功,练到七点钟,先是练武功,然后形体、音乐,然后练唱腔,一整套下来还有文化课,它是全部性的。当时练功我最高峰的时候,可以在160公分的高台上原地翻50个跟头。那个时候给予我的就是一个韧劲,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那时候,我们家的孩子,书香门第的孩子,父母亲都比较要求琴棋书画,我会弹琵琶,也学过素描,国画,书法等,就是在那段时间学的,有好多的爱好,后来做法官的时候全部丢了。我的绘画老师,对我很有影响。他告诉:你不能心浮气燥,在任何一个时候都要冷静,做一个理智的人。
另外就是每天在练习"接花枪"时,我的八个同事要从八个方向扔16根枪给我。我经常会一根枪打过来的时候,我会急忙的就去接这杆枪,而不能冷静的判断其他方向来的枪,那时候,我每天从上到下,身上经常是没有一块是不青的地方。后来老师就教我,要根据枪扔过来的方向来判辨接应的时机,要冷静。这在我后来的审判过程当中,有极大的影响,无论当事人再急躁,再闹,我都能保持一个很冷静的态度,然后我想如何来镇住这个局面,而不是用法警,或者是用法锤来对待当事人,知道自己该用什么样语言,什么方法,能使当事人冷静下来听我说,让我来主控这个局面。
记者:练功确实很辛苦!但那些苦看来没白吃,受益很大啊。
陈燕萍:对,应该说是比较辛苦吧,尤其是做"刀马旦"。我1983年毕业后在团里干了两年,1985年的时候考入了电大,学图书管理学专业,是父母给填的专业,那时候觉得女孩子在图书馆比较安逸,所以当时就给我填了这么一个专业。三年电大毕业的时候,正好我跟同学们出去玩,不在家,正好那一年,江苏省统一招干考试。有公检法、银行、税务、工商六家招干。那时候我不在家,我的父母亲又帮我报了考法院,所以应该说,是我的父母给我选择了法官职业。
记者:父母的选择你自己是否喜欢呢?
陈燕萍:当时我觉得法官很神圣、很威严。真的,我们那个时候的法官是戴着一个大盖帽、戴着肩章。很漂亮,也很神气,那时候我对那个职业没有一个理性的想法,当时就觉得很神圣,很受人尊敬的一个职业。直到我上班第一天时,父亲跟我的谈话让我对法官有了新的认识。
父亲的教诲:法官是治疗人的精神
记者:看来父亲对您的影响非常大。
陈燕萍:是。当我考入法院,第二天要去报到时候,我父亲跟我谈了一个话,当时他就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给你选择这个职业吗?当时我不知道我爸爸要问我什么,我说,我不知道为什么给我选择这个职业。我父母亲都是医生。然后,我爸爸给我讲了一句话,说医生要有医德,就是救死扶伤的医德,是治疗人的身体的,你做法官是治疗人的精神的。
记者:当时你能明白你父亲说的两句话的意思吗?
陈燕萍:不太明白。就觉得从字面上理解还可以,但是深刻的含义我不知道。但是我只记得我爸爸说,作为一个法官,你必须要立德。因为医生不能误诊,法官不能误判,如果你误判的话,就会给人带来一生的不幸。同时他说:你作为法官,你要有一颗爱心,一颗仁慈心,善良心,你才会做个公正的法官。当时跟我讲这么多的时候,我还没有太多的认识。我觉得从字面上理解可以理解,但是从如何来做一个好法官,没有太多的理性或者感性的东西。就这样子,就进入了法院,那时候做书记员。有一件事情让我感悟到,我爸爸讲的一席话里面的真谛。
记者:哪件事?
陈燕萍: 在我刚进法院的那一年,当时在告申庭做书记员,腊月二十七八那天,我跟一个审判员在门口搞接待,我早上上班的时候,天下着大雪,外面很冷很冷,刚到法院门口就看到法院接待室门口蜷缩着一个人,穿着个破棉袄,腰里还扎了一根粗布带。当时我觉得,这个人怎么会蹲在那个地方呢?和我一起的唐玉兰审判员,就把他请进屋,让我倒了一杯热茶给他喝。那个人手颤抖着接过杯子,说他是从山东来告状的。几年前,他把一批建材卖给了盐城李某,但来了十几趟都没要到货款。他在这边住了好多天,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他没有诉状,只是口诉,唐审判员就让我记录下来当场立了案。经过我们一天多的努力后,被告就把七万多块钱还给这个山东汉子。当时这个山东汉子拿了钱就走了,我们以为他回家了,快要下班的时候,外面雪还在下着,那个山东人居然又来了,他给我们送了一个锦旗。在送锦旗的过程中,他居然从怀里面摸了一把雪亮的尖刀往台上一放。当时我就愣住,这个人来送锦旗怎么会送来一个刀?当时我很诧异。他就说我这次来是要钱的,这个建材不是他一个人,是好多人托他卖给这边的人。如果他再要不到钱,他回去那些人也不会放过他,他也不想回去了,就在这个地方自杀死掉拉倒。
听完他的话,当时我觉得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我真的觉得,法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可能导致一个人失去生命。甚至是一个家庭的破裂,也有可能有好几个家庭就因此而产生了不能想像的后果。当时我就觉得,我们法官的责任太重要了、太重大了。那个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当初我进法院的时候我父亲跟我讲的那个话。就是法官要有善良心,如果那天我们没有用这种善良的心来对待那个山东汉子,没有把我们的真情真心给予他帮助的话,也许他那天觉得要不到钱,到法院也讨不到一个公理,他就会自杀。
记者:在当时来讲,你可能完全是处于一个人善良的本性。但通过这件事,是不是对法官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陈燕萍:是的,心灵受到很强烈的一种震撼,当时我就想,将来我做法官的时候,一定要真心去关爱所有求助的人。然后我反过来就想到我爸爸讲到的话,那个时候我开始体会了,怎么样去帮助那些困难的人,所以那个事情让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记者: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非常大,你父亲是不是对你影响最大的人?
陈燕萍:对,我父亲是一个解放前就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我的家庭教育,我父母亲对我的影响非常的深刻,包括后来我做法官了。每年我们节假日回去的时候,父母亲都要给我上三课。
记者:哪三课?
陈燕萍:第一个廉政课。他会把自己从《老年之友》等报刊上剪辑的腐败分子的反面典型的例子拿给我看,对我进行教育:你要做一个清廉的人,做一个清廉的法官。然后第二课就给我讲艰苦朴素的课,就是生活要如何的平淡,要甘于清贫。第三个就是给我讲,要孝敬公婆、尊敬丈夫、爱自己的孩子,爱身边的人,每次都会给我上这三课。我爱人、姐夫在逢年过节时给家里买包中华牌香烟发发,他总要追问这么高档的烟是不是人家送的,是不是经常抽?他认为,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的收入,经常抽中华牌香烟,是抽不起的,直到知道过年过节买包好烟是招待亲朋好友的,平时是不买这么高档的烟抽的回答,父亲才放心。
从"门外汉"到"办案高手"
记者:我们知道,做法官专业性很强,法律知识是必备的,而此前您的专业是图书管理,可以说跟法律不搭界,但现在,您已经是个深受百姓信服的"好法官",在20多年的基层法官生涯,您是怎样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办案高手"?这背后可有什么秘诀?
陈燕萍:原来我学的是图书管理,到法院以后,这个专业跟我职业不相配备。进了法院以后,学的东西,首先是要在法理范畴内跟当事人进行交流。因为这方面的知识我不懂,那个时候就开始跟我的审判员学,跟我身边的人学,另外自己再看书,在那段过程当中我又上了三年法律大专。
记者:边工作边学习?
陈燕萍:对,边工作边学,上的夜大。夜大的老师都是有实际经验的,教给我们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主要就是讲案例,然后让你自己去感悟,然后再把学到的东西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在那个过程当中,我觉得老师给予了我很多务实的指导。另外,我跟好多的庭长、审判员一起共过事,每个人都有他的特点,而且每个人的要求都不一样,跟他们在一起用心工作就是很好的一种学习。
记者:还记得您第一次开庭当法官的情景吗?听说您刚做书记员时,在一次庭审中,辛辛苦苦写了26页的庭审记录,结果却被领导摔到了桌上?您现在审理案件时,会对书记员有怎样的要求?会不会冲他们发火?
陈燕萍:那时我刚开始做书记员,我练过书法,钢笔字写的还可以吧,我自以为还是一个比较认真,比较追求完美的一个人,当时将庭审的内容都记录下来,记了26张纸,都是手写,不是现在那种打字出来的,觉得很不容易。自以为这样一字不漏的记下来,领导会高兴,可没有想到的是,领导看过庭审记录后,将卷宗摔到桌上,也没跟我讲错在哪儿,我觉得很冤枉,26张纸你记的话,你肯定还不想记的,而我记下来了,你却说我记的什么东西?那时,我们的老师,就是我们的庭长,我们的审判员。不会告诉你哪个地方做的不对,你自己去悟,如果你没有悟性的话,将来就不能做一个好的法官,所以他给予我的就是这一招,然后我就会把所有的卷宗拿出来,把别人办过的案件,书记员记的,是如何如何记的,然后我去揣摩,把这个过程熟悉,熟悉然后自己去悟,悟出来后,我终于知道了,书记员不掌握法律知识,庭审记录中就难以掌握庭审的重点,整个庭审记录虽是庭审的客观反映,但不是一份好的庭审记录。
所以我跟我的书记员讲,你要听审判人员的语气,看审判人员的眼神做记录,而不是别人说什么你就记什么,不分重点。这就是一种心灵的交汇,你才能知道当事人讲的重点,以及审判人员要问的问题是什么,书记员记录时要善于从当事人的陈述中,进行概括、总结,掌握重点。
记者:法律专业知识补上了,以后的工作是不是就很顺手了?
陈燕萍: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专业知识学了,但是要放到实践过程当中又是另外一回事。我是1990年从盐城城区法院调到靖江法院,我爱人是靖江人,然后我调过来后所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法律知识的困惑了。
记者:是什么?
陈燕萍:我觉得是地方语言的困惑,地方风土民情的困惑。我1996年以前调到立案庭那个期间,在窗口,用普通话跟别人交流还是可以的,老百姓也能够接受的。但我1996年自己申请到法庭去工作的时候,办案的时候,真正跟老百姓接触的时候,我的语言确实是很大的一个关,虽然能听懂靖江话,但是跟老百姓的交流还是有问题。
记者:你讲普通话,老百姓讲靖江话,老百姓是不是觉得有距离?
陈燕萍:有距离感。如果我用普通话跟他交流,他觉得法官高高在上,给我情感上一个距离,我没法走近他的身边,甚至我一开口他还会离我远远的,这种感受,我觉得非常不好,一定要融入地方的语言,才能真正地走入到当事人的心中。
以前还闹过一个笑话。有一次我在给一个老太太调解案件,用普通话讲了一遍又一遍。可老太太看着我半天却说:你在说什么啊?她觉得我不能理解她,她就说"换法官,换法官,我不要这样"京腔洋调"的法官给我审案子!"很排斥的,当时我觉得很难堪。当事人如果怀疑法官可能产生司法不公的,可以提出回避,但不可能因为语言让我回避。所以我觉得不行,一定要学老百姓的语言,要融入他们的生活当中,对他们的风土民情一定要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所以在那个时候,我又开始学当地语言,了解他们说话。
记者:怎么学?
陈燕萍:跟我身边的人,跟我的家人,我婆家的人,都是土生土长的靖江人。他们以前都是一直跟我用普通话交流,我现在回家跟他们立一个规矩,现在跟我讲话要用靖江话。我们靖江有一个"讲经"的传统文化。我就看电视上靖江话是怎么样讲的,再看靖江话翻译成普通话之间后的语言,书面上看,然后我爱人也在教我,整天在灌输,我把语言学好后再跟当事人交流的时候,觉得一下子就拉近我们的距离。以前尽管我会用微笑对待当事人,但是当事人会觉得你讲普通话微笑的时候还是有一种距离,好虚假。当我用靖江话跟他聊的时候他觉得很亲近,然后可以走入他的生活,对他的风土民情很了解。
记者:语言问题解决了,但是在农村,大家的法律意识,包括法律方面的知识可能不是那么丰富,你怎么样能把这些比较枯燥难懂的法言法语让老百姓能够听得懂呢?
陈燕萍:我们在基层法庭处理案件,每天就是跟老百姓打交道。他们对法律理解的程度不是那么高,有的时候你跟他讲一个法条。他就会说我听不懂,我也不认识字,你讲的我完全听不懂,我不知道怎么样遵循法律。
记者:那怎么办?
陈燕萍:我会把这些法言法语翻译成当地大白话,当地的口语,然后再打一个比喻给他听,然后他就会知道法律原来是这样规范的。
记者:能举个例子吗?
陈燕萍:比如债务清偿,在法律的层面上这是一个很普通的说法,但他不懂债务是什么,债务应该清偿的这个理念。然后我就会告诉他"欠债还钱"。这样他就知道了。
女法官的"精致生活"
记者:您说过"一个会精致生活的法官,才能办出精致的案件",您认为,是么样的生活算得上精致?你现在的状态称得精致吗?
陈燕萍:我是个追求精致、追求完美的人,就好像我打一个蝴蝶结,如果打得不好我会重打。我觉得如果一个人不会生活,就没有 阳光积极的一面。我在处理离婚案件的过程当中,我如果看到女性是一个被告,她很颓废,把自己弄得很邋遢的时候,我首先给她疏导过去是什么呢?就是你怎么样做一个女人,一个坚强的女人,一个漂亮的女人,一个自信的女人。让她觉得,也许这个婚姻对你来说是失败的,但是你的人生不能失败,你今后的生活要展现给别人是阳光的东西,是积极的东西。如果你不是会生活的人,怎么能把好的心态传递给别人呢?作为法官也要是一种生活,当然这种生活不是要到灯红酒绿的地方去追求。我的生活也很平淡,我不喜欢去太热闹的地方,但是我的内心是阳光的,是积极的,因为我觉得首先是一个精神所在,当我传递给我的当事人的时候,也是让他觉得,"我会精致的生活,那我办的案子也会办得很精致"。我传递给他的是就是一种很好的信心。
记者:当法官,很多时候是在倾听、排解当事人的苦恼委屈,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你也会有不如意甚至委屈,你会向谁宣泄?怎么调整自己?
陈燕萍:我不是本地人,工作也很忙,在这里朋友也比较少,实在太郁闷了,就自己写写字自己欣赏欣赏。我喜欢看书,法官是一个大杂家,会看好多书,比如心理学、医学,《易经的奥秘》等研究人的我都会看,法律也是一门艺术。我还喜欢比如看韩剧,如果看到精彩的地方我会哭,一个手抱着一个纸桶擦,垃圾筒放旁边,我会发泄一下,可能也是一种缓解工作压力。我还有练瑜珈,我觉得瑜珈使一个人的气质变得很好,身材保持得很好。同时更重要的,可能工作压力比较大,工作完了回到家庭还要照顾孩子,照顾爱人,还要做家务,瑜珈是舒缓压力很好的一种方式。
法官不是苦行僧,也不是贵族阶层,法官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一个精致生活的法官,才能办出精致的案件来。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一个对家庭不负责的人,工作中是很难有所建树的。
23家中央媒体,30多名记者,陈燕萍即使"分身有术"也无法与想挖"独家料"的记者们一一面对。
约见陈燕萍,很简单。
在参加完她的一场庭审后,看着身着法官服的她在寒冬中微微发抖,我不禁走上前握住了她冰凉的双手。不知道是不是传递出来的温暖善意打动了她,当我说想单独采访她时,她很爽快的答应了安排时间。
12月27日,离开靖江前的最后一晚,与全国重大宣传典型--陈燕萍,面对面。
她,是江苏靖江一名普通的基层法官,没审过什么"大案、要案",却是全国33万法官学习的榜样;她,曾是一名淮剧演员,在160公分高的舞台上,可以连翻50多个跟头,踢16杆花枪;法庭上,她是明辨是非、言辞犀利、一身正气的威严法官;生活中,她是个爱看韩剧、喜欢读书、瑜伽、追求精致生活的"小女人"。是怎样的人生契机,使她由一个"刀马旦"成为一名"女法官"?是怎样的历练,是她从一个法律的"门外汉"成长为百姓信服的"办案能手"?从24岁到45岁,在一个女人最美的花样年华里,她又是怎样在靖江这片土地上诠释着自己的人生价值?绽放着独有的美丽?
成长:从"刀马旦"到"女法官"
记者:您现在有多重身份:全国人大代表、"优秀女法官"等等,但在24年前,您曾经是一个淮剧演员,是怎样的人生契机,使您从演员成为一名法官?这段演员经历对你成为一名好法官,可有什么影响?
陈燕萍:我是1979年考入江苏建湖艺校的,当时学的地方剧种,在四年艺校学习过程中,练功吃了不少苦,让我磨炼的比较有韧劲、更冷静。当时学的是刀马旦,应该说比较勤苦的一个角色。它非同于花旦、青衣、老旦,要唱念做打样样精通,要求基本功很扎实。我每天早晨四点钟就起来练功,练到七点钟,先是练武功,然后形体、音乐,然后练唱腔,一整套下来还有文化课,它是全部性的。当时练功我最高峰的时候,可以在160公分的高台上原地翻50个跟头。那个时候给予我的就是一个韧劲,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那时候,我们家的孩子,书香门第的孩子,父母亲都比较要求琴棋书画,我会弹琵琶,也学过素描,国画,书法等,就是在那段时间学的,有好多的爱好,后来做法官的时候全部丢了。我的绘画老师,对我很有影响。他告诉:你不能心浮气燥,在任何一个时候都要冷静,做一个理智的人。
另外就是每天在练习"接花枪"时,我的八个同事要从八个方向扔16根枪给我。我经常会一根枪打过来的时候,我会急忙的就去接这杆枪,而不能冷静的判断其他方向来的枪,那时候,我每天从上到下,身上经常是没有一块是不青的地方。后来老师就教我,要根据枪扔过来的方向来判辨接应的时机,要冷静。这在我后来的审判过程当中,有极大的影响,无论当事人再急躁,再闹,我都能保持一个很冷静的态度,然后我想如何来镇住这个局面,而不是用法警,或者是用法锤来对待当事人,知道自己该用什么样语言,什么方法,能使当事人冷静下来听我说,让我来主控这个局面。
记者:练功确实很辛苦!但那些苦看来没白吃,受益很大啊。
陈燕萍:对,应该说是比较辛苦吧,尤其是做"刀马旦"。我1983年毕业后在团里干了两年,1985年的时候考入了电大,学图书管理学专业,是父母给填的专业,那时候觉得女孩子在图书馆比较安逸,所以当时就给我填了这么一个专业。三年电大毕业的时候,正好我跟同学们出去玩,不在家,正好那一年,江苏省统一招干考试。有公检法、银行、税务、工商六家招干。那时候我不在家,我的父母亲又帮我报了考法院,所以应该说,是我的父母给我选择了法官职业。
记者:父母的选择你自己是否喜欢呢?
陈燕萍:当时我觉得法官很神圣、很威严。真的,我们那个时候的法官是戴着一个大盖帽、戴着肩章。很漂亮,也很神气,那时候我对那个职业没有一个理性的想法,当时就觉得很神圣,很受人尊敬的一个职业。直到我上班第一天时,父亲跟我的谈话让我对法官有了新的认识。
父亲的教诲:法官是治疗人的精神
记者:看来父亲对您的影响非常大。
陈燕萍:是。当我考入法院,第二天要去报到时候,我父亲跟我谈了一个话,当时他就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给你选择这个职业吗?当时我不知道我爸爸要问我什么,我说,我不知道为什么给我选择这个职业。我父母亲都是医生。然后,我爸爸给我讲了一句话,说医生要有医德,就是救死扶伤的医德,是治疗人的身体的,你做法官是治疗人的精神的。
记者:当时你能明白你父亲说的两句话的意思吗?
陈燕萍:不太明白。就觉得从字面上理解还可以,但是深刻的含义我不知道。但是我只记得我爸爸说,作为一个法官,你必须要立德。因为医生不能误诊,法官不能误判,如果你误判的话,就会给人带来一生的不幸。同时他说:你作为法官,你要有一颗爱心,一颗仁慈心,善良心,你才会做个公正的法官。当时跟我讲这么多的时候,我还没有太多的认识。我觉得从字面上理解可以理解,但是从如何来做一个好法官,没有太多的理性或者感性的东西。就这样子,就进入了法院,那时候做书记员。有一件事情让我感悟到,我爸爸讲的一席话里面的真谛。
记者:哪件事?
陈燕萍: 在我刚进法院的那一年,当时在告申庭做书记员,腊月二十七八那天,我跟一个审判员在门口搞接待,我早上上班的时候,天下着大雪,外面很冷很冷,刚到法院门口就看到法院接待室门口蜷缩着一个人,穿着个破棉袄,腰里还扎了一根粗布带。当时我觉得,这个人怎么会蹲在那个地方呢?和我一起的唐玉兰审判员,就把他请进屋,让我倒了一杯热茶给他喝。那个人手颤抖着接过杯子,说他是从山东来告状的。几年前,他把一批建材卖给了盐城李某,但来了十几趟都没要到货款。他在这边住了好多天,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他没有诉状,只是口诉,唐审判员就让我记录下来当场立了案。经过我们一天多的努力后,被告就把七万多块钱还给这个山东汉子。当时这个山东汉子拿了钱就走了,我们以为他回家了,快要下班的时候,外面雪还在下着,那个山东人居然又来了,他给我们送了一个锦旗。在送锦旗的过程中,他居然从怀里面摸了一把雪亮的尖刀往台上一放。当时我就愣住,这个人来送锦旗怎么会送来一个刀?当时我很诧异。他就说我这次来是要钱的,这个建材不是他一个人,是好多人托他卖给这边的人。如果他再要不到钱,他回去那些人也不会放过他,他也不想回去了,就在这个地方自杀死掉拉倒。
听完他的话,当时我觉得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我真的觉得,法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可能导致一个人失去生命。甚至是一个家庭的破裂,也有可能有好几个家庭就因此而产生了不能想像的后果。当时我就觉得,我们法官的责任太重要了、太重大了。那个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当初我进法院的时候我父亲跟我讲的那个话。就是法官要有善良心,如果那天我们没有用这种善良的心来对待那个山东汉子,没有把我们的真情真心给予他帮助的话,也许他那天觉得要不到钱,到法院也讨不到一个公理,他就会自杀。
记者:在当时来讲,你可能完全是处于一个人善良的本性。但通过这件事,是不是对法官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陈燕萍:是的,心灵受到很强烈的一种震撼,当时我就想,将来我做法官的时候,一定要真心去关爱所有求助的人。然后我反过来就想到我爸爸讲到的话,那个时候我开始体会了,怎么样去帮助那些困难的人,所以那个事情让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记者: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非常大,你父亲是不是对你影响最大的人?
陈燕萍:对,我父亲是一个解放前就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我的家庭教育,我父母亲对我的影响非常的深刻,包括后来我做法官了。每年我们节假日回去的时候,父母亲都要给我上三课。
记者:哪三课?
陈燕萍:第一个廉政课。他会把自己从《老年之友》等报刊上剪辑的腐败分子的反面典型的例子拿给我看,对我进行教育:你要做一个清廉的人,做一个清廉的法官。然后第二课就给我讲艰苦朴素的课,就是生活要如何的平淡,要甘于清贫。第三个就是给我讲,要孝敬公婆、尊敬丈夫、爱自己的孩子,爱身边的人,每次都会给我上这三课。我爱人、姐夫在逢年过节时给家里买包中华牌香烟发发,他总要追问这么高档的烟是不是人家送的,是不是经常抽?他认为,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的收入,经常抽中华牌香烟,是抽不起的,直到知道过年过节买包好烟是招待亲朋好友的,平时是不买这么高档的烟抽的回答,父亲才放心。
从"门外汉"到"办案高手"
记者:我们知道,做法官专业性很强,法律知识是必备的,而此前您的专业是图书管理,可以说跟法律不搭界,但现在,您已经是个深受百姓信服的"好法官",在20多年的基层法官生涯,您是怎样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办案高手"?这背后可有什么秘诀?
陈燕萍:原来我学的是图书管理,到法院以后,这个专业跟我职业不相配备。进了法院以后,学的东西,首先是要在法理范畴内跟当事人进行交流。因为这方面的知识我不懂,那个时候就开始跟我的审判员学,跟我身边的人学,另外自己再看书,在那段过程当中我又上了三年法律大专。
记者:边工作边学习?
陈燕萍:对,边工作边学,上的夜大。夜大的老师都是有实际经验的,教给我们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主要就是讲案例,然后让你自己去感悟,然后再把学到的东西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在那个过程当中,我觉得老师给予了我很多务实的指导。另外,我跟好多的庭长、审判员一起共过事,每个人都有他的特点,而且每个人的要求都不一样,跟他们在一起用心工作就是很好的一种学习。
记者:还记得您第一次开庭当法官的情景吗?听说您刚做书记员时,在一次庭审中,辛辛苦苦写了26页的庭审记录,结果却被领导摔到了桌上?您现在审理案件时,会对书记员有怎样的要求?会不会冲他们发火?
陈燕萍:那时我刚开始做书记员,我练过书法,钢笔字写的还可以吧,我自以为还是一个比较认真,比较追求完美的一个人,当时将庭审的内容都记录下来,记了26张纸,都是手写,不是现在那种打字出来的,觉得很不容易。自以为这样一字不漏的记下来,领导会高兴,可没有想到的是,领导看过庭审记录后,将卷宗摔到桌上,也没跟我讲错在哪儿,我觉得很冤枉,26张纸你记的话,你肯定还不想记的,而我记下来了,你却说我记的什么东西?那时,我们的老师,就是我们的庭长,我们的审判员。不会告诉你哪个地方做的不对,你自己去悟,如果你没有悟性的话,将来就不能做一个好的法官,所以他给予我的就是这一招,然后我就会把所有的卷宗拿出来,把别人办过的案件,书记员记的,是如何如何记的,然后我去揣摩,把这个过程熟悉,熟悉然后自己去悟,悟出来后,我终于知道了,书记员不掌握法律知识,庭审记录中就难以掌握庭审的重点,整个庭审记录虽是庭审的客观反映,但不是一份好的庭审记录。
所以我跟我的书记员讲,你要听审判人员的语气,看审判人员的眼神做记录,而不是别人说什么你就记什么,不分重点。这就是一种心灵的交汇,你才能知道当事人讲的重点,以及审判人员要问的问题是什么,书记员记录时要善于从当事人的陈述中,进行概括、总结,掌握重点。
记者:法律专业知识补上了,以后的工作是不是就很顺手了?
陈燕萍: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专业知识学了,但是要放到实践过程当中又是另外一回事。我是1990年从盐城城区法院调到靖江法院,我爱人是靖江人,然后我调过来后所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法律知识的困惑了。
记者:是什么?
陈燕萍:我觉得是地方语言的困惑,地方风土民情的困惑。我1996年以前调到立案庭那个期间,在窗口,用普通话跟别人交流还是可以的,老百姓也能够接受的。但我1996年自己申请到法庭去工作的时候,办案的时候,真正跟老百姓接触的时候,我的语言确实是很大的一个关,虽然能听懂靖江话,但是跟老百姓的交流还是有问题。
记者:你讲普通话,老百姓讲靖江话,老百姓是不是觉得有距离?
陈燕萍:有距离感。如果我用普通话跟他交流,他觉得法官高高在上,给我情感上一个距离,我没法走近他的身边,甚至我一开口他还会离我远远的,这种感受,我觉得非常不好,一定要融入地方的语言,才能真正地走入到当事人的心中。
以前还闹过一个笑话。有一次我在给一个老太太调解案件,用普通话讲了一遍又一遍。可老太太看着我半天却说:你在说什么啊?她觉得我不能理解她,她就说"换法官,换法官,我不要这样"京腔洋调"的法官给我审案子!"很排斥的,当时我觉得很难堪。当事人如果怀疑法官可能产生司法不公的,可以提出回避,但不可能因为语言让我回避。所以我觉得不行,一定要学老百姓的语言,要融入他们的生活当中,对他们的风土民情一定要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所以在那个时候,我又开始学当地语言,了解他们说话。
记者:怎么学?
陈燕萍:跟我身边的人,跟我的家人,我婆家的人,都是土生土长的靖江人。他们以前都是一直跟我用普通话交流,我现在回家跟他们立一个规矩,现在跟我讲话要用靖江话。我们靖江有一个"讲经"的传统文化。我就看电视上靖江话是怎么样讲的,再看靖江话翻译成普通话之间后的语言,书面上看,然后我爱人也在教我,整天在灌输,我把语言学好后再跟当事人交流的时候,觉得一下子就拉近我们的距离。以前尽管我会用微笑对待当事人,但是当事人会觉得你讲普通话微笑的时候还是有一种距离,好虚假。当我用靖江话跟他聊的时候他觉得很亲近,然后可以走入他的生活,对他的风土民情很了解。
记者:语言问题解决了,但是在农村,大家的法律意识,包括法律方面的知识可能不是那么丰富,你怎么样能把这些比较枯燥难懂的法言法语让老百姓能够听得懂呢?
陈燕萍:我们在基层法庭处理案件,每天就是跟老百姓打交道。他们对法律理解的程度不是那么高,有的时候你跟他讲一个法条。他就会说我听不懂,我也不认识字,你讲的我完全听不懂,我不知道怎么样遵循法律。
记者:那怎么办?
陈燕萍:我会把这些法言法语翻译成当地大白话,当地的口语,然后再打一个比喻给他听,然后他就会知道法律原来是这样规范的。
记者:能举个例子吗?
陈燕萍:比如债务清偿,在法律的层面上这是一个很普通的说法,但他不懂债务是什么,债务应该清偿的这个理念。然后我就会告诉他"欠债还钱"。这样他就知道了。
女法官的"精致生活"
记者:您说过"一个会精致生活的法官,才能办出精致的案件",您认为,是么样的生活算得上精致?你现在的状态称得精致吗?
陈燕萍:我是个追求精致、追求完美的人,就好像我打一个蝴蝶结,如果打得不好我会重打。我觉得如果一个人不会生活,就没有 阳光积极的一面。我在处理离婚案件的过程当中,我如果看到女性是一个被告,她很颓废,把自己弄得很邋遢的时候,我首先给她疏导过去是什么呢?就是你怎么样做一个女人,一个坚强的女人,一个漂亮的女人,一个自信的女人。让她觉得,也许这个婚姻对你来说是失败的,但是你的人生不能失败,你今后的生活要展现给别人是阳光的东西,是积极的东西。如果你不是会生活的人,怎么能把好的心态传递给别人呢?作为法官也要是一种生活,当然这种生活不是要到灯红酒绿的地方去追求。我的生活也很平淡,我不喜欢去太热闹的地方,但是我的内心是阳光的,是积极的,因为我觉得首先是一个精神所在,当我传递给我的当事人的时候,也是让他觉得,"我会精致的生活,那我办的案子也会办得很精致"。我传递给他的是就是一种很好的信心。
记者:当法官,很多时候是在倾听、排解当事人的苦恼委屈,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你也会有不如意甚至委屈,你会向谁宣泄?怎么调整自己?
陈燕萍:我不是本地人,工作也很忙,在这里朋友也比较少,实在太郁闷了,就自己写写字自己欣赏欣赏。我喜欢看书,法官是一个大杂家,会看好多书,比如心理学、医学,《易经的奥秘》等研究人的我都会看,法律也是一门艺术。我还喜欢比如看韩剧,如果看到精彩的地方我会哭,一个手抱着一个纸桶擦,垃圾筒放旁边,我会发泄一下,可能也是一种缓解工作压力。我还有练瑜珈,我觉得瑜珈使一个人的气质变得很好,身材保持得很好。同时更重要的,可能工作压力比较大,工作完了回到家庭还要照顾孩子,照顾爱人,还要做家务,瑜珈是舒缓压力很好的一种方式。
法官不是苦行僧,也不是贵族阶层,法官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一个精致生活的法官,才能办出精致的案件来。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一个对家庭不负责的人,工作中是很难有所建树的。
责任编辑:崔真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