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演员到法官——陈燕萍的成长故事
2010-01-20 18:56:21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赵晶
在人们的印象中,法官应该是不苟言笑的,可记者眼前的陈燕萍,身材娇小,留着一头齐腰长发,脸上始终挂着春风般的笑容。在2个多小时的对话中,一个优秀女法官的成长经历,进入了记者的视野。
“父母为我选择了法官职业”
陈燕萍到法院工作之前是一名淮剧演员,四年的艺校生活培养了她坚韧的性格。但她对百姓深厚的爱,则来源于家庭的品德教育。
陈燕萍出生在江苏省盐城市,长大后知道父亲15岁参加了新四军,因他读过私塾,在部队里算是个文化人,后来被组织上安排学医,毕业后从事医务工作。父亲从部队转业到盐城后,结识了从卫校毕业的母亲。
1988年8月,陈燕萍从电大图书管理学专业毕业后与同学结伴去外地旅游。正值江苏省有公、检、法、工商、税务、银行6个部门招录干部。此时,陈燕萍父母一时联系不上女儿,当机立断为女儿申报法院报考。
陈燕萍经考试、政审、体检过关,招录进法院工作。
去法院报到前夜,父亲郑重地对女儿说:你将要成为一名法官了,法官前面是冠以“人民”二字的,你应当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待打官司的百姓,既要有一颗爱心,还要有仁德、善良之心,处理案件要公正,不能贪婪、敛财,公正了,才能正确处理矛盾纠纷,老百姓才相信你,才拥护你。
父亲在21年前讲过的这番话,陈燕萍至今仍清楚地记得。
陈燕萍深知父母对儿女的殷切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上勤奋、廉政,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人,让党放心的人,让父母放心的人,这样的家庭才会幸福。
爱女儿的父亲却动手打过女儿。
在陈燕萍记忆中,深深烙下了年幼时的生动情景:有一次,她跟当地农村孩子一起对麻风病人喊“癞子”、“丑八怪”。 哪知道一向慈爱有加的父亲走过来,狠狠地打了她一记耳光。尽管特别委屈、特别伤心。长大后的她在回忆时总要这样讲,“父亲的一巴掌,让我记住了不能歧视弱者,要有爱心。”
早在1966年,国家为了根治麻风病对麻风病人进行集中治疗,在盐城市步凤乡一片盐碱地里建立了盐城市麻风病医院。
麻风病是一种传染性强的疾病,陈燕萍父母主动报名到条件艰苦的麻风病医院工作,父亲任外科医生兼医务主管,母亲任内科医生,夫妻俩在麻风病医院一干就是16年。
陈燕萍2岁时就跟随父母来到麻风病医院,4岁时才到江苏建湖县外婆家生活、读书,每年寒、暑假时才回到父母身边。
记得当年在麻风病医院,她从外面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消毒液洗手、洗脸,就连洗澡水里也放有消毒液。众所周知,大部分麻风病人病情导致人手足、面部、骨骼严重变形,眉毛、头发都掉光。病情更严重者,肌肉溃烂,可见骨头,十分恐怖。
父母从不歧视麻风病人,还视病人为亲人,充分尊重病人的生命与人格,在陈燕萍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陈燕萍当选“全国人民法庭优秀法官、全省人民满意法官”后,回家探望病中的父亲,父亲刚做完手术。他在病床上为女儿写下了“凡人成楷模,干群称奇妙,走向高平台,步伐稳为好”,勉励女儿在成绩面前不要骄傲自满,踏踏实实地当好一名人民法官。
2008年8月,父亲因患胰腺癌,癌细胞已侵入大脑,生命进入倒计时。他躺在病床上,手已不能写字了,就口述了“公正廉明、扶弱抑强”八个字,勉励女儿。
那时陈燕萍还一直在忙案子,直到医院给父亲发了病危通知书,父亲剩下的时间不多了,陈燕萍这才利用自己在省法官学院培训学习期间,请了假,在父亲临终前的七天服侍了父亲。
说起那最后的七天,陈燕萍的眼泪夺眶而出。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她对父亲怀着深深的愧疚。
“当法官就要像唐大姐那样”
那情景发生在20多年前,陈燕萍每每想起即浮现眼前:
陈燕萍刚到盐城市城区法院任书记员时,唐玉兰法官手头正在审理一起买卖合同货款纠纷案件,原告王某是一位山东大汉,他销售建筑材料给盐城李某,李某欠王某7万多元未还,王某多次至盐城催要,而李某避而不见,无奈下王某诉至法院。
当时正值年关,天气寒冷,王某衣衫单薄,怀揣尖刀,坐在法院门口,声称如这次诉讼再要不到货款,一来无法回去面对其他债主,二来无法面对妻儿,只有在这里一死了之。
唐玉兰双手端着一杯滚烫的热水,走到情绪异常激动的当事人面前,一句“你不要着急,事情总会能够得到解决”的亲切话语,让这位山东汉子逐渐平静。此后,在唐玉兰多次调解下,王某最终拿回了货款。
陈燕萍目睹了上述情景敏感地意识到,若唐大姐言辞举动稍有不慎,很可能招致一人失去生命,家庭因亲人意外死亡而破碎……而法官出以真心、诚心、公心对待当事人,一定能够唤起当事人的理解。即使法官在工作中受到委屈和压力,也会在一如既往的禀持公正下冰释暴躁和焦虑。
“当法官就当像唐大姐那样的法官”,目睹这个事件过程的陈燕萍,暗暗下了决心。
陈燕萍的成长经历并非一帆风顺,她至今清楚地记得,在她的法官生涯中,有两位严厉的领导都曾当面摔过她办理案件的卷宗,她曾为此感到委屈,甚至掉过眼泪。如今回想起来,正是在这两位严厉领导帮助自己养成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才能有后来在工作取得的扎实成就--由她经办的3000余件案件,无一错案、无一信访、无一投诉。
刚参加法院工作是在盐城市城区法院告申庭当书记员,庭长蔡甲友曾担任过刑庭庭长,他做事严谨,非常严格。那次,陈燕萍为一起申诉复查案件作庭审记录,她竭尽全力,将庭审的内容都记录下来,自以为一字不漏地记下来,领导会高兴。哪晓得蔡庭长看过庭审记录后将卷宗摔到桌上,陈燕萍愣在那里,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泪水不由自主地淌了下来。
蔡庭长严厉地说,书记员不掌握法律知识,庭审记录中就难以掌握庭审重点,整个庭审记录全都记下来,这虽是庭审的客观反映,但不是一份好的庭审记录,书记员记录时要善于从当事人的陈述中进行概括、总结,掌握重点。
不久,陈燕萍参加了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江苏分校的学习,一有空就观摩老书记员的庭审记录,悉心领悟书记员技能,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书记员。
陈燕萍从靖江法院机关到越江法庭担任助理审判员时,当时法律文书都由分管院长或办公室主任签发。一次,陈燕萍草拟了一份人身损害案件的判决书,当她将判决书连同卷宗送给分管院长汤建国审核时,汤院长看过后将卷宗摔到桌上,“你看看,你写的什么判决书?说理不充分,当事人怎能服判,重写!”
从此,陈燕萍开足马力,将业余时间大都花在学习上,向汤院长及有经验的老法官请教,办案注意总结经验,撰写调研文章,从不粗疏大意、马马虎虎,业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我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离不开领导的关怀、同志们的帮助,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是法院这块土壤,培养了我,造就了我。没有法院就没有我的今天。”这是陈燕萍的肺腑之言。
“我欠丈夫、女儿的太多”
想到忙于工作而无瑕精心照顾女儿的学习,陈燕萍也很内疚。回想女儿上幼儿园时就一个人回家,小小年纪的她胸前就挂着钥匙风里雨里走来走去,做妈妈的有时在夜里静静想起来感到心疼。
记得1996年刚到基层法庭工作时,为了不使办案分心。陈燕萍将5岁的女儿半托在幼儿园。一天晚上,陈燕萍处理完一件案件时,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不见女儿,急得大汗满头。跑到幼儿园一看,女儿正一个人坐在教室里等她来接,陈燕萍问女儿为什么不自己回家,女儿回答说:“人家都有妈妈接,就是你只要工作不要我,我今天就不回家,看你来不来接我?”。
这时,陈燕萍内疚得流下了泪水。
女儿看到妈妈哭了,用小手帕擦着妈妈脸上的泪水,用稚嫩的声音说:“妈妈别生气,我以后自己回家就是了。”
2006年,女儿中考没有考好,当陈燕萍十分生气地拿起尺子打女儿时,女儿却反问:“妈妈你打我是可以的,但你关心过我学习吗?家长会你去开过几次?”。看着女儿委屈的眼神,陈燕萍放下了手中的尺子:“是的,我欠女儿的太多了,欠这个家庭太多了。”
2003年,陈燕萍的爱人腿部骨折住院,手术那天,陈燕萍在手术单上签过字后,就急匆匆地赶回法庭开庭。由于工作太忙,爱人住院期间,她没有照顾过他一天。这件事,尽管已经过去六年了,但陈燕萍至今仍然难以释怀。她自责,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
为了弥补自己对家庭的缺失,陈燕萍即使工作再忙、回家再晚,她都要将全家人的衣服洗好。早上,她提早起床做好早饭。周末,为家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日子久了,丈夫和女儿理解了她的一片苦心。
丈夫这样说:“做人,她是个很好的人;做法官,她是个成功的法官;做妻子,她也不错。她不容易,我也不苛求”。
女儿对妈妈这样评价:“小的时候看见别的孩子都有家长陪同礼拜六、礼拜天上公园之类的地方去玩,而我妈妈从来都没有陪我去过,我小时候一直都蛮怪我妈妈的。但是现在觉得,我母亲也确实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但她是个大忙人。”
令陈燕萍欣慰的是,女儿已经上大一,学的是法律专业,毕业想当一名律师。
在人们的观念中,法官是冷漠的,但陈燕萍却热爱生活,爱美,总是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陈燕萍忙里偷闲,练瑜珈,练书法。
在陈燕萍看来,法官不是苦行僧,也不是贵族阶层,法官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一个精致生活的法官,才能办出精致的案件来。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一个对家庭不负责的人,工作中是很难有所建树的。
采访时正值新年来临,记者问陈燕萍有什么心愿,她回答:“我最大的愿望是天下无讼。”
后记
采访结束后记者请陈燕萍对网友说几句话,她说:“我的成长进步,小敏的身心健康,与网友们、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关爱和帮助是分不开的,这将成为我未来人生道路上前行的不竭动力,我也将会为新农村建设做更多的工作,不辜负一方百姓的信任和信赖。我希望网友们继续给予鼓励与鞭策,让我们共同谋求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吧。新年来临之际,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各位网友。”
“父母为我选择了法官职业”
陈燕萍到法院工作之前是一名淮剧演员,四年的艺校生活培养了她坚韧的性格。但她对百姓深厚的爱,则来源于家庭的品德教育。
陈燕萍出生在江苏省盐城市,长大后知道父亲15岁参加了新四军,因他读过私塾,在部队里算是个文化人,后来被组织上安排学医,毕业后从事医务工作。父亲从部队转业到盐城后,结识了从卫校毕业的母亲。
1988年8月,陈燕萍从电大图书管理学专业毕业后与同学结伴去外地旅游。正值江苏省有公、检、法、工商、税务、银行6个部门招录干部。此时,陈燕萍父母一时联系不上女儿,当机立断为女儿申报法院报考。
陈燕萍经考试、政审、体检过关,招录进法院工作。
去法院报到前夜,父亲郑重地对女儿说:你将要成为一名法官了,法官前面是冠以“人民”二字的,你应当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待打官司的百姓,既要有一颗爱心,还要有仁德、善良之心,处理案件要公正,不能贪婪、敛财,公正了,才能正确处理矛盾纠纷,老百姓才相信你,才拥护你。
父亲在21年前讲过的这番话,陈燕萍至今仍清楚地记得。
陈燕萍深知父母对儿女的殷切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上勤奋、廉政,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人,让党放心的人,让父母放心的人,这样的家庭才会幸福。
爱女儿的父亲却动手打过女儿。
在陈燕萍记忆中,深深烙下了年幼时的生动情景:有一次,她跟当地农村孩子一起对麻风病人喊“癞子”、“丑八怪”。 哪知道一向慈爱有加的父亲走过来,狠狠地打了她一记耳光。尽管特别委屈、特别伤心。长大后的她在回忆时总要这样讲,“父亲的一巴掌,让我记住了不能歧视弱者,要有爱心。”
早在1966年,国家为了根治麻风病对麻风病人进行集中治疗,在盐城市步凤乡一片盐碱地里建立了盐城市麻风病医院。
麻风病是一种传染性强的疾病,陈燕萍父母主动报名到条件艰苦的麻风病医院工作,父亲任外科医生兼医务主管,母亲任内科医生,夫妻俩在麻风病医院一干就是16年。
陈燕萍2岁时就跟随父母来到麻风病医院,4岁时才到江苏建湖县外婆家生活、读书,每年寒、暑假时才回到父母身边。
记得当年在麻风病医院,她从外面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消毒液洗手、洗脸,就连洗澡水里也放有消毒液。众所周知,大部分麻风病人病情导致人手足、面部、骨骼严重变形,眉毛、头发都掉光。病情更严重者,肌肉溃烂,可见骨头,十分恐怖。
父母从不歧视麻风病人,还视病人为亲人,充分尊重病人的生命与人格,在陈燕萍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陈燕萍当选“全国人民法庭优秀法官、全省人民满意法官”后,回家探望病中的父亲,父亲刚做完手术。他在病床上为女儿写下了“凡人成楷模,干群称奇妙,走向高平台,步伐稳为好”,勉励女儿在成绩面前不要骄傲自满,踏踏实实地当好一名人民法官。
2008年8月,父亲因患胰腺癌,癌细胞已侵入大脑,生命进入倒计时。他躺在病床上,手已不能写字了,就口述了“公正廉明、扶弱抑强”八个字,勉励女儿。
那时陈燕萍还一直在忙案子,直到医院给父亲发了病危通知书,父亲剩下的时间不多了,陈燕萍这才利用自己在省法官学院培训学习期间,请了假,在父亲临终前的七天服侍了父亲。
说起那最后的七天,陈燕萍的眼泪夺眶而出。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她对父亲怀着深深的愧疚。
“当法官就要像唐大姐那样”
那情景发生在20多年前,陈燕萍每每想起即浮现眼前:
陈燕萍刚到盐城市城区法院任书记员时,唐玉兰法官手头正在审理一起买卖合同货款纠纷案件,原告王某是一位山东大汉,他销售建筑材料给盐城李某,李某欠王某7万多元未还,王某多次至盐城催要,而李某避而不见,无奈下王某诉至法院。
当时正值年关,天气寒冷,王某衣衫单薄,怀揣尖刀,坐在法院门口,声称如这次诉讼再要不到货款,一来无法回去面对其他债主,二来无法面对妻儿,只有在这里一死了之。
唐玉兰双手端着一杯滚烫的热水,走到情绪异常激动的当事人面前,一句“你不要着急,事情总会能够得到解决”的亲切话语,让这位山东汉子逐渐平静。此后,在唐玉兰多次调解下,王某最终拿回了货款。
陈燕萍目睹了上述情景敏感地意识到,若唐大姐言辞举动稍有不慎,很可能招致一人失去生命,家庭因亲人意外死亡而破碎……而法官出以真心、诚心、公心对待当事人,一定能够唤起当事人的理解。即使法官在工作中受到委屈和压力,也会在一如既往的禀持公正下冰释暴躁和焦虑。
“当法官就当像唐大姐那样的法官”,目睹这个事件过程的陈燕萍,暗暗下了决心。
陈燕萍的成长经历并非一帆风顺,她至今清楚地记得,在她的法官生涯中,有两位严厉的领导都曾当面摔过她办理案件的卷宗,她曾为此感到委屈,甚至掉过眼泪。如今回想起来,正是在这两位严厉领导帮助自己养成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才能有后来在工作取得的扎实成就--由她经办的3000余件案件,无一错案、无一信访、无一投诉。
刚参加法院工作是在盐城市城区法院告申庭当书记员,庭长蔡甲友曾担任过刑庭庭长,他做事严谨,非常严格。那次,陈燕萍为一起申诉复查案件作庭审记录,她竭尽全力,将庭审的内容都记录下来,自以为一字不漏地记下来,领导会高兴。哪晓得蔡庭长看过庭审记录后将卷宗摔到桌上,陈燕萍愣在那里,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泪水不由自主地淌了下来。
蔡庭长严厉地说,书记员不掌握法律知识,庭审记录中就难以掌握庭审重点,整个庭审记录全都记下来,这虽是庭审的客观反映,但不是一份好的庭审记录,书记员记录时要善于从当事人的陈述中进行概括、总结,掌握重点。
不久,陈燕萍参加了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江苏分校的学习,一有空就观摩老书记员的庭审记录,悉心领悟书记员技能,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书记员。
陈燕萍从靖江法院机关到越江法庭担任助理审判员时,当时法律文书都由分管院长或办公室主任签发。一次,陈燕萍草拟了一份人身损害案件的判决书,当她将判决书连同卷宗送给分管院长汤建国审核时,汤院长看过后将卷宗摔到桌上,“你看看,你写的什么判决书?说理不充分,当事人怎能服判,重写!”
从此,陈燕萍开足马力,将业余时间大都花在学习上,向汤院长及有经验的老法官请教,办案注意总结经验,撰写调研文章,从不粗疏大意、马马虎虎,业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我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离不开领导的关怀、同志们的帮助,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是法院这块土壤,培养了我,造就了我。没有法院就没有我的今天。”这是陈燕萍的肺腑之言。
“我欠丈夫、女儿的太多”
想到忙于工作而无瑕精心照顾女儿的学习,陈燕萍也很内疚。回想女儿上幼儿园时就一个人回家,小小年纪的她胸前就挂着钥匙风里雨里走来走去,做妈妈的有时在夜里静静想起来感到心疼。
记得1996年刚到基层法庭工作时,为了不使办案分心。陈燕萍将5岁的女儿半托在幼儿园。一天晚上,陈燕萍处理完一件案件时,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不见女儿,急得大汗满头。跑到幼儿园一看,女儿正一个人坐在教室里等她来接,陈燕萍问女儿为什么不自己回家,女儿回答说:“人家都有妈妈接,就是你只要工作不要我,我今天就不回家,看你来不来接我?”。
这时,陈燕萍内疚得流下了泪水。
女儿看到妈妈哭了,用小手帕擦着妈妈脸上的泪水,用稚嫩的声音说:“妈妈别生气,我以后自己回家就是了。”
2006年,女儿中考没有考好,当陈燕萍十分生气地拿起尺子打女儿时,女儿却反问:“妈妈你打我是可以的,但你关心过我学习吗?家长会你去开过几次?”。看着女儿委屈的眼神,陈燕萍放下了手中的尺子:“是的,我欠女儿的太多了,欠这个家庭太多了。”
2003年,陈燕萍的爱人腿部骨折住院,手术那天,陈燕萍在手术单上签过字后,就急匆匆地赶回法庭开庭。由于工作太忙,爱人住院期间,她没有照顾过他一天。这件事,尽管已经过去六年了,但陈燕萍至今仍然难以释怀。她自责,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
为了弥补自己对家庭的缺失,陈燕萍即使工作再忙、回家再晚,她都要将全家人的衣服洗好。早上,她提早起床做好早饭。周末,为家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日子久了,丈夫和女儿理解了她的一片苦心。
丈夫这样说:“做人,她是个很好的人;做法官,她是个成功的法官;做妻子,她也不错。她不容易,我也不苛求”。
女儿对妈妈这样评价:“小的时候看见别的孩子都有家长陪同礼拜六、礼拜天上公园之类的地方去玩,而我妈妈从来都没有陪我去过,我小时候一直都蛮怪我妈妈的。但是现在觉得,我母亲也确实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但她是个大忙人。”
令陈燕萍欣慰的是,女儿已经上大一,学的是法律专业,毕业想当一名律师。
在人们的观念中,法官是冷漠的,但陈燕萍却热爱生活,爱美,总是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陈燕萍忙里偷闲,练瑜珈,练书法。
在陈燕萍看来,法官不是苦行僧,也不是贵族阶层,法官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一个精致生活的法官,才能办出精致的案件来。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一个对家庭不负责的人,工作中是很难有所建树的。
采访时正值新年来临,记者问陈燕萍有什么心愿,她回答:“我最大的愿望是天下无讼。”
后记
采访结束后记者请陈燕萍对网友说几句话,她说:“我的成长进步,小敏的身心健康,与网友们、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关爱和帮助是分不开的,这将成为我未来人生道路上前行的不竭动力,我也将会为新农村建设做更多的工作,不辜负一方百姓的信任和信赖。我希望网友们继续给予鼓励与鞭策,让我们共同谋求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吧。新年来临之际,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各位网友。”
责任编辑:崔真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