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不是官,决不能摆官样。——陈燕萍
陈燕萍扎根园区法庭14年,成功办理了3000余件案件,年均办案200多件,是靖江法院多年的办案状元。在陈燕萍的身边,不乏年均办案200件的法官,甚至也有办案数量超过她的,不止一个,但是做到无一错案、无一信访、无一投诉的,陈燕萍是唯一一个。
她用情感弥合裂缝
陈燕萍的同事、靖江法院园区法庭庭长王新妹说,陈燕萍办案的理念与一般法官不同。一般法官接手案件,首先是厘清法律关系、法律适用、争议焦点,考虑如何裁决;而她则是积极找当事人谈话,了解双方矛盾的症结,考虑的是如何化解双方矛盾,追求的结果是彻底解决双方纠纷。
陈燕萍相信,赡养案件会有亲情,离婚案件会有旧情,邻里纠纷会有乡情,欠款纠纷有会有友情,交通事故纠纷会有同情。陈燕萍说:“只要我们唤起人间真情,一些恩恩怨怨就会烟消云散。即使案件不能调解结案,但有充分的调解工作做铺垫,判决也能够彻底解决纠纷。”
20多年前,陈嫂招夫养子,与老朱结了婚,两人含辛茹苦带大一儿一女。可长大后,继子小朱结交了一些游手好闲的青年,犯罪入狱。老朱恨铁不成钢,出狱时,不愿接小朱回家。出狱后,小朱把老朱赶出了家门,并扬言要杀掉继父。老朱有家不敢回,只能睡在工地上的工棚里。
为了能尽快回家,老朱请了村干部和亲朋好友做工作,都未奏效,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你起诉离婚,法官就会做工作,你乘机回家。于是,老朱就向法院提出离婚。法庭上,陈嫂既怕失去儿子,又怕老朱受到伤害,只好违心地同意离婚。老朱接到离婚判决书后,傻了眼。由于家庭财产在离婚中没有分割,他依然只能流浪在外。这时,又有人建议他打财产官司。
起诉后的老朱天天跑法庭,一呆就是半天,他总是默默地抽着烟,也不吭声,观察着陈燕萍办案的一举一动。陈燕萍觉得很奇怪,请老朱坐下,倒杯水递到他的手上。陈燕萍问:“老人家,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跟我说?”老朱嗑嗑巴巴地说:“我不想离婚。”陈燕萍说:“你起诉的是离婚后的财产纠纷啊,怎么说不想离婚呢?”老朱流下了眼泪,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了陈燕萍。
陈燕萍终于知道了老朱内心的真实想法,感到这个案件不能就案办案。她随即找来了陈嫂,得知陈嫂同意离婚实属无奈。那天,陈嫂还带来了儿子写给陈燕萍的一封信,信中写道:“绝对不让老朱进门,如果进门,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和他拼个你死我活。”
陈燕萍经过调查,发现还是“家财不落外姓人”的旧习俗在起作用,父子俩因此相互猜忌,引起了矛盾。从法律上说,只要根据贡献大小,判给老朱一部分房产就可以了,但是这样解决,矛盾没从根子上消除,反而可能更加激化。
抓住了小朱深爱母亲的心理,陈燕萍对小朱进行了一番教育,又找来陈嫂的表妹、小朱的对象和村干村民,帮助做起了和解工作。小朱定亲那天,陈燕萍出主意,叫老朱主动张罗亲事,并给准儿媳送了个红包。小朱订婚那天,一直流浪在外的老朱终于回了一次家。
毕竟老朱和陈嫂离婚了,老朱要想和陈嫂一家继续生活在一起已经没有合适的理由了,怎么办呢?陈燕萍找来陈嫂,希望陈嫂主动到工棚去找回老朱。同时,陈燕萍了解到,小朱定亲后想新造两间房子,陈燕萍就出面帮小朱找村委会进行协调。小朱的房子造起来了,老朱撤诉了,老两口重新走到了一起。一个死了的婚姻在陈燕萍精心调解下又复活了。现在,老朱已经抱上了胖孙子,整天乐得合不拢嘴。
她用微笑温暖人心
中国人说:“一句话可以让人笑起来,一句话也可以让人跳起来。”陈燕萍特别讲究说话的艺术。“有话慢慢说”,这是陈燕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的同事、靖江法院审判员刘汉江说:“陈燕萍脸上永远挂着笑容。当事人来了,她总是先递上一杯茶。”
陈燕萍说,当事人来到法院往往难以理性对待,需要一个情感宣泄的过程,作为法官一定要不怕受气,耐住性子,听当事人把话讲完,通过倾听的过程建立起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信任,减轻当事人对法院、法官的消极抵触情绪,拉近当事人与法官的感情距离,为顺利化解纠纷奠定基础。
一位当事人来回十几遍反复阐述自己的理由,旁边的人都打起了瞌睡,而陈燕萍却是静静地、耐心地听着当事人诉说,暗自思忖矛盾的症结和根源,很少打断当事人的讲话。直到他没有新的理由需要说明时,陈燕萍才向他讲起法律的规定和处理的方案。没等陈燕萍讲完,来人突然出人意料地说:“陈法官,你怎么说怎么好,你是第一个完完整整听完我的理由的人,你尊重我,我信任你!”
在办案中,陈燕萍总是以特有的细心、耐心和同情心,在法、理、情之间寻找结合点,准确切入案件,把握案件的走向,对症下药,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常和陈燕萍打交道的季冬律师说,陈燕萍办案有一秘诀,就是她的笑。一张笑脸相迎,是多年来她“攻心为上”的法宝。在平时繁忙的工作中,陈燕萍再苦再累,脸上却总洋溢着温润的微笑,她用这真诚、体贴的微笑,送给当事人问候、鼓励和祝福,架起与当事人心灵之间的桥梁,唤起当事人内心的真情与良知。季律师说,不管当事人到法庭带有多大的怨气、怒气甚至是火气,总能在陈燕萍的微笑中消化。“陈燕萍的微笑有着‘四两拔千斤’的功效。”对此季律师十分钦佩,“这既是一种办案方法,更是法官难得的修养。”
采访中,记者感觉陈燕萍说话思路很清晰,但是有时候会重复,让人感觉有一点点??隆3卵嗥夹πλ担骸懊话旆ǎ?馐且蛭?嗄昀囱?傻闹耙迪肮摺??医哟サ睦习傩沾蠖喾?芍?恫欢啵?退?撬祷熬偷锰乇鹩心托模?硬煌?嵌确锤床?鲆桓龅览恚?褪俏?说笔氯颂?雒髅靼装住!?/P>
陈燕萍把自己的办案方法,总结为“望、闻、问、切 、笑”五字工作法。所谓“望、闻、问、切、笑”,说到底,就是用心去感知,用心去办案,掌握案件处置的主动权,争取案件的最终妥善解决,化解纠纷,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她用行动为民解难
近年来,由于社会矛盾纠纷较多,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的压力较大,一些法官“坐堂问案” 已成主流,而解放初期所推行的马锡武式的“巡回审理、就地审理”被边缘化。审判方式的改革,说明我国的法治化进程在不断走向深入,审判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我们的基层法庭设在农村,大多数当事人也来自农村,他们的法律知识、法治意识和他们所受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适应现行的举证规则,需要我们的法官积极主动去引导、去调查、去勘验现场。
陈燕萍常说,“掩盖的事实不会主动浮现出来,要对百姓还以公道,就要想方设法把它挖出来。”陈燕萍认为,当前我国人民群众法律知识比较匮乏,因此就要坚持能动司法的指导思想,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深入查访事实,尽最大努力追求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统一,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在办案中,陈燕萍总是倾尽全力查清事实,不仅努力使法律事实更尽最大可能使其达到客观真实,真正做到“以事实为依据”的公正执法,定纷止争。
陈燕萍经常深入群众中了解情况,通过走访,积极联系外出打工群众参与诉讼,既解决了农村群众诉讼送达难的问题,又充分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处理相邻关系、农村房屋买卖纠纷、农村承包合同纠纷、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等纠纷案件时,陈燕萍更是坚持现场必去、群众必访,总要带着原被告来到案发现场,实地勘查,现场办案。
在一起“树患”纠纷案中,双方是邻居均是亲戚,陈燕萍到现场调查勘测,了解到被告家所栽树遮阳、树上毛毛虫刺人但确有几十年树龄的实情后,建议双方接受被告砍树、原告贴钱的调解方案,使一对亲戚重归于好。另外一起案件虽然是父亲状告儿子请求赡养,但是经过走访发现是由于两个儿子不和,父亲怜爱小儿子才来诉讼,陈燕萍从缓和两兄弟关系入手,圆满调解了此案。
陈燕萍的同事王新妹说,陈燕萍的这种积极、主动的办案理念正好弥补了现行审判方式与农村百姓法治意识淡薄的不足。这也是现在所强调的我们人民法官要能动司法,不能拘泥于坐堂办案。
“在中国的司法地图上,如果把司法的人民性比作长江,能动司法就是一条主要支流,而靖江法院的辖区就是长江下游灌溉的万顷良田。陈燕萍就是在这片良田上,秉承着‘司法权来源于人民、能动地服务于人民’的朴素理念,做出了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不平凡的业绩。”靖江法院院长何能这样评价他的部下。
何能认为,陈燕萍内心原始的职业理想正吻合司法为民的理念,所以,她自发地把当事人的需求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送法到床头、查证到坝头、开庭到村头,温情暖心头,自觉地将司法为民的理念化作实际行动落实到所办的每一个案件中,毫不动摇,一以贯之。
“陈法官办的案件,我们放心,心里踏实!”、“陈法官是我们信任、贴心的好法官!”这话听起来不那么振聋发聩,但是却很动人、很感人,这是人民群众和当事人对陈燕萍的最高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