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疆 感动常在:法官陈燕萍的故事之一
2010-01-18 08:35:40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黎虹
 

    当好基层法官,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爱民之心,用真情真心赢得百姓的信任。
                                ——陈燕萍


    童年时父亲打的那一记耳光,陈燕萍记忆犹新。

    陈燕萍的父母是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生。1966年国家为了根治麻风病,在盐城市步凤乡一片盐碱地里建立了盐城市麻风病医院。陈燕萍的父母不惧风险主动请缨,在条件艰苦的麻风病医院一干就是16年。

    陈燕萍幼时就跟随父母来到这里。她清楚地记得,六、七岁时,有一次,跟着当地农村孩子喊麻风病人“癞子”、“丑八怪”。 一向疼爱她的父亲,听到后狠狠地给了她一记耳光,对她说:“麻风病人也是人,要尊重他人的人格。”自此,陈燕萍记住了父亲的这一句话,要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做一个善良的人、关爱他人的人。

她坐在散发着恶臭的床头

    2009年5月初,陈燕萍承办了一起离婚案,她按办案程序向原被告发送开庭传票。当陈燕萍打电话给被告小崔通知开庭时间时,小崔说:“我不能来,我腿不好。”陈燕萍赶紧问他怎么回事,什么时候方便。小崔说:“摔的,不晓得。”当时陈燕萍以为小崔只是普通的脚扭伤,暂时不能走路而已,就将传票邮寄给小崔,并将开庭日期延迟了20多天。

    第一次开庭时,陈燕萍因为要出差,便委托同事郭满秋法官开庭审理。开庭时,郭法官发现,小崔是一个下肢瘫痪的残疾人。当天是家人背着他,乘出租车赶了20多公里的路到法庭的。由于传票上写的审判庭是在二楼,行动不便的小崔是由众人抬着上去的。

    这是女方第二次起诉离婚。法庭上,两人互不相让,曾经的夫妻像一对冤家,小崔的情绪一度失控,一头撞向审判庭的台阶,多亏众人拉住。现场一片混乱,审判无法继续。

    第二天一上班,陈燕萍得知头天开庭差点闹出人命,心中十分不安,后悔自己当初电话里没有多问几句。

    5月27日上午,陈燕萍与郭满秋冒着大雨来到崔家。进了门,陈燕萍看到小崔蜷缩在床上,精瘦精瘦的,胡子拉碴,眼睛格外大却显得空洞无神。屋里就是一张床和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视机,声音开得很响。虽然天气炎热,长了褥疮的小崔只能躺在棉垫子上,屋里散发着一股难闻的味道。陈燕萍没去关掉电视,因为她知道,电视现在已经是小崔与外界沟通的唯一工具了。她收拾了一下桌子上的碗筷,打开所有的窗户。

    “别开,我够不着关。”小崔有点不好意思。“你放心,我会帮你关起来的。”说着,陈燕萍就坐到小崔的床头,小崔赶紧说:“别,别坐这,臭呢!”陈燕萍并没有介意,满含歉意地对小崔说:“如果早知道你身体不便,我们会到你家现场开庭。让你赶那么远的路到法庭,我们应该向你道歉。”听了陈燕萍一番话,40多岁的男子汉像个孩子似的哭了。

    陈燕萍接着询问了小崔腿伤的情况,慢慢提到了他的婚姻,了解了小崔的心理,陈燕萍当即打电话叫来小崔的妻子。在小崔的床头,陈燕萍现场进行调解,并邀请小崔的家人一起参与。她像一位大姐一样开导着双方,最后双方自愿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

    从不共戴天到友好分手,记者问小崔这是为什么。小崔说:“瘫了这么长时间,从来没有外人像陈法官这样不嫌我身上的异味,和我谈了这么长的时间。这样平易近人的法官,说话我信!”

她搀起跪倒在地的老人

    2006年9月的一天晌午,陈燕萍从法庭里出来,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驼背老人等在过道里。老人一见她,“扑通”一声跪到地上,含着泪颤颤巍巍地喊:“老爷,老爷,你一定要帮我争个理啊!让我儿子给我一口饭吃。”陈燕萍赶紧扶起老人,拿起自己的饭盆,搀着老人,到食堂给他盛了一份饭菜,让他边吃边讲。

    老人叫孙广福,81岁了,家住东兴镇旺稼村,早年丧妻。年轻时,孙广福是个理发匠,凭着这门手艺,将一儿一女拉扯大。1999年,孙广福跟儿子儿媳闹了别扭,一气之下搬出来,住到邻村的女儿家里,这一住就是七年。这七年里,儿子孙纪良没有尽过一天赡养责任,似乎忘记了世上还有这样一位老父亲。万般无奈下,老人将儿子告上法庭。

    陈燕萍听明白了事情经过,辛酸不已,这个出生于旧社会的老人,不是痛彻心扉的话,是不会把亲生儿子告上法庭的。第二天,陈燕萍就到老人的儿子孙纪良家做调解。

    一见面,孙纪良夫妻俩就喋喋不休地数落起老人的种种不是。听罢,陈燕萍厉声责问孙纪良:“你多少年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了?要不是他把你告到法庭上,你是不是打算永远不见这个爹了?是不是忘记了是谁辛辛苦苦把你养大的了?”在连珠炮般的责问中,孙纪良这个大高个子一时竟抬不起头来。

    “下人养上人是养不穷的。”接下来,陈燕萍又语重心长地说,“老人这么大年纪了,做儿子的应该多包容他,想想当年他是怎么把你培养成人的。不管怎么样,他始终是你的父亲,做儿子尽孝心,天经地义,也是为后辈做一个好榜样。”陈燕萍的话让孙纪良羞愧难当。一个星期后,双方达成了协议:尊重老人意愿,孙广福还住在女儿家,孙纪良每月提供100元生活费、30斤大米。老人百年归天后,孙纪良办好丧事。

    有了这么个结果,孙广福感激得老泪纵横,要给陈燕萍下跪:“法师,法师,你真是我的大恩人!”陈燕萍赶紧扶住老人。老人耳背,陈燕萍拼命抬高嗓门说:“大爷啊,我不是老爷,也不是法师,我是法官。您就把我当女儿吧!有什么难处跟我说,我会帮您的。”

    知道老人没钱,办案过程中,陈燕萍多次自己掏钱给他买饭、买车票。一次,还悄悄在他裤兜里塞了200元,意思是如果儿子不给吃,让他先自己买点东西充充饥。老人回家后,换衣服时发现了这钱,第二天,又骑车给陈燕萍送过来。陈燕萍又急又内疚,她不停地责怪自己做事欠妥当,害得老人又跑一趟。

    案子结了以后,陈燕萍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到东兴看看孙广福老人,看看老人生活得怎样,还需要什么。现如今,安享晚年的孙老汉提起陈燕萍就很开心——“姑娘,好姑娘啊!”孙广福老人心中的陈燕萍不再是旧社会的“老爷”,也不再是会施法术的“法师”,而是一个比他的亲闺女还要亲的“好姑娘”。

她牵着重残“女儿”的手

    2002年8月29日,这天对陈燕萍来说特别难忘。下班时,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奶奶到法庭来找陈燕萍,陈燕萍耐心地听她说明来意。谈话间,办公室的门轻轻推开了一条缝,露出了半张怪脸。奶奶说:“是那孩子。”“喊她进来啊!”陈燕萍说。此时,陈燕萍隐隐约约看到了一张女孩的脸,左右两腮上各长着两个肿瘤,足有小碗口那么大。

    女孩叫小敏,家住新桥镇益民村。小敏两岁时面部长出两块肿瘤,7岁时她父亲因鼻癌去世,留下了5万元债务。3个月后,她母亲不堪生活重负,跟了邻村的一个男人走了。小敏只能随年迈的祖父母生活。由于家境贫寒,小敏无钱治病,她左额部、右下巴上的两个瘤疯长,把她的脸拼命向两个方向拉扯,脸变形得厉害。9岁那年秋天,奶奶的鼻炎和哮喘又发作了,小敏也因缴不起学费面临辍学。

    看着小敏那张被肿瘤挤压变形的脸,听着小敏“我要妈妈”撕心裂肺的呼喊,陈燕萍的心都要碎了。陈燕萍决心为小敏寻找妈妈,寻找母爱,寻找社会的关怀。她拉着小敏的手,十几次到靖江新桥、泰兴七圩等地寻找小敏的生母;带着小敏到靖江市人民医院、南通瑞慈医院、南京中大医院、上海第九医院等各地医院查治和联系手术治疗,只要对小敏的救治存有一线希望,她都主动联系,不轻易放弃。

    每逢节假日,陈燕萍总是带着大包小包来看小敏,给小敏买新衣服、学习用品,带来小敏爱看的书和爱吃的小吃,给老奶奶带来了治病的药。夏天时连蚊香也带来了。邻居们看到陈燕萍来看小敏,老远就喊:“小敏,你的法官妈妈来了。”

    “一定要帮小敏走出心理阴影,坦然面对生活。要给小敏正常人的成长环境,健康快乐地生活。”这成为陈燕萍朴素的心愿。

    陈燕萍主动与班主任联系,让同学们关心小敏、爱护小敏。12月3日是小敏的生日,陈燕萍每年这天都带上蛋糕,在小敏的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祝贺她的生日。在南京、上海大都市街头,在他人异样的目光里,陈燕萍大大方方地牵着小敏的手;在顾客众多的肯德基快餐店里,她带着小敏,让她第一次品尝了洋快餐。

    有一次,陈燕萍带小敏去医院看病,进入CT检查室前,小敏搂着陈燕萍说:“妈妈,我怕!”“不要怕,我就是你的妈妈,我们一起来战胜病魔!”孩子的真情流露令陈燕萍泪珠涌动。

    2007年7月5日,小敏住进了上海九院。8月10日,小敏左额部重达4斤重的肿瘤被成功切除。手术那天,陈燕萍在手术室外足足站了10个小时。“我是一只丑小鸭,但我有一个漂亮的法官妈妈!”2008年3月7日,何小敏右面部最大的一块肿瘤又被切除。手术成功了!曾经自卑得说话像小猫叫、见人就低头抠指甲的小敏,头昂得比以前高了,说话声音大起来了。

    关爱小敏、小崔、孙老汉只是陈燕萍关爱百姓的几个缩影。有多少失去生活信心的当事人,在她的鼓励、教育、帮助下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有多少老人在她千方百计的努力下重新有了生活的着落;有多少不孝之子在她的感召下唤醒了良知。对于许多身处逆境的当事人来说,陈燕萍就是一盏明灯、一杆旗帜、一份依靠。

    一个离了婚的女当事人对今后的生活失去信心,陈燕萍鼓励她自强自立,并帮她办证、选址、筹资,成功地开起了家美容店。

    一个因自身生活无着而失去孩子监护权的当事人,在要走向绝路的时候,陈燕萍及时制止了她:“不要做蠢事,要相信政府和我们这个社会。”在陈燕萍的劝导和帮助下,她学会了裁缝,现如今还当上了老板,重新得到了孩子的监护权。

    为了给家境贫寒、伤残五级的车祸受害人拿到救命钱,她日夜兼程不远千里,从靖江赶往吉林辽源,一路上,住小店,坐大车,吃方便面,不用当事人的一分钱。

    陈燕萍不是菩萨,但是记者分明从她的身上感受到了对众生的悲悯情怀。

    在法庭工作的14个年头,风风雨雨磨练了陈燕萍,家长里短牵挂着陈燕萍,千家万户认可了陈燕萍。老人们叫她“闺女”,同龄人叫她“大姐”,孩子们叫她“阿姨”,还有的喊她“妈妈”。陈燕萍说:“听到这一声声亲切的称呼,我感到十分欣慰。同时,我也深爱着这片养育我、培养我的热土;深爱着关心我、帮助我的乡亲;深爱着最适合我、最能体现我人生价值的基层法庭。”

责任编辑:黎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