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情怀总是诗
——以人民的情怀做人民的法官
2009-08-28 08:47:50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区人民法院院长 姜玲
  在金阊法院担任院长也有些年头了,在这样一个岗位上,心头常有一种强烈的神圣感和使命感。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自己,这种感受来自何方?最终我意识到,这神圣和使命来自于我肩头所担负的——人民的嘱托,人民的信任,还有人民殷切的期盼。

        法律无情,司法有情:败诉方送来的锦旗

  人们都说法律是无情的,但是司法却是有情的。司法为民不是一个装点门面的宣传口号,它是实实在在地在每一个案件中为当事人利益奔波操劳。

  不久前,一名离婚后的女当事人因长期拖欠儿子抚育费被告到金阊法院。当她按裁判文书要求给付了全部款项后,将赠给承办法官的一面锦旗送到了我的办公室。她含泪说道:“法官连着三天苦口婆心对我劝导,让我明白了不少事理。我原本以为法官的心都是冷冰冰的,但我觉得法律在你们手里是有温度的。”以往,败诉方对案件审理结果或多或少有些怨言,但这名输了官司的当事人不仅履行了全部义务,还以传统的方式向法官表示谢意,特别是她所说的“法律是有温度的”,让人颇有回味。

  中国的老百姓如果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走进法院大门的,许多当事人可能一辈子就进法院一次。老百姓所需要的是法官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依法解决一些矛盾,给予当事人一份关怀。如果我们的法官可以让每一名当事人从自己的行为中体会到“法律的温度”,就会增加一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

         工作作风转变:法官与百姓的定期约会

  当院长后不久,有一次去庭里询问干警的工作情况,碰到一位当事人在找案子的承办法官,被告知该法官不在后,这名当事人就被晾在了一边。当事人面露尴尬,于是我便上前询问了这名当事人的意图,找到了承办法官,让当事人直接和法官通了话,当事人满意地回去了。

  此事过后我对我们的工作作风反思了很久。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怪老百姓对我们求全责备,而更应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为此,党组就如何改进干警工作作风进行多次调研,一致认为,工作作风问题,说到底是感情问题,感情问题解决了,对群众的态度就端正了。为此我们推出了系列措施,让干警们深入到群众中去,体察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举措中的一项就是“法官进社区日”。我们法官每月定期送法进社区,回答老百姓对于法律问题的疑惑,当场解决老百姓间的一些简单纠纷。通过这一活动,把干警和老百姓的心连在一起,干警与群众真心交朋友,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这一活动在群众中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他们把这一天看作是和我们法官的定期约会。

  而每当我看到社区老百姓在这一天期盼的神情,我就在想,这项工作我们是成功了的,干警真正走到群众中去,才能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困难群众保护:一碗“阳春面”的真情

  在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活动的时候,有一个群体我们不能忽视。越是困难的群体越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关爱。当一个人面临生存问题时,其内心也往往因为生活的困苦而变得尖刻。因此,有法官感叹,困难群众的案难办。但我始终认为,人都是有感情的,在办案中倾注真情,倾注诚心,就没有化不开的坚冰。

  2008年调解结案的一个案件牵动了全院上下许多人。一位女当事人在分娩时,因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产妇和婴儿受伤。产妇产伤未愈,女儿又被诊断为脑瘫,接踵而来的不幸导致这名女子精神部分失常。诉讼中,她情绪极不稳定,频频上访46次。经常到医院闹事,甚至扬言上访最高法院,还要跟法官同归于尽。在庭审时她也总是衣冠不整、披头散发,多次出现头撞墙等过激行为。

  针对该案特殊情况,我们要求法官不仅要用理智为母女俩解决法律的问题,还要用情感化解当事人对社会的敌意。每次接待都要花费很大精力与其沟通,不厌其烦地对其好言规劝。承办法官甚至借钱给她看病,发动庭里同事捐衣捐物。久而久之,法官逐步赢得了她的信任,她也慢慢对法官敞开了心扉。那一天,法官和她谈着心,不知不觉午饭时间又到了,法官向往常一样,为她买回了午饭。她失声痛哭起来,她说:“你们法官都是好人,我和囡囡就指望你们了。”与此同时,我们院领导多次与医院沟通,为这对母女争取到了较高的赔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这位多灾多难的母亲露出了少见的笑容,说要用好这笔钱,把女儿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该案对我们的启示很大,让我们从中明白:作为一名法官,应当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能量,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增加他们对社会的信心,要用法律帮一个弱者变得强大起来,让一个弱者自立起来。

  结束语

  时光如梭,弹指间已是人生几多岁月,许多事情逐渐可以看淡,但提起“百姓”两字,我仍无法释怀,特别是百姓对我们的司法产生怀疑的时候,或是百姓利益迫切需要我们保护的时候。这种忐忑不安之心,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将如此。我年轻时就曾立志以“服务百姓”为己任,如今更时时以“人民法官为人民”自勉。此间情怀,一生不改。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