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畔声声调解映和谐
——河北省崇礼县人民法院调解工作纪实
2009-07-06 14:16:38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史少兵
  崇礼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北倚内蒙古草原,隶属张家口市,总面积2334平方公里,辖8乡2镇,总人口12.56万。美丽的清水河就从这里起源,汇入洋河,由洋河流入官厅水库。近年来,为了辖区的和谐稳定,崇礼县人民法院坚守“胜败皆服、案结事了”的和谐司法理念,把调解工作贯穿审判工作的各个环节,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特别是近二年调解撤诉率均保持在90%以上,在美丽的清水河畔谱写了一曲曲和谐之歌。

  院领导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使调解工作开足马力。

             十六年维权终有果

  十六年前,崇礼某公司职工杨某某在出公差途中,其所乘坐的车被一辆安徽牌照的大型客车追尾,造成腰部轻微骨折、右小腿开放性骨折,构成六级伤残,落下终身残疾。事发地交警部门在处理赔偿事宜时,因肇事司机没有到场,公司自愿承担了肇事方的全部责任。此后,杨某某走上了漫长的维权之路。十六年来,公司领导换了几任,县委、政府部门也曾出面协调,但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多年的奔波,让杨某某深感心力交瘁。在今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杨某某再次到县委、县政府上访。县委政法委书记孟庆荣引导杨某某走诉讼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求县法院务必在“两会”召开之前办结此案。

  受理此案后,崇礼县人民法院院长李树林高度重视,他亲自带领法官们到公司调查、了解情况,并耐心与企业领导、工会主席、法律顾问探讨案情,依法释义,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及时召集双方进行调解。最终达成了由公司给付杨某某残疾赔偿金11.6万元,酌情给付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的调解协议,使这起长达十六年的信访积案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得到圆满解决。

  庭长领办难案,言传身带,使调解工作顺风顺水。

             十万欠款终得偿

  2007年4月,崇礼县某村李某某出于对担保人邹某的信任,将儿子10万元死亡补偿款借给王某用于其与他人合伙采矿,并约定了还款期限和利息。在取款时,因当时王某有事务在身没有亲自去,遂委托其会计赵某代取,而赵某在写借条时签的则是王某的名字。借款逾期后,在长达二年的时间里,李某某磨破鞋底,说尽好话,经几十次催要,王某均搪塞推诿,以借条不是自己所写为由拒绝归还。两鬓斑白,风烛残年,万般无奈,近乎绝望的李某某老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走进了法院。

  单从借条上的签名来说,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并无不妥。但承办此案的民一庭庭长吴希林并没有轻易作出裁定,而是本着以事实为依据,对案件的详情做了进一步核实,在弄清借条的来龙去脉后召集双方进行调解,客观地指出了借款存在这一事实。最终,通过四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和辨法析理,王某心服口服地给付了李某某本金及利息共15.5万元。

  庭员雷厉风行,立竿见影,使调解工作卓有成效。

              六次调解终言和

  2008年8月份,张北县籍人夏某以每月1500元的工资雇用崇礼县某村村民屠某为其代收牛奶,向当地40余户奶牛养殖户收购牛奶。生意刚开始,夏某能够按时给付奶农奶款。“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牛奶市场行情急剧下滑,奶站入不敷出。到2008年11月份,夏某共欠奶农奶款15万元无力给付。奶农们纷纷找到屠某,屠某只好垫付了一部分奶款。没有拿到全部奶款的奶农们也纷纷到乡政府上访,群体性的越级访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代人收奶不仅没有拿到工资,还得自己垫付奶款,深感无辜和委屈的屠某遂于今年2月初将夏某诉至法院。

  承办此案的高家营法庭的法官在进一步查明事实的基础上,苦口婆心释法理,春风化雨显真情,先后六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感动了当事人,达成了夏某以饲料抵顶奶款的协议。
责任编辑:崔真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