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民丰碑刻在百姓心坎上
——记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宣威市人民法院法官孙亚东
2009-06-29 10:53:39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张选仁
在云南省宣威市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局,有着这样一个“奇特”的新闻人物。他不是副局长,但有着副局长的职责。他,就是宣威市人民法院协助执行局长工作,有着宣威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称号的孙亚东。
执行局里“老执行”
1985年参加工作的孙亚东是1991年调入宣威市人民法院的,先后供职于榕城法庭,经济审判庭。也许是取其性格的豪爽,作风的严谨,办案的果断之优点。2000年,孙亚东服从院党组的安排被推荐到了执行局。和其他庭室比较起来,执行局应该说是法院最苦的地方。他们虽然也有办公室,但他们的办公地点却在宣威6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们虽然也有家,但他们常年穿梭于全市26 个乡镇,如今办案虽然有车,但有的案件车行半路还有几个小时的山路。吃饭不固定,作息无常规基本是不发达地区执行干警的真实写照。面对这种真实写照,孙亚东在执行局一干就是九年。他的青春年华基本献给了共和国审判事业的最后一道工序,他的汗水基本溶入宣威的山山水水,他的职业道德基本与老百姓心心相印。用晏局长的话说,那就是“利益面前不争,困难面前不退。”
九年是个什么概念?不同的数字背后有不同的蕴涵,就人生而言,终身没有几个“九”字,就工作年限而言,“九”字更显得渺小。有亲戚朋友曾劝他:“你该找找关系,该换换部门了。”他却说:“只要出于公心,法院的饭没有哪一碗好吃,组织上把我安排在执行局,是说明组织上看得起我,如果法院的判决执行不了,法院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2007年,执行局的两位副局长调走,院党组安排孙亚东协助局长工作,至于协助到哪一年,孙亚东从来没有考虑。用他的话说,他也无权考虑,惟一的考虑就是良心要对得起百姓,工作上要对得起党。要刻丰碑的话,只能刻在百姓的心坎上。就是这么简单而朴实的话语,我印证了晏局长先前说过那句“利益面前不争、困难面前不退”的深深蕴涵。
法律面前不绕道
不知是哪位法官总结出这样一句顺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领导打电话。”是的,凡属执行法官,大家都会有这种同感。案件刚刚进入程序,间接的顶头上司一个电话打来,刚刚喜上眉梢的法官顿时又愁上心头。要么暂缓执行,要么搁置不理,要么矛盾交给直管领导,让直管领导决策,要么把它装进抽屉里,找准机会移给下一位。然而,就孙亚东而言,他没有看着刚“煮熟的鸭子放飞了”的悲哀,也没有即将要完成的案件就要“银子化成水”的叹息。用执行法官的话说,在孙亚东心中“只有法律为上帝。”你打你的电话,我执行国家交给我的法律。只要法院没有认定某判决是错误的判决,他从不装糊涂,坚决一鼓作气、执行到底。
云南某设计院的一位副院长离岗欠单位16万余元,某法院审理后因被执行人常驻宣威而委托宣威法院强制执行。案件落到孙亚东手中,由于被执行人原先身居要职,关系神通。孙亚东刚刚接手案件,说情的电话使孙亚东陷入“四面楚歌。”如果对法律不负责,案件可以退回原审法院,或者暂缓执行。然而孙亚东认为在祖国的蓝天下,所有法院是一家,为了不带那顶“地方保护主义”的破帽子,他顶着市内市外的压力,硬是把那件案件圆圆满满地执行移交给原审法院。原审法院和申请人都较为感动:“要说地方保护主义,宣威法院不存在这块土壤。”他们哪里知道,孙亚东为了法律的尊严而承受的种种压力。
对于类似的例子,孙亚东在执行局工作九年,可以说不胜枚举。这里不妨再举一例。宣威煤炭老板如林,克扣职工工资、工伤不给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费的老板虽然不是很多,但也时有发生。但案件一旦发生,老百姓都为原告捏了一把冷汗。因为有钱能够通天下,原告多数是弱者。为了让老百姓消除这些顾虑,宣威法院对于此类案件极为重视,但判决容易执行难。如张某在某煤矿工伤案,法院判决矿主撒某赔偿三万余元,案件到孙亚东手头后,大到县处级领导、小到乡科局长,他们尽为撒某的三万余元的案件说情。有那么多官员说情,撒某尽不把孙亚东放在眼里。打电话不接,发传票不来。一天,孙亚东在宣威城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车牌号尾到撒某,便将自己的私家车开到撒某车前准备将撒某拦下。当孙亚东刚停车便被撒某发现,于是车往后倒调头便溜之大吉。无奈之下,孙亚东想了一个办法,利用线人“守株待兔”,不论撒某何时归“窝”,孙亚东都做好了随喊随到的准备。
机会终于来了。一天早晨,朦胧中的孙亚东终于接到线人的电话,说是撒某的车停在他门前,人还在屋里睡大觉。孙亚东立即翻身下床,叫上几个同行立即驱车前往四十余公里的撒某家中。撒某梦中醒来,想不到有那么多人关照,竟逃不出“老孙”的手心。
撒某被拘留到法院后,面对电视台的记者,撒某请求孙亚东:“赔款一分不少,我出五万给你们执行局做活动经费,不要曝我的光了。”孙亚东斩钉截铁的回答:“当事人的钱一分不少,你捐给我们的钱一分不要,至于曝光不曝光,我们追求的是法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法律面前不绕道,这是孙亚东视法律为上帝的崇高品质。就是这种法律面前不绕道的崇高品质,孙亚东在强制执行中不知得罪了多少领导,因为在被拘留者的名单中,有的竟是非一般领导的直接亲属。
和谐执行天地宽
孙亚东敢拘留非一般领导的亲属,也许有人认为他是个“憨胆大”,不视前途的人。切实,孙亚东是一个有血有肉,法律、情理相融的人。
在清积活动中,他有一件事令人感动,那就是他请被执行人吃饭,送被执行人回家。
被执行人王某是某国营煤矿工人,在其小姨妹马某的担保下,向寻甸县的马某借款15万余元,法院判决后,由于王某所在煤矿不景气,除了生活费所剩无几,即使强制执行也是丢个石头?U不起水泡,执行陷入了僵局。
马某找到孙亚东说,王某现在是无能为力,我不敢怪你们,但他小姨妹是担保人,有能力执行。孙亚东立即找来王某说:“你带我们跑一趟寻甸,找你小姨妹商量一下执行的事。”王某说,我可以带你们去,但我没有生活费,车旅费。孙亚东没有一句多余的二话,“一切费用我们承担。”
一路上,孙亚东没有把王某当作被执行人看待,甚至还把他当作贵客,住旅店、进餐厅,王某没有掏一分钱。按照前些年社会上流传的“大檐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的说法,孙亚东这一做法似乎使人难以相信,但他又确实这样做了。当从寻甸返回宣威鸡街岔路口时,因被执行人身体不适,孙亚东等法官为了被执行人的安全,又出钱让其搭班车回家。没有过几天,王某主动来到法院找到孙亚东,你们上次把我当亲人,这钱我在困难也得还。于是,孙亚东又找来申请人协商,被执行人每月按时打1000元到申请人的账上。
用人文关怀去感动被执行人,让人文关怀化作执行动力,用孙亚东的话说,这不是他的创举,执行局多数法官都会这样做,向他们组的刘德恩,崔庆稳,局长晏廷鹏都会这样做,见被执行人的家境困难,各事是各事,他们都会给被执行人的子女、或病床前的亲属一点微薄的资助,就是那点微薄的资助,当事人会记住你一辈子,从而使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履行法院判决。
人文的感动因人而异,用孙亚东的话说,这是一条不可忽视的基本经验。高某诉儿子高某一案,由于老人对小儿子有偏见,小儿子见不得老人对有工作的大儿子捧场,一气之下就对老人不管。老人就把小儿子告上法庭,而且一告就是债务、赡养两案。在执行赡养案的过程中,孙亚东发现小儿子确实困难,生活还不如老人,孙亚东便从血缘、伦理做其父子工作,经过人文感化,小儿子答应同父亲一起生活,父亲不但不要赡养费,而且连债务也不要了。谈到这里,孙亚东欣喜的告诉我,和谐执行天地宽,人文感化也是执行动力。
清积活动显身手
在宣威市人民法院清积活动中,孙亚东的执行力度再一次暴发。
清积活动开展以来,节假日、星期天,不论去年年末的天寒地冻,还是今年夏日的刮风下雨,为了摸清执行救助对象,为“宣威模式”的确立奠定前期基础,孙亚东带着他的弟兄跑遍宣威二十六乡镇及其街道,从而保障了宣威试点的一次性成功。
当宣威法院清积执行进入攻坚阶段,3月9日,执行局分做两个片区,孙亚东负责南片区。令人难忘的3月18日那天,他带领南片区的执行干警再板桥镇的土城一日突击执行6件,创下了宣威法院有史以来日执行案的最高纪录,《人民法院报》作了详细报道。
到今年6月26日止。孙亚东所在的南片区5人执行案件294件,其中他个人执行67件,个人所办案件虽然不是最高,但执行局的总体部署作为局长协助,什么都有他的一份,作为他带领的南片区执行组,每一个干警的案件中,都有着他合作配合的汗水。
汗水流在宣威、百姓铭记丰碑。孙亚东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但宣威市级的和法院的四次先进工作者、一次云岭优秀职工、办案能手、优秀公务员、三次优秀党员同样证明着他在宣威法院的辉煌。面对这些闪光的荣誉,孙亚东仍不满足,荣誉只能说明过去,把爱民丰碑刻在百姓心坎上才是永远的追求。
执行局里“老执行”
1985年参加工作的孙亚东是1991年调入宣威市人民法院的,先后供职于榕城法庭,经济审判庭。也许是取其性格的豪爽,作风的严谨,办案的果断之优点。2000年,孙亚东服从院党组的安排被推荐到了执行局。和其他庭室比较起来,执行局应该说是法院最苦的地方。他们虽然也有办公室,但他们的办公地点却在宣威6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们虽然也有家,但他们常年穿梭于全市26 个乡镇,如今办案虽然有车,但有的案件车行半路还有几个小时的山路。吃饭不固定,作息无常规基本是不发达地区执行干警的真实写照。面对这种真实写照,孙亚东在执行局一干就是九年。他的青春年华基本献给了共和国审判事业的最后一道工序,他的汗水基本溶入宣威的山山水水,他的职业道德基本与老百姓心心相印。用晏局长的话说,那就是“利益面前不争,困难面前不退。”
九年是个什么概念?不同的数字背后有不同的蕴涵,就人生而言,终身没有几个“九”字,就工作年限而言,“九”字更显得渺小。有亲戚朋友曾劝他:“你该找找关系,该换换部门了。”他却说:“只要出于公心,法院的饭没有哪一碗好吃,组织上把我安排在执行局,是说明组织上看得起我,如果法院的判决执行不了,法院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2007年,执行局的两位副局长调走,院党组安排孙亚东协助局长工作,至于协助到哪一年,孙亚东从来没有考虑。用他的话说,他也无权考虑,惟一的考虑就是良心要对得起百姓,工作上要对得起党。要刻丰碑的话,只能刻在百姓的心坎上。就是这么简单而朴实的话语,我印证了晏局长先前说过那句“利益面前不争、困难面前不退”的深深蕴涵。
法律面前不绕道
不知是哪位法官总结出这样一句顺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领导打电话。”是的,凡属执行法官,大家都会有这种同感。案件刚刚进入程序,间接的顶头上司一个电话打来,刚刚喜上眉梢的法官顿时又愁上心头。要么暂缓执行,要么搁置不理,要么矛盾交给直管领导,让直管领导决策,要么把它装进抽屉里,找准机会移给下一位。然而,就孙亚东而言,他没有看着刚“煮熟的鸭子放飞了”的悲哀,也没有即将要完成的案件就要“银子化成水”的叹息。用执行法官的话说,在孙亚东心中“只有法律为上帝。”你打你的电话,我执行国家交给我的法律。只要法院没有认定某判决是错误的判决,他从不装糊涂,坚决一鼓作气、执行到底。
云南某设计院的一位副院长离岗欠单位16万余元,某法院审理后因被执行人常驻宣威而委托宣威法院强制执行。案件落到孙亚东手中,由于被执行人原先身居要职,关系神通。孙亚东刚刚接手案件,说情的电话使孙亚东陷入“四面楚歌。”如果对法律不负责,案件可以退回原审法院,或者暂缓执行。然而孙亚东认为在祖国的蓝天下,所有法院是一家,为了不带那顶“地方保护主义”的破帽子,他顶着市内市外的压力,硬是把那件案件圆圆满满地执行移交给原审法院。原审法院和申请人都较为感动:“要说地方保护主义,宣威法院不存在这块土壤。”他们哪里知道,孙亚东为了法律的尊严而承受的种种压力。
对于类似的例子,孙亚东在执行局工作九年,可以说不胜枚举。这里不妨再举一例。宣威煤炭老板如林,克扣职工工资、工伤不给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费的老板虽然不是很多,但也时有发生。但案件一旦发生,老百姓都为原告捏了一把冷汗。因为有钱能够通天下,原告多数是弱者。为了让老百姓消除这些顾虑,宣威法院对于此类案件极为重视,但判决容易执行难。如张某在某煤矿工伤案,法院判决矿主撒某赔偿三万余元,案件到孙亚东手头后,大到县处级领导、小到乡科局长,他们尽为撒某的三万余元的案件说情。有那么多官员说情,撒某尽不把孙亚东放在眼里。打电话不接,发传票不来。一天,孙亚东在宣威城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车牌号尾到撒某,便将自己的私家车开到撒某车前准备将撒某拦下。当孙亚东刚停车便被撒某发现,于是车往后倒调头便溜之大吉。无奈之下,孙亚东想了一个办法,利用线人“守株待兔”,不论撒某何时归“窝”,孙亚东都做好了随喊随到的准备。
机会终于来了。一天早晨,朦胧中的孙亚东终于接到线人的电话,说是撒某的车停在他门前,人还在屋里睡大觉。孙亚东立即翻身下床,叫上几个同行立即驱车前往四十余公里的撒某家中。撒某梦中醒来,想不到有那么多人关照,竟逃不出“老孙”的手心。
撒某被拘留到法院后,面对电视台的记者,撒某请求孙亚东:“赔款一分不少,我出五万给你们执行局做活动经费,不要曝我的光了。”孙亚东斩钉截铁的回答:“当事人的钱一分不少,你捐给我们的钱一分不要,至于曝光不曝光,我们追求的是法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法律面前不绕道,这是孙亚东视法律为上帝的崇高品质。就是这种法律面前不绕道的崇高品质,孙亚东在强制执行中不知得罪了多少领导,因为在被拘留者的名单中,有的竟是非一般领导的直接亲属。
和谐执行天地宽
孙亚东敢拘留非一般领导的亲属,也许有人认为他是个“憨胆大”,不视前途的人。切实,孙亚东是一个有血有肉,法律、情理相融的人。
在清积活动中,他有一件事令人感动,那就是他请被执行人吃饭,送被执行人回家。
被执行人王某是某国营煤矿工人,在其小姨妹马某的担保下,向寻甸县的马某借款15万余元,法院判决后,由于王某所在煤矿不景气,除了生活费所剩无几,即使强制执行也是丢个石头?U不起水泡,执行陷入了僵局。
马某找到孙亚东说,王某现在是无能为力,我不敢怪你们,但他小姨妹是担保人,有能力执行。孙亚东立即找来王某说:“你带我们跑一趟寻甸,找你小姨妹商量一下执行的事。”王某说,我可以带你们去,但我没有生活费,车旅费。孙亚东没有一句多余的二话,“一切费用我们承担。”
一路上,孙亚东没有把王某当作被执行人看待,甚至还把他当作贵客,住旅店、进餐厅,王某没有掏一分钱。按照前些年社会上流传的“大檐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的说法,孙亚东这一做法似乎使人难以相信,但他又确实这样做了。当从寻甸返回宣威鸡街岔路口时,因被执行人身体不适,孙亚东等法官为了被执行人的安全,又出钱让其搭班车回家。没有过几天,王某主动来到法院找到孙亚东,你们上次把我当亲人,这钱我在困难也得还。于是,孙亚东又找来申请人协商,被执行人每月按时打1000元到申请人的账上。
用人文关怀去感动被执行人,让人文关怀化作执行动力,用孙亚东的话说,这不是他的创举,执行局多数法官都会这样做,向他们组的刘德恩,崔庆稳,局长晏廷鹏都会这样做,见被执行人的家境困难,各事是各事,他们都会给被执行人的子女、或病床前的亲属一点微薄的资助,就是那点微薄的资助,当事人会记住你一辈子,从而使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履行法院判决。
人文的感动因人而异,用孙亚东的话说,这是一条不可忽视的基本经验。高某诉儿子高某一案,由于老人对小儿子有偏见,小儿子见不得老人对有工作的大儿子捧场,一气之下就对老人不管。老人就把小儿子告上法庭,而且一告就是债务、赡养两案。在执行赡养案的过程中,孙亚东发现小儿子确实困难,生活还不如老人,孙亚东便从血缘、伦理做其父子工作,经过人文感化,小儿子答应同父亲一起生活,父亲不但不要赡养费,而且连债务也不要了。谈到这里,孙亚东欣喜的告诉我,和谐执行天地宽,人文感化也是执行动力。
清积活动显身手
在宣威市人民法院清积活动中,孙亚东的执行力度再一次暴发。
清积活动开展以来,节假日、星期天,不论去年年末的天寒地冻,还是今年夏日的刮风下雨,为了摸清执行救助对象,为“宣威模式”的确立奠定前期基础,孙亚东带着他的弟兄跑遍宣威二十六乡镇及其街道,从而保障了宣威试点的一次性成功。
当宣威法院清积执行进入攻坚阶段,3月9日,执行局分做两个片区,孙亚东负责南片区。令人难忘的3月18日那天,他带领南片区的执行干警再板桥镇的土城一日突击执行6件,创下了宣威法院有史以来日执行案的最高纪录,《人民法院报》作了详细报道。
到今年6月26日止。孙亚东所在的南片区5人执行案件294件,其中他个人执行67件,个人所办案件虽然不是最高,但执行局的总体部署作为局长协助,什么都有他的一份,作为他带领的南片区执行组,每一个干警的案件中,都有着他合作配合的汗水。
汗水流在宣威、百姓铭记丰碑。孙亚东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但宣威市级的和法院的四次先进工作者、一次云岭优秀职工、办案能手、优秀公务员、三次优秀党员同样证明着他在宣威法院的辉煌。面对这些闪光的荣誉,孙亚东仍不满足,荣誉只能说明过去,把爱民丰碑刻在百姓心坎上才是永远的追求。
责任编辑:崔真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