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之绚烂
2009-06-17 16:09:31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刘爱华 张文芳
  “生如夏花”是泰弋尔诗句里的词语,也是朴树专辑里的歌名,而今天是入夏以来温度最高的一天。6月12日,我用这个令我心情复杂的词语作为我对这个季节里第一次下乡巡回审判记录的开始……

  汽车颠簸在去老窝村的路上,看着公路不停在延伸、拓展,自己也不由自主地进行着思考:看到我们的警车,群众会不会躲得很远,会不会谁都“不知道”陈来印的家?看到我们的法官服,他们会不会或在心里痛骂我们,或当面就指责……

  可能很多人有同样的感受,有些事情只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思考。以前总会把一些想法记下来,或是一直储存在记忆中,其实许多东西总是昙花一现,当再一次出现的时候已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这是一起亲侄子状告六叔的案件,当年陈来印弟兄六个共同与父母挤住在三间破草房和两间小西屋里,随着弟只六个慢慢成家,从1970年,从老大至老五都陆续搬出老宅子,在村里另规划的新宅基里盖了新房,老六陈来印与父母一直共同生活。按照习俗,父母与谁生活在一起,其宅基就归谁。当然,后来政府又给陈来印颁发了宅基地使用证。六年前,村里扩路,陈来印的老宅基成了临街房,他就将经过二次修建后的老房扒后准备盖临街房,这时,陈来印的侄子陈军利用多种手段阻挠其盖房。陈来印无奈起诉陈军侵权,陈军也不善罢甘休,起诉政府及六叔陈来印要求法院撤销政府为陈来印颁发的宅基地使用证。老房已扒,新房未盖,这一波三折的几审官司令陈来印一时无栖身之地,只得在自家在田地里用石棉瓦搭了一间简易房。

  记得头一天在研究这起案件时,院长对我们再三叮嘱:你们明天立即去他家,彻底把案件查清楚,看看他家的现状。我知道院长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他心里一定在想,在田地里怎么能够住人?我更知道,这次巡回审判,我们是带着使命、带着重任。

  容不得多想,车已驶入村头,审判员杨建民问两个正在闲聊的村民:“老乡,请问陈来印家住哪?”看看警车,一个中年妇女问:“你们是法院的吧,是不是来调查他们家的事儿哩?”我们答是,她突然很激动地站了起来说:“哎呀,您可来了,你们能来实地看看,说明一定是法院的清官。走,我领您去他家。”农村大姐的一句话,除了给了我温暖,更多的是思索:我们仅仅是来调查,还没有给一个令他们满意的结果,而他们就“认定”我们是清官。原来我们的群众这么容易满足,原来他们对我们是这样的信任。想到这里,我突然感到丝丝心酸。

  我们刚到老宅基地,一会儿就围上来一群人,说真的,当时我心里突然间就收紧了,并用余光警惕地感觉着四周,以防群众有不测之举。瞬间,我又发现那颗防备的心是多余后,因为他们都是一个热切的话题:法官终于来了,老陈家真是太可怜人了,几年了一直住在田地里,像陈军这样不要良心的,抢毙他都不亏,哪有这样的侄子,自己家里住不完的房子,却逼得亲叔没房子住……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者和六十多岁的妇女大胆地站出来说:“像陈军这样的地痞无赖,我们不怕,法官敢来我们就敢作证!”

  不是说农民胆小怕事么,不是说“好闲事不如赖不管”么?此刻,农民的凛然正气深深地打动了我、感染着我。

  看完老宅基,几个妇女又领着我们来到陈来印现在居住的家里,他的“家”从跃入我眼帘的第一眼起,就烙下了太多的不忍心,于是我迫不及待地举起了照相机。我无法形容他家有多么简陋,只心痛地问了一句:“你们是怎么住的”?陈来印的妻子看见我们哇地就哭了起来,他哽咽着说:“只有一张床,闺女小子都二十五六了,俺连个家都没有,所以都没成亲,回来了就铺张席睡地上。”十多个妇女从地里干活回来看见路边的警车都不约而同地进来,他们都情不自禁地掉着眼泪,为陈来印家的处境,为我们的到来。一个妇女抹着泪说:“这么多年了,没有一个法官来过,今天俺终于等来了,你们真是好官呀。”

  勘察完现场、记完笔录已过中午,起身告辞时却发现门外已围了很多人。他们有的说,我们商量好了,每人兑五块钱,今天中午一定请你们吃顿饭;有的说:给我们合张影吧,下次有事好找您。有一个妇女向法官打听我的姓名:“她姓啥?”答:“她是我们的刘庭长。”又问:“叫啥?”答:“刘爱华。”那女的突然兴奋地大声说:“呀,她就是刘爱华,我在电视里见过她。”我听见她把这句话不停地在人群中传递。

  细细想来,“在电视里见过我”已是10多年前的事了,而他们却还没有忘记我,不,是把对法官的崇敬深深地记在心里。

  通过对这起案件的巡访,老窝群众让我知道,他们有着自己的信念,坚持着心中的梦想,不弃不离。他们没有像有些城里人一样因为挤地铁抢公交车座位而小肚鸡肠,没有像小市民一样为了鸡毛蒜皮小事动粗,没有像单位里的“小资”一样算计。相反,他们对待我们是那样的至真至诚,邻里之间是那样的仁爱和睦。其实,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中,放下包袱,如果能像他们那样最朴实、最真诚、最感人,我就觉得过得最有意义。

  法槌是我们手中紧握的笔,我们每天都在熟悉的道路上书写着自己的人生黑白,有时我们真的一直在努力地工作着,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所以心里就会承受不了。只是想想生活在最底层的他们,其实已经忍辱负重了多年,他们一直在包容着每一个人,在煎熬中盼望着法官能给他们一个公平,因为在他们心里,只有法律才是最公正的。因此,让我们善待生活,善待工作,善待我们的群众吧!

  老窝一程,我亲历着种种感动,那包围着我们的善意的人群,那么多双祈盼地看着我的眼神,那声声朴实的话语……

  这篇文章收尾时,我的眼泪竟悄悄地淌了下来,我发誓今生我将用生命捍卫法律,我将永不休止地拿起这支相当于法槌的笔,为了他们,为了那些盼望着法官能够下去看看的弱势人群!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崔真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