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执行成功三要素
2009-06-10 14:53:42
中国法院网讯 (吴亨) “执行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它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与尊严,而且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影响着人民法院的执法声誉和威信,对如何有效地突破这个难题,执行人员已思考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笔者总的认为,成功执行需要执行准备要用心,执行过程要有决心,执行效果要深入人心,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打算从执行思路、执行语言、执行环境三个方面谈谈保证案件成功执行的三个因素。
一、做好执行准备,规划执行思路,灵活执行方式,是成功执行的重要保证。
每一起执行案件,都是在相关法律文书生效后当事人未自动履行应尽义务而经申请或移送,由人民法院立案执行的。在接到一个执行案件之后,应当先从案件的法律文书入手,仔细查看生效法律文书,了解原、被告的诉讼争议,着重了解被告的答辩意见,做到心中有数,应对自如,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事人不自动履行应尽义务的原因在执行前不得而知,故每一起执行案件都存在或大或小的执行风险。通过询问申请人、知情人了解被执行人的现有家庭结构、经济能力、社会关系,客观估计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分析被执行人拒绝履行的真实原因,针对被执行人有可能采取的规避执行、暴力抗法、自伤威胁、拖延执行、上访抗拒等抗拒执行方式,事先谋划对策,临危不乱,有条不紊。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执行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处于被动,影响案件的顺利执行。
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总是比被动作用效果要明显。要成功的执行一起案件,最好的执行思路就是解决被执行人拒绝履行的心理防线,争取化被动执行为主动履行。在面具体被执行人时,要从大环境入手,从远到近的做工作,先讲讲当前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的总体形势,如正在全国法院开展的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本院在活动中的具体措施和效果;在执行流程上也不能够采取死板的“发通知——限时间——强制执行”的老套路,而是要仔细询问被执行人在案件审理中的意见,是否上诉和申诉,释明保护权利与重视诉讼权利的重要性;在送达执行通知书等文书时,也要重点说明由于其不履行义务而应加重履行的迟延履行金或加倍利息,同时还要承担执行费用;结合被执行人的家庭状况、经济能力、社会关系等方面讲解人民法院如果采取执行措施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宣传人民法院近期的有影响的执行案件,以及对于本案人民法院坚决执行的决心;在执行过程中,针对被执行人提出的问题,执行人员也必须认真思考,本着有利于事先考虑的执行思路的方向上立即给予答复,回答时应主要肯定正确权利和否定错误做法;也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做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对于和被执行人有共同经济利益的关系人和围观群众,也要主动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争取更多的人支持法院的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应把握好执行时机提醒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对于被执行人可以采取的强制措施,但并希望不主动使用,引导被执行人自觉履行或争取达成执行和解协议。
当前,人民法院在执行案件过程中,主要面临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查的困境,常常感觉有劲使不上,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要求执行人员除了灵活运用执行强制措施外,还要善于打破常规的执行方式,采取如执行联动、执行威慑、多次执行、夜间执行、电话执行、网络执行、短信执行、悬赏执行、公告执行、执行劝导等多样的执行方式。人就怕认真,只要向被执行人表明了人民法院坚决执行的决心,执行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二、充分灵活地运用合法、合情、合理、合民的语言艺术,是成功执行的有力保证。
执行过程,是人和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少不了语言的交流,所以执行工作的语言艺术运用得如何,直接影响执行案件效果,在执行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成功执行的有力保证。执行语言总的原则是要以法释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民为本。
执行人员必须要具有较高的法律业务知识和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善于针对当事人在法上的盲点作出说明和解释善,要因人讲法,因地说法,以法讲案,以案讲法,要摆事实讲道理,做好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化解被执行人对抗心理,使被执行人服从裁判履行义务。执行工作实践中,有些被执行人对其讲法听不进去,但与其讲理就容易被其接受。执行人员要以礼待人,缩短执行人员与被执行人之间的距离,融洽双方情绪,使被执行人能够与执行人员讲知心话,从而掌握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情况,对症下药搞好案件执行。
对被执行人要用具体的法律规定和案例讲明利害关系,采取强制执行时要说明其法律依据,一言一语必须有法有理。要尊重被执行人,态度诚恳,语言文明,有理有节,打消被执行人的思想顾虑和敌对情绪。针对不同案情、不同当事人的特点,或开门见山,一言中的,或围绕正题以退为进,逐步深入。被执行人涉及面广,层次不一,应当针对不同的年龄、文化、职业,阅历等特点,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知识,进行说服教育,以语言上的沟通促其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要审时度势,对执行案件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突发性事件作出超前性预测,或以柔克刚,或刚柔相济,运用适当语言加以正确引导,妥善化解矛盾,避免突发性事件发生。执行工作离不开强制措施,做任何工作,都必须保持将取强制措施的高压,给被执行人一定的压力。但在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也不要开口闭口讲要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这样不利于与被执行交流,反而容易激化矛盾。
在执行过程中,与被执行人进行交流,多做执行人的思想工作,能收起到很好的效果。相反,语气生硬容易使被执行人的情绪恶化,对执行法官产生不满情绪,容易引起矛盾,给执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执行工作需要多与被执行人交流,向他们讲解法律,说明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后果。但另一方面,执行人员必须保持强制执行手段的高压,不能一味着重于做思想工作,过分软弱会使被执行人产生逃避执行的念头,不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
三、构建良好的执行大环境是成功执行的根本保证。
人的生活离不开大的社会环境,如果建立了良好的社会执行大环境,人人都惧怕被执行的违法后果,正所谓形势逼人,只有在良好的执行大环境下,运用科学的执行方法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建立良好的执行大环境我认为主要建立“三个机制”,即执行联动机制,执行宣传机制,执行监督机制。
继续加强和完善执行联动威慑机制,要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参与、政协支持、各界配合、法院主办的综合解决“执行难”的工作格局,以加大执行力度、增加被执行人责任、提高被执行人强制执行成本等途径,增强强制执行对尚未进行执行程序的债务人的威慑力,促使生效裁判通过债务人主动履行而不是强制执行实现,以提高生效裁判履行率,节省司法资源,维护司法权威和社会稳定,最终在全社会解决“执行难”的法律机制。要在执行人员所在法院辖区,形成长效的执行威慑机制,使被执行人不敢不履行,不能不履行。
为适应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需要,必须形成宣传工作机制,实现宣传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化、力量配置合理化和方式途径的多样化。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是改善执行工作环境的重要基础,宣传执行改革、执行措施、执行成果是增进社会公众对法院工作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手段。法院应会同各级媒体,加大对执行工作的宣传报导力度,教育和引导社会公众传承诚信理念,自觉遵守法律,维护司法权威,提高自动履行和协助履行法律义务的自觉性,并帮助公众增强防范意识,正确对待和避免市场交易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要通过执行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形成以抗拒、阻碍、干预法院执行为耻,以配合、协助、支持法院执行为荣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坚持监督机制。监督也是促进良性执行工作环境构建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执行工作的有效监督是解决“执行难”问题的重要保障。法院应建立和完善查处执行干警违法违纪问题的责任追究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特别针对正在执行案件中的被执行人,首先应向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纪检监察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监察部《关于严肃查处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工作中违法违纪问题的通知》的精神,对妨碍法院顺利开展执行工作的各种不良行为实行有效监督,严肃查处造成“执行难”问题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一、做好执行准备,规划执行思路,灵活执行方式,是成功执行的重要保证。
每一起执行案件,都是在相关法律文书生效后当事人未自动履行应尽义务而经申请或移送,由人民法院立案执行的。在接到一个执行案件之后,应当先从案件的法律文书入手,仔细查看生效法律文书,了解原、被告的诉讼争议,着重了解被告的答辩意见,做到心中有数,应对自如,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事人不自动履行应尽义务的原因在执行前不得而知,故每一起执行案件都存在或大或小的执行风险。通过询问申请人、知情人了解被执行人的现有家庭结构、经济能力、社会关系,客观估计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分析被执行人拒绝履行的真实原因,针对被执行人有可能采取的规避执行、暴力抗法、自伤威胁、拖延执行、上访抗拒等抗拒执行方式,事先谋划对策,临危不乱,有条不紊。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执行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处于被动,影响案件的顺利执行。
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总是比被动作用效果要明显。要成功的执行一起案件,最好的执行思路就是解决被执行人拒绝履行的心理防线,争取化被动执行为主动履行。在面具体被执行人时,要从大环境入手,从远到近的做工作,先讲讲当前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的总体形势,如正在全国法院开展的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本院在活动中的具体措施和效果;在执行流程上也不能够采取死板的“发通知——限时间——强制执行”的老套路,而是要仔细询问被执行人在案件审理中的意见,是否上诉和申诉,释明保护权利与重视诉讼权利的重要性;在送达执行通知书等文书时,也要重点说明由于其不履行义务而应加重履行的迟延履行金或加倍利息,同时还要承担执行费用;结合被执行人的家庭状况、经济能力、社会关系等方面讲解人民法院如果采取执行措施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宣传人民法院近期的有影响的执行案件,以及对于本案人民法院坚决执行的决心;在执行过程中,针对被执行人提出的问题,执行人员也必须认真思考,本着有利于事先考虑的执行思路的方向上立即给予答复,回答时应主要肯定正确权利和否定错误做法;也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做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对于和被执行人有共同经济利益的关系人和围观群众,也要主动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争取更多的人支持法院的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应把握好执行时机提醒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对于被执行人可以采取的强制措施,但并希望不主动使用,引导被执行人自觉履行或争取达成执行和解协议。
当前,人民法院在执行案件过程中,主要面临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查的困境,常常感觉有劲使不上,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要求执行人员除了灵活运用执行强制措施外,还要善于打破常规的执行方式,采取如执行联动、执行威慑、多次执行、夜间执行、电话执行、网络执行、短信执行、悬赏执行、公告执行、执行劝导等多样的执行方式。人就怕认真,只要向被执行人表明了人民法院坚决执行的决心,执行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二、充分灵活地运用合法、合情、合理、合民的语言艺术,是成功执行的有力保证。
执行过程,是人和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少不了语言的交流,所以执行工作的语言艺术运用得如何,直接影响执行案件效果,在执行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成功执行的有力保证。执行语言总的原则是要以法释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民为本。
执行人员必须要具有较高的法律业务知识和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善于针对当事人在法上的盲点作出说明和解释善,要因人讲法,因地说法,以法讲案,以案讲法,要摆事实讲道理,做好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化解被执行人对抗心理,使被执行人服从裁判履行义务。执行工作实践中,有些被执行人对其讲法听不进去,但与其讲理就容易被其接受。执行人员要以礼待人,缩短执行人员与被执行人之间的距离,融洽双方情绪,使被执行人能够与执行人员讲知心话,从而掌握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情况,对症下药搞好案件执行。
对被执行人要用具体的法律规定和案例讲明利害关系,采取强制执行时要说明其法律依据,一言一语必须有法有理。要尊重被执行人,态度诚恳,语言文明,有理有节,打消被执行人的思想顾虑和敌对情绪。针对不同案情、不同当事人的特点,或开门见山,一言中的,或围绕正题以退为进,逐步深入。被执行人涉及面广,层次不一,应当针对不同的年龄、文化、职业,阅历等特点,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知识,进行说服教育,以语言上的沟通促其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要审时度势,对执行案件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突发性事件作出超前性预测,或以柔克刚,或刚柔相济,运用适当语言加以正确引导,妥善化解矛盾,避免突发性事件发生。执行工作离不开强制措施,做任何工作,都必须保持将取强制措施的高压,给被执行人一定的压力。但在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也不要开口闭口讲要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这样不利于与被执行交流,反而容易激化矛盾。
在执行过程中,与被执行人进行交流,多做执行人的思想工作,能收起到很好的效果。相反,语气生硬容易使被执行人的情绪恶化,对执行法官产生不满情绪,容易引起矛盾,给执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执行工作需要多与被执行人交流,向他们讲解法律,说明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后果。但另一方面,执行人员必须保持强制执行手段的高压,不能一味着重于做思想工作,过分软弱会使被执行人产生逃避执行的念头,不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
三、构建良好的执行大环境是成功执行的根本保证。
人的生活离不开大的社会环境,如果建立了良好的社会执行大环境,人人都惧怕被执行的违法后果,正所谓形势逼人,只有在良好的执行大环境下,运用科学的执行方法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建立良好的执行大环境我认为主要建立“三个机制”,即执行联动机制,执行宣传机制,执行监督机制。
继续加强和完善执行联动威慑机制,要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参与、政协支持、各界配合、法院主办的综合解决“执行难”的工作格局,以加大执行力度、增加被执行人责任、提高被执行人强制执行成本等途径,增强强制执行对尚未进行执行程序的债务人的威慑力,促使生效裁判通过债务人主动履行而不是强制执行实现,以提高生效裁判履行率,节省司法资源,维护司法权威和社会稳定,最终在全社会解决“执行难”的法律机制。要在执行人员所在法院辖区,形成长效的执行威慑机制,使被执行人不敢不履行,不能不履行。
为适应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需要,必须形成宣传工作机制,实现宣传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化、力量配置合理化和方式途径的多样化。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是改善执行工作环境的重要基础,宣传执行改革、执行措施、执行成果是增进社会公众对法院工作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手段。法院应会同各级媒体,加大对执行工作的宣传报导力度,教育和引导社会公众传承诚信理念,自觉遵守法律,维护司法权威,提高自动履行和协助履行法律义务的自觉性,并帮助公众增强防范意识,正确对待和避免市场交易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要通过执行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形成以抗拒、阻碍、干预法院执行为耻,以配合、协助、支持法院执行为荣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坚持监督机制。监督也是促进良性执行工作环境构建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执行工作的有效监督是解决“执行难”问题的重要保障。法院应建立和完善查处执行干警违法违纪问题的责任追究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特别针对正在执行案件中的被执行人,首先应向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纪检监察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监察部《关于严肃查处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工作中违法违纪问题的通知》的精神,对妨碍法院顺利开展执行工作的各种不良行为实行有效监督,严肃查处造成“执行难”问题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责任编辑:张涵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