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走过的法庭岁月
2009-05-08 13:32:40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陈维凤
  岁月瑰丽如歌,常常在记忆里低吟浅唱。

  1995年,我有幸考入山东省莒南县人民法院,成为一名法官,和新考入的同事一起充实到基层法庭,我被分配在家乡所在的文疃法庭。

  文疃法庭地处莒南县东北角,座落于文疃镇驻地河东岸的杨树林边。黑漆瓷砖的门柱与银粉铁门把关的一处平房院落,远远望去,给人一种威严肃穆的感觉。

  法庭共有三名正式干警、二名临时工。全庭人员共用两间办公室也兼作审判庭,另两间是合议室、调解室、档案室、接待室四合一兼用。那时开庭就在办公室内,审判员原位就坐,书记员则握笔坐在主审人桌边记录,只有个别的复杂案件,才会按照审判庭格局摆放桌椅,遇上当事人与旁听人员较多时,就从庭长家里搬些马扎、板凳应急,仍无座位的便只有靠着门框或蹲在墙角。

  庭审后,我们通常两个星期去一次县法院签发、打印法律文书。全院的民事法律文书都由民庭庭长或分管副院长签发,因此有时不能及时签完,需要等候或再次来取,然后送到全院唯一的打字室打印、校对、油印,取回后再骑着自行车送达。一来二去,一个月就过去了。如果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还要再去调查取证。“当事人动动嘴,法官跑断腿”是彼时当事人举证意识不强的真实写照。这样案件往往要几个月才能审结,审判效率的确非常低缓。

  开庭完毕或出发归来,常常就感到饥肠噜噜地叫唤着要求添加“能量”。那时法庭没有自己的伙房,我们单身汉便到党委的政府食堂“用膳”。如果开庭或出发回来晚了,就只能吃自备的煎饼和咸菜,偶尔也用电热杯煮一碗清汤挂面,放上一勺自制的辣椒油,再从菜园里采一棵新鲜碧绿的葱叶或香菜点缀其上,红红绿绿白白的,既养眼又诱馋,不失为一顿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呢!

  闲暇时,也信笔涂鸦些豆腐块,将生活感悟、办案札记寄到或远或近的报刊,心中因此怀揣一份期待;或者浇浇前院的果树、后院的蔬菜。红红的酸楂、碧绿的菜园又总能给我无限瑕想,生活也格外充实快乐。唯一不和谐的音符,是有次休庭去后院的厕所,一条大黑蛇盘踞在地上,吓得我魂飞魄散、跌跌撞撞地逃去。每次想起法庭,无限怀念中,这败笔的一幕也总会不合时宜地浮现,多少令人有些遗憾。

  我就这样在法庭里工作、学习和生活着。尽管条件有限,但是,看到一对对夫妻在我们的调解下和好如初、一个个拳脚相向的庄邻握手言欢、一笔笔陈年旧帐得以清偿。通过我们,弱者得到保护,正义得以伸张,那份自豪感、成就感岂是言语能说得清?

  转眼到了年底,我被选调到县法院经济庭。之后随着大立案、大执行审判格局的成立,独立的小法庭也合并为中心法庭,审判力量、办公设施、法庭环境均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时光荏苒,12年飞逝而去。2007年,我院对空缺的中层正副职位竞争上岗,竞选成功后,我被分配到我们莒南法院的“西大门”——板泉法庭,再次亲密接触法庭工作与生活。

  占地近4000平方米的板泉法庭,地处交通便利的岚济路国道北,前院是三层高的办公审判楼,后院20间平房是法官食堂、活动室、休息室、娱乐中心。楼后的花果园、平房后的庄稼蔬菜地,一年四季花果飘香、菜绿麦黄。审判庭内布局规范严谨,庭审记录及办公全部微机化;每位审判员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其内电脑、空调、沙发、茶几、老板桌椅等一应俱全。每天,崭新的伊兰特法庭专用警车鲁QA622载着我们畅行于“莒板高速”公路。早晨出发,法庭是我们快乐的驿站;傍晚归来,家是我们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里还有苦累和烦恼?报到第一天,我向家人如此描述法庭,儿子听得心驰神往,万般央求我带他到法庭一日游。

  不经意的,我进法院已经十四年了,也二度在法庭工作。

  回望来路,依稀走过的法庭岁月像一幅浓墨重彩又永不褪色的山水画在记忆深处细细密密浸润开来。期间,不仅有大盖帽、红肩章到黑西服、法官袍的演变;有自审自记纠问的庭审方式到保持司法中立、强化庭审功能、提高审判质量与效率的审判方式改革;更有手写工作方式到高效便捷的微机网络化迅猛发展;还有招工分配到法官遴选准入的巨大变化。伴随着时光流逝,历史的印记也重新改写:2008年,莒南法院荣获全国优秀法院,相伴而行的,法庭岁月也一天一天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