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促和谐
——记江西省崇仁县相山人民法庭二三事
2008-12-24 11:41:57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吴进昌 元春华
山的那边还是山,纵横起伏的崇山峻岭之间星罗棋布的98个自然村,被蜿蜒崎岖的山路连接起来。崇仁县相山人民法庭的三位法官就跋涉在这群山之间,用热情和汗水谱写着司法为民的新篇章。该庭创造出了令人钦佩的业绩:连续三年结案率、执结率、归档率均为100%;无一案件被发回重审、无一案件被改判、无一案件超审限。
流动法庭解民忧
相山法庭辖区有一半村庄距离法庭驻地超过30公里,多半村庄距离巡回法庭也都超过15公里,人口分散且交通通讯不便。因为管理上的不健全,法庭曾有过灰色的一笔。为了方便诉讼,今年以来,该庭将巡回审判向基层一线倾斜,法官们翻山越岭,走村进户,审理群众“急症”案和“远程”案,各村的村委会、农家小院、甚至田间地头便成了开庭的场所。
2008年6月,该庭受理了原告李某诉被告刘某离婚纠纷案。该案被告因交通事故受伤长期卧床恢复,不能直立行走,日常生活由行动不便的老父亲和一个年仅14岁的养子伺候,家中没有其他可以办理委托诉讼的人。为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法官来到被告的床前开庭调解。开始,原告抵触情绪非常大,坚决不同意离婚。经调解,男方同意离婚,但要求女方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帮助费,女方则表示自己无固定收入,无力承担。随后,经过3个小时入情入理的耐心疏导,双方达成了离婚协议。
据统计,2008年,该庭共办理涉农纠纷73件,巡回审判的有31件,为群众节省诉讼开支4000余元。
山间茶馆论曲直
又一个圩日来临,桃源乡村民陈爱富吃过早饭就往乡里的茶馆赶,只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他这次去茶馆可不光为喝茶聊天,还为了结一起官司。
原来,几天前,他与邻居黄某因为口角发生争吵,继而动手打在一起,事情很快就闹到了法庭。前天,第一次开庭时,双方因几十元的赔偿数额差距,争执得面红耳赤。见调解未果,法官让双方先回去冷静一下,并约好后天在茶馆见面……
没有威严的法庭,不着亮眼的法官服。
40分钟后,一场邻里之间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在和风细雨中化解了。
赶圩是山区农村的一项主要经济活动,每逢圩日,或买或卖的人们便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圩市上来,有的要到茶馆喝茶,聚一聚,聊聊天。该庭紧紧抓住这个时机,做活调解文章,把法庭搬到了茶馆里,精心泡出司法“功夫茶”。
圆桌调解促和谐
在农村基层,大量民事案件都是些磕磕碰碰,家长里短的民事纠纷,当事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的可能在一起劳动、生活。法庭将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重头戏,总结“五准”调解法,摆准位置,居中调解;找准症结,重点调解;摸准对象,圆桌调解;抓准时机,乘势调解;借准外因,合力调解,彻底化解矛盾。
去年8月的一天,石庄乡高某与子女因供给口粮发生纠纷,76岁高龄的高某诉称,他的两个儿子不尽赡养义务,甚至扬言要把自己赶出家门,要求法庭伸张正义。主审人朱开平实地了解情况后,找到矛盾的症结所在:原来高某年事已高,有时思维不清,乱发脾气,而两被告则因早年分家析产不满,心里堵气。主审法官随即联合村干部,以法释理,情法交融,同坐圆桌旁,解开了双方积压七年的心结。当原、被告父子释怀而笑时,在场的群众及村干部无不为之感动。近三年来,该庭共受理婚姻家庭纠纷112件,其中调解结案90件,调解率为80.4%,自动履行率为91%,强制执行的仅1件,全部案结事了。
流动法庭解民忧
相山法庭辖区有一半村庄距离法庭驻地超过30公里,多半村庄距离巡回法庭也都超过15公里,人口分散且交通通讯不便。因为管理上的不健全,法庭曾有过灰色的一笔。为了方便诉讼,今年以来,该庭将巡回审判向基层一线倾斜,法官们翻山越岭,走村进户,审理群众“急症”案和“远程”案,各村的村委会、农家小院、甚至田间地头便成了开庭的场所。
2008年6月,该庭受理了原告李某诉被告刘某离婚纠纷案。该案被告因交通事故受伤长期卧床恢复,不能直立行走,日常生活由行动不便的老父亲和一个年仅14岁的养子伺候,家中没有其他可以办理委托诉讼的人。为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法官来到被告的床前开庭调解。开始,原告抵触情绪非常大,坚决不同意离婚。经调解,男方同意离婚,但要求女方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帮助费,女方则表示自己无固定收入,无力承担。随后,经过3个小时入情入理的耐心疏导,双方达成了离婚协议。
据统计,2008年,该庭共办理涉农纠纷73件,巡回审判的有31件,为群众节省诉讼开支4000余元。
山间茶馆论曲直
又一个圩日来临,桃源乡村民陈爱富吃过早饭就往乡里的茶馆赶,只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他这次去茶馆可不光为喝茶聊天,还为了结一起官司。
原来,几天前,他与邻居黄某因为口角发生争吵,继而动手打在一起,事情很快就闹到了法庭。前天,第一次开庭时,双方因几十元的赔偿数额差距,争执得面红耳赤。见调解未果,法官让双方先回去冷静一下,并约好后天在茶馆见面……
没有威严的法庭,不着亮眼的法官服。
40分钟后,一场邻里之间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在和风细雨中化解了。
赶圩是山区农村的一项主要经济活动,每逢圩日,或买或卖的人们便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圩市上来,有的要到茶馆喝茶,聚一聚,聊聊天。该庭紧紧抓住这个时机,做活调解文章,把法庭搬到了茶馆里,精心泡出司法“功夫茶”。
圆桌调解促和谐
在农村基层,大量民事案件都是些磕磕碰碰,家长里短的民事纠纷,当事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的可能在一起劳动、生活。法庭将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重头戏,总结“五准”调解法,摆准位置,居中调解;找准症结,重点调解;摸准对象,圆桌调解;抓准时机,乘势调解;借准外因,合力调解,彻底化解矛盾。
去年8月的一天,石庄乡高某与子女因供给口粮发生纠纷,76岁高龄的高某诉称,他的两个儿子不尽赡养义务,甚至扬言要把自己赶出家门,要求法庭伸张正义。主审人朱开平实地了解情况后,找到矛盾的症结所在:原来高某年事已高,有时思维不清,乱发脾气,而两被告则因早年分家析产不满,心里堵气。主审法官随即联合村干部,以法释理,情法交融,同坐圆桌旁,解开了双方积压七年的心结。当原、被告父子释怀而笑时,在场的群众及村干部无不为之感动。近三年来,该庭共受理婚姻家庭纠纷112件,其中调解结案90件,调解率为80.4%,自动履行率为91%,强制执行的仅1件,全部案结事了。
责任编辑:崔真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