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执行中“规避行为”的种类及对策
2008-10-28 17:00:21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江西省铜鼓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 温毅
  执行难是困扰法院工作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被执行人规避执行是其中一大症结,如何根治这一顽疾,我谈点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规避执行行为的种类

  1、转移财产。被执行人为了规避执行,在诉讼阶段或债务产生期间就将其或家庭所有的财产转移或变卖,有些被执行人甚至在执行阶段趁执行人员尚未找到其财产前将财产处置,待执行人员追问其下落时已无法追回,从而造成了执行不能。有些被执行人既想逃避法院的执行又要贪图高档享受,就将高档物品登记在其他人名下,由其使用。另近几年,借企业改制之名规避执行的企业很多。如某企业为规避法院执行,趁改制之机,其上级主管部门依职权将该企业的部分资产在未有实质的买卖的前提下,过户给某案外人。在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经调查,这些高档物品、资产都是第三人名下,人民法院无法查封、处置。

  2、外出逃避。被执行人为了规避执行,在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外出逃避,有的甚至携带家小长期不回,家中又无财产,从而使案件执行不能到位;

  3、煽动职工闹事、上访。部分被执行人是企业的,为了规避执行,在法院执行过程中煽动职工围攻执行法官或煽动职工闹事、上访,以影响稳定要挟法院,从而规避执行。

  4、利用银行之间“待结算账户”规避执行。银行等金融部门经过近几年的重组、上市,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便与一些较大、资金实力较强和经济业务往来较多的客户建立了特殊的关系,想方设法拉一些大户来本行开户,形成了一种银行与储户之间的新型的互用和依赖关系。用银行内部人员的话说:有的“大客户”得罪不起。通常的做法是将被执行人账户上的钱挂在“待结算账户”,从而使执行法官查询无果。

  5、固定资产“不入账法”规避执行。执行中,有些被执行人单位为规避执行,采取了资产不入账的做法。表面看有资产,但都不是单位的。例如:明明有机动车,但不登记在该单位名下,执行时,很难对该资产的所有权属进行确认。即使明知该车或资产属于该单位,但由于登记不在其名下,法院仍然无法执行。

  二、产生规避执行行为的原因

  1、法律意识淡薄,执行观念不强。由于我们民事案件执行工作起步较晚,加之受过去国家专政制度的影响,人们还没有真正理解法院执行工作的意义,当事人歧视执行人员,害怕警察,认为警察的权限大,无形中产生了消极对抗执行的思想。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助长规避执行的心态。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人没有摆正法律与金钱的关系,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对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常常持偏执的认识,认为胜诉方必定是金钱作用的结果,对法律文书的质量持怀疑态度,若法院及时执行,立即采取强制措施,也认为是对方金钱作祟的结果。有的案件的当事人到处找人说情、拉关系,他们宁愿将钱花在别人身上也不去积极还款。特别是基层法院,案件未到法院关系网已经形成,债权人想让法官快判、多判,债务人要求拖着不动,这种不良风气造成法院执行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3、法院执行队伍的管理制度弊端,为当事人规避执行提供条件。长期以来,法院一直被认为是政府一个机关单位,法院法官的任命、法官的工资待遇、法院办案经费都受制于地方人大、政府,法官依法独立办案的制度还没有真正形成。地方部门保护主义思想严重阻碍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开展,一些案件当事人受到地方保护公开对抗执行。

  4、当事人虚荣心导致产生规避心态。一些案件的被执行人认为申请执行人起诉到法院,不讲究、不给面子,你能告我就别想轻易得到钱,因为打官司而结下怨恨。诉讼阶段既不到庭也不上诉,主要精力都放在转移财产规避执行上。

  5、消极抵抗软硬兼施。有些案件当事人认为民事案件不同于刑事案件,不履行义务也判不了刑,最多拘留15天,从心理上产生轻视,法官执行时,笑脸相迎态度积极,主动同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协议到期后又以种种理由不履行,一拖再拖软磨硬泡,千方百计地逃避执行。

  三、消除规避执行行为的对策

  为了消除规避行为,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法律意识、诚信意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思想性、社会性比较强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既要严格依法办事,又要进行法制宣传,善于根据不同案件的事实,不同当事人的心理,不同的执行标的现象,去以案讲法,消除当事人规避心态,促进自动履行,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2、公正裁判,严格依法,是抵制当事人对抗心态的基础。一名法官公正裁判是自己的生命线,英国学者培根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比多次不当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后者不过弄脏了水流,而前者败坏了水源。”一个法官只有做到公正审判,就能不贪赃枉法,不畏惧权贵,不徇私情,不欺弱小,当事人遇到这样的法官,办案就轻易不能产生对抗心态。

  3、加强执行队伍建设,提高执行人员素质。执行工作不同于审判工作和行政工作,执行人员在执行案件时要灵活机动,对于不同的案件,不同性格的当事人要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工作,如对于脾气暴躁的当事人,应采用顺水推舟的方法,耐心听其诉说,用心去引导,逐渐消除对抗心理;对性格内向的当事人,应循循善诱,多做思想工作;对无理纠缠、直接对抗的当事人,要严肃地批语教育等等。这就需要执行人员有良好个人素质,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这是一个法官公正执行的前提,一个法官的政治思想再好,司法境界再高,如果没有司法能力,没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不能办好案,办不出铁案,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法官不会赢得人们的尊敬和信赖。

  4、建立执行工作垂直管理体系,彻底消除地方部门保护主义,真正体现执行公开、公平、公正。目前针对地方部门保护主义,人民法院相继采取提级执行、指令执行、交叉执行等执行措施,但是收效还是不理想。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消除不公平的执行现象,减少案件当事人不平衡的对抗心态,就必须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实行垂直管理,执行队伍的人、权、物三权在上,不受地方人大、政府部门领导管理,才能使执行人员真正依法独立、公平、公正的执行案件。

  5、对严重规避执行的行为,根据《刑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江西省公安厅〈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判定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等规定,应该按“拒执罪”论处,将案件移送到公安机关侦查,按刑事案件的程序处理。
责任编辑:崔真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