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拥有一部手机,15岁少年向路人伸出了罪恶之手
固安法院法官为少年犯打开心结
2008-05-22 09:03:08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刘鑫 王智勇
  为了拥有一部手机,能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面子,15岁的少年不惜以身试法,走上了上路抢劫的道路。而为了能够挽救孩子,能够让他早日迷途知返,而不至于因此沉沦,大好的时光白白浪费,河北省固安县人民法院刑庭的法官叔叔阿姨多方奔走,全力救助,尽最大限度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改造环境。

           老师:他是班里的好干部

  固安县看守所会见室。被告人小彭,男,15周岁2个月,抢劫罪。面前这个稚气未脱的孩子,要不是隔着铁窗,怎么也不会让人把他和抢劫犯罪联系起来。在履行送达被告人应诉手续后回来的路上,回想着和自己子女年龄相仿的被告人,法官的心一直像是被无形的手紧紧揪着。来到了中学初三办公室,三十五分钟的等待,等来了刚下课的班主任老师。得知是来调查学生小彭的,老师的话语里满是惋惜:“这孩子挺好的,在班上是劳动委员,热爱班集体,团结同学,一次还帮助班上一个生病的同学送到医院。真不知怎么会出了这种事,你说他是怎想的呢?为了一部手机,不惜以身试法,值吗?”

          孩子:我想继续上学参加中考

  开庭时,小彭的父母亲都来了。看到自己的儿子从警车上走下来,身穿黄灿灿的囚号服,眼泪止不住再一次滑落:“我们两人只有这么一个孩子,上小学时表现好着呢。我们俩都是个体,平时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对子女的关心也就少了。早知这样,我们就不挣钱了要孩子啊!”

  开庭时,小彭和父母没想到,没有在戒备森严的大审判庭开庭,没有法官的高高在上,有的是圆桌会议式的庭审,有的是法官们平和的问话,有的是家长呵护式谆谆教诲。小彭向法官敞开了心扉,对犯罪事实一一承认。专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法官们,也就适用了被告人认罪案件程序。随着庭审的顺利地进行,那个晚上小彭犯罪的情景浮现在人们眼前:

  那天晚上,小彭在大街上徘徊着,心里的两个小人在不停地打架,一个说,回去吧,这样做不行,是犯罪!另一个说,就这一回,班上好多同学都有手机了,多帅!我就要个手机,别的什么都不要!同学们各种时髦的手机闪亮在他的眼前,还有他们用手机通话、发短信的神气,促使着他在路上徘徊。走到一个小区北面路口处,对面过来一个骑自行车的女子,在相遇的一瞬间,小彭看清了她车子的前筐里面放着一个提包。对手机的狂热期盼,促使他转过身追了上去。彭咏用力抢夺手提包,包带挂在车把上,女子被拉倒在地上,但手拉住包不放,小彭打了几下右肩,包一到手就跑进了永康小区。也许是被刚才自己的暴力吓怕,也许是真正的良知战胜罪恶,当接警后警察很快找到小彭时,他并没有狂奔,而是正在小胡同里瑟瑟发抖。包内有什么呢?一部价值110元的三星C128手机和一些零用物品。

  当庭审中,法官询问小彭还在什么最后要陈述的时候,他抬起头,眼睛里闪出光亮:当时我没有打阿姨,我就想要个手机,爸妈不给买,可学校里好多人都有了,发短信打电话特方便,我真想要一个。法官阿姨,我知道错了,你们就给我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让我继续上学,快中考了,我还要考试上高中呢!

         法官:孩子成长路上需要父母的关心

  为了拥有一部让自己虚荣心满足的手机,小彭头脑发热,向路人伸出了罪恶之手。他不知道,自己拦路抢夺,在对被害人反抗时实施殴打,已经转化为抢劫罪。他面临着要在监狱里度过他最美好的时光。他还只是一个15岁的孩子,一个师生都反映良好的班干部,马上面临着中考,犯罪后就及时承认了错误。如何在他世界观、人生观成形的关键时期,给他最好的教育挽救呢?

  合议庭为此犯了难。他们走访学校师生,动员不要歧视犯错误的同学,要多帮助从多关心;找到小彭家长,分析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心理因素,帮助家长找到教育孩子的办法;查阅法律资料,与检察部门沟通,寻找能够既教育又挽救孩子的办法。他们做出了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决定: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其应从轻处罚并宣告缓刑。很快法官的良苦用心得到审判委员会的大力支持。被告人小彭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这份判决书对于小彭来说,无疑是一张能让他继续完成学业的“通行证”,未来的成长道路上重新洒满了曙光。令小彭高兴的是,法官阿姨答应了以后会定期去看望他。更令他没想到的是,在判决书后面,还有办案法官语重心长的一篇法官后语。

  小彭和父母含泪读完了这份饱含期望的法官后语:

  孩子的成长牵动着每一个家长的心,也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本案中,由于小彭贪慕虚荣,盲目攀比,一时糊涂,走上犯罪的道路,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业,又使家长着急和担心,从而也增加了社会负担。希望小彭的父母无论生活多么繁忙,都要抽出时间与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积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不至于出事后亡羊补牢。希望小彭从本案中吸取教训,堂堂正正做人,好好学习,长大后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做于己于家于社会有益之事。

  ——这只是固安县人民法院刑庭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一件。他们坚持庭前调查走访、开庭说服教育、判时温情感化、案后回访帮教的四结合路线,及时矫正失足青少年的扭曲心灵,使他们重新走上光明的人生正路。
责任编辑:漆浩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