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下乡闹春潮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法人民院喇嘛甸法庭巡回办案纪实
2008-03-20 10:10:28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张海燕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法院喇嘛甸人民法庭是个农村法庭。今年新年伊始,他们针对辖区面积大,人口多,农民居住分散及点多面广的特点,提出了“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到农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创新地组建了“移动办案庭”,不仅有声有色地同农民们一道把春耕生产搞得腾腾火火,而且推进了当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农民们赞不绝口地说:“喇嘛甸法庭不愧是全省优秀法庭,全省民事审判先进单位。”
法庭便民有新招 集市办案助春早
2008年2月20日,是农时节令“雨水”的第二天。这天喇嘛甸镇富强村举办了“春耕生产大集”,前来购买种子、化肥、生产工具等农用物资的农民络绎不绝。在繁杂的人群里,人们突然发现有位法官用手提高音喇叭喊:“我们喇嘛甸法庭新成立的“移动办案庭”,今天到集市来巡回办案,大家谁有需要法律咨询的,要立案的,要现场解决问题的都可以……”。这阵阵的喇叭声,立刻把赶集的农民吸引过去,大家围着“移动办案庭”,七言八语的询问起来,有的边谈边笑,有的边说边哭……,真是好不热闹。
这个“移动办案庭”,是喇嘛甸法庭根据辖区内地域广阔,村屯分散,交通不便的特点,专门为农民打官司难,推出的一个便民新举措。2月20日是喇嘛甸镇富强村召开“春耕生产大集”的日子,喇嘛甸法庭庭长宋玉庆得知后,组织干警带着电脑、小型打印机、电子签章机等,开车来到集市的现场。他们找块空闲地方,放上桌椅,摆上电脑,立上牌子,挂上国徽,打出了“喇嘛甸法庭移动办案庭”的条幅,就地摆好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摊床”。法官们着装整齐地坐在那里,开始接待前来咨询的农民。随着人群渐渐增多,气氛也热烈起来,有咨询合伙的,有咨询借贷的,有咨询假种子的,有咨询农民工工资的,还有的人问起婚姻家庭、赡养、邻里纠纷等涉法问题,对此,法官们都进行了全面解答。对其中前来让法官评理讨说法的,他们多数就地息事宁人,对有争议需要依法监督的,在就地进行调解后,当场发放司法文书。年近80岁的任老太太,在集市移动办案庭上,告儿子不给赡养费,法官当即把任老太太在集市里买种子的两个儿子找到“移动办案庭”,经调解达成协议,不仅为任老太太增加了赡养费,还明确了给付的时间。当任老太太收到民事调解书时高兴地说:“我没想到在集市闲逛,赶上法庭下乡来办案,竟然为我解决了后顾之忧。”对符合立案条件,案情较复杂,需走普通程序的,法庭当即发放便民联系卡,让农民到法庭去立案。农民张大爷去年春天买了一万株海棠树苗,栽培到秋天后,经技术人鉴定为山杏树苗,他想打这场假果苗官司。因为这起案件比较复杂,法庭决定按常规程序立案处理。
下午4点多钟,那些做各种生意的“地摊”已逐渐收摊散去,唯有“移动办案庭”还没有收“摊”,又有几个种粮大户过来问起了大量“土地转让”、“种地雇工”、“农机具购买”等涉法问题。天已渐黑,农民们望着要回家的法官们恋恋不舍地说:“你们还什么时间来。”庭长宋玉庆说:“我们是移动不走的办案庭,只要是有大集市,就有我们移动办案庭。”
法庭利民有新意 农场办案报春喜
2008年3月7日的清晨,星火农场的50多户农民到处奔走相告,传播喇嘛甸法庭为他们送来了春天的喜讯。他们说:“喇嘛甸法庭移动办案庭为我们讨回了15万余元的奶资款,我们的奶牛有吃的了,我们再不用为春种没钱发愁了。”
喇嘛甸的“移动办案庭”组建以来,长期坚持活跃在边远的农村,只要打个电话,捎个口信,他们都能从利民出发,帮助农民们排难解忧,为他们送去春天的喜讯。2008年3月4日,喇嘛甸法庭的干警刚上班,星火农场的人民调解员打来急电,要求法庭马上去人,解决一起养奶牛户与收奶站因奶资引起的纠纷。庭长宋玉庆放下电话对审判员于胜军说:“一切从有利农民出发,不能让50多户农民从百里之外赶到法庭来诉讼。我们要到农场去就地办案,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庭长宋玉庆、法官于胜军、干警刘维、张现庆、徐媛媛一行五人,把“移动办案庭”开进了百里之外的星火农场。
法庭经就地调查得知:星火农场有50余名农民从事奶牛养殖业和种植业,他们用销售牛奶的收入来保种植业。当地的奶站为个人合伙经营,奶户交奶采用记帐方式,每月结帐一次。自2005年起,大量农民将牛奶卖给该奶站,经营者却一直不结帐,拖欠至今,使众多的奶户没有钱购买饲料、没有钱种地,陷入了贫困的境地。这50户农民眼见农时节令的惊蛰已过,然而备耕生产的种子和化肥还无钱购买,几百头奶牛的饲料更无法解决 。于是奶户和奶站为奶资发生冲突,双方打到农场难以和解。法官们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在一间简陋的民房里设立了“移动办案庭”,进行了现场办案。因为农场周围的路况不好,无法行车,干警刘维、张现庆和徐媛媛只能步行,挨家挨户通知,他们累得满头大汗。待人呼唤齐了,又用车把他们接到农场的“移动办案庭”。鉴于案情的紧急,农民恢复生产活动的心情迫切,法官当即决定进行庭前调解。他们在组织双方当事人核准欠款后,耐心教育奶站的经营人,劝说其先给付农民的奶资款,以解农民的燃眉之急。开始奶站的经营人以乳粉厂不给开支,他无法解决群众15万余元的奶资为由,想把给付奶资的事再拖下去。法官们一次次地做他的思想工作,指出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春耕在即,农民们没钱买农资种不上地,没钱买饲料养不起牛,不仅给农民带来困苦和忧患,也会给奶站今后的生存带来逆境。由于法官们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让奶站经营者理解了告状的奶户,最后在奶站经营者给乳粉厂、法官给乳粉厂同时进行电话协商的情况下,使三方达成协议,乳粉厂先为奶站经营人付清欠奶户的15万余元。当晚50户农民分别领到了奶资款。60多岁孤身一人的孙大爷身患残疾,他听说法庭来处理奶资款,找了一下午才找到“移动办案庭”,进屋后发现案子已全处理完,哭得泣不成声。庭长宋玉庆一打听,奶站只欠孙大爷200元钱,他二话没说,从自己兜里拿出200元钱塞给了他,孙大爷流出了喜悦的眼泪。
第二天,50名奶户用法官们帮助要来的奶资款,开始筹划备耕生产,购买化肥种子和饲料。为此他们在农场、村落到处奔赴相告:“是法庭给我们解困报来了春天的喜讯,我们一定把备耕生产搞好,用秋天的收获报答法庭。”
法庭为民奏新曲,村屯办案送春雨
2008年3月12日,喇嘛甸法庭庭长宋玉庆、法官于胜军顶着??餍∮辏?吹搅巳?ご逋趿旨遥???腿?200元钱的执行款。王林接过钱后感动地说:“老天降春雨,法庭又给我带来及时雨,使我今年春天的备耕生产不愁没钱了,你们真是农民的好法官。”
喇嘛甸法庭的移动办案庭,到村屯到农家,为农民们除烦恼解忧愁,做到了真诚、真情、真意,促进了辖区内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007年春天,三胜村农民何良到王录家借款3200元钱。王录考虑他们是老乡,碍于情面,连借条也没要就借给他了。转眼到冬天,王录见何良一家卖了粮,却没有还他家钱的意思,他多次到何良家要款,何良总以没钱为借口拖而不还。这下把王录气急了,于是一纸诉状将何良告上喇嘛甸法庭。三胜村离法庭较远,他们启动“移动办案庭”去办案。庭长宋玉庆、法官于胜军乘车来到他们居住的屯子,把王录和何良找到一起就地“挂牌挂幅”开庭,经当庭做调解工作,何良同意在2008年1月底将欠款还清。双方达成协议后,当场发了“民事调解书”。然而直到2008年2月末,何良不但没有将欠债自动履行,并且扬言“法院不是能拘留吗,我就是没钱,大不了再进一次拘留所”。王录在备耕急用钱的情况下,向喇嘛甸法庭提出申请执行。庭长宋玉庆和法官于胜军接案后,了解到何良曾因另一起案件拒执,被法院拘留十五天后以物抵债。何良为此怨气十足,所以一肚子抵触情绪。面对这个“老赖”似的被执行人,法庭二次下达执行通知书,何良仍拒不履行。喇嘛甸法庭再次把“移动办案庭”开进了何良家。何良因为听说法庭要到他家执行,故意给法官造成他家生活困难,无力给付欠款的情景,然而没有想到执行法官们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深情地对他说:“这怎么刚过年你家就吃不上饭。”何良向法庭干警诉起苦来。庭长宋玉庆听后没有反斥,从包里取出了200元钱给何良的老伴说:“大嫂子,你拿去买点大米白面,你们虽是我们的被执行人,可你们也是百姓,你们的困难也是我们法官的困难,我为你们奉献是应该的。”庭长宋玉庆的举动和一席话,让他们老两口子深受感动,所有的怨气一下子都消除了,情绪也稳定下来。他的老伴当面道出了实话:“老头子你别整景了,法官对咱们多好呀,昨天闺女不是把3200元钱给咱们拿来了吗,快让法官拿去平事得了。”老伴这一说,使何良感到很没有面子,他连连拒收法官的钱,并从柜子里拿钱交给了法官。
喇嘛甸法庭的法官们带着执行款乘车来到王录家时,天还下着??餍∮辏?狈ü倜前咽虑樵??蛲趼冀埠螅?故盏角?耐趼几卸?蚍郑??蛩闶潞笄牒瘟己榷佟昂秃镁啤保?梅ü倜乔袄床渭樱?コに斡袂旌屯?サ姆ü倬芫?蟪顺刀プ判∮攴祷胤ㄍァ
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法院喇嘛甸法庭的法官,由于牢记“以人为本,司法为民”的宗旨,从便民、利民、为民的角度出发,创建了“移动办案庭”。在服务于农村,农民和春耕生产中,为农民们做出一件件关注民生的好事,对推进辖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职能作用。今年以来,喇嘛甸法庭受理民商事案件211件,结案192件,结案率91%,其中调解结案184件,调解率达96%,“移动办案庭”下乡到集市、农场、村屯共巡回办案20余次,为农民就地化解纠纷80余件,调解率达100%,接待农民法律咨询400余人次。在司法为民中,他们不断地创新发展,千方百计为农民们搞好备耕、春耕生产服务,体现了新时期法官司法关注民生的一片情结,他们成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奔小康的“弄潮儿”。
法庭便民有新招 集市办案助春早
2008年2月20日,是农时节令“雨水”的第二天。这天喇嘛甸镇富强村举办了“春耕生产大集”,前来购买种子、化肥、生产工具等农用物资的农民络绎不绝。在繁杂的人群里,人们突然发现有位法官用手提高音喇叭喊:“我们喇嘛甸法庭新成立的“移动办案庭”,今天到集市来巡回办案,大家谁有需要法律咨询的,要立案的,要现场解决问题的都可以……”。这阵阵的喇叭声,立刻把赶集的农民吸引过去,大家围着“移动办案庭”,七言八语的询问起来,有的边谈边笑,有的边说边哭……,真是好不热闹。
这个“移动办案庭”,是喇嘛甸法庭根据辖区内地域广阔,村屯分散,交通不便的特点,专门为农民打官司难,推出的一个便民新举措。2月20日是喇嘛甸镇富强村召开“春耕生产大集”的日子,喇嘛甸法庭庭长宋玉庆得知后,组织干警带着电脑、小型打印机、电子签章机等,开车来到集市的现场。他们找块空闲地方,放上桌椅,摆上电脑,立上牌子,挂上国徽,打出了“喇嘛甸法庭移动办案庭”的条幅,就地摆好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摊床”。法官们着装整齐地坐在那里,开始接待前来咨询的农民。随着人群渐渐增多,气氛也热烈起来,有咨询合伙的,有咨询借贷的,有咨询假种子的,有咨询农民工工资的,还有的人问起婚姻家庭、赡养、邻里纠纷等涉法问题,对此,法官们都进行了全面解答。对其中前来让法官评理讨说法的,他们多数就地息事宁人,对有争议需要依法监督的,在就地进行调解后,当场发放司法文书。年近80岁的任老太太,在集市移动办案庭上,告儿子不给赡养费,法官当即把任老太太在集市里买种子的两个儿子找到“移动办案庭”,经调解达成协议,不仅为任老太太增加了赡养费,还明确了给付的时间。当任老太太收到民事调解书时高兴地说:“我没想到在集市闲逛,赶上法庭下乡来办案,竟然为我解决了后顾之忧。”对符合立案条件,案情较复杂,需走普通程序的,法庭当即发放便民联系卡,让农民到法庭去立案。农民张大爷去年春天买了一万株海棠树苗,栽培到秋天后,经技术人鉴定为山杏树苗,他想打这场假果苗官司。因为这起案件比较复杂,法庭决定按常规程序立案处理。
下午4点多钟,那些做各种生意的“地摊”已逐渐收摊散去,唯有“移动办案庭”还没有收“摊”,又有几个种粮大户过来问起了大量“土地转让”、“种地雇工”、“农机具购买”等涉法问题。天已渐黑,农民们望着要回家的法官们恋恋不舍地说:“你们还什么时间来。”庭长宋玉庆说:“我们是移动不走的办案庭,只要是有大集市,就有我们移动办案庭。”
法庭利民有新意 农场办案报春喜
2008年3月7日的清晨,星火农场的50多户农民到处奔走相告,传播喇嘛甸法庭为他们送来了春天的喜讯。他们说:“喇嘛甸法庭移动办案庭为我们讨回了15万余元的奶资款,我们的奶牛有吃的了,我们再不用为春种没钱发愁了。”
喇嘛甸的“移动办案庭”组建以来,长期坚持活跃在边远的农村,只要打个电话,捎个口信,他们都能从利民出发,帮助农民们排难解忧,为他们送去春天的喜讯。2008年3月4日,喇嘛甸法庭的干警刚上班,星火农场的人民调解员打来急电,要求法庭马上去人,解决一起养奶牛户与收奶站因奶资引起的纠纷。庭长宋玉庆放下电话对审判员于胜军说:“一切从有利农民出发,不能让50多户农民从百里之外赶到法庭来诉讼。我们要到农场去就地办案,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庭长宋玉庆、法官于胜军、干警刘维、张现庆、徐媛媛一行五人,把“移动办案庭”开进了百里之外的星火农场。
法庭经就地调查得知:星火农场有50余名农民从事奶牛养殖业和种植业,他们用销售牛奶的收入来保种植业。当地的奶站为个人合伙经营,奶户交奶采用记帐方式,每月结帐一次。自2005年起,大量农民将牛奶卖给该奶站,经营者却一直不结帐,拖欠至今,使众多的奶户没有钱购买饲料、没有钱种地,陷入了贫困的境地。这50户农民眼见农时节令的惊蛰已过,然而备耕生产的种子和化肥还无钱购买,几百头奶牛的饲料更无法解决 。于是奶户和奶站为奶资发生冲突,双方打到农场难以和解。法官们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在一间简陋的民房里设立了“移动办案庭”,进行了现场办案。因为农场周围的路况不好,无法行车,干警刘维、张现庆和徐媛媛只能步行,挨家挨户通知,他们累得满头大汗。待人呼唤齐了,又用车把他们接到农场的“移动办案庭”。鉴于案情的紧急,农民恢复生产活动的心情迫切,法官当即决定进行庭前调解。他们在组织双方当事人核准欠款后,耐心教育奶站的经营人,劝说其先给付农民的奶资款,以解农民的燃眉之急。开始奶站的经营人以乳粉厂不给开支,他无法解决群众15万余元的奶资为由,想把给付奶资的事再拖下去。法官们一次次地做他的思想工作,指出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春耕在即,农民们没钱买农资种不上地,没钱买饲料养不起牛,不仅给农民带来困苦和忧患,也会给奶站今后的生存带来逆境。由于法官们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让奶站经营者理解了告状的奶户,最后在奶站经营者给乳粉厂、法官给乳粉厂同时进行电话协商的情况下,使三方达成协议,乳粉厂先为奶站经营人付清欠奶户的15万余元。当晚50户农民分别领到了奶资款。60多岁孤身一人的孙大爷身患残疾,他听说法庭来处理奶资款,找了一下午才找到“移动办案庭”,进屋后发现案子已全处理完,哭得泣不成声。庭长宋玉庆一打听,奶站只欠孙大爷200元钱,他二话没说,从自己兜里拿出200元钱塞给了他,孙大爷流出了喜悦的眼泪。
第二天,50名奶户用法官们帮助要来的奶资款,开始筹划备耕生产,购买化肥种子和饲料。为此他们在农场、村落到处奔赴相告:“是法庭给我们解困报来了春天的喜讯,我们一定把备耕生产搞好,用秋天的收获报答法庭。”
法庭为民奏新曲,村屯办案送春雨
2008年3月12日,喇嘛甸法庭庭长宋玉庆、法官于胜军顶着??餍∮辏?吹搅巳?ご逋趿旨遥???腿?200元钱的执行款。王林接过钱后感动地说:“老天降春雨,法庭又给我带来及时雨,使我今年春天的备耕生产不愁没钱了,你们真是农民的好法官。”
喇嘛甸法庭的移动办案庭,到村屯到农家,为农民们除烦恼解忧愁,做到了真诚、真情、真意,促进了辖区内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007年春天,三胜村农民何良到王录家借款3200元钱。王录考虑他们是老乡,碍于情面,连借条也没要就借给他了。转眼到冬天,王录见何良一家卖了粮,却没有还他家钱的意思,他多次到何良家要款,何良总以没钱为借口拖而不还。这下把王录气急了,于是一纸诉状将何良告上喇嘛甸法庭。三胜村离法庭较远,他们启动“移动办案庭”去办案。庭长宋玉庆、法官于胜军乘车来到他们居住的屯子,把王录和何良找到一起就地“挂牌挂幅”开庭,经当庭做调解工作,何良同意在2008年1月底将欠款还清。双方达成协议后,当场发了“民事调解书”。然而直到2008年2月末,何良不但没有将欠债自动履行,并且扬言“法院不是能拘留吗,我就是没钱,大不了再进一次拘留所”。王录在备耕急用钱的情况下,向喇嘛甸法庭提出申请执行。庭长宋玉庆和法官于胜军接案后,了解到何良曾因另一起案件拒执,被法院拘留十五天后以物抵债。何良为此怨气十足,所以一肚子抵触情绪。面对这个“老赖”似的被执行人,法庭二次下达执行通知书,何良仍拒不履行。喇嘛甸法庭再次把“移动办案庭”开进了何良家。何良因为听说法庭要到他家执行,故意给法官造成他家生活困难,无力给付欠款的情景,然而没有想到执行法官们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深情地对他说:“这怎么刚过年你家就吃不上饭。”何良向法庭干警诉起苦来。庭长宋玉庆听后没有反斥,从包里取出了200元钱给何良的老伴说:“大嫂子,你拿去买点大米白面,你们虽是我们的被执行人,可你们也是百姓,你们的困难也是我们法官的困难,我为你们奉献是应该的。”庭长宋玉庆的举动和一席话,让他们老两口子深受感动,所有的怨气一下子都消除了,情绪也稳定下来。他的老伴当面道出了实话:“老头子你别整景了,法官对咱们多好呀,昨天闺女不是把3200元钱给咱们拿来了吗,快让法官拿去平事得了。”老伴这一说,使何良感到很没有面子,他连连拒收法官的钱,并从柜子里拿钱交给了法官。
喇嘛甸法庭的法官们带着执行款乘车来到王录家时,天还下着??餍∮辏?狈ü倜前咽虑樵??蛲趼冀埠螅?故盏角?耐趼几卸?蚍郑??蛩闶潞笄牒瘟己榷佟昂秃镁啤保?梅ü倜乔袄床渭樱?コに斡袂旌屯?サ姆ü倬芫?蟪顺刀プ判∮攴祷胤ㄍァ
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法院喇嘛甸法庭的法官,由于牢记“以人为本,司法为民”的宗旨,从便民、利民、为民的角度出发,创建了“移动办案庭”。在服务于农村,农民和春耕生产中,为农民们做出一件件关注民生的好事,对推进辖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职能作用。今年以来,喇嘛甸法庭受理民商事案件211件,结案192件,结案率91%,其中调解结案184件,调解率达96%,“移动办案庭”下乡到集市、农场、村屯共巡回办案20余次,为农民就地化解纠纷80余件,调解率达100%,接待农民法律咨询400余人次。在司法为民中,他们不断地创新发展,千方百计为农民们搞好备耕、春耕生产服务,体现了新时期法官司法关注民生的一片情结,他们成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奔小康的“弄潮儿”。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