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为被执行人对其财产如何执行
2007-05-11 15:46:36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周克勤 余辉华
  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当事人应当自动履行法定义务,拒不履行的,司法机关可以依照法律规定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这是保护有关债权人合法权益,保证严肃执法,促使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履行法定义务所必须的手段。被执行人为金融机构时,对其财产如何执行,我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均未作出特别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34条规定:“被执行人为金融机构的,对其交存在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不得冻结和扣划,但对其在本机构、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及其在人民银行的其他存款可以冻结、划拨,并可对被执行人的其他财产采取执行措施,但不得查封其营业场所。”

  一、不得执行的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34条规定:“被执行人为金融机构的,对其交存在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不得冻结和扣划”。

  (一) 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力范围内,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等债务规定一定的存款准备金比率,强制性的要求商业银行按此准备率上缴存款准备金,并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促使信用扩张或收缩,从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影响经济活动的目的。

  存款准备金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定准备金;二是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的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其运作的原理是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上交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借以扩张或收缩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从而达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比如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由一定的货币基数所支持的存贷款规模就会减少,从而使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则会使货币供应量增加。超额准备金是指银行为应付可能的提款所安排的除法定准备金之外的准备金。其特点是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一部分资产。我国的超额准备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二是商业银行营运资金中的现金准备。前者主要用于银行间的结算和清算,以及用于补充现金准备,而现金准备是用于满足客户的现金需要。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提高和降低,影响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率并不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而是改变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的大小。法定准备金与商业银行存款总额之间的比例构成了法定准备率,而超额准备金与商业银行存款总额之间的比例又形成了超额准备率。二者相同点是,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扩张信贷的能力也就越小;不同点是,与其说中央银行把调整法定准备率作为经常使用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还不如说中央银行更多的是调整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

  中共中央政法委办公室1997年1月6日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人大法工委、中国人民银行、原国务院法制局发出政法办转[1997]2号函,转发经中央有关领导同志批示同意的《关于司法机关冻结、扣划银行存款问题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对商业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所存的准备金和备付金,司法机关不宜冻结、扣划。”根据商业银行法第32条的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向中国人民银行交存准备金,留足备付金(下称“两金”)。这“两金”是有法定用途的,是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事关中国人民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不宜视为一般意义上的存款。因此,司法机关对商业银行存在人民银行的“两金”不宜冻结、扣划,但对非“两金”资金可以依法冻结、扣划。

  金融机构因涉及有关案件需要给付款项时,应当予以自动履行,维护金融机构的信誉和形象。金融机构如认为司法机关的处理决定不当,应及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保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但不得拖延履行司法机关的处理决定。

  (二) 被执行人的营业场所

  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3月4日发布的《关于不得对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办公楼、运钞车、营业场所等进行查封的通知》(法[1999]28号)指出: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因行使金融监管权而被列为被告的案件,有的受案法院查封了人民银行的办公楼(内有金库)、运钞车、营业场所,影响了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依法行使国家金融行政管理职权的国家机关,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和《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取缔办法》的规定,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行使撤销、关闭金融机构,取缔非法金融机构等行政职权。因此,被撤销、关闭的金融机构或被取缔的非法金融机构自身所负的民事责任不应当由行使监督管理职权的中国人民银行承担,更不应以此为由查封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办公楼、运钞车和营业场所。人民法院在审理、执行当事人一方为被撤销、关闭的金融机构或被取缔的非法金融机构的经济纠纷案件中,如发现上述问题,应当及时依法予以纠正。

  对确应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承担民事责任的案件,人民法院亦不宜采取查封其办公楼、运钞车、营业场所的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应当自觉履行已生效的法律文书,逾期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可以依法执行其其他财产。

  二、可以执行的财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34条之规定,对于金融机构在本机构、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在人民银行的其他存款可以冻结、划拨。具体包括:1、金融机构在本机构的存款;2、金融机构在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3、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除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外的其他存款。

  可以冻结和划拨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存款,因为民事诉讼法第221条规定的协助执行的银行并未排除人民银行。专业银行在人民银行的存款就是为应付专业银行紧急支付需要和跨行结算的,在专业银行不能自动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人民法院对其在人民银行的存款予以划拨是合理的,还可以促使专业银行积极履行,防止专业银行把其他存款作为准备金和备付金拒绝法院扣划。

  对于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是否还有准备金以为的其他存款曾有争论。对此,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中还是有其他存款的,起码有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存款。对不得冻结和扣划的存款准备金,应理解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其比率是6%。超过这一比率的准备金,应称为“超额储备”,并不起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商业银行法中规定的存款准备金就是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不包括超额储备,商业银行对超过法定准备金数额的准备金存款有权自行确定。因此人民法院在执行中应当有权划拨这部分超额储备存款,以清偿商业银行的债务。

  金融机构的其他财产,这主要是指存款以外的各种形式的财产。这部分财产只能是营业场所以外的财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34条明文规定:“……可对被执行人的其他财产采取强制措施,但不得查封其营业场所。”

  (作者单位:江西鄱阳县法院)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