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凡,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原宾阳县人民法院副院长。2003年11月6日,张亮凡在宾阳县甘棠镇阿嘴岭发生的特大火灾中,强忍病痛,与山林火灾进行殊死搏斗,导致病情加重,于2003年12月6日病逝。他去世后,先后被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追授为“优秀人民法院院长”,被中共南宁市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被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追授为“广西模范法官”。
近日,记者来到宾阳县,追寻好法官的足迹,听百姓含泪讲述他生前的故事。
哪怕是最简朴的中国法庭,都会在正中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那怕是最基层的法官,肩上都佩着象征公平公正的天平。张亮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负肩上天平,不愧顶上国徽。
1984年,26岁的张亮凡,由武陵镇农机站的一名技术员,成为武陵镇法庭的书记员。在那里,他一呆就是10年。
武陵山多路险,为了方便群众,身为法庭副庭长的张亮凡经常带着法官驻扎边远山村,将法庭开在了村头田边,就地调查,就地调解,就地开庭,就地执行。
妻子陈玲还记得,1995年7月的宾阳,炽热如火。一大早,丈夫张亮凡就提着简单的行李,带着合议庭的3名干警去古辣镇稔竹村委巡回办案。丈夫又下乡了,这回又要去多少天?整整7天,张亮凡一行走遍了稔竹村的龙母、四季等八九个自然村。苦口婆心挨家挨户地走访,脚板起泡了,嗓子冒烟了。村民感动了,他们从来没见过这样工作不要命的办案人员。高速的办案效率,有了沉甸甸的收获。7天办案近40件,平均每天6件。
然而,由于在山里风餐露宿,饥一餐饱一餐,久而久之,张亮凡就落下了胃溃疡这个病根。
张亮凡常说:“民事无小事,案案要公正。”他长期从事民事审判工作,把为民办好案视为天职。
2001年5月,宾阳县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房地产纠纷案。在执行阶段,被执行人某房地产公司未经法院同意,就擅自将法院查封的房子偷偷卖掉。张亮凡一听到汇报,拍案而起,“法院查封了还敢卖?法律的威严如何体现?按照法律程序,拘留经理”。该公司经理知道后,慌了,急忙找到县里的一位领导,那位领导一个电话打给了张亮凡,言下之意就是需要张亮凡关照一下。这个案子能否执行,张亮凡说了算。“不管是谁,该执行就执行!”连县领导都罩不住自己,公司经理没辙,第二天就把15万元执行款付清了。事后主办法官不禁感叹,要不是张亮凡顶着,这件案子根本执行不了。
武陵镇客车司机蓝某在行车时被一辆外地货车撞了,交警认定事故责任在外地车主。客车上受伤的乘客可不管责任在谁,二话没说就将客车司机蓝某告上了法庭。蓝某知道这个案件的主审法官是张亮凡,便买来烟酒主动找上门,被张亮凡谢绝。
该案经公开审理后,张亮凡依照法律规定,判决蓝某赔偿。蓝某觉得很委屈:“冤有头,债有主,事故责任明明在外地货车一方,为什么要我赔偿?”就在判决的当天,张亮凡主动找到蓝某,给他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之所以让你赔,是因为你开车搭载乘客,形成了运输合同法律关系。你不但没把乘客送到目的地,还让乘客受伤,他们不告你告谁啊?”张亮凡又为蓝某指明了另外一条道路:“外地司机撞了你,你们之间因交通肇事引发的赔偿纠纷,你可以起诉这位外地司机补偿回来,这是法律程序。”一句句通俗易懂的解释,让蓝某恍然大悟。
张亮凡审理的700多件民事案件中,70%是调解结案。判决结案的,也只有2起上诉,维持率达到100%。
“办案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如果证据证明你们有理,法院会判你们赢;如果你们证据不充分,我也帮不了你们。”这是张亮凡常对说情者说的话。
1995年,卢经信因为房屋纠纷被自己的侄儿告上了法庭,便想叫这个当了庭长还叫他二哥的邻居“关心关心”。这么一想,卢经信就拎着一袋水果和几条香烟,还有一个装了1000元的信封敲开了张亮凡的门,一进门还没有坐好,这个庭长邻居就将他推了出来,并说:“二哥,事情不能这样做的,要按法律来办。”钱既然不要,那就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吧。卢经信厚着脸皮再次敲门,卢经信纳闷了:这个二哥为啥就这么不讲人情?第三次卢经信来登门时什么都不敢送了。这一次张亮凡一句话便将他问回去:“二哥,如果你的侄子也走后门怎么办?”一句话问得卢经信汗颜。三次敲门,三次被拒。卢经信心里直打鼓,是不是侄子已经搞掂张庭长?如果这样,官司输定了。但最后的判决却让卢经信大感意外——胜诉了,而且一切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理。
“法律是无情的,但人是有情的,把无情的事情当有情的办,许多棘手事就能由难变易。”张亮凡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2001年10月,宾阳县法院信访室来了几个上访者。一个老汉带着一个阿婆和两个小男孩来到了法院信访室,把一卷被窝“啪”的一声丢在了地上,4个人就坐在了地上。法院干警从没有见过这阵势,赶紧上前问个究竟。“你们不放我儿子,这两孙子我养不起,就放你们法院了,被窝也带来了!”老汉口气硬邦邦的。
原来老汉姓黎,是中华镇新塘村人,儿子因拐卖妇女被法院判了10年刑。儿子坐牢了,儿媳妇也跟着别人跑了,一个5岁、一个7岁的孙子丢给了两位老人。79岁的黎老汉觉得特委屈,于是和老伴找上门来。立案庭的廖汉真做老汉的思想工作,不通。再做,还是不通。廖汉真急了,赶紧将情况向张亮凡汇报。张亮凡下楼来,拉张凳子请老汉坐下,一杯热茶奉上,几个馒头放两小孩手上,老汉一下子就没了脾气。“大爷,你的儿子犯了法应该承担法律责任,不能因为你孙子没人养,就要求法院放人,没这道理。你生活有困难,可向政府反映,你放心,政府一定可以帮助你解决困难……”两个小时,说得老汉直抹眼泪,心服口服。张亮凡将白发如霜的两位老人和一对年幼的孩子送到车站,把车票放到老汉手上。
“张亮凡不是用什么豪言壮语,而是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为老百姓办的一件件好事、实事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形象。”宾阳县残联干部许晓虹如此评价这位清瘦的法官。
武陵镇六蒙村的村民住在半山腰,要到山脚挑水。1995年6月,时任武陵法庭庭长的张亮凡来到六蒙村委一带巡回办案。看着村民们每天汗流浃背地挑水,张亮凡坐不住了,他管起了分外事。每天,六蒙村民都可以看到一个肩挑着水,一脚高一脚低行走在山路上的瘦削身影。回到法庭后,一篇建议当地政府解决六蒙村群众吃水难问题的调研报告连夜写出。当清澈的自来水流进六蒙村,群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多亏了张庭长。
1993年,张亮凡无意中了解到同街有一个名叫磨维利的五保户无依无靠,生活十分困难。张亮凡对这位绰号叫“阿狗哥”的老汉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阿狗哥没有米了,第二天,张亮凡骑着单车驮来一袋米;阿狗哥没柴了,张亮凡又驮来几捆柴;阿狗哥没有钱了,张亮凡问他缺什么,他摇摇头,因为张亮凡第二天肯定又会把钱送过来。张亮凡调到县城后,虽然相距十几公里,但还时常牵挂着阿狗哥的衣食住行。张亮凡去世的噩耗传来,这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悲伤不已。一年多后,面对记者的采访,老人依然伤心地抹眼泪:“亮凡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对我如同自己的父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