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中院开展“双创”竞赛活动纪实
用法治绘发展新篇,以公正护民生福祉。
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锚定“走在前、挑大梁”,以开展“审判工作创亮点、服务大局创业绩”的“双创”竞赛活动为抓手,奋力推动聊城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市法院全年共收案108266件,结案105985件,同比分别上升8.6%和7.1%,聊城法院辖区整体、各业务条线、各基层法院质效考核指标全部达标。
全市法院工作继续保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聊城中院连续二十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直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一等等次;全市法院24项工作经验被最高法院、省委政法委、省法院交流推广,38个集体和51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表扬。
严格公正司法,筑牢安全稳定底线
称霸一方、为非作歹的关某某黑社会组织、吴某某恶势力团伙,被连根拔起,受到法律严惩,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2024年,全市法院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审结各类刑事案件3950件,判处罪犯4934人。对故意杀人、抢劫、强奸、投毒等危害社会大局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恶性犯罪,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惩处,对311名罪犯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直至死刑,报请最高法院复核的死刑判决核准率100%。
全市法院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审结涉黑恶案件9件,判处罪犯72人,追缴“黑财”662.5万元,对黑恶犯罪形成强力震慑。严厉打击残害未成年人、拐卖儿童等挑战法律和伦理底线的犯罪。聊城中院少年审判庭被评为全省法院少年审判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审结贪污、受贿、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31件,判处罪犯37人,彰显人民法院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的坚定立场。
2024年2月7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在茌平区振兴街道宾王社区办公室,付某某忏悔地说:“我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深感后悔,也感谢各级领导特别是市中级法院对我和家人的关心关爱;我将痛改前非,认真接受矫正,不再做任何违法犯罪的事,怀着感恩的心,照顾家庭,回报社会。”这是聊城中院刑事审判工作中的一个镜头。
2024年,全市法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对928名犯罪情节轻微、悔罪认罚的被告人,依法适用缓刑、管制或免予刑事处罚,对认真改造的282名罪犯,依法核准减刑、假释。
全市法院聚焦帮信犯罪高发态势,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主犯、依法严惩幕后“金主”的同时,对受蛊惑沦为电信诈骗“工具人”的在校学生和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加强教育警示、依法从宽处理,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立面,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帮信犯罪案件和罪犯数量同比分别下降22.4%和29.5%。
全市法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设立校园安全先议办公室5个,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68份,对107名轻罪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记录封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法治蓝天”。
服务发展大局,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2024年10月12日,一件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在东昌府区法院涉外商事审判团队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聊城市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圆满解决。双方协力调解,成功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为涉外商事纠纷案件的解决树立了典范。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2024年,全市法院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审结买卖合同、运输物流、建设工程等各类商事案件43599件,标的额252.7亿元,依法服务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聊城中院民四庭被评为全省法院商事审判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助力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审结金融借款、民间借贷案件14399件。针对金融市场突出问题向市委提出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意见建议,受到市委书记李长萍的批示肯定。
全市法院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21件,聊城中院审理的国际钢材买卖合同纠纷案被评为全省法院“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十大典型案例。助推发展动能转换,充分发挥破产审判“积极拯救”和“及时出清”功能,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优质危困企业开展重整救治,引导老旧企业、落后产能及时退出市场,审结各类破产案件58件,化解不良债务662.8亿元,盘活土地资源1758.4亩,安置职工15730人。
全市法院加大对驰名商标、核心技术、新兴产业的保护力度,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195件。聊城中院民三庭被评为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表现突出集体,临清法院在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为传承大运河文化,呵护大运河环境,助力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2024年10月25日,临清法院和河北临西法院等多部门到临西县汪江村丁家码头,开展增殖放流公益活动,绘就水美鱼欢生态画卷。活动现场,两地法院干警及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向大运河流域投放草鱼、鲤鱼等鱼苗10000余尾,通过发挥“以鱼洁水、以鱼养水”的功效,进一步改善和修复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多样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民生福祉。2024年,全市法院保障绿色低碳发展,主动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审结涉黄河、大运河等环境资源案件1183件,对84名非法排污、滥伐林木、猎杀野生动物的被告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判处罚金、环境修复赔偿金437.5万元,依法守护聊城蓝天碧水净土。
聊城中院依法认定种植高秆作物影响行洪安全的黄河淤背区土地租赁合同无效,及时消除行洪隐患,被最高法院评为“司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审结碳排放权、用能用水权等新型环保权益案件94件,中院提级审理全省首例碳排放权交易纠纷案,受到省法院霍敏院长批示肯定,并被评为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全市法院积极构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格局,加强与环保、水利、河务、灌区等部门的协调联动,经验做法被省委政法委转发推广。聊城中院在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三强三优”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并在全市改革攻坚擂台赛上进行展示交流,受到与会领导的充分肯定。
践行司法为民,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贾法官,咱们法院办案真公正,效率也很高,真心感谢你们!”2024年3月4日下午,当事人王某某风尘仆仆地赶到聊城中院,将一面绣有“秉公办案彰显国法 公平正义情暖民心”字样的锦旗,送给民一庭法官贾琼,并当面表示心中的感激之情。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2024年,全市法院强化民生权益司法保护,牢固树立“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审结涉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各类民事案件17879件,加大调解、释法说理、判后答疑工作力度,努力做到既解决案件的“法结”,又打开群众的“心结”,增强群众司法获得感。临清法院被省法院评为“司法为民示范法院”。
全市法院持续深化家事审判改革,审结婚姻、继承、抚养、赡养等家事案件7923件,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聊城中院打造的“水城家和”家事审判品牌,被省法院作为“三强三优”重点品牌向全省推广,莘县法院燕店法庭全流程化解家事纠纷的经验做法,被最高法院评为“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冠县法院调处的再婚家庭离婚案,被省妇联、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优秀案例。
全市法院保障群众安居权益,审结商品房预售、二手房买卖、物业服务等房地产纠纷案件3612件,并针对商品房预售领域边批边建、虚假宣传、预告登记率低等问题,向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提出司法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执行工作的透明度,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满意度,根据聊城中院统一部署,2024年11月27日,高唐法院组织开展“聊执砺剑-执击现场再出发”集中执行行动。央视法治壹深度、人民法院报、聊城市新闻媒体传媒中心等通过官方抖音号同步直播,直播时长近5个小时,吸引了100.7万名网友在线围观,通过第一视角,带领广大网友以“身临其境”方式“沉浸式”体验执行现场。该院执行法官还与网友进行实时互动,坚持以案释法、以案普法,既为广大网友带来了实用满满的法律“干货”,又让网友对法院日常执行工作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法律的效力在于实施。2024年,全市法院全力兑现群众胜诉权益,常态化开展“聊执砺剑”执行行动,执结案件32325件,到位金额54.7亿元。健全完善精准查人找物、失信联合惩戒、打击拒执犯罪等工作机制,“一网打尽”查控各类财产28.5亿元,让11321名失信被执行人在融资信贷、出行出境、高消费等方面“一步难行”,对恶意逃避、抗拒执行的5248名被执行人,实施拘传、拘留或以拒执罪“一追到底”,坚决维护司法权威。
全市法院聚焦追索农民工工资、人身损害赔偿金、赡养抚养费等民生案件,组织开展“小案惠民生”专项执行行动,帮助群众追回辛苦钱、看病钱、救命钱1.9亿元,入选全市“法治为民十件实事”。联合中央电视台、人民法院报、抖音等媒体,开展全景式、沉浸式执行直播20场,2800万网友在线观看,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
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审判工作质效
2024年3月14日,当事人将一面绣有“匡扶正义护人权 法治公平担铁肩”字样的锦旗,送到聊城中院立案庭速裁团队成员李国丰手中,以表感谢。办案人员李国丰以“如我在诉”的严谨态度,将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成功调解,并赢得当事人双方的称赞,以实际行动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公正司法的殷切期盼。
2024年,全市法院深化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坚持“抓前端、治未病”,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格局,配合党委政法委开展万人起诉率通报考核,加强与“一站式”矛调中心的联动对接,扎实推进住建领域诉调对接改革国家试点,积极打造“和声聊亮”多元解纷品牌。全市法院诉前成功调解案件31032件,同比上升46.1%,近三分之一的民商事纠纷实现诉前化解,聊城市万人起诉率正向排名全省第一,临清法院对接矛调中心推进多元解纷的经验做法被省法院推广,莘县、高唐法院被评为全省“法院+协会”合作化解道交涉保纠纷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全市法院深化诉讼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健全轻微刑事案件刑拘直诉机制,醉驾、帮信等案件平均办案周期降至17.6天。加大民事速裁、小额程序适用力度,29个速裁团队结案28767件,平均用时37.5天,18230件小额程序案件一审直接生效,实现简案快审快结。深化立审执一体化运行,通过诉前保全、嵌入违约惩戒条款、预拘留等方式,督促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从源头上减少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执行收案同比下降5.7%。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的关键一年。”聊城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延杰表示,全市法院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锚定“走在前、挑大梁”,进一步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