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训 以训提能 以能强基
——北京三中院“百案百庭”竞赛纪实
2025-02-06 08:38:55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张鹏程 周圣乔
 

  时隔两年,赵宇带着施工团队离开崭新的现代化写字楼,看着手中的一纸判决,赵宇眼角闪烁着激动的泪光。2024年5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赵霞依法判决分包公司支付工程合同款项,让这位施工队长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支点。

  “确认赵宇的在案证据真实有效后,我们第一时间赶赴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取证,依法作出裁判,这也是我们所在合议庭的参赛案件。”赵霞口中的比赛就是北京三中院民商事“百案百庭”专项业务技能竞赛。

  该竞赛聚焦服务保障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内容紧扣司法改革和审判实际,强化以赛促训、以训提能、以能强基,锤炼法官的庭审技巧和司法裁判、法官助理的业务素质、书记员的庭审记录等7个技能,不断为推动北京三中院商事审判特色人才高地建设培育出大批优秀人才。

  北京三中院副院长薛强表示,专业化建设要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系统提出的明确要求。“百案百庭”业务竞赛将过硬业务水平、积极主动履职的评价考核宗旨贯穿始终,旨在培养“双一流”现代化法院审判人才,推动审判质效稳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百案百庭”技能竞赛的深入开展,北京三中院多个案件获得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等荣誉,法官郑吉喆审理的“隐形加班案”获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并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理念先行,谱写司法为民新篇章

  “如果想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那么明是非善恶、定权利归属是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能做的还有很多。”“百案百庭”赛场外,法官张清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在一起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中,开发商与李先生因产权代办费产生纠纷,并以此为由延迟交房。了解到同小区近2000户业主也有类似遭遇后,张清波迅速展开核查。

  “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开发商不能因业主的轻微违约行为而免除自身的主合同义务……”庭审现场,张清波明确开发商需要就延迟交房进行补偿,也分析了李先生贷款买房而不能自行办理产权登记的前因后果,分析鞭辟入里,得到了当事人一致认可。

  “案件审理中,开发商、购房者和银行三方权益都得到充分考量,为其他业主提供了参考,体现了审理、治理并重的审判理念。”现场点评环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萍对张清波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

  北京三中院政治部主任马骏表示,法院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组织干警开展业务竞赛,目的就是一体推进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以适应审判工作现代化的新要求。

  2024年8月,北京三中院“百案百庭”院内庭级竞赛开启。其中,主播与经纪公司直播合同纠纷等一批新型案件纷纷入围。庭审中,主播与经纪公司围绕经纪合同人身依附性、法定及约定合同解除权、账户归属展开激烈争论。法官李冉组织双方进行证据交换和质证,调查询问直播平台方行业惯例,锁定无争议事实,对争议焦点及辩论情况当庭进行阶段性总结,引导双方对类案检索情况发表意见。

  经过严谨细致的评议,合议庭组织当事人到庭宣判。伴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持续数月的纠纷尘埃落定。在判后答疑过程中,李冉语重心长地说道:“依约履行合同是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更是和谐社会的保障。”

  “确实,我们在合同的解除权使用上有不妥之处,李冉所在的合议庭细致严谨,我们输得明明白白、心服口服。在下一步的合作开展中,我们要以此案为契机,完善与主播的合作机制。同时,我们对法治更加充满信心,也真挚地感受到人民法院依法履职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强大后盾。”被上诉人感慨地说。

  投资2000万元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原告深受委屈;收到投资款后立即退回却仍要赔偿损失,被告倍感无奈。这是法官孙璟钰的参赛案件——一起高新技术企业拟上市前的新增资本认购纠纷。

  天平两端,双方当事人都等待法院作出裁判。孙璟钰一面积极调解,一面围绕增资协议效力和可得利益损失金额认定等争议焦点,加班加点梳理合同要点,核查相关行业惯例。

  结合公司法及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孙璟钰最终认定,目标公司拒绝投资构成违约,承担80%的责任,投资方未尽专业机构合理的谨慎注意义务,亦应自行承担20%的责任。双方服判息诉,矛盾画上句号。

  庭审结束后,谈起审理思路,孙璟钰的表情轻松了许多,“法庭之上,既不能让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损,也要考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合理诉求。面对疑难复杂案件,精通法律是基本功,还要在审判中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做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追求至臻,打造高效审判新范式

  “我的身份信息被公司盗用,举证责任究竟由谁承担?”线上法庭谈话中,远在上海的当事人王先生言辞激烈,而北京三中院法官田璐却耐心倾听着王先生的意见。

  “您认为公司盗用您的身份信息并登记您为公司法定代表人,那么您的身份证为何交由公司长期保管?而且刚刚证人出庭也明确表示,您作为公司前股东,与公司长期存在利益往来,您是否能够提供相反证据证明,法院会根据在案证据情况依法审查您的诉求……”认真倾听后,田璐围绕王先生的诉求耐心展开问询。北京与上海的两块屏幕之间,细致的释法说理让王先生逐渐认同了田璐的观点。

  几天后,田璐接到了从上海打来的电话。原来,王先生经过反复思考,最终选择调解结案。在北京三中院,像这样的民商事审判线上庭审,占比超过75%。

  2020年的“百案百庭”竞赛中,田璐是首批“云法庭”参赛者之一。一起公司设立纠纷里,身处异地的双方均表示,愿意通过线上审理尽快解决纠纷。

  指导当事人使用线上小程序,召开线上庭前会议……一番准备后,田璐进行正式庭审仅用了不到一小时。后来,这场庭审又被推荐参加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组织的“百案云庭”竞赛并摘得金奖。

  北京三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周荆介绍,以那次竞赛为起点,该院展开针对性调研,完善线上程序规则,在线庭审效果持续优化:一方面,发挥网络优势为当事人在举证质证、调解等方面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提升法官庭审驾驭能力,及时进行庭审总结和准确释明。

  2024年,“百案百庭”竞赛又增设调解技能竞赛及判后答疑技能竞赛,着重考察法官实质解纷等能力。

  观摩竞赛后,北京市人大代表杨华感慨道:“法官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将极具专业性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让胜诉者赢得清清楚楚,让败诉者输得明明白白,有效提升了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对裁判结果的认同感。”

  “质辩合一”、“云审判”、模拟法官会议……近年来,北京三中院持续将民商事审判的新理念新要求融入竞赛,把活动打造为探索高效审判范式的试验田。为深化京津冀法院司法交流合作,竞赛还组织三地九家法院干警在线观摩,共同完善高效审判范式,助推跨区域司法服务再提速。

  以赛促学,拓展人才培育新路径

  “明确把‘付出实质性劳动’和‘明显占用时间’作为线上‘隐形加班’的认定标准,让在线工作有收益,离线休息有保障。”2024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首次提到“隐形加班”,内容掷地有声,引发广泛共鸣。

  作为“隐形加班”案件的承办人,北京三中院法官郑吉喆常年审理民商事案件。他坦言,案例精品其实源自“首都无小案”的办案精神和扎实务实的办案习惯,而这些都与“百案百庭”竞赛密不可分。

  入职以来,郑吉喆多次参加“百案百庭”竞赛。三年前,他审理的企业高管劳动争议案在竞赛中脱颖而出,最终获评第五届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

  “实现定分止争,不能局限于法律逻辑当中,还得跳出案件看案件,努力做到‘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郑吉喆说,竞赛过程不仅磨砺了庭审技巧,也让他对“如我在诉”有了更为真切的理解。

  立足真实审判,以把案件办成精品为目标,这些年,北京三中院“百案百庭”竞赛不仅是能力的“竞技场”,更成为人才的“孵化器”,涌现出许多郑吉喆这样的优秀青年。

  2017年,还在基层法院担任法官的郭强以现场听众的身份旁听了第一届“百案百庭”竞赛庭审。“精选典型案件,研究法律规范,打磨程序细节。”这是郭强当时对“百案百庭”竞赛的全方位感受。

  2024年,通过法官遴选程序成为北京三中院法官的郭强带着参赛团队以选手身份参加了“百案百庭”竞赛。在合议制庭审技能竞赛中,面对当事人临时抛出的新证据、新观点,郭强熟练把控庭审节奏,有序推进法庭调查,法官助理单海涛、书记员崔陈晓梦全程协助法庭辩论等环节有序展开,翔实记录双方庭审意见,让案件真相水落石出。

  法槌落定,郭强长舒一口气。当年的旁听者,如今变成了亲历者,身份的转化带来的收获大不相同,团队组织能力和庭审驾驭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百案百庭”竞赛既是民商事审判的“随堂考”,又是开启征程的“新坐标”。今天,在北京三中院,“以赛促训、以训提能、以能强基”的理念早已深入干警心中。

  该院院长薛春江表示,通过“百案百庭”专项业务技能竞赛锤炼干警业务素质,是北京三中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今后,北京三中院将持续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法院干警的法律政策运用能力、防控风险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科技应用能力、舆论引导能力,不断提升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真本领。

  2024年,北京三中院民商事审判的多项指标位居全市同级法院前列,涉公司类纠纷平均审理时间同比减少17%。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