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打造“三维一体”新模式 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
2024-12-02 10:56:0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胡思行 古沛鑫 欧超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全市法院新收案件数量超过59万件。面对纠纷增长、人案矛盾突出的实际挑战,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问题导向,将院局领导、业务部门与审判管理部门作为加强审判管理的关键,着力打造“三维一体”新模式,构建起两级法院同频共振的大管理格局,奋力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为成都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司法保障。

6922661f618366526b3a1236ceb04d99_30ec494d6282c095fb09fef23708308d.jpg

e579b9a165656e36acaddc5322f8fa55_5ec74e9fdd9e95e45e5dab3c86e296c4.jpg

 图①:成都法院召开数据会商工作会,分析研判审执工作。

c6c40c3b11dee7f201974e7daddbecf6_31d3a215ebe9f12fc013f5cdb0c2bbdd.jpg

  图②:成都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杨诚(中)在锦江区法院调研。

e3daf99512665a2e2e7826bfec28e2a5_029f7a31a08e320a418bc1351451e273.jpg

  图③:武侯区法院开展“网约车停运损失百案联调”,两天时间成功调解80件案件。

893fa647d26e4ee1db38785e4119c65e_ed30c4054492d4328d1d7ef37e5cdca9.jpg  图④:成都法院举行民事庭审优质化竞赛活动。 资料图片

  补能添力,强化实质化联络

  “现在院里的人员结构情况如何?基础建设方面还有没有什么困难?”2023年10月,成都中院院长杨诚与成都中院政治部、审管办、行政装备处等部门负责人,来到都江堰市人民法院实地调研,和干警们一起找问题谈对策,一同商议破局良方。

  基层法院身处服务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最前沿,其工作质效对司法工作整体具有重大影响。成都地域面积广阔,各地区产业结构分工、财政支持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存在客观差异,导致辖区内22家基层法院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既有共性,也有特性。上级法院如何做好统筹谋划、为各家基层法院靶向施策添力,是坚持整体司法观、一体推进成都全市法院审判工作提质增效必须考虑的问题。

  成都中院抓实“关键少数”责任,将院局领导实质化联络机制作为“三维一体”执法办案模式的关键一环。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工,与各联系点法院增强实质化联络,在因院制宜增强督促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工作资源适度倾斜,强化中院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对内打通业务条线指导纾困功能,对外争取各级政府部门政策支持,促进两级一体日常政务、审执工作中的双向良好互动,形成决策合力、多向发力,帮助各联系点法院打开审执工作新局面。

  22个基层法院中,都江堰法院因为地方财政压力大,长期面临硬件薄弱、人才流失、质效落后的多重挑战,在2023年初被确定为市域内的薄弱法院。成都中院院局领导多次带领相应责任部门下沉调研,围绕都江堰法院制定脱薄工作计划,立足人员断层断档、基建经费不足、缺乏业务指导等工作难点开展会商研判,梳理核心需求11个,逐项建立目标清单、任务清单,并针对性明确帮扶责任部门与任务完成时限,采取每季度实地走访、每月听取进度、每周电话沟通的多维联系方式,及时提供对口业务指导、人财物统筹保障等供给支撑,探讨解决方案,推动各项工作部署落实落细。

  “现在中院的领导以及业务部门的各位同志经常和我们直接交换意见,给予我们指导帮助,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增强了信心和干劲。”都江堰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邹小宇感叹道,“今年以来,都江堰法院整体的审执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自2023年实质化联络机制运行以来,成都中院院局领导已实地调研走访各基层法院60余次,微信电话联系指导百余次,向党组会形成十余篇专题调研报告,协助解决了40余项审执工作的重点突出问题。

  提质减量,深化内外协同联动

  “我们这栋的业主全都签字同意了,凭什么不让装电梯?”

  “小区环境是大家的,你们楼修电梯占用公共绿地,施工噪音又大,不能这么自私!”

  在成都市武侯区某老旧小区,原本关系和谐的邻居因为加装电梯引发了数次剧烈争吵。康某等人所在的单元楼12户业主均签字同意为该单元加装电梯,也依照相关规定将加装方案在全小区进行了公示。可正当12户业主高高兴兴看着工程开始,期盼能住进电梯房的时候,其他楼栋的业主却因工程需要在公共绿地挖基坑产生不满。刘某等部分业主以增设电梯未取得小区全部业主同意、施工违法、占用公共绿地等理由,采取随意进入施工工地等方式阻挠施工,致使工程停工。经当地居委会和派出所调解无果后,加装电梯单元业主康某等人提起诉讼,要求停止阻拦、妨害电梯正常施工并赔偿相应损失。

  武侯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增设电梯的公示程序符合政策要求,需占用的公共绿地虽属全体业主共有,但占用面积较小,对该单元以外的其他业主影响较低,最终判决阻挠施工的业主停止妨碍。成都中院二审维持原判。

  今年2月,该案作为典型案例成功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库。该案对老旧小区增设电梯情形下业主的容忍义务进行了明确,不仅为近年审判实践中多发的电梯加装难题统一了裁判规则,也充分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对构建自由平等、和谐友善的邻里关系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

  培树“精选案例”形成裁判指引,保障法律统一适用,正是成都中院各审执业务条线推动案件提质的工作实践之一。

  2023年以来,成都中院各审执业务部门以“三维一体”执法办案模式为支撑,针对工作中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自主研判分析,同时充分运用跨层级专法会、片区会、分析通报、判前沟通等形式,规范并加强对下业务指导。截至今年9月,成都法院运用“法答网”提问、答疑3300余件,形成改发分析通报26期,发布示范性案例135期,34篇精品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库。

  治理有所需,司法有所应。成都市两级法院坚持质量优先,合力助推全市各条线审执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同时全面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

  今年以来,成都全市法院针对房产物业、劳动人事、婚姻家事等十大纠纷高发领域,部署开展重点领域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专项行动,向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发出司法建议217件、收到回函167件,其中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40件,有效促推相应领域前端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凭借司法建议“小支点”撬动源头解纷“大杠杆”的同时,成都全市法院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压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责,参与成都“微网实格”治理体系,着力推动法院多元解纷阵地向前端治理延伸。

  金牛区人民法院、郫都区人民法院等基层法院以入驻辖区内多元解纷平台建设为契机,推动党委统筹整合多元解纷力量,创新构建分层过滤、线上线下、衔接配套的递进式纠纷化解模式及“望丛新枫”等解纷品牌,推动诉前纠纷调处化解。今年以来,成都地区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办理的调解案件达19万件,调解成功近17万件,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达45.35%。

  成都两级法院各业务条线攥指成拳,协同联动发力,案件提质减量情况稳中有进。今年以来,全市法院新收案件同比实现刚性下降。其中,信用卡纠纷领域降幅达50.9%,物业服务纠纷领域降幅为42.33%,同步带动相关领域全省新收案件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数据赋能,优化审判管理路径

  每天一早来到办公桌前,先登录“蓉慧管”智管中心平台,浏览查阅本院各部门重点质效情况的实时数据,早已是成都法院审判管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习惯。

  “近期,我们通过平台数据对比关注到部分法院和业务部门的未结案件化解进展较上季度出现停滞。”成都中院审管办主任邱寒一边操作着系统,一边向记者介绍:“结合分析研判与业务庭实际反馈,对于情况较为严重的,我们会随即下发提示函,协助具体案件的承办部门加紧开展清积工作。”

  面对信息化大潮的冲击,成都法院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数据分析应用能力,依托司法数据“富矿”为审判工作提质增效深度赋能。

  今年伊始,成都中院向成都市委报送了《关于2023年我市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司法大数据分析情况的报告》,直击全市社会治安、经济运行、民生福祉等方面的风险问题,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在借力数据赋能、以高质量研判成果服务好市域治理决策的基础上,成都法院依托“三维一体”执法办案模式,充分发挥“审判工作中枢”作用,以智慧管理平台为抓手,强化数据预测指引功能,健全审判质效通报机制,不断优化科学管理路径,释放审判管理效能。

  审执态势分析、临近审限提示、长期未结案通报……一份份跳动在传阅公文界面的通报、提示,正是来自审管办最直观的数据供给。

  通过精准分析和回应不同主体的需求,成都中院审管办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拓宽多层次数据通报渠道,为针对性补齐弱项短板、提高审判质效提供有力决策支撑;另一方面根据法院、业务条线和法官个体定制“质效画像”,将看似枯燥的数据转化为切实可用、清晰明了的“工作体检表”,帮助他们找准审执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点、发力点;此外,做实“三维一体”执法办案模式的居中调度职能,为院局领导开展实质化联络建好言献好策,协助各业务条线有的放矢开展对下业务指导,助力提高辖区审执工作协同效能,持续巩固全市两级法院同频共振的“大管理”格局。

  优质的审判管理既要统观全盘,也要能以点破局。从纠纷入院到判决到手,针对上诉移送、长期未结、鉴定移送等看似切口不大,却与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密切相关的诉讼环节,其耗时数据也已被“蓉慧管”智管中心平台实时捕捉,并以常态化监测通报为载体及时传导到各审执条线,辅之以案件评查、督察问效等举措,形成管理矩阵,助力曾经严重影响审判耗时的堵点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今年,成都全市法院上诉移送时间为34.75天,同比降低20.21天,长期未结案件新增数同比下降,化解率同比上升,实现近6年最佳。

  院长心语

  探寻大体量法院之治的最优解

  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杨诚

  多年来,成都中院始终高度重视审判管理工作,积极应对司法需求日益多元的外部环境新变化,持续推动审判监督管理转型升级,相关改革举措受到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高度肯定,曾荣获首届“人民法院改革创新奖”。

  成都法院“三维一体”执法办案模式立足成都法院实际,进行全局性系统重构,以中级人民法院为调度核心,创造性地将审判政务决策参谋、督办落实、组织协调职能与审判业务管理在机制上进行了适度融合。改变既往以单个法院为主体的“孤岛”模式,以市中院为枢纽,做实“审管办发现问题—业务部门研判调度—院局领导监督指导”的统筹协同,构建两级一体的管理矩阵,充分发挥上级法院“统”的优势,突出问题导向下的监督指导,管帮结合,形成“部署—反馈—评价”闭环管理,推动市域法院协同发展。

  统观成都法院工作全局,要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好城市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抓实审判监督管理,还需要在前端做好减法、后端做好加法。具体而言:一是要在前端践行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司法建议回函办理上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推动形成党委领导的多元共治格局,以入驻全域“一站式”解纷平台为契机,融入成都“微网实格”治理体系,做好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二是要在后端强化办案保障支撑,开展审务融合一体化改革,打造两级法院审判辅助事务中心,将审后事务从审判团队剥离,统一交由集约平台办理,建设高素质审辅人才队伍,破解人案矛盾困境,有效辅助法官办案。

  依托前后端“加减法”协同聚力,进而在中端以抓实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监督管理做好乘法,才能实现办案质量、效果、效率的全面提升。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