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受欺凌怎么求助?被网络伤害怎么办?孩子们走进最高法提了这些问题
2024-06-03 19:41:51 | 来源:工人日报 | 作者:卢越
 

图片  5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守护 少年逐梦”为主题举行“六一”儿童节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中小学师生和家长代表及有关方面代表参观座谈。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回答了5名中小学生的提问,大朋友和小朋友们手拉着手、心连着心,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活动中,大家一起参观了法庭和中国法院博物馆,了解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元素、法治发展脉络和人民法院发展历程,聆听了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审判主题曲《少年飞扬》,观看了由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法院法官以真实案例为背景改编的原创普法话剧《回归》。看到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误入歧途走向犯罪后,被少审法官感化、挽救,最终回归家庭、回归学校、回归社会的感人经历,现场很多师生、家长不禁潸然泪下。

图片

  “如果我在学校被欺凌了,应该怎么寻求帮助?”一名中学生抢到了第一个提问机会。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也是社会上、家长们关注的问题。校园欺凌严重影响了一些学校、同学正常的学习生活,是一些刑事犯罪的诱发因素,也是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工作关注的重点。昨天最高法院首次发布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其中第一个案例就涉及校园欺凌。”张军解读到,“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决不能怕,不管欺凌者怎么威胁,都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家长、报告老师。成年人遇到未成年人以大欺小的霸凌,也不能视而不见,应该及时制止、报告,保护好孩子。家长了解情况后,应该冷静、理性,及时和学校沟通。学校根据情节轻重,按照校规校纪、法律法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我们的学习、生活离不开网络,但又怕被网络伤害,该怎么办?”一名女同学问道。

  “网络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就是孩子们健康幸福成长的工具,用不好就会像刚才话剧里的‘小强’一样,误入歧途。”张军说,“同学们首先自己要有判断,一般来说,如果你在网上看到的内容不希望爸妈知道,你自己心里应该也清楚这是不健康的。作为家长,则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读书、学习上,自己最好就不要抱着手机不撒手。主管部门也应该完善规则、加强监管,共同为孩子营造一片清朗的网络空间。”

  六一前夕,最高法还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见》和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各巡回法庭举办了系列公众开放日活动。根据最高法统一安排,各地法院结合全国法院“六一走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法治宣传教育周活动有关安排和当地实际,组织实施既有地方特色又有良好社会影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未成年人保护主题宣传活动,共同庆祝孩子们的节日。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