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牛官司”给牛办上了“身份证”
2024-05-26 10:01:0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林晔晗 陈康秀 冼颖
 

  在广东省封开县大玉口镇发生了一件新鲜事:群星村的晒谷场上,13头牛正排成一队,防疫站的工作人员正往牛耳朵上钉牌子。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牌子是牛的“身份证”。

  给牛办“身份证”,还得从2023年的一起“牛官司”说起。

  一头牛引发的官司

  大玉口镇群山起伏,林木苍天,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沙头镇共山为邻,优越的自然环境为畜牧业带来近2000万元的年产值,其中牛、羊都是以在山间自然放养为主。

  2023年初的一天,沙头镇龙科村的钟某大汗淋漓地满山找牛。

  在经过群胜村的山头时,吴某正赶着自己的牛群经过,钟某惊呼道:“这头黑牛是我家的,我认得,怎么跑到你这边来了!”说完,他就要把牛牵走。

  “这是我辛辛苦苦养大的牛,凭什么说是你的!”吴某也不甘示弱。两人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吴某情急之下报了警。

  大玉口镇副书记明达召集司法所、派出所和村委干部在镇政府调解室几番调解下来,双方仍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调解无果后,钟某把吴某告上了法庭,称自己的牛走失1个多月后被发现在吴某的牛群里,要求吴某立即返还。

  封开县人民法院南丰人民法庭庭长黎英在接到案件后犯了难:钟某无法提供有效证据,双方闹得很凶,简单判决容易激化矛盾。

  更多养牛背后的隐患

  为了查明事实,黎英决定进行实地调查。这一调查,发现事情可不小:当地饲养人均采用放养方式,只有领头牛佩戴GPS定位器,饲养人每天参照定位巡山,直到卖牛的时候才把牛只牵回来。

  “‘老牛识途’这些传统方法应该可以确定牛只权属。”但黎英却碰了一鼻子灰。

  “大玉口镇地处广东、广西边界,两地牛群共同生活和繁衍,通过动物本能‘认亲’方式在其他地方也许可行,但在两省边界是行不通的。”村民们的反馈意见让案件陷入了僵局。

  “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要求,虽然你坚持认为牛是你的,但口说无凭,法院没有办法支持你的诉求。”黎英好不容易做通了钟某的思想工作,吴某又按捺不住:“谁知道他会不会哪天又跑过来牵我的牛呢?”

  “案子不大但事不小,反映出省份边界地区牲畜山地散养存在着很大的纠纷隐患,也事关养殖户的民生大计。”黎英把自己的担忧向时任分管副院长梁达明作了汇报。

  “要从源头上探寻解决之道,化解养殖户的后顾之忧。”从2023年10月开始,梁达明便带队展开调研。

  半年间,梁达明和黎英走访了南丰法庭下辖的3个镇22个行政村,3次到广西的苍梧县、贺州市八步区调研,4次到农业有关部门调研。

  梁达明一行在调研中发现,各方对此问题都感到棘手,特别是村干部一致反映:“近几年,产业化规模化饲养替代了农户散养,现在每户人养好几十头牛,饲养方式仍然是传统放养,管理难度和矛盾隐患越来越大,处理起来非常难。”

  如何为跨边界饲养牲畜治理开良方?

  一牛一证,巧解难题

  封开法院根据调研情况,形成调研报告后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了粤桂边界大型牲畜饲养纠纷源头治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行‘一物一码’,实时记录动物权属和身份信息,引导、帮助我县省际边界养殖户科学管理养殖动物,防止动物放养走失和伤人等纠纷。”调研报告为边界饲养牲畜治理提出了一个新方案:给每头牛办一张“身份证”。

  2023年9月,封开法院向封开县农业农村局和相关镇街发出关于加强边界养殖动物科学管理的司法建议。同时,苍梧县人民法院在封开法院的建议下,也向当地农业农村局发出了司法建议。

  “封开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全县16个镇街建立了矛盾纠纷共同分析研判和会商通报机制,还会同广西相邻法院协作解决边界基层治理难题、维护地区和谐稳定。”封开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岭峰介绍道。

  在封开县委政法委的统一协调下,第一批大型饲养动物“身份证”已于今年4月“上牌”。

  “牛有了‘身份证’,这既有利于跨边界饲养牲畜治理,也有利于利用绿色资源扩大养殖产能,为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提供支持,同时为打造‘粤桂一家亲、东西同发力、邻里共发展’跨省司法协作工作新格局提供了示范案例。”封开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梁志文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