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农牧科技公司承接的产业帮扶项目深陷债务危机,四百余名村民的帮扶资金面临亏空,群体性矛盾一触即发,湖南浏阳法院多向发力,实现同频共振,生动演绎了“枫桥经验”的浏阳实践——
440名村民的“心结”解开了
2024-05-13 14:04:0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陶琛 陈梓娴
 

  “感谢你们,让我们顺利拿回了投入的帮扶资金。”近日,拿到退款的村民激动地握住立案庭副庭长姚龙武的手说道,“这起矛盾纠纷涉及人数广、解决难度大,感谢法官们辛勤付出,你们多番调解最大限度帮我们减少了损失,给浏阳法院点赞!”

  究竟是化解了怎样的群体性矛盾纠纷,让440名村民赞不绝口?这事还要从六年前说起。

  2018年,湖南省浏阳市发展大围山区周边12个村的产业项目,帮助175户440名村民进行肉牛养殖。为有效推动增收致富,12个村委决定引进浏阳市某农牧科技公司,通过“合作+代养”模式,引导农户从传统散养模式向规模化、现代化养殖模式转型。双方约定期限为5年,将2000元/人的帮扶资金投入该公司,委托其统一购买肉牛进行养殖。该公司每年按照到户帮扶资金的8%分红给农户。

  “本来以为牛肉市场、价格都稳定,养殖肉牛没有风险,没想到赔本,我们的资金要打水漂了……”由于经营不善,该公司肉牛养殖项目出现亏损,项目深陷危机,分红迟迟无法兑现,留下大量债务和一群焦急万分的村民。2023年年底,农户多次要求该公司退还所投入的资金未果,纷纷涌入湖南省浏阳市人民法院沿溪人民法庭、大围山人民法庭,要求诉讼维权。

  “涉及100余户400余人的涉农纠纷,情况很棘手,不及时妥善处理将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后续纠纷更会源源不断。”沿溪法庭庭长汤铁镖说道,“以一纸判决来收尾不是群体性纠纷的最优解,坚持调解优先,从源头化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该群体纠纷涉及人数众多,关乎民生,处理不慎极可能引发群体矛盾。能否妥善处理好这起系列纠纷,直接考验浏阳法院诉源治理工作机制和化解群体纠纷的能力。收到预警信息后,浏阳法院党组高度重视,迅速调度部署,成立由一把手牵头,沿溪法庭、大围山法庭及立案庭干警联合组成的工作专班。专班迅速深入事发村镇进行现场查看和入户走访,并与当地党委政府及村组负责人深入沟通,详细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和纠纷成因,充分听取公司股东和农户的诉求。

  “我们掌握清楚情况后,立即进行了研究部署,制定了‘法庭支持、乡镇主导、村委协调、公司配合、股东参与、分组化解’的工作方案。”浏阳法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肖柱表示。

  “其实案情并不复杂,村民胜诉的几率很大,但公司已经亏空,没有履行能力,达不到实质解纷的效果,只有发动各方力量做公司股东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大围山法庭庭长何春华坦言。

  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沿溪法庭、大围山法庭积极争取当地镇党委政府支持,与司法所、村委会商定联动调解方案,同时将法官、镇政府工作人员、各村支两委委员、村民小组组长分成13个调解工作小组,分别对接公司5名股东和175户农户,实现全面覆盖、多向发力、同频共振。

  “群体性纠纷的化解仅靠法院一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当地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让所有有利于纠纷化解的力量都参与进来,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姚龙武说道。

  历经十余天的上门、循环做工作,在多方齐抓共管的努力下,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直至达成一致:5名股东自愿筹集40万元用于退还给农户,400多名村民陆续签订调解协议,收到公司退还资金。

  至此,400多起纠纷成功实现诉前化解。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