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因侨而立、因侨而兴。这里是华人华侨出国“追梦”的出发点,也是他们回国“造梦”的落脚点。侨资企业选择落户江门,不仅因为家乡情怀,更是看好江门高效贴心的营商环境。
服务百万侨胞,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如何做好涉侨纠纷化解工作?
江门“侨梦苑”涉侨纠纷化解中心,中国侨联部分代表到江海法院调研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
凝心聚力搭建全方位全流程涉侨纠纷网络
江门“侨梦苑”涉侨纠纷化解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江海法院与国字号“侨梦苑”联合成立。中心位于江海法院,碉楼、葵扇、舞狮等具有侨乡特色的装饰点缀其中,让华人华侨有“归属感”,更愿“以和为贵”。
为更好服务遍布世界145个国家及地区的530多万五邑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中心组建了由各领域专业人士组成的调解队伍,将单一的司法调解升级为多元化解,融合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集中处理涉及侨企、归侨、侨眷的婚姻家庭、相邻关系、小额债务、税费争议、劳动争议、物权争议、工程承包、投资、金融、知识产权、国际贸易等多类涉侨民商事纠纷。
成立一年以来,中心累计识别涉侨案件242件,化解涉侨纠纷53件,调解成功率达21.9%,取得良好诉源治理效果。
用心用情 推动涉侨纠纷便捷、高效、实质化解
如何发挥各方力量,更便捷、高效、实质化解涉侨纠纷?江海法院把涉侨纠纷化解与新时代“枫桥经验”相结合,探索出一套“让涉侨纠纷高效解、源头解”工作法。
某进出口贸易公司是辖区内一家侨资小微企业,落户江海后,业务刚有起色,却因被告某化工公司拖欠货款的行为陷入资金周转困难。
案件进入中心后,立案庭法官与诉前调解员认为,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若能对该案进行调解,将有利于这家小微侨企更快地收回被拖欠的货款,也有利于修复拖欠货款企业的信誉,遂主动联系区侨联、区检察院共商如何高效化解此案,并于次日组织双方参与调解。
调解过程中,诉前调解员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分头对双方主张进行分析,在多方调解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促成双方达成一致调解协议,当庭握手言和,并表示今后将继续延续商事合作。
“江海区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高效化、实质化、人性化解决争议,使我们对江海区即将带给我们的机遇和前景充满信心。”该侨资小微企业负责人说道。
优化服务 建立多维度涉侨纠诉讼服务体系
一个屏幕、一根线,把530多万侨胞与法院连接起来——这得益于江海法院对广东诉讼服务网、授权见证通小程序、域外法查明通等智慧司法平台的广泛运用。
2023年,中心引导当事人进行各类在线诉讼72次,在线调解14次,提供线上、线下授权代理见证服务15次,免去委托人办理委托授权书公证、认证、转递等系列繁琐手续,持续提升华侨华人创新主体对“侨都”司法的“体验感”。
得益于信息共享机制,侨胞在遇到法律疑难时,还可向中心的任一协议单位提出服务需求,这种以法院为主体,侨联为中枢,各部门响应的多元、全面的服务体系,让侨胞急难愁盼的问题有人管、有人做、有人解。通过这一机制,已先后为23名华侨化解法律难题。
为侨搭桥、用心联侨、以情聚侨。近年来,江门“侨梦苑”涉侨纠纷化解中心积极推进涉侨多元解纷工作,持续拓宽司法服务半径,当好侨胞“贴心人”,成为涉侨“实干家”,为广大华侨华人构筑一个温馨的港湾,助力华侨华人圆梦大湾区。
蓬江法院在蓬江区委政法委统筹下,联合蓬江区司法局与蓬江区侨联,在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江门市蓬江区涉侨纠纷调解中心”(以下简称“调解中心”),助力涉侨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以法治力量助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
建立一个工作领导小组。蓬江法院、蓬江区司法局与蓬江区侨联三方共同建立由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拓宽涉侨法律服务覆盖面,努力打造法院、司法联动,侨联参与的大调解格局。
建立一个中心运作机制。三方联合制定《江门市蓬江区涉侨纠纷调解中心工作机制(试行)》,通过制度形式明确日常工作流程,以涉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需求为导向,以统筹运用三方服务资源为动力,推动涉侨领域矛盾多元化解。
建立一个协作联动平台。精心选派审判经验丰富、调解能力突出的涉侨审判法官,每周定期到调解中心驻点,主动延伸审判职能,为广大侨企、归侨、侨眷提供诉前调解、诉中调解、司法确认、法律咨询、释法答疑等服务,依法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合法权益。
依托调解中心,蓬江法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延伸职能,主动回应涉侨司法诉求,丰富司法服务供给形式,精准对接解纷需求,平等保护侨企侨商发展,切实维护涉侨公共利益,定期分析涉侨纠纷成因、特点,精准提供预警防范对策,开展法律政策宣讲,推进涉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截至2023年底,蓬江区累计调处涉侨矛盾纠纷66宗,涉及金额达3056.47万元。
下一阶段,三方将继续紧密协作联动,深化联席会议制度,用好信息共享机制,融合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推动涉侨调解员队伍规范化发展,合力打造法、司、侨部门紧密合作的“一站式”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体系,不断畅通涉侨服务渠道,提升涉侨权益保护质效,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更优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