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打造讲政治崇法治勤钻研能担当的法院铁军
2024-04-22 10:59:4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贺雪丽 许颖
 

西安知识产权法庭法官王维君(右)正在做调解工作。资料图片

雁塔区法院干警张丽娜在澳门大学的法律课堂上作交流发言。资料图片

  今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强调,着力锻造堪当重任的法院铁军。陕西省西安市两级法院绘制人才建设总体规划蓝图,对全体干警进行“全视野培养”“全要素研判”“全流程考核”,打造一支讲政治、崇法治、勤钻研、能担当的法院铁军。

  ■培养复合型人才

  “如果越过翻译文本会怎样?”

  在一起技术秘密纠纷案件中,原、被告就“呼吸式闪光灯相关技术”特征是否存在先公开情形产生了争执,分歧严重。

  “呼吸式闪光灯相关技术”是个什么概念?闪光灯如何呼吸?

  本案承办法官之一、西安知识产权法庭法官王维君曾在澳洲留学多年,英文水平较高,他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忽然间,王维君意识到一个问题,大家激烈争论的究竟是技术问题,还是陷入了文字游戏?

  王维君干脆越过翻译文本,要来英文原文的技术文献手册细细研究。“还好自己留学时爱折腾,经常旁听一些理工类的课程,成为法官后又通过单位组织的网络培训课了解了定位技术基本知识,技术手册看起来还不算费劲。”

  在对案涉技术进行全文语境分析后,王维君判断出,“呼吸式闪光灯相关技术”一词翻译有误,译为“脉冲式频闪相关技术”才准确。经反复研讨,双方当事人就“脉冲式频闪相关技术”的翻译达成共识,开始围绕技术争议事实发表意见,避免了在文字迷宫中持续打转,案件有了实质性的推进。

  最终,法庭查明该外文技术手册已经对此技术特征进行了实质性披露,不具备秘密性,被告的此项意见被支持。在排除了原告的部分不当主张后,法庭对其合法主张予以支持。案件裁判结果被最高人民法院二审维持。

  近年来,聚焦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日趋专业化、技术事实查明难、涉外案件司法力量不足等新问题,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选优配强人才队伍,在知识产权及涉外审判一线安排侵权案件审理经验丰富、擅长技术调查取证、外文沟通能力强、能够有效应对文化差异的优秀法官,王维君便是其中之一。同时,西安市两级法院引导干警在实践中成长、在学习中提升,鼓励干警成为复合型人才。西安市两级法院为干警提供涵盖司法审判、国家安全、高水平开放、历史文化保护、新技术新能源发展等诸多主题的课程,2023年线上线下培训干警共134期14545人次。干警在热爱的法律领域中深耕,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为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案件做好积极准备。

  ■绘制“360度全息画像”

  “性格外向、直爽。”

  “善于做调解工作,具有较为突出的组织协调能力。”

  “新型案件的研究和把握不够深入到位。”

  随机点开西安中院干部研判系统里一位法官的“画像”信息,鲜明的个人形象赫然在列。

  干部研判系统是人事部门最重要的“数字账本”,但海量数据最终指向的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个人,“人”的信息能否可以更多维、更生动的体现?

  西安中院人事部门通过面对面交流、实地走访、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等多元化手段,就干部信息进行全方位摸底。除常规的人员信息之外,性格特点、擅长领域、不足之处、最满意之处等软性指标,以及实绩清单、失误清单、急难险重任务承担情况等创新指标被设计并嵌入干部研判系统,一系列精准、全面的司法大数据绘制成了干警“360度全息画像”。

  “性格干练,综合业务素质过硬,执行力强。”这是法官赵静在干部研判系统中的部分信息。从民事审判部门被调整到执行局后不久,赵静承办了戚某等民间借贷纠纷执行复议案,原、被告双方就执行依据中借款利息的计算问题产生了争议。

  “因为之前有民事借贷纠纷审判经验,因此我快速准确理解了判决主文,正确适用借款计息方法,最终认定生效判决未执行完毕。”基于审判经验的积累,赵静对执行工作有了更多角度的认识,主动性和创造性被进一步激发。

  通过对干警的性格、能力、意愿以及岗位需求等指标综合分析,2023年以来,西安中院调整交流岗位54人,全市法院提职晋级411人,挂职锻炼3人,人岗匹配度被不断优化。

  ■打造“全生命周期”考核制度

  诉源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通过诉源治理,矛盾被提前化解,但也因此,法官的一些工作无法被计入考核。如何让这些“润物细无声”的工作被看见?

  西安中院出台《员额法官“全生命周期”业绩考核办法》,将每个案件看作一个有机体,从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进行整体考量,以更科学、更全面的考核办法提升审判质效。

  “这是少年审判庭法官雷雯的数据。2023年,她发送的3份司法建议均得到回函落实。此外,她不远千里奔赴甘肃监狱展开调解等做法,有效帮助未成年人顺利成长。我们将诉源治理、未成年人帮扶这些未进入诉讼程序、但实实在在推进了纠纷化解的工作折算为标准案件量,计入了法官业绩。”西安中院审判管理部门干警崔可介绍。

  同时,审判管理部门将已执结案件按照相关标准为审判环节的法官加分,引导法官在审判时充分考虑执行环节的可操作性,避免“各自为战”。

  在立、审、执互相关切配合的案件“全生命周期”考核制度激励下,2023年,全市法院诉前调解纠纷16.99万件,成功化解10万余件纠纷。

  ■向世界展示中国司法魅力

  西安市两级法院克服工学矛盾,让更多年轻干警“走出去”。通过“全视野培养”“全要素研判”“全流程考核”造就的人才队伍,正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司法的魅力。

  雁塔区人民法院干警张丽娜参与了国家法官学院与澳门大学法学院的“合作培养法学硕士研究生项目”。在她的研究生生涯中,有一节专利诉讼课让她印象最深。

  在这一堂课的交流分享环节中,张丽娜介绍了国内某通信公司和德国某公司专利纠纷案:德国法院认定某通信公司侵害了德国某公司专利,判令禁止某通信公司向客户交付侵权产品,同时召回侵权产品等。最高人民法院接到某通信公司禁诉令申请后,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作出了具有禁诉令性质的行为保全裁定:德国某公司不得在最高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前申请执行德国判决。

  来自东欧的老师听完张丽娜的讲述后,感兴趣地追问道:“那中国的禁诉令制度是怎样的?”

  张丽娜坦言,虽然目前中国缺乏与国外禁诉令对应的明确具体的禁诉令制度,但最高人民法院用足用好了行为保全制度,在未干涉德国诉讼实体审理及裁判效力的情况下,捍卫了国家司法主权和企业合法权益。并且,裁定做出后,各方当事人在切实履行裁定的同时积极谈判,达成了全球一揽子协议,结束了包括本案在内的所有平行诉讼,取得了多赢的社会效果。

  “老师和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国司法不断完善诉讼制度、积极回应当事人需求的生命力。”张丽娜语气中带着小小的自豪。

  新时代新征程中,西安市两级法院人才工作从“外在要求”向“内生动力”跃迁,形成了“事业激励人才,人才成就事业”的正向循环。2023年,全市法院共18个集体和个人获国家级表彰,地产领域协同治理、劳动争议诉源治理、二审网上立案等多项工作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推广。今年,西安市两级法院将最大限度实现“第一资源”价值,以人才建设上扬的实干指数,铸就法院工作强劲的发展指数,实现法院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