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对象: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王春
法周刊: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你们是如何理解并落实这一要求的?
王春:为认真贯彻落实“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创新打造诉源治理“1+9+N”新机制,推动矛盾纠纷从被动治理转向主动治理,从突击治理转向长效治理,从单向治理转向多元治理,以法治赋能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诉源治理不是法院的“独角戏”,我们要求,避免单打独斗、单向应对,做到内部驱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不断织密多元解纷“朋友圈”,共同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目的是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真正形成“社会解纷在前,法院诉讼断后”的矛盾纠纷过滤体系。
法周刊:法官平时工作很繁重,你们是如何广泛动员,让法官有时间有精力下沉基层?
王春:我们牢固树立“抓前端、治未病”的理念,坚持能动履职。三年来,驻站法官们先后化解了近3000余件矛盾纠纷,将纠纷化解于萌芽,切实减少了诉讼增量。
已经化解的纠纷中,有多起涉拆迁、涉房地产群体纠纷,如果它们进入诉讼程序,大概率会成为难案。但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在萌芽,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形成“无讼”的法治良序。今年第一季度,我院新收民事一审案件数量同比下降14.42%,民事案件万人起诉率同比下降12.88%,“抓前端、治未病”成效逐步显现。
法周刊:下一步,你们将如何推进相关工作,促进社会基层治理?
王春:事不避难者进。我们将围绕三个关键字,激发基层自治活力,提升社会治理实效。
第一个关键字是“补”。我们将及时查漏补缺、弥补不足,进一步调动下沉干警的积极性,从“全覆盖”向“更紧密”发展。
第二个关键字是“增”。今年3月,我院下沉社区的干警人数增加至155人,争取做到社区活动开展全覆盖、法官参与全覆盖、代表委员联络全覆盖。同时,将诉源治理工作向新业态、综合体、学校、企业等新领域延伸,主动参与疑难复杂纠纷化解,更加全面、精准地对接司法需求。此外,我院研发的诉源治理线上平台已上线运行,街道社区已动员332人入驻,将为街道社区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灵活多样的服务。
第三个关键字是“创”。我们将创新创优工作方式方法,形成品牌特色,并不断巩固和扩大成果。创新纠纷路径,通过巡回审理、典型案例宣传、司法建议等方式,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