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她们在继续发挥余热
2024-01-23 09:41:36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刘璐 马艺铭
 

当事人在调解员的调解下达成一致意见并握手言和。

调解员在做当事人工作。

  在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有这样一个特殊的集体,她们曾是审判台上的人民法官,如今,她们活跃在诉前调解第一线,继续发挥余热,为民解纷。她们是中山区法院“退休女法官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们。

  寄情于法  巧化“薪”事

  “我们就是普普通通的工人,都60多岁了,如果不是为了养家糊口,也不会这么大岁数了还在做保洁。本以为能在购物广场安稳地干几年,没想到劳务公司一句‘没钱’,就拖欠了我们几个月的血汗钱,大半年了还不给我们,您可得帮帮我们啊!”

  初冬一早,中山区法院“退休女法官调解工作室”本不宽敞的空间,挤满了退休工人。一年前,他们与沈阳市某劳务公司签订劳务合同后,在中山区某购物广场从事保洁工作,但由于公司经营不善,半年前解除了与李某等13名工人的合同关系,欠付的两个月工资至今未能支付。李某等人多次催要未果,无奈之下只能向中山区法院提起诉讼。

  案件推送至“退休女法官调解工作室”,调解员辛福娣第一时间与沈阳某劳务公司取得了联系,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因被告公司营业机构所在地在沈阳,不便通过现场交谈的方式进行调解,而仅通过电话沟通效果不佳,在确定双方的调解意愿后,调解员立即与被告公司负责人约定了时间,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行线上调解。

  调解当天,还未到约定的时间,李某等人就早早地来到了调解室等候。在众人的簇拥下,辛福娣从办公桌里取出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这是她根据双方合同和每一名工人的情况提前计算好的欠付工资清单。她仔细地与每一名工人核对金额并标记,确保每一个数字都准确无误。

  在打通了与被告公司负责人的视频电话后,辛福娣根据案件事实,耐心地向对方释法明理,对其经营企业的艰辛表示理解,也希望他们可以体谅工人的不易,尽快支付拖欠的工资。经过调解员不厌其烦地进行调解,被告公司负责人最终同意在两天之内支付全部欠薪,并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对13名工人的工资金额进行逐一确认。

  两天后的傍晚,依旧忙碌的“退休女法官调解工作室”里,电话铃声响起,辛福娣接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李某熟悉的声音:“辛调解员,我们终于收到工资了!这些工资我们要了大半年也没能要回来,幸亏有您的帮忙,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才能表达我们的感谢!”辛福娣看着办公桌上那张满是标记的工资清单,耳边是李某等人尽是喜悦的笑声,心中是满满的成就感。

  走出法院的大门,天已经黑了,空中飘起了小雪,初冬的北风冷冽,当事人和调解员的心头却是热的。

  温情调解  不怕“费”事

  针对中山区金融、物业类案件较为集中的特点,“退休女法官调解工作室”主要调解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这些纠纷关乎百姓民生,涉及人数众多、影响面广,尤其物业公司与小区业主矛盾激烈,更加需要调解的技巧和艺术。

  2023年3月,中山区某物业公司因多名业主逾期支付物业费诉至中山区法院。“物业公司没有尽到管理义务,凭什么我们还要交物业费?”收到被起诉的消息,小区业主群里顿时炸开了锅,业主们你一言我一语表达对物业公司服务的不满。

  案件被推送至“退休女法官调解工作室”,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了解到业主对小区公共环境卫生的清洁管理、绿化管理等物业服务极度不满。工作室的调解员们一次次通过在线音视频、电话进行沟通,一遍遍组织矛盾双方座谈,耐心细致地安抚业主的激动情绪,同时也指出物业公司在服务中需完善之处。经过耐心地调解,物业公司与大部分小区业主达成和解,将物业费打九折,八成以上业主履行了缴纳物业费的义务。

  “调解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一个纠纷,更要帮助矛盾双方解决实际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问题。”调解员孙皓在回忆该系列案的处理时说,“我们在调解的过程中,始终秉承着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原则,充分考虑矛盾双方的权益。”

  2023年刚加入工作室的调解员李玲也深有体会:“做调解工作,除了要讲法律,还要讲民情,才能调解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持之以恒  摆平“横事”

  一天,一个看似懦弱、充满无奈的老人走进了调解工作室,他小声对调解员们说:“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倾尽所有,借给了他4万元,帮他渡过了难关。这么多年过去了,他没有还我一分钱,每次跟他要钱,他都对我破口大骂……”老人说完叹了口气。

  调解员随即拨通了对方的电话,对方一听被老人起诉了,瞬间火冒三丈,扬言立刻到法院教训教训他。很快,一个光头大哥来到了调解工作室,进门就指着老人骂骂咧咧,态度蛮横,还要动手打人。

  调解员们立即上前制止了他的行为,严肃地告诉他“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倘若拒不还钱,还要动手打人,要承担的不仅是民事责任,还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在调解员们的指责下,光头男收起了戾气,扔下一句“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调解员们语重心长地说:“人家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毫无保留地帮助了你,你不但不感恩,反而觉得理所应当,这样对吗?人生在世,不管贫穷富有,都要懂得感恩和敬畏!”最终光头男同意分期偿还借款,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临走时,他还把随身携带的几百元钱给了老人,说:“剩下的我会按照调解协议按时还。”

  从人民法官到人民调解员,身份虽已转变,但司法为民的初心不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使命不变。因为热爱,她们退而不休,依旧奋战在诉前调解第一线;因为使命,她们扎根基层,努力将更多纠纷化解在诉前;因为责任,她们满怀热忱,用情与法的交融浸润人心。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