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林省辽源市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市委政法委全面协调,先后组建起四级综治中心。辽源两级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在市级综治中心统一部署、多方联动下,积极投身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和运行,做深做实诉源治理。
壮大村(社区)治理“生力军”
2023年8月,汪某雇佣了王某等17名农民工,在项目完工后却拖欠他们3个月工资未付,总计10万余元。
17名农民工在多次向汪某追讨薪资无果后,来到村(社区)综治中心寻求帮助。
东丰县人民法院大阳人民法庭法官陈亚荣接到调解员的咨询电话,询问该如何稳住工人情绪,让纠纷平稳化解。陈亚荣思索后,告诉调解员越是事态紧急越要弄清楚实情。
在法官指导下,调解员前往王某等人家中了解情况,同时与汪某联络,确认其拖欠的工资总数,引导其换位思考,履行雇主义务。
“我现在确实有困难,能不能分期履行?”经过两个小时的调解,汪某表示愿意给付所欠薪资。
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并由法院进行司法确认,矛盾在诉前得到化解。
“这回我们心里可踏实多了,今年也算没白辛苦。”王某拿到裁定书后感激地说。
近年来,辽源法院积极构建“对接关口前移、多方联动调解、分类专业调处、调解贯穿全程”的源头治理模式,指派65名法官与562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实现全对接,形成“员额法官+网格员+调解员+群众代表+辅警”解纷新机制,加强对人民调解的指导与支持,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法院充分依托综治中心和巡回审判作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纠纷,打通了诉源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全国人大代表白玉晶在视察东辽县人民法院辽河源人民法庭工作时赞叹道。
筑牢乡镇(街道)联调“桥头堡”
“他家这水啊,三天两头就把我家淹一次,谁能受得了?”家住辽源市西安区富国街道的王某一脸愤怒。
2023年10月,高某因水龙头使用不当频繁跑水,致楼下王某家顶棚及墙壁多处因浸泡受损。因高某拒不配合,王某多次反映问题都无法彻底解决,只能将矛盾从社区“上交”到街道综治中心。
派驻该街道综治中心的法官王丽莉到王某家中查看情况,了解房屋损毁程度,并尝试与高某沟通,也吃了闭门羹。
王丽莉决定找另一条路,便拨通了高某亲属的电话:“作为家属,您得多操心,不正确使用水电气对他本人和整栋居民楼都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后在亲属的劝导下,高某最终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以后一定注意用水安全,避免跑水情况再次发生。
“法官这么负责帮我解决问题,既然邻居也表态了,我就不再追究赔偿责任了。”王某对法官说。
据了解,辽源市30个乡镇、17个街道均成立了综治中心。法院选派人员入驻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与司法所、派出所、学校、金融机构等建立畅通联系机制,处理综治中心网络平台派发的调解任务,并对下一级综治中心化解不成功的纠纷进行专业调处,实现了“止纠纷于前端、化矛盾于微澜”的目标。
打造县(区)止纷“主阵地”
“这羽绒服我穿不到一个月就洗坏了,哪怕打官司我也要原价赔偿!”家住辽源市龙山区的王某气冲冲地说。
“坏了我给你修啊,原价赔偿绝不可能。”干洗店老板也很气愤。
在辽源市龙山区综治中心诉讼服务窗口,两人就羽绒服赔偿问题吵得不可开交,都有了打官司的心思。
驻综治中心法官杨海燕耐心调解:“赔偿问题是小事,可以协商解决,如果硬要吵到打官司,那时间和精力成本才叫高。”
在法官的耐心劝解下,双方按下情绪,就事论事,逐步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干洗店当场赔偿王某200元,矛盾止于诉前。
2020年8月,辽源各基层法院组建审判团队进驻各县(区)综治中心,设立诉讼服务窗口、诉讼服务室和智能审判法庭。综治中心网络平台与数字法院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互通互联,可以开展诉求分流、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立案审理、案件判决等工作,形成了解纷闭环。4年来,审判团队化解纠纷数量占县(区)综治中心解纷总数的23%,成为中心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