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助推“大治理”
北京西城法院:以多元调解融入“接诉即办”社会治理
2024-01-14 10:28:2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安平 希宣
 

res02_attpic_brief (1).jpg

  图为法官在12368热线平台上工作。res05_attpic_brief.jpg

  图为法官前往红莲南里社区完成诉源治理直通车工单。

  导读

  北京市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紧邻“红墙”、位处首善之地,区情区位决定了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力度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近年来,西城区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为切口,建立“诉源治理直通车”机制,提升“多元调解+速裁工作”质效,助推基层治理纠纷快速妥善化解,聚焦区域治理重点难点,扭转金融案件持续增势。据统计,2020年以来,该院司法确认20620件,诉前调解成功44818件,多元调解成功和速裁结案合计126270件。小额程序适用率逐年上升,2023年1月至10月达到18.17%。

  开栏的话: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近年来,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调解、速裁、司法建议、上门巡回等多种举措,抓牢源头性疏导、实质性化解、综合性治理三个诉源治理发力点,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新时代司法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为推动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很多实践样本。为此,本版特开辟“案说·多元解纷”栏目,在案件聚焦版择优刊登人民法院在案件办理中好的案例和经验。敬请关注。

  破解独居病人无监护人难题

  2022年8月,北京陶然亭街道米市社区居委会打通了12368诉讼服务热线,他们此番联系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是想询问居委会是否可以担任有亲属,但无人照看的病人的监护人。

  原来,该社区居民李某一人独居且患有精神疾患,发病时常因狂躁给周围居民带来困扰。居委会与李某的姐姐和弟弟联系商议确定监护人事宜时,二人均以没有经济能力为由拒绝照看监护李某,他们也拒绝居委会担任监护人。因二人态度坚决,沟通停滞下来。其间,李某多次趁人不备跑出精神病院,袭击路人,为周围居民带来很大困扰。

  西城区法院法官接到电话后,多次与社区居委会代理人及李某的姐弟二人进行沟通,采取多种方法促成李某与其姐弟俩的直接交流,确保家属了解掌握李某的现实情况。在李某的姐姐和弟弟明确表态不愿担任李某的监护人后,法院从最大限度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指定米市社区居委会作为李某的监护人。

  办结李某案件后,西城区法院分析梳理了全区类似情况的数据,发现此类问题属于城市核心区社区治理的难题,于是,结合各街道实际情况,着手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精神病人等困难群体的指定监护问题,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案后余思】

  人民群众的呼声是司法为民的“哨声源”。西城区法院通过12368热线一号响应诉源治理需求,为辖区治理主体提供及时、精准、专业的矛盾纠纷预警和法律指导,充分发挥矛盾纠纷“晴雨表”和社会治理“体检表”作用。对于街道社区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反馈集中的问题,定制法律支持、指导调解、司法确认、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促进矛盾源头治理。使12368热线平台与“接诉即办”工作深度融合,通过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引导政府部门等主体积极履职,尽最大努力为基层治理、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跨时空在线解决域外应诉难

  2023年7月,杜先生在某银行办理的额度为46万余元的信用卡逾期还款,银行起诉至西城区法院。双方在行业调解组织北京秉正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中心的调解下,达成了分期还款方案,拟正式签订调解协议并向西城区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但此时杜先生正身处大洋彼岸,来北京现场签约费用较高,又因时差和工作性质的问题导致无法在国内工作时间进行实时网络视频调解。后在法院与调解组织帮助下,杜先生与银行代理人利用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进行异时异地线上签约,成功地化解了这一纠纷。

  西城区法院依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推出调解协议网络签约,双方通过人脸、短信身份双识别、网络签约区块链存证等信息手段,实现异时异地线上签约。当事人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在任意时间进行签署调解材料,与在线调解、在线司法确认相结合,更加高效便民。

  【案后余思】

  西城区法院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金融街所在地法院,金融案件收案量一直居于高位。2020年7月以来,西城区法院在金融案件诉源治理中,聚焦成诉量大的银行贷款类纠纷,将缓解中小微企业贷款压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实现银行合法债权、维护金融稳定、改善辖区金融营商环境作为工作目标,引导辖区银行从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双赢的角度,给予欠款人一定的分期、减免还款方案,探索形成金融案件一站式解纷新模式。在诉前调解阶段,通过“提前介入、全程监督、预先审查”一体化联动,强化行业调解、人民调解和司法确认的紧密对接,从而帮助2万余名群众挽回信用、走出困境,帮助金融机构成功回款数亿元,为各方节省诉讼费用数千万元,实现了诉讼案件数量下降,人民群众满意度提升的局面。

  “当判快判”实现解忧加速度

  耿大爷的老伴鲍大妈于2022年12月去世,遗留了大量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但相应账号密码耿大爷均不知晓,导致上述遗产支取困难。耿大爷与其独生子耿先生一同来到西城区法院进行立案,试图解决鲍大妈的财产继承问题。由于是第一次来法院立案,其所带立案材料不齐全,不符合立案标准。为高效服务群众,避免年事已高的耿大爷多次往返法院,立案法官在接待过程中,耐心解答,充分告知应补充的材料。

  2023年1月19日,农历腊月二十八,耿大爷和耿先生携带准备好的立案材料来到西城区法院。由于案件事实清楚,当事人无争议,立案法官当即为耿大爷办理立案手续,开启速裁审判绿色通道。速裁法官在了解案情后,立刻通知耿大爷和耿先生进行庭前调解,当天即为耿大爷和耿先生出具了民事调解书,在春节前解决了父子二人忧心的遗产继承问题。整个继承案件从立案到审结不到3个小时,办理细节充满司法的力度与温度。

  【案后余思】

  在冲突主体寻求专业力量介入的阶段,法院应着力于“治已病”,重塑诉讼前端纠纷解决格局,大力发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打造多途径、低成本、高成效的纠纷解决路径。据了解,2019年以来,西城区法院依托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建立简案快审和难案精审分道办理机制,在“能调尽调”的基础上,适用速裁快审规则,实现简案“当判快判”,在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上取得显著成效。

  示范裁判化解群体诉讼危机

  北京某国际文化有限公司以外文戏剧培训为主营培训业务,校区遍布各地,学员众多。因企业经营不善,一度出现退费潮,引发诸多以退费为主要诉求的民事案件。西城区法院前端速裁和后端精审庭室,共同召开会议研判,约谈企业负责人,了解企业资金流水、股东救企心态、实际履约等情况,结合诉讼成本,经营口碑等要素,分析利弊,鼓励企业直面问题,积极解决矛盾,最终确定了前端速裁庭室出具示范调解,后端精审庭室出具示范裁判的处理思路。前、后端庭室统一调审节奏,就各自承办案件发出示范调解书和判决书,引导尚未起诉的涉案当事人参照前述案件结果,无须立案即可与企业完成解约及退赔手续,达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良好效果。

  【案后余思】

  如何坚决贯彻“一个纠纷一个案件”理念,建立立审执协调工作机制,推动保全、立案、审判、执行等环节前后衔接、高效运行、有机统一?西城区法院注重突出发挥查明事实、化解矛盾职能,加强调解工作,促进纠纷实质化解,努力做到案结事了。充分发挥示范性裁判的指导引领作用,公正高效权威处理其他平行案件,推进诉前纠纷化解,防止群体性矛盾形成诉讼。

  助力企业“债转股”获重生

  2023年,某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的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因内部管理及经营策略失误,公司资金链断裂,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其债权人向西城区法院申请对该公司进行破产清算。西城区法院通过依法审查,科学甄别,认为该房地产公司仍具有挽救价值,且其开发的房产尚未办理房产证,如公司破产必然引起业主恐慌,极易引发群体性诉讼。

  西城区法院向前一步主动担当,积极促进该公司由破产转重整程序,督促管理人与各方进行有效沟通,积极引进投资、进行债权转让,与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进行协调,缴清欠费,扫除障碍等。经过充分的协调和沟通,该房地产公司的大小股东、债权人最终均表示同意“债转股”的重整计划。仅用时一个月,就批准了重整计划,债权人的大部分债权都通过“债转股”的方式获得清偿,房地产公司也逐步恢复生产经营。

  【案后余思】

  西城区法院主动靠前,创新司法供给,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妥善化解涉企业矛盾纠纷,实现“诉源治理”与“优化营商环境”同频共振,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功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本案中,西城区法院通过批准该房地产公司的重整计划,保留了企业的运营价值,为其纾困解难,同时也给业主们吃了“定心丸”,稳定了社会秩序,最大限度降低了成讼可能性。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