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南岸,活力迸发。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金融主轴之上银行、证券、基金公司云集,区域总产值位居全省前列。
在“金融之城”加速崛起、金融司法需求日益旺盛的大背景下,武汉两级法院切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打造“法院+银保调”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大量金融纠纷调解在诉前、消弭于基层。
落子破局,拓展金融解纷“朋友圈”
专业纠纷专人解,行业纠纷行家调。
2017年12月,湖北银行业纠纷调解中心(后发展为湖北省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以下简称省银保调中心)在武汉成立,专门从事银行保险机构之间、机构与客户之间矛盾纠纷的调解,专业性强、持中而立,调解率常居高位。
“区位优势”叠加“先行先试”,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试点“法院+银保调”多元化解机制,与省银保调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协同基层法院在湖北省银保调中心设立金融巡回法庭,在全市法院设立调解工作室,成为全省率先探索金融诉调对接的先驱。2019年便化解纠纷49件,取得了初期成效。
如何运用机制,由“单兵作战”向“融合发力”转变?
阵地再次升级。2020年起,武汉市6家基层法院与省银保调中心开展试点,探索实行诉调对接“三步法”:先行征询调解意愿,通过一次或分期结清债务的方式分流一批;分流不成的,在正式立案前征得当事人同意,由省银保调中心组织力量,再行化解一批;对诉前难以调解的案件,正式立案后开展繁简分流、分类处置,实现快审快结。
一子落,满盘活。目前,武汉全市15家基层法院均与省银保调中心建立对接,武汉“法院+银保调”多元解纷模式日趋成熟。
聚能成势,上好纠纷调处“双保险”
“最后的方案很合理,调解跟判决一样,专业十足。”在省银保调中心调解工作室,一起信用卡纠纷案的当事人汪某对调解表示非常满意。
“逾期多少天,利罚息怎么算,调解员心中有本账。”省银保调中心主任王韬说道,“通过综合考量银行类型、客户支付能力,为双方定制的减免息或分期方案,通常接受度较高。中心还灵活采取现场调解、上门调解、夜间调解以及在线调解等方式,缓解当事人的奔波之苦。”
经测算,省银保调中心案件平均调解时间为3天,解纷效率居行业领先水平。
武汉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法院通过实质性审查严格剔除无效调解、虚假调解,作出具有执行效力的司法确认书,给调解吃上一颗“定心丸”。
在严格把关的基础上,武汉法院持续强化专业指导,对典型案例开展指导“对症下药”,通过一案“示范解”,明确赔偿标准、修正当事人不合理预期,促进多案批量化解。
在一起金额高达千万、涉及50余起保险事故系列保险纠纷中,武昌区人民法院水果湖人民法庭联合省银保调中心,共同开展调解工作,通过先行示范调解,实现多起纠纷“一揽子”实质性化解,为市场主体带来高效便捷解纷服务。
“不仅省时、省力、零成本,而且专业范、人情味十足!”机制给力,示范加力,在前端寻求共识的武汉模式,收获企业群众的纷纷点赞。
全链驱动,点燃要素式审判“新引擎”
诉前调解就像一把聚拢事实的“梳子”。基于前期深度沟通,能将案件事实梳理清楚,为调解不成功案件做好要素审理准备。
“法庭提炼金融案件要素表4张,指导调解员在诉前阶段做好无争议事实固定、争议焦点归纳等工作。”水果湖法庭庭长殷晓艳表示。
在某银行诉万某等125件借款纠纷中,水果湖法庭在诉前调解阶段对当事人身份、借款、还款、利息等全部要素信息填表固定,庭审围绕争议要素开展,一次开庭、20天结案。
不仅如此,武汉法院还引入区块链技术,破解在线金融解纷中的电子证据认定难题。在某金融消费公司诉张某借款纠纷中,水果湖法庭首次使用“区块链证据核验”技术审案,开庭审三案仅用1小时。
新收金融诉讼案件总量同比下降9%,一审服判息诉率升至97%……2023年,水果湖法庭收获喜人成绩单。
从搭梁立柱到积厚成势,武汉“法院+银保调”多元解纷模式日趋成熟,共高效化解金融纠纷2.8万余件。
“武汉两级法院将主动对接省银保调中心,深化一个对接平台、一套长效机制、一支解纷团队、‘一站式’服务群众的‘四个一’工程建设,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武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太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