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院调解,公司终于能给业主们一个满意的交代了!”“林法官,房地产公司按约支付了工程款,我们的危机解除了!”近日,广东省惠来县人民法院法官林水贤接连收到两条喜讯,报喜双方因一宗高达亿元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积怨长达5年,如今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亿元工程惹积怨
2018年,湖北某建设工程公司与广东某房地产公司签订建设工程标准施工合同,承建三栋住宅楼,暂定一年后竣工,合同价1.5亿元。
然而施工后,双方却在工程款、验收资料交接等方面争议不断,且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直至2023年,承建的三栋住宅楼仍未进行竣工验收。建设工程公司遂将房地产公司诉至惠来法院,要求支付工程尾款。房地产公司随即提起反诉,认为建设工程公司违约在先,导致其至今无法办理验收、无法向业主交房,要求建设工程公司赔付违约金及其他损失。
林水贤在查阅案卷后,认为该案时间跨度长、款项大、影响范围广,若处置不当,不仅有损双方公司的经营发展,还会波及公司员工、农民工工资结算及购房业主权益等,甚至可能引发群体性维权纠纷,必须稳妥审慎办理。
经实地走访调查并与双方诉讼代理人、负责人多次沟通,林水贤进一步了解到,两家公司困于该纠纷多年,囿于积怨已深,均不愿主动让步。
要如何解决这起长达5年、高达上亿元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尽快实现两家公司的合法权益呢?
若以判决方式结案,总有一方不甘心,反而会激化矛盾。林水贤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思考,最终认为调解才是最优解。
情法交融化坚冰
“双方分歧较大,态度又都十分强硬,让他们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聊一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林水贤决定立足长远,从企业最在意的未来发展利益为突破口,开展“背对背”调解,逐个突破。
“住宅楼都完工了,如果如期对接材料,对方也不会拖欠工程款。因这事失了诚信,以后其他公司还会来谈合作吗?”林水贤先主动联系了建设工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法官,不是我们不给,实在是公司没有钱去申请材料……”建设工程公司法定代表人在电话里诉苦道。
“对方资金周转困难,你公司又拖欠工程款。房子不能验收,业主不能按时入住,最终受损的还是你们自己的声誉啊。”林水贤又主动联系了房地产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在与双方数十次的电话沟通中,林水贤不厌其烦地讲明事理、情理、法理,阐释利害关系,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细致分析当前所处僵局对双方公司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态度僵持不下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本着快速化解矛盾、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的初心,两公司法定代表人决定亲自到惠来法院进行“面对面”沟通。
然而,面对面地沟通也并非一帆风顺。
“既然双方确认工程造价为1.26亿元,尚欠工程款1497.3万元。我建议房地产公司在收到合格且完整的竣工验收材料后15日内先支付80万元。在建设工程公司开具了全部发票后,再每月支付工程款50万元。”林水贤一锤定音,结束了双方在工程款支付节点和方式方面的拉锯战。
“建设工程公司要7日内把验收材料交给我们。”“7天太短了,最快也要15天。”“双方各让一步,10日内建设工程公司申请取回全部竣工验收资料,2023年12月13日前交付全部资料。”关于验收资料的交接,林水贤结合实际,综合双方意见,给出了最优解决方案。
能动司法赢民心
经过长达7小时的调解,双方分歧逐渐消除,对于争执不休的多项条款,林水贤均一一给出“上上策”。
随后,在林水贤的主持下,当事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对工程款支付时间、金额和方式及竣工材料交付、发票开具等予以明确约定。至此,这起矛盾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事后,两家公司对处理结果非常满意,纷纷送来锦旗以表感谢。
这是惠来法院运用能动司法理念充分做好调解工作,力求案结事了人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惠来法院坚持把调解工作融入审判活动全过程,以能动司法精准护航民营企业发展,以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23年以来,惠来法院调解结案数554件,调解成功率为32.3%,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