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悉心调解,让一让海阔天空。日前,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人民法院坎市法庭法官江晓冬,在“和贵调解室”成功调解一起商事纠纷,让原本“法庭上见”的两家企业“以和为贵”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履行完毕,避免企业继续诉讼产生的各项成本。
近年来,坎市法庭着力发挥“和文化”的独特作用,将儒家文化的“和”思想运用到诉前和诉讼调解工作中,打造具有特色的“法为上、诚为本、和为贵”调解模式,在永定这一方土地上破解了“枫桥经验”的“升级密码”。
和贵调解室绘就解纷好“枫”景
“大家都是同村人,又是邻居,有啥不能坐下来谈的?远亲不如近邻,和气添福气......”在坎市法庭和贵调解工作室里,数句劝慰,让一起饲养动物侵权纠纷案件的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重拾曾经的“邻里情”。
老卢与老王是同村人。今年5月31日清晨,五十多岁的老卢去看自己养的蜜蜂,在经过同村老王的山庄时,被突然跳出来的大黑狗咬伤,先后到当地卫生院及坎市医院治疗,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老卢在多次找老王索赔未果情况下,一纸诉状将老王告上法庭。
法庭受理后,主审的郭法官考虑到案件当事人系同村村民,老卢被狗咬后心有余悸,情绪较为激动,有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影响邻里关系,在向村委会了解案件案情后,及时组织双方当事人到该法庭“和贵调解室”进行调解,并将民法典中相关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法律规定,结合本案双方过错责任向双方予以详细释明,还运用客家家训中“宗族邻里,务宜和睦”“和睦乡邻为处世之道,守望相助,遇事应谦和相让……勿兴讼”“无论大小事,皆当化争斗为礼让”,从而让双方都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过错。最终,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老王当场履行赔偿义务,当事人握手言和。
以和为贵,和合善治。坎市法庭在法庭内设立“和贵调解室”,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调解员、当事人信任的亲属,组成调解团,营造以情释法、以和为贵的氛围,在调解过程中,多引用儒家文化、客家文化劝和箴言使当事人想“和”,多借用经典调解案例使当事人愿“和”,多以儒促调使当事人真“和”。
今年1至10月,坎市法庭新收案件566件,同比减少134件,比降19.14%;审结案件528件,其中调解结案183件、撤诉159件,调撤率达64.77%。
诉前调解使纠纷以“和为贵”终结
“郭法官,你要给我做主,我们村的老牛头纵容他家的牛吃我的稻谷,他还不肯赔偿,现在稻谷成熟了,为了讨回公道,我要起诉老牛头要赔偿,现也不敢收割稻谷.......”今年10月,阙大妈给郭庭长打来电话。
秋收不等人,稻田里的谷子一天比一天黄,郭法官、江法官立即联系乡镇司法所、镇人大代表等多方力量,联合到现场察看并组织双方开展诉前调解。
刚开始,双方互不相让,特别是对被牛吃的谷子到底价值多少分歧很大,法官和司法所调解员、镇人大代表通过背靠背方式,以二人乡里乡亲为切入点,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既劝说阙大娘要体谅老牛头家庭贫苦情况,又让老牛头考量阙大娘独自种田的辛苦,尽力赔偿其损失,从法讲到理,从理讲到情,双方的对立情绪得到逐渐缓解。
为了让双方彻底信服,还提出由老牛头按当地市场价将阙大娘被牛肯吃的那丘田的水稻购买过来,再给予适当补偿,最终两人心悦诚服,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当场履行,该案圆满化解。
在基层法庭中,很多案件涉及“家长里短”,更需要法官用耐心、贴心和暖心来化解。诉前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矛盾纠纷的非诉讼方式,程序简单,快捷省时,一方面为百姓提供了一条便捷、经济、高效的司法救济新途径,另一方面也缓解了法院的审判压力,节约了司法资源。
坎市法庭立足审判职能,牢固树立“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理念,努力在法律与人情之间寻找平衡,用为民的初心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案结事了人和。今年来,诉前调解化解矛盾纠纷83起。
村居法官指导调解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听说村居法官来了,帮我评评理,我帮邻村的粉刷外墙,外墙粉刷完了,现在还剩几千块的工钱也不结算给我......”11月21日,小王情绪激动的向进村排查社情民意的村居法官诉说。
村居法官立即向村书记了解情况,原来村里正在进行人居环境裸房整治,是一项政府惠民工程,由政府补贴一部分,村民出资一部分。现在政府补助已经发放到位,但是村民出资这部分有些村民没有交。
深入了解情况后,村居法官立即走访部分村民,询问没有支付款项的原因,弄清矛盾症结后,村居法官决定对症下药,结合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对双方进行说服和劝解。经过半天时间的耐心劝导,双方对法官积极主动、耐心细致的工作心悦诚服,最终村民当场将工钱付给了小王。
“感谢法官,我们村里这样子的纠纷还有20-30件左右,通过今天你们对具体案件的调解,我们受益很多,进一步了解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和调解方式,有了这个案件做示范,我们下一步就能够做好其他村民的工作,避免这类纠纷起诉到法院。”村书记握着村居法官的手动情的说到。
这起纠纷最终得到了解决,但这仅仅是坎市法庭落实“村居法官”工作机制中一个小小的缩影。坎市法庭在辖区63个村居均配置“村居法官工作室”,村居法官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进企业,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家门口”服务;健全“一村一档”(挂钩村居村情档案),建立“一村一册”(村居法官工作手册),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充分发挥村居法官全程参与指导调解的“排头兵”作用,打造“人民法庭+属地街道(村居)”点线面立体化多元解纷“终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