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沾满泥土,心中充满深情
2023-09-11 11:00:11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周瑞平
 

  他们是安徽法院优秀的政工干部、法官助理和司法警察,2021年6月,成为安徽省第八批选派干部,到脱贫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用行动落实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两年多来,他们沉下心扑下身,在广袤田野里写下一张张优秀答卷,绘就江淮大地上乡村振兴的新画卷,他们的故事不禁让人发出感慨——

  戚晓兵: 再造大美汉塘

  戚晓兵:“做好党员教育是第一书记履职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坚持带领村两委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建强村党组织,激发村班子活力,培育后备力量,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我在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了30多年了,没有农村工作经验,已经55岁,被选派到离家120公里远的汉塘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心里多少有点情绪。”滁州中院审判管理办公室法官助理戚晓兵对记者坦言,“但作为一名党员,我无条件服从院党组安排。”

  戚晓兵来到汉塘村后,骑着“电驴”满村跑,沉下心向村民学习了解农业生产知识,从田间管理到土地改良、从庄稼育苗到粮食存储,了解看村办企业的难点堵点;向村干部学习做好三农工作的方式,学习俯下身子为民办事的作风。

  村民们才依依不舍地送走在汉塘村奋斗四年、出色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书记白伟,很快接纳了这位身材高大、满头白发的戚书记。大家乐呵呵地说:“回去一位白书记,又来一个‘白(头发)书记’,滁州中院派来的都是强将。”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于产业要振兴。

  “戚书记带领工作队,同村两委、老党员干部共同发挥集体智慧,提出要充分利用现有资产资源,提高项目资产效益,增大集体经济收益。”汉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成松说。村委会决定将78亩蔬菜大棚全部出租给外地客商栽种葡萄,解决了自营种植艾草收益不佳的烦心事。全力支持稻虾联作龙头企业,销售虾田稻米13万斤,增加了村民收入。优质的虾田稻米成为汉塘村的支柱产业。

  “看到村里的联建企业汉唐纺织公司订单减少,经营出现困难,戚书记和我们一起多次拜访明光市教体局和中小学校领导,寻求支持,扩大了业务量。”驻村工作队队员潘小平说。结合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进行清查和整顿,戚书记不讲情面,不徇私情,通过公开招标,重新发包水库水塘水面500亩等,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

  汉塘村走出了一条以资源换资金、以项目育产业、以技术促发展的多元化富村强民之路。2021年至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连续突破百万元。曾经是明光市12个贫困村之一的汉塘村,集体经济收入迈入全市先进村行列。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戚书记带领工作队,同村两委一起干成了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成功改造3600亩高标准农田。”刘成松指着一望无际的水田说,“这是20世纪70年代第一轮土地承包到户之后,汉塘村第一次把一块块小田整合成大田,集中流转出去,减少了抛荒,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粮食有望增产。”

  “戚书记这位班长带头带得好,他走遍每一个村民组,对村民反映的问题不回避、不拖延,真解决。”78岁的村民查从秀说,“针对群众反映的部分村民组生产路毁损和沟渠堵塞严重问题,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筹措资金,重新铺设硬化生产路,疏通抗旱水渠。”

  经过两年全心投入齐力奋斗,汉塘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汉塘的变化,要归功于党组织和党员在奋力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戚晓兵说。汉塘村党总支已连续第7年被桥头镇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2023年成为五星党支部。

  刘邦蹬地留汉塘、朱元璋讨饭修陈塘的故事在汉塘村代代相传。2016年以来,滁州中院三位优秀干部在汉塘接续奋斗,改变落后面貌,再造大美汉塘,其心拳拳,其情殷殷,深深地印在汉塘人心中。

  鲁立新: 欢迎来奎峰看星空

  鲁立新:“法治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作为第一书记,在发展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的同时,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彰显一名党员干部的使命与担当。”

  时隔3年,记者再次来到安徽省泾县茂林镇奎峰村。

  平地突兀而起的魁峰依旧草木苍翠,山间蜿蜒而来的濂溪依然清水潺流。奎峰村党群服务中心已经从旧房迁入白墙黛瓦马头墙的新楼里,各种便民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去看看鲁书记两年来带领大家干的几个大手笔。”已经是奎峰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曹勇说。

  鲁书记,就是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鲁立新,2021年6月到奎峰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他精干、少言,身上透着鲜明的转业军人风格。

  党群服务中心后面的田地里,有9个巨大的钢架大棚,大棚里一层一层码放着菌棒,散发着温热的菌香。“鲁书记来后,争取到了有关部门的帮扶,以‘合作社+公司+农户’发展模式,通过流转土地、聘请专家、雇佣农户,发展种植香菇产业。”奎峰村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鲍玉琢介绍说,“我们规划大规模生产菌棒,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香菇,形成食用菌产业链,让更多村民致富。”

  “今年,鲁书记带领我们干了一件有奎峰以来没有过的事,流转土地578亩水田,使小田变大田,建成泾县千亩高品质粮油示范基地。”种粮大户吴本正说。

  “真没想到,流转这么多土地,只用了短短十几天时间,是香菇种植产业的成功,增加了村民们的信心和动力。”鲁立新说。通过多方努力,他带领全村成功邀请到了一位农民科学家作为粮油基地的技术顾问,带领全村成立了农机专业服务中心,新建了育秧室等设施,实行“油菜+水稻”良性循环种植模式,发展规模化、现代化农业。

  “6月机械化插秧时,村里的老人都赶来参观,这在大山里的奎峰村可是第一次。”鲁立新满面笑容。

  泾县茂林镇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地,奎峰村紧邻茂林,是中国传统古村落,拥有“41·1·7纪念广场”等红色旅游景点,有西洪支祠、二房古建筑群等徽派古建筑,还有奎峰板龙、茂林筵席十二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春天盛开的油菜花,夏季彩色景观水稻田,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吸引大量游客走进奎峰,带动了民宿业的发展。

  “是鲁书记、村两委不断给我鼓励,给我信心,我才下决心从上海回乡来建民宿。”“80后”村民吴毅说。他在离茂林镇3公里路的小山凹里投资近千万元,建起了奎峰村规模最大的民宿——梨竹园,致力于打造集采摘垂钓、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我们正在打造‘一村一山一寺两地一祠’的精品旅游线路,用文旅业给奎峰带来新机遇,让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曹勇说。

  “欢迎来奎峰,躺在梨竹园的房间里就能看星空。”鲁立新笑着说。

  鲁立新把奎峰村当家乡,把村民当家人,离驻村期满还有一年,村民和村两委干部就开始挽留:“请留下来,再干三年。”

  这挽留,是奎峰人对鲁立新的至高评价。

  汪文东: 盘活青山经营绿水

  汪文东:“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责任扛在肩头、抓在手中,着力解决所遇见的重点难点问题,全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第一次去容溪村是2022年初秋,汪文东带记者直奔那棵让这个徽州小山村成为网红的千年古树。

  走过崎岖的山道,来到一个供游人拍照的心形雕塑前,只见一棵千年苦槠树屹立于湖边半岛上,像欲飞的蟠龙,像神圣的图腾,给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人工水库丰乐湖增添了几分神秘。

  “2021年秋天,一位摄影师在这里拍了一张景色美轮美奂的照片,迅速在网上走红。”汪文东说,“以前古树旁边全是杂草,人根本走不到树前,山路很窄,一下子来了许多游客后,让我们看到了发展旅游、振兴容溪的希望。”

  今年57岁的汪文东,是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三级高级警长,2021年6月来徽州区呈坎镇容溪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他把发展乡村旅游的想法向黄山中院党组汇报后,得到大力支持。

  按照黄山市“五微”行动的实施方案,容溪村迅速修建了环湖步道、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搭建起专门的观景台和栈道,串联起散落在丰乐湖一角的微景观。人行湖中栈道,抬头青山如黛,低头绿水如碧,一幅徽风皖韵的优美画卷。容溪村很快成为“爆款”旅游目的地。

  为加快发展旅游业,容溪村趁热打铁,成立强村公司,拓宽从进村大路口至“网红树”的道路,打造沿路墙体彩绘,建设村口大巴停车场,购买摆渡小火车,集中经营游船项目,不断完善旅游服务。2021年,容溪村接待游客10万余人,村集体新增收入8万余元,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产业以及当地土特产销售达100万元。

  村里的发展势头不断向好。村民罗新年从杭州回村创业。2022年,罗新年改造自家祖宅,办起了罗家寨民宿。容溪村还吸引了众多外来投资者。“慕容溪民宿、在建的马家寨民宿群,都是外来企业投资。慕容溪的老板程立勇还将自己的党组织关系转到我们党总支部,可以说是把容溪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了。”汪文东说。

  美丽乡村带动美丽经济。容溪村是传统山区农业村,有香榧、毛竹6000余亩、茶叶3万余亩、油茶千余亩。旅游业推动了特色产业发展,小容香榧成了“网红产品”。

  今年春天记者再去容溪时,村里正在按照处处可以“席地而坐”的标准,提升村居环境,将村中老茶厂改造成村史馆、电商中心,将容溪优质农产品销往各地。

  “汪书记这工作劲头十足、干事认真务实,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去解决。”村党总支组织委员汪勤对记者说,“大到道路拓宽黑化、解决村民安全饮水,细到化解家庭邻里纠纷,打造无讼村,样样事情都做到群众心坎里。”

  “容溪村从水库移民村、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变成乡村振兴示范村、标杆村,汪书记有担当,带领村两委干得好。”当过15年村干部的老支书程春宝说。

  容溪村先后荣获安徽省香榧产业特色村、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黄山市“五个好”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洪麾:为提升太白洲颜值而努力

  洪麾:“乡村振兴必须注重做好强基固本工作,做好长远规划。我们在推进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突出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等文化设施建设,注重软实力提升,激发内生动力,推进太白村‘五个振兴’。”

  过了姚沟,下了无为大堤是凤凰颈,凤凰颈外是太白洲,空空的太白洲是我们满满的乡愁。这是离乡人写在网上的话。

  太白洲是长江的冲积洲,位于八百里皖江中段,被一条支江和长江北岸隔开。枯水季节,人车可以直接进村,水位一涨,全靠轮渡。

  面积4.5平方公里的太白洲,散落着23个村民组,户籍人口2951人,绝大多数青壮年已外出务工,或已居住到姚沟镇上,坚守洲上的500多人大多为老弱病残。

  “自从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定点帮扶太白村以来,三任驻村干部全心投入,村里建起了党群服务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有了水泥路、亮起了路灯、改造了农网管网、更新了排涝泵站、引进了滴灌设备;2017年6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太白村变化很大。”太白村党总支书记刘昆昆介绍说。

  随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共识,长江“十年禁渔”全面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地处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太白村,世世代代以打鱼为主的太白人,剪断渔网、拆解渔船,渔民全部上岸。太白洲的天然土壤多为砂土,蓄水能力不足,不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生长。种植棉花容易受病虫害侵扰,收益不佳。

  2021年6月,芜湖中院派监察室副主任洪麾到太白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刑庭法官胡国栋任副队长。面对洪涝灾害频发的特殊地理位置,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雷达兵出身的洪麾早已做足了功课。他提出,由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采取“村集体+村民”的运营模式,通过股份合作、规模经营、抱团发展的方式,推动村民、村集体增收。经过工作队推动,村两委人员带头下, 8个种粮大户和监测户、脱贫户率先加入合作社。村民以土地、现金入股。2022年6月,江洲怡园生态农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全村土地流转率高达95%。

  芜湖中院领导和工作队带领村两委干部、种粮大户,到自然条件相近、集体经济较好的村庄学习,赴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引进3大类8个农作物品种进行试种。去年试种的鲜食玉米销售一空后,今年扩大了种植面积。

  合作社倾力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产业园,创立以大米和瓜蒌籽为主的“豚豚”品牌。地地道道的生态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太白村变劣势为优势,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记者乘坐洪麾驾驶的“小蚂蚁”电动车,穿过起伏的圩堤,低矮陈旧的村舍门前绿树成荫鲜花丛丛;穿过广阔的田畴,满目翠绿,村民从容地在劳作;穿过宽200米、绵延5公里的林地,来到太白洲外滩。只见壮阔的长江滚滚东去,百舸争流,江涛拍岸,芦苇摇曳,鸥鹭翔集,野鸭欢叫,原始岸线一派生机盎然。绿色的太白洲,不正是长江大保护后生态美的样板吗?

  陈晓:带领村民摘“仙桃”

  陈晓:“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结合仙桃村地理优势及产业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进人民群众幸福感。”

  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的金寨县关庙乡仙桃村,群山环抱,层峦叠嶂,林木苍翠,绿水长流。经过脱贫攻坚战,仙桃村已经实现从“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到“出门水泥路,抬脚公交车”,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华丽蜕变,成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

  两年前,金寨县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陈晓、法警俞向军来到仙桃村分别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和副队长。刚到村里,他就遇到一个棘手问题。有4个村民组470亩土地于2019年3月流转给一家农业发展公司种植桑树、阳荷姜。因公司经营不善,无法支付土地流转费,土地基本上处于荒芜状态,村民意见非常大。

  为了尽快将土地复垦,铲除地上附着物,陈晓和村两委干部一方面千方百计安抚村民情绪,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农业发展公司法人代表闫某。陈晓和俞向军使出执行攻坚的韧劲,使公司和村民解除了土地流转合同。村民们顺利开展秋耕秋种,对驻村工作队初来乍到就解决了大问题深表赞赏。

  仙桃村的深山里有1万多亩天然野生核桃林,在大别山区绝无仅有,是上苍赐予仙桃人的财富。过去这里的山核桃自生自落,鲜为人知。经过多年的开发,原先沉睡在深山里的山核桃变成村民的脱贫果、致富果。但是,高高的山上只有土路小道,村民上山采摘山核桃不方便也不安全。陈晓和村两委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423万元,修建了两条山核桃产业路长达8260米。现在,汽车能直接开上莽莽苍苍的山核桃林。当记者登上高山,放飞无人机观测,盘旋在山间的产业路犹如畅通了大山的血脉,真切体会到其重要性。

  “陈书记带领的工作队很接地气,掌握了振兴仙桃村的主脉搏。”曾经在仙桃村扶贫4年、现留任关庙乡干部的储晓波说。

  工作队大力动员党员带头、农户发展山核桃产业,通过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奖补、吸引能人回归等方式,不断扩大山核桃的产业规模。山核桃已经成为仙桃村、关庙乡的主导产业。

  在山核桃产业带动下,仙桃村全面盘活村集体经济的资金、资产、资源。2021年仙桃村集体经济收入62.51万元,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95万元,同比增长52.84%。曾经是金寨县71个重点贫困村之一的仙桃村,已成为闻名全县的山核桃第一村和关庙乡集体经济第一强村。

  “下个月就可以采摘山核桃了,今年又是丰收年。”陈晓对记者说,“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延伸山核桃产业链条,提升山核桃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将仙桃村打造成中国天然野生山核桃之乡。”

  【手记】

  “驻”进百姓心里

  三年前,记者写过5位安徽法院扶贫干部的故事,他们完成脱贫攻坚历史任务后,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接过“接力棒”。两年过去,记者又特地采访了5位第一书记。

  他们的故事同样令人感佩。戚晓兵、汪文东都已临近退休年龄,义无反顾去了条件艰苦的乡村。戚晓兵说,来到村里,才体会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含义,村书记就是身处基层前沿的这一根针,通过穿针引线,承上启下,发挥着落实方针政策、共谋百姓福祉的关键作用。秸秆禁烧、宅基地改革试点、油菜种植地块测量登记、改建厕所排查、房屋安全排查等工作,他都拖着患有高血压、高血糖、痛风的身体走在最前面,让村民放心、安心。

  令记者感慨良多的还是在长江之滨的太白村采访。2951户籍人口的村子,绝大部分人已抛弃故土,居住到条件更好的镇上。而洪麾他们却离开生活优渥的大城市,住进简陋的村委平房里,就是为了给留守在洲上的500多名年老、体弱、多病、残疾的村民争取更美好的生活。他们把太白村当成自己的家乡,拍摄的宣传片在网络平台上展播,宣传太白村风土人情,推荐绿色农产品,让更多人了解太白村,让更多村致富。

  三年来,他们用心用情为百姓办实事,赢得了当地百姓的高度认可。奎峰人甚至提出要求鲁立新“留下来,再干三年”,就是至真的赞美。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