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刑事审判能力和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高屋建瓴,是举旗定向的政治宣言,是奋进新征程的理论纲领,是开创新伟业的行动指南。
作为一名奋战在刑事审判一线的共产党员,我将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始终坚持证据裁判原则,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提高刑事审判能力和水平,在每一个个案中充分实现公正与效率。
7月4日,一起毒品犯罪案在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质证过程中,控辩双方围绕嫌疑人制造的是麻黄碱还是冰毒展开了激烈争辩,这关系到罪名的不同。为查清案件事实,根据公诉机关申请,合议庭通知了鉴定人出庭作证,审判台上的陈娥聚精会神地倾听着每一句话,目光在法庭里逡巡着,笔录纸上写满了关键词……
作为一名刑事法官,陈娥对证据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容不下丝毫的疑点和瑕疵。自2006年进入法院,她在法庭上用大量的证据,为每一个案件辨明真相、烙印结局。岁月流逝、星霜屡变中,她用细致和严谨不断证明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
一个案子,
她被17次追问
成为业务骨干的道路,从来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陈娥从小就喜欢看推理探案方面的电视剧,法律人伸张正义的故事,会让她由衷地感到舒心畅意、酣畅淋漓。正是怀着这样明确的目标,高考时她报考了法学专业,并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了刑法。追求正义的道路从此在她脚下不断延伸。
2011年,陈娥承办的一起故意杀人、强奸案,却给了她一个深刻的教训。在这之前,陈娥已经办理过一些涉毒和故意伤害案件。这些案件相对来说简单一些,算是积累办案经验。而交到手上的这起疑难、复杂案件,才是考验的真正开始。
这起故意杀人、强奸案,发生在一个废弃的房子内,没有目击证人,被告人对杀人、强奸的事实供认不讳,经过综合梳理、审查,陈娥认为定案证据已经确实、充分,于是提请合议庭研究。
时任重庆一中院刑一庭庭长蒋林耐心听完陈娥的阐述后,开始发问:“案发现场桌面上的液体,是普通水渍还是属于人体体液?是否和本案相关?现场发现的两个烟盒均检出被害人DNA,按照被告人供述,其将被害人带到安置房的时间并不长,短时间内抽完两盒烟,是否符合常理……”
一大堆问题连珠炮似的抛出,陈娥忍不住打断庭长:“现场属于开放场所,任何人都可以进出,如果出现与本案无关的痕迹、物证是很正常的。被告人针对作案的手段、过程有稳定供述,与现场勘查以及尸检情况也相符,两个烟盒不会动摇整个证据体系,也不会影响对基本犯罪事实的认定。”
蒋林说:“你别着急反驳,我还有更多的问题。”接着,他围绕证据审查、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提出了17个问题。在纸上密密麻麻记录下问题后,陈娥渐渐感到汗出如浆,冷静下来的她意识到,在被告人作出有罪供述后,自己确实将审查重点局限在了构成要件符合性的简单判断层面,而忽略了事理逻辑的分析以及证据之间的相互联系,对案件的证据算不上吃透了,事实认定和定罪量刑的根基不牢。后来,陈娥进一步完成了对案件的梳理,对每个问题都认真作出回应,再次提交合议庭后,她终于得到了合议庭的肯定。
庭长17次追问,给陈娥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从此让她养成了带着疑问全面审查的习惯。从这个案件中,她学习到的是,被告人、辩护人提出的意见是审查的重点,但并非全部,作为一名刑事法官,必须从事理、情理和法理多角度对证据进行综合审查,才能将案件办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铁案。
回望来路,蒋林的话依然在陈娥的记忆里时刻如新:“抵达真相只是最后一步,最重要的其实是这个过程,是中间的‘算式’。我们的工作都应该围绕着这个‘算式’展开,而最终的结果将会自己呈现。不要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必须让案件的每一个细节都严丝合缝。”
陈娥非常感激她遇到了许多很好的引路人,同事的兢兢业业,对案件的“锱铢必较”,也让她沉浸于这种氛围:“和大家结伴而行,同心同向,充满了挑战,也收获满满。我一边学习一边思考,在办案中提高综合能力,这个过程看似枯燥,其实曲折迷人,自有风景。”
从未“失焦”的关爱
虽然面临繁重的审判任务,陈娥对被害人及其家属的关心从来没有“失焦”过。
“罪与罚”的严肃命题之下,温柔与共情永远都是在陈娥心底奔涌不息的热流。一名书记员说:“陈法官有时候像是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家事法官,什么家长里短都会管。”
有一名女子,她的丈夫因为琐事和人产生纠纷,在争执中被杀害。案件办理过程中,女子常常打电话来找陈娥哭诉:“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下整个家都毁了,以后怎么办啊?”陈娥耐心安慰她,鼓励她振作起来。特别是判决之后,陈娥也一直保持着对她的关心。
“特别感谢陈法官,在我最无助迷茫的时候给予的关怀和帮助。”该女子说,那段时间,她给陈娥打了不少电话。丈夫死后,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读初中的儿子也刚好进入叛逆期,在学校面对同学的指指点点和议论,让他情绪也非常不稳定,回家总是和母亲发脾气。女子感到非常绝望,情绪濒临崩溃。陈娥花了很多时间,引导她要正确面对家里的变故,自立自强,给儿子当好榜样,告诉她同时要联合学校做好关注儿子的心理疏导工作。为解决母子俩的经济困难,陈娥还帮忙联系当地民政部门,了解能否为她办理低保……
许多个午休时间和深夜,电话这头的陈娥字字句句,为那女子传递出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陈娥总是在尽力去弥合一些创伤:“当你面前有冷硬的困难,请相信身后一定也有坚固的温暖。”这是陈娥在司法工作中一直努力传达的心声。
向高质量庭审挺进
2018年以来,在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陈娥比平时加班更多了,晚上办公室的灯总是亮着。重庆一中院刑一庭庭长黄旭常催她早点回去,她口头答应着,可就是不关灯走人。黄旭说,在几起重大黑恶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陈娥有好几次都加班到深夜一两点。他也不好再劝,他知道审判任务有多重,不花时间和精力怎么能行?
案卷堆在那里,册数多的,就真的像一座座小山,需要翻开每一页,核清每一条记录,仿佛要走过万千丘壑,越过山重水复。
陈娥介绍说,2018年5月受理的唐某等14人犯罪集团案件,是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重庆中级法院受理的首例涉恶案件,时间非常紧,卷宗有厚厚的50多册,即使暂时搁置其他工作,至少也需要5天才能看完一遍。但是一遍肯定是不够的,在走上审判席之前,必须完成所有证人证言、客观证据和现场勘查的交叉比对,必须还原犯罪事实,弄清细枝末节,唯有如此才能高效地推进庭审。
本案被告人人数众多,庭审从早上9点半开到晚上9点半,整整12个小时。身为主审法官的陈娥,庭前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梳理了所有重点。庭审中,对核心问题进行重点调查,控辩双方充分发表意见。本案判决书厚达数百页,全面回应了辩护意见,最后依法认定不构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仅构成恶势力犯罪。2019年7月,该案被最高人民法院检察院作为不拔高、不降低的典型案例发布,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也进行了报道。
本案办理过程中,陈娥发现了犯罪分子在当地开设流动赌场的相关情况,及时向侦查机关发出司法建议。当地公安部门高度重视,及时回复了该建议,并加大了对相关犯罪的打击力度,有效促进了社会治理。
陈娥作为庭里的业务骨干,积极担当作为,办案数量长期位居部门前列。在扫黑除恶专项案件外,她主动承担了多起重大案件,并且始终致力于提升审判质量。
枪支的管制和管理直接关系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一旦失管失控被用于非法目的,将形成重大安全隐患,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1995年,黄某等三人将盗窃的制式步枪贩卖给彭某,彭某持枪两次抢劫,劫取现金22万余元,致二人死亡、三人重伤、一人轻微伤。案件在当地引发轰动,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安全感。案件侦破后,两名同案人均已判刑。而潜逃的黄某直到2020年才被成功抓获。
陈娥承办了该起案件,当时,最高人民法院就刑事诉讼法出台了新的司法解释,增加了有专业知识的人可以出庭作证的新规定。陈娥提前和公诉人沟通,邀请有枪械知识的人出庭作证,对涉案枪支情况进行说明。案发当年没有关于枪械的相关鉴定,这一举措充分补强了相关证据。案件当庭宣判,被告人表示认罪和忏悔,未提出上诉。
该案的审理,准确理解、适用追诉时效相关规定,推进打击整治涉枪爆物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落实落地,全力维护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对“正义永不缺席”的期盼。2020年第四届全国法院“双百”(“百篇优秀裁判文书”“百场优秀庭审”)评选中,该案成功入选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也入选了2021年重庆法院刑事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无私的“传帮带”
民一庭法官刘静比陈娥晚一年进院,家住法院旁边,有时候带小孩到办公楼前的广场散步,经常发现陈娥在加班。她说:“这些年来,娥姐对工作付出很多,非常严苛细致,我记得她办过的一个案子,她竟然能在银行流水眼花缭乱的数据中发现错误。”
那是一起信用卡诈骗案,是陈娥在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法院挂职时办理的。被告人张某明知自己没有还款能力而透支信用卡消费两百余次,少则数十元,多则数千元。公诉机关认定犯罪金额为8.8万余元。庭审中,张某对指控事实、罪名均无异议。但庭后仔细审查证据时,陈娥发现,银行将被告人归还的款项优先用于偿还利息,变相增加了被告人的犯罪金额。
陈娥大量检索类案、查阅资料,最后依法认定犯罪金额为7.6万余元。她严谨的工作作风给长寿区法院的法官罗庆勇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罗庆勇回忆说:“为了查清楚金额,陈法官将银行工作人员请到办公室来当面核算,算得对方连连点头、心悦诚服。”
陈娥对案件细节的把控,同样让同事们由衷钦佩。一个涉嫌强奸案件,嫌疑人五年后被抓获,但是DNA检验报告和五年前的数据不完全一致。陈娥立即联系鉴定机构,专家对生物检材样本数据的原始图谱进行了核查,最终确认了新数据的准确性,并从DNA数据的读取方法、图谱特征等专业技术角度分析了出现偏差的原因。问题得到了科学解释,有效保证了案件审判质量。
法官助理汤璨和陈娥一起工作过,她很感念陈娥无私的“传帮带”,她说:“娥姐总是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是一位非常贴心的姐姐。”
面对庭里来的新人,陈娥非常愿意将自己的办案经验和心得和他们分享。在一起开设赌场罪办理过程中,陈娥问一名实习法官助理,案件中赌博一把的输赢有多大,对方答不上来。陈娥对自己的提问作出解释说,开设赌场罪要审查获利情况,赌博方式、持续时间和输赢结果必须环环相扣,不能出现冲突和矛盾,这些细节都要弄清楚。
陈娥毫不吝啬地和同事分享自己的经验,提醒年轻法官要重视每一个细节,她认为刑事案件考虑得越细越好,天平上的“称量”必须严谨、精准。“围绕真相的每一个问题,哪怕问题再迂回,也是需要高度重视和警醒的。”陈娥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难忘家人的支持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陈娥望远山而行,一步一个脚印,积累跬步。她说自己只是在完成本职工作,和每个法官一样,没有家人的支持是很难做好这份工作的。
汤璨说,庭里的年轻人都亲切称呼陈娥的丈夫为“小胖姐夫”,他包揽了所有的家务,还经常来法院接她下班。到了法院又不上楼,总在下面徘徊,怕打扰她工作。陈娥有时候准备关电脑,忽然又想起一个思路,就又坐下来继续敲键盘,等再次抬头,往往半个小时就过去了。“‘小胖姐夫’从来不打电话催,总是安静地等她,接回家中,饭菜都已经准备好了。陈娥只需要拿起筷子就行。勋章的一半应该给‘小胖姐夫’。”汤璨开玩笑说。
陈娥的丈夫是一个很细心的人,他很注重生活的仪式感,结婚周年纪念及其他重要日子,他都有所准备。陈娥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常常向朋友提起他的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让陈娥的生活充满了惊喜。
对细心的丈夫,陈娥其实心里有所亏欠。2018年,丈夫因病住院,那段时间陈娥的办案任务非常繁重。“我那段时间太忙了,都没给他送过一次饭,要么是家里老人送,要么是点外卖。”聊起往事,陈娥言语中仍充满自责。她只能在晚上加完班后去看丈夫,但到后不久,同病房的人就要熄灯就寝了。陈娥记得自己陪他最长的一次也只有40分钟。丈夫理解她的工作,反倒总是劝她快回家休息:“你又不是医生,案子还等着开庭,赶紧回吧。”
永葆清澈的正义
陈娥说,作为一名刑事法官,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到行动中来,时刻以党性检视工作,在忠诚、为民和实干的同时,立身存正,守好廉洁之本。
“陈娥十分爱惜自己的羽毛。”陈娥的好友刘静说,有一次,一个律师不知道从什么渠道拿到了陈娥的手机号。律师打通了她的电话,想要拉拉关系。一开始,陈娥对程序性问题还耐心解释,但对方显然想了解涉及案情实体方面的情况。陈娥坚决拒绝和对方继续交流。陈娥说:“同为法律人,该解释的内容我会向你解释清楚,如果涉及不该谈论的问题,那我不得不问一下你,你是怎么拿到我的电话号码的……”律师赶紧挂掉了电话。
陈娥说,自己也有一些同学是当律师的,有时候他们来院里开庭,悄悄来,开完庭后又悄悄离开,都没有联系她,有时事后才知道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他们来过。她非常感谢同学们的这份体谅,这种共同维护司法廉洁的默契,让她时刻感念在心。
陈娥曾经是一名羽毛球爱好者。法院办公楼六楼有一个大平台,用作了羽毛球场,下班之后,干警们可以在里面一试身手,在大汗淋漓中,消除一些工作的疲累。陈娥是院队的主力队员,在全市法院系统比赛中拿过三等奖。2019年,在院里组织的比赛中,作为青年组的一员,她还捧起了冠军的奖杯。但是,那次之后,球场很少再能等来这个熟悉的身影。同事们说:“她每天都陷到案子里去了。”
在陈娥看来,成为法官,也许注定就是一场孤独的旅程。你不得不放弃一些爱好,放弃很多和家人团聚的时刻,不能和无关的人谈论案情,尽量洁净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但她觉得,岁月漫漫,时间将会为奋斗者存证,长路远征,每一份付出都会在天平上称量出它的价值和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