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戴军受聘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法治校长。图为戴军给该校学生赠送书籍。周邢起佳 摄
图①:5月16日,海口市秀英区法院少年法庭法官与心理咨询师在阳光服务基地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心理帮扶。刘小钰 摄
图②:6月9日,海南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邀请儋州市思源高级中学学生开展模拟庭审,近距离感受法律权威。黄琼 摄
图③:2月4日,乐东法院干警走访帮教对象,为他们带去司法温暖。王莎莎 摄
图④:6月28日,定安县法院干警到龙河镇中心小学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赵宇轩 摄 盛方奇 制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海南省各级法院认真贯彻落实海南省未成年人“护苗”专项行动工作部署,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始终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多措并举做好未成年人帮教挽救工作,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体系,让法治守护未成年人多彩青春。
指派法治副校长 做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同学们,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我们法院干警将和社会各界携手,共同为同学们营造健康成长的法治环境。希望同学们从小就学法守法懂法用法,争做新时代法治社会好青年,让青春绽放出美丽光彩!”
今年4月2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报告厅,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戴军从该校校长手中接过法治校长的聘书,正式成为该校的法治校长。聘任仪式结束后,戴军以《护航青春守护成长》为题,为该校300余名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法治课,引导学生们从小就学法守法懂法用法。
未成年人法治意识淡薄、易受违法犯罪团伙引诱、对不良信息缺乏辨别能力等,均是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诱因。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依法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在全省法院选拔政治素质好、表达能力强、热心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的法官、法官助理,担任辖区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定期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以专业力量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成为海南法院助力法治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引导和帮助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他们的青春引路人,让他们的青春焕发绚丽光彩,让我觉得法治副校长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海南高院刑二庭法官蒙良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海南法院共向全省中小学及幼儿园指派法治副校长413名,共涵盖中学176所、小学207所、幼儿园31所,其中乡镇学校占六成以上。
发出家庭教育令
筑牢家庭教育第一道防线
“希望大家树立起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6月17日上午,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副庭长刘茜在“依法带娃,共护成长”系列家庭教育指导课堂上讲道。
8名离婚案件当事人坐在台下,认真听刘茜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解读。“一直担心离婚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今天这堂课解答了我的疑惑,也让我懂得了今后如何跟孩子更好地相处。”一名离婚不久的当事人表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帮助离婚案件当事人更好地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秀英区法院少年法庭建立集家庭问题咨询、案例教学、专业心理辅导和法治宣传等功能为一体的家庭教育指导站,全方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然而现实生活中,少数父母因各种原因,在未成年子女的成长道路上失职失责,致使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的现象时有发生。因缺乏父母的关心关爱和用心教导,部分未成年人因心智不成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例子不胜枚举,令人心痛。依法发出家庭教育令,督促失职的父母履行监护职责,是海南法院筑牢家庭教育防线的有力举措。
在审理未成年人兰某寻衅滋事案件过程中,该案承办法官了解到,兰某在校期间经常逃课,结交社会不良青年,法律意识淡薄,有多次违法行为,而其父母忙于生计,未尽到监管和教育职责,致使兰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为督促兰某父母切实履行监护职责,6月14日,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对兰某的监护人予以训诫,要求监护人签署《未成年被告人法定代理人履职承诺书》,并发出家庭教育令,责令其重视家庭教育,帮助兰某改过自新,回归社会。
海南法院坚持将家庭教育指导贯穿审判全过程,对离婚案件中涉及的未成年人进行亲情帮教,引导未成年人监护人正确履行监护职责,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2022年至今,海南全省法院共发出家庭教育令、家庭教育训诫书等82份,督促未成年人父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依法筑牢家庭教育第一道防线。
开展“四访五帮”
点亮迷途青少年的人生灯塔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让我能够重新回到校园完成学业。”6月9日上午,正在毕业实习的小丹在电话中对秀英区法院少年法庭法官助理周苇说。
两年前,16岁的小丹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判刑后,小丹还想继续回到案发前就读的职业技术学校完成学业。秀英区法院少年法庭法官联合社工,与学校积极沟通小丹的就学问题,并在缓刑考验期内多次进行回访,帮助小丹放下心理包袱,重回校园完成学业。
如何让迷途青少年重新回到校园、回归社会,是困扰无数家长的难题。海南法院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创立“四访五帮”工作机制,精准实施“一对一”帮教,帮助其重返校园,点亮迷途青少年人生路上的灯塔,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秀英区法院与秀英街道办联合成立“阳光服务基地”,整合街道、社区力量,帮助被判处缓刑及管制、免予刑事处罚的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就学就业、参加技能培训等,助力其回归社会。
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创新“四访五帮”工作机制,法院干警通过走访有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本人及其家长、老师、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帮助其养成良好习惯、完成基础学业、掌握技能、增强法治观念、提升安全意识。据悉,乐东法院共帮教不良行为未成年人38名,其中有10人重返校园,5人考上中专或就读技校,4人参加自主就业。
儋州市人民法院积极做好“三访四入五帮”工作,确定19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对45名具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进行帮教,同时确定19名干警协助帮教,并建立帮教台账。对判处缓刑的未成年被告人不定期进行回访考察,坚持“三会见”制度,使26名缓刑未成年人重返校园。
发送司法建议书
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今年3月31日,海南高院对一宗强奸多名幼女的案件,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裁定。
作出裁定三天后,针对案件反映出教育系统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相关学校存在遇事不报、瞒报等问题,海南高院向海南省教育厅、澄迈县教育局及涉案学校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加强对全省学校及工作人员进行强制报告制度培训,对全省学生开展适龄性教育,建立帮扶留守未成年学生的工作机制等。
“针对审判过程中发现的社会管理问题及时发出司法建议书,可以推动司法审判与社会管理有效融合,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海南高院刑一庭法官周强告诉记者。
积极发出司法建议,助力破解未成年人审判折射的社会问题,推动完善社会治理,促进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机制制度不断完善,推动建立更高水平的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体系,是海南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积极探索。
在接到儋州法院关于加强对提供文身服务商家的监管力度,对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的商家进行处罚的司法建议书后,儋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复函称:已对5家未按规定规范经营的商家进行查处,罚款25万元。司法建议取得良好效果。
据初步统计,2023年1月以来,海南全省法院共发出涉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司法建议书30份,分别涉及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校园安全管理监管缺失、酒店旅馆等容留未成年人住宿审核不严格、娱乐场所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等社会管理问题,积极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解决上述问题,助力形成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合力,为青少年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开展普法宣传
在青少年心中种下法治种子
“定安县人民法院现在宣布开庭!”6月19日,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一起“毒品犯罪案件”在定安县城南中学公开“开庭”。
庭审中,“合议庭成员”沉着冷静,“公诉人”和“辩护人”唇枪舌剑,庭审环环相扣,情节跌宕起伏,为现场旁听的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庭审”。值得注意的是,参与庭审的合议庭成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均为该校学生。
模拟庭审结束后,定安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何锦彬对同学们的精彩表现给予鼓励,教育引导同学们要学习法律、遵守法律、敬畏法律,生活中要擦亮眼睛,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在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同时,海南法院还积极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中小学生走进法院,“零距离”接触法院工作,“沉浸式”感受司法力量。6月28日上午,东方市第二中学的30余名学生受邀走进东方市人民法院。在法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学生们认真参观了法治墙、审判法庭等,了解法徽、法槌等知识,切身感受法律的神圣与权威。
海南法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一颗法治种子,让他们在法治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海南高院创新“法宣小课堂”普法微视频和普法精品课件等,积极引导青少年增强法治意识、法治观念。
——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开展“法治巡回课堂”系列活动,通过真实案例讲解,引导同学们对校园欺凌说“不”,帮助学生增强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儋州法院推出“普法菜单”,精心制作《珍爱青春,远离毒品》《防治校园欺凌,护航未成年人成长》等精品普法课程,中小学校可根据普法需要进行“点单”。
——文昌市人民法院推出“椰宝大护法”护苗公益动画短片,以原创“椰宝大护法”形象作为护苗行动大使,借助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动画短片形式,向青少年科普未成年人保护法。
锦时筑梦,且待芳华。据了解,海南法院将继续充分履行审判职能,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用法治力量点亮青少年健康成长之路,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