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聊斋》看司法
2023-06-09 15:02:21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程计山
 

  《聊斋志异·王大》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关于赌徒的故事。

  李信是个赌徒。他在白天睡觉的时候,梦见以前的赌友王大与冯九相邀赌博。梦中,李信忘记王大、冯九已死,就答应了,同时,他们又邀了本村的周子明。李信和周子明因为没有带钱,找到大户黄公子借贷。

  随后,一行人在赌博时,遇到了城隍老爷亲自抓赌。李信把钱扔了就跑,其他三人因担心赌资没跑,被抓起来绑住了。城隍令将赌徒的中指砍下来,将他们的两眼眼眶涂上红色和黑色进行游街。

  周子明醒后,发现两眼眼眶变成了一红一黑,手指的筋骨已断,见到的人无不笑话他。又一天,周看见王大过来向其索要债务,大声说没钱,王大气愤地离开了。家人以神鬼无情劝他偿还债务。周争辩不可,道:“现在官宰均偏袒赖债的人,阴间阳间应当是一样的,何况是赌债!”

  第二天,有二鬼役到周子明家中,称黄公子已将状子递交给城隍,告他赖债不还,传他去听审。见到城隍,城隍指责周子明说:“无赖贼,眼眶的红黑还在,又赖债吗?”周辩称:“黄公子放贷收息,引诱我赌博,遂被惩罚。”城隍传黄公子家仆到公堂,怒问:“你家公子开设赌场引诱别人赌博,你还敢讨债?”仆人辩道:“他们贷款时,黄公子并不知道他们是赌博的!公子家与抓住他们赌博的地方相距十余里,公子从没设局引诱赌博之事。”城隍回头看着周说:“借钱不还,还诬陷别人,人之无良,至汝而极!”于是欲笞周。周又辩称黄公子贷款的利息太高。城隍问周还了几分利息?周说本息都一点没有还。城隍怒曰:“本还没有偿还,遑论利息轻重?”于是笞周三十,让二鬼役押着他偿还黄公子本息。周醒后,屁股被打得脓血淋漓,几个月才好。

  故事的最后,周子明缺了手指,眼眶带着红黑的痕迹,但仍嗜赌如故。作者感叹道:赌徒都不是人啊!

  在王大这个故事结束后,作者又以“异史氏曰”的形式发表了自己的感慨:“世事不平,都是为官者矫枉过正造成的。之前富豪以成倍的利息剥夺良家子女,没有人敢贷款,否则,一纸诉状,官府以法律偏袒他。当时的官府成为有权势人的家奴。后来有贤者为官,纠正这种弊端,又全部反过来了。有靠借别人款成为巨商的,锦衣玉食、良田豪宅,而忘记其财富从何而来。出贷人一要债,则怒目相向。告到官府,官员则说:‘我不给人当仆役。’昔日官府谄媚放高利贷的富豪固然可诛,现在对于赖账者不管不顾的荒谬行为同样可恨!”

  《论语·为政》中,有人问孔子:“你为什么不从政?”孔子曰:“《尚书》云:‘只有孝顺父母的人,才能推到友爱兄弟上。’把孝悌的风气影响到政治,这也算是参与了政治,为什么一定要当官才算从政呢?”在孔子看来,当官并非唯一从政的形式,其通过孝悌,以教化的形式对社会的道德产生影响,同样系“为政”的一种方式。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在许多故事结尾亦以“异史氏曰”的形式,或结合故事发表自己的感慨,或记录当时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亦反映出他“为政”的一种手段。

  一般地说,社会纠纷得以合理公正的裁决,系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石之一,也系社会治理的难点之一。而这些纠纷之所以难以得到合理的裁决,正是由于之间存在着各种合法的、正当的利益冲突。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系社会主体最大的追求,而为了实现其利益最大化,人们往往会不择手段、凡事无所不用其极,犹如故事中城隍老爷骂周子明“人之无良,至汝而极”那样,人性之恶中的贪婪狡诈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为社会纠纷的裁决者增加了难度。

  比如,在讲述王大的故事后,“异氏史”所说的民间借贷,其中既存在因借高利贷而被官府逼至家破人亡,进而侵害借款人有尊严生存的权利的现象;亦包括借贷之后锦衣玉食、良田豪宅而赖账不还,进而侵害贷款人合法债权的现象。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贷款人的债权需要得到官府的保护,而借款人有尊严生存的权利尤其需要官府的特别保护。故而,在处理此类纠纷时,就需要在贷款人的债权与借款人有尊严生存的权利之间寻求利益的平衡。事实上,故事中的周子明之所以敢于明目张胆地赖账,所依赖的正是出现过因逼债而致使借款人家破人亡的人间悲剧,官府为避免“为人役”而对赖账者予以偏袒。幸而,故事中的城隍老爷及时发现了周子明赖账不还且诬陷他人的事实,不但为黄公子讨回了应得的贷款本息,同时亦对周子明进行了惩罚。

  在现实中,法官所要面对的往往是极为复杂的社会纠纷,这些纠纷中有可能出现各种合法的、正当的利益冲突,还有可能面对贪婪狡诈的人。在这种情况之下,法官应当根据不同案件的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在利益之间中以最大限度实现各种正当社会利益的平衡。法官不仅系社会纠纷的裁决者、生效裁决的执行者,还要通过社会纠纷的裁决、生效裁决的执行,得出为一般社会主体所认可、符合一般人价值判断的裁决结果,为社会提供行为规范,进而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而言,法官裁决社会纠纷以及对裁决的执行过程中,亦系孔子所说“从政”的重要方式。

  (作者单位:河北省正定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