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美四川,有一片延伸450公里的狭长区域,因为独特的地理构造,它成为中国的雨雾之极,更是全球200个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之一,被称为“华西雨屏”,这里,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示范区域。
在2023年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现场》栏目组,跟随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法官余琦的脚步,与当地法官、动植物学专家、护林员组成一支“探秘”小分队,深入大熊猫国家公园二郎山喇叭河片区巡园,实地探访野生猴类栖息地保护现状,感受绿色司法守护两山之美的强大力量。
这次活动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现场》栏目与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联合制作的世界环境日特别节目,6月5日上午10时,通过光明网、央视频移动网、中国法院网、新京报论法有方、南方都市报、封面新闻、红星新闻等30余家媒体、平台全网首播。
向绿而生
以最踏实的脚步感受自然
“片区森林覆盖率为84.7%,生活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种……”在喇叭河片区管理处监控室,来自四川省天全县本土的动植物学家殷后盛向带队法官余琦详细介绍区域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生长情况。而此时,号称“森林活地图”的护林员高宏远正在护林站为今天的巡园准备工具。
在去往野生猴类栖息地的途中,专家殷后盛意外发现了野生山鹿的粪便,“之前我还在这里偶遇了‘国宝’大熊猫,说明现在生态保护成效已然十分明显了。”
路过原住民彭老伯的家,余琦一行看到他正在修理外墙围栏。热情好客的彭老伯用自家酿制的蜂蜜水招待了大家,并向大家讲述了被黑熊“偷”蜂蜜的经历,“我修理围栏就是为了防止野生动物进来破坏庄稼。”
“如遇类似情况,您还是要及时向林业部门寻求帮助,千万不可随意猎捕野生动物……”法官耐心为彭老伯解答疑惑,普及相关法律知识。离开彭老伯家后,高宏远告诉法官,护林站有许多捕兽夹和猎套,都是保护区成立以前他在巡林过程中拆解下来的。
在巡园过程中,“探秘”小分队偶遇了蜂拥抢食的野生猴群、憨态可掬的小熊猫以及温驯亲人的鹿群。“日常巡林时发现的受伤野生动物多吗?”“人为救助是否会打乱野生动物的生物规律?”……在热烈的探讨中,巡园活动接近尾声。
循法而治
以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环境
本次巡园不仅是为了探访野生猴类栖息地保护现状,更是要为即将开庭审理的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提供参考。
“被告人方某军等十人涉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一案,现在开庭!”上午10时30分,本案主审法官余琦在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第一审判庭敲响法槌。
法院经审理查明,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被告人方某军等十人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多次非法猎捕66只野生猕猴后,运输至河南省出售。经鉴定,涉案猕猴整体物种价值为66万余元。最终,法院分别判处十名被告人一年至五年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1万元至15万元不等罚金。
违法者服刑受罚,生态环境损害犹在,案件的审理都面临着一个重大难题——如何处置涉案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的处置,既是案件办理的难点,也是痛点。”成铁中院法官徐晓双说。巡园活动当天,另一路由她带领的队伍正前往位于石棉县的放归基地,完成另一个涉案野生猕猴放归前的移交工作。“在与公安、检察、林业以及专业机构多次会商并咨询专家意见后,我们决定采用差别化保护方案,对涉案猕猴进行野化放归。”
成铁中院在放归方案中明确了野化放归的“六个原则”,要求针对每只猕猴建立信息档案、作健康评估、进行野外生存能力训练,“这是对裁判执行方式的创新,真正确保生态修复‘看得见、能实现’。”成铁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徐翔强调。
逐光而行
以最坚定的决心守护生态
2021年10月,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设立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作为全国首个以国家公园命名的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法庭,生态法庭将“公正与效率”放在首位,大力实施跨域立案,常态化巡回审理案件,探索出一条“巡回审判+修复性司法+自然司法教育”三位一体的实践新路径。
始于此,却不止于此。生态法庭发出生态环境侵权禁止令、在全省环资案件审理过程中首次引入技术调查官制度、作出认购核证林业碳汇判决、研发完成“四川法院熊猫司法碳普惠App”……这些工作,余琦如数家珍,“两年来,生态法庭出行近30万公里,将生态司法的烙印留在了国家公园的各个角落。”
望着审判席上的法徽,余琦深知重任在肩,也坚信路在脚下。她和她所在的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将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互为基础、互为目标、相互协调的关系,找准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间的平衡点,让国家公园的天更蓝、水更清,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更加优美舒适!